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长桁架臂卸载反弹动力学行为仿真及实验
1
作者 付玲 刘洋 +1 位作者 刘延斌 尹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71,共10页
细长桁架臂是桁架臂起重机的关键工作部件,卸载反弹冲击是威胁细长桁架臂起重机结构安全的重要工况。为研究细长桁架臂在卸载冲击下的动力学行为,采用刚柔耦合多体仿真方法和起重机卸载冲击实验方法探讨了桁架臂卸载反弹条件下动应力的... 细长桁架臂是桁架臂起重机的关键工作部件,卸载反弹冲击是威胁细长桁架臂起重机结构安全的重要工况。为研究细长桁架臂在卸载冲击下的动力学行为,采用刚柔耦合多体仿真方法和起重机卸载冲击实验方法探讨了桁架臂卸载反弹条件下动应力的变化规律,推算了细长桁架臂卸载冲击动载系数。以装备细长桁架臂的动臂塔机为对象,采用刚柔耦合方法建立了包含载荷模型和结构动态特性模型的动臂塔机精细化仿真模型,分析了桁架臂反弹振动引起的动应力变化,发现了桁架臂卸载反弹动应力的分布规律。根据不同臂长的起重机起升性能表,研究了仰角-动应力关系曲线与起升性能曲线之间的关系,发现起重臂的臂中出现最大动应力所对应的起重机突然卸载工况。根据起重机卸载冲击仿真结果,建立了基于仿真预测的起重机卸载冲击实验方法,实施了细长桁架臂系列载荷卸载反弹实验。桁架臂动应力实验值与仿真值之间的误差小于13%,证明精细化模型仿真是求解桁架臂卸载冲击响应的有效工具。通过模型仿真进一步预测了极限工况下细长桁架臂卸载冲击动载系数,发现起重机设计规范中关于卸载冲击动载系数的相关规定存在缺陷,探讨了桁架臂的长细比对卸载冲击动载系数的影响,为细长桁架臂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模型 虚拟仿真 卸载冲击实验 动应力 极限工况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PZT陶瓷自热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宜亚丽 旷庆文 +4 位作者 陈美宇 秦越 韩雪艳 褚祥诚 金贺荣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多层PZT陶瓷作为压电驱动器的核心组件,其压电性能受自热温度影响,在高交变电压作用下易发生失效。该文从交变电压特性、陶瓷多层结构角度对PZT陶瓷自热温度作用规律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扫描电镜下陶瓷断面结构形貌,建立了多层PZT陶瓷细... 多层PZT陶瓷作为压电驱动器的核心组件,其压电性能受自热温度影响,在高交变电压作用下易发生失效。该文从交变电压特性、陶瓷多层结构角度对PZT陶瓷自热温度作用规律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扫描电镜下陶瓷断面结构形貌,建立了多层PZT陶瓷细观结构仿真模型;然后搭建了温度测量实验平台,开展陶瓷表面自热温度测量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分析了交变电压幅值、频率特性和陶瓷压电层、死层厚度对陶瓷表面自热温度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陶瓷表面自热温度与交变电压幅值、频率呈近似线性增长;自热温度极值分布在陶瓷表面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温度差值小于3℃;压电层越厚,陶瓷表面自热温度越低;表面自热温度随死层厚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且在死层厚度约300μm时达到最低值。该结论为多层PZT陶瓷自热温度调控与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温度 交变电压 多层结构 热模拟 PZT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塔机风载荷受桥塔干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秀礼 胡晨 +2 位作者 刘慧 员征文 刘延斌 《建筑机械》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为研究超大型塔机风载荷受桥塔干扰的影响,利用CFD仿真软件对桥塔周边的风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超大型塔机附近风场在桥塔干扰前后的变化趋势。通过提取塔机区域的风速大小,并与标准风剖面进行对比,得到了不同风向角下桥塔对超... 为研究超大型塔机风载荷受桥塔干扰的影响,利用CFD仿真软件对桥塔周边的风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超大型塔机附近风场在桥塔干扰前后的变化趋势。通过提取塔机区域的风速大小,并与标准风剖面进行对比,得到了不同风向角下桥塔对超大型塔机风载荷的干扰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塔机附着在桥塔上其风场会受到桥塔等大型建筑物的干扰,其干扰系数受桥塔建筑结构及风向角度的影响;桥塔对塔机所受风载荷的作用可以是加强或者减弱,塔机处于桥塔上游位置时,所受风载荷减弱,处于桥塔下游位置时,受峡管效应的局部区域得到加强,受遮挡的局部区域风载荷得到减弱;当风向角为135°~180°时,塔机受到的干扰最强烈,风速增大系数在1.1~1.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塔机 起重机风载荷 干扰系数 计算流体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和模型在线更新的风速估计方法
4
作者 曹忠鹏 陈文婷 +3 位作者 艾超 王秦未 张晨阳 杜泽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3-458,共6页
基于NREL5MW风力发电机原模型和简化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风力发电机桨距角和叶尖速比影响风轮上游来流风速演化。结合来流风速演化和推力系数理论模型表明,通过推力更新诱导系数,进而在线更新风速演化模型... 基于NREL5MW风力发电机原模型和简化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风力发电机桨距角和叶尖速比影响风轮上游来流风速演化。结合来流风速演化和推力系数理论模型表明,通过推力更新诱导系数,进而在线更新风速演化模型,能提高风速估计精度。考虑推力时变性和非定常性,提出以桨距角和叶尖速比为输入,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推力逼近方法,进而提出基于模型在线更新的风轮平面有效风速估计方法。最后通过激光雷达现场测风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和模型在线更新的风速估计方法较基于时间信息提取算法和来流风速演化模型的风速估计方法精度提高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流固耦合 RBF神经网络 桨距角 叶尖速比 有效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增稳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目标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金立生 张洪瑜 郭柏苍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1024,共10页
稳定的点云特征提取对激光雷达三维目标检测至关重要。针对现有深度学习算法仅能处理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而对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数据支持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IA-SSD搭建了适用于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目标检测模型。首先,在点云编... 稳定的点云特征提取对激光雷达三维目标检测至关重要。针对现有深度学习算法仅能处理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而对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数据支持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IA-SSD搭建了适用于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目标检测模型。首先,在点云编码前端添加了Cloth Simulation Filtering(CSF)用于地面次优点过滤;其次,利用局部特征融合和全局双线性正则化层组成的注意力机制,从局部和全局共同推动点云几何信息与特征信息融合;再次,利用GhostGConv替换原有低效的逐点卷积,通过通道混洗机制加强点云的特征交互,构建了增强型特征提取网络。最后,在点检测器IA-SSD中整合了上述模块完成模型构建。在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数据集SimoSet开展的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显著优于SimoSet数据集支持的其他算法精度指标;在KITTI数据集中等难度检测中,所提方法将IA-SSD三分类平均检测精度分别提升了1.17、1.47、0.5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环境感知 目标检测 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特征增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OT算法的城轨车辆车体称重调簧算法优化
6
作者 张立杰 袁晓明 +4 位作者 马亚磊 尹方 李宝旺 谢平 王敬玉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现有城轨车辆车体称重调簧模型忽略了车体的非均匀弹性变形、弹簧刚度的非线性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二系支撑位刚度的改进称重调簧模型,该模型相较于传统称重调簧模型更贴合车体的实际负载情况;利用改... 现有城轨车辆车体称重调簧模型忽略了车体的非均匀弹性变形、弹簧刚度的非线性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二系支撑位刚度的改进称重调簧模型,该模型相较于传统称重调簧模型更贴合车体的实际负载情况;利用改进白骨顶鸡(COOT)算法对称重调簧算法进行多目标改造和搜索机制优化,相较于模拟退火(SA)算法、粒子群优化(PSO)算法、遗传算法(GA),改进COOT算法使稳定收敛载荷偏差分别降低了3.2 N、2.1 N和7.4 N,收敛速度分别提高了3.5%、6.8%和18.0%,具有更好的精度、效率和鲁棒性;基于C#和MATLAB搭建了整套称重调簧试验系统,并进行模拟试验及实车验证,证明了改进COOT算法及称重调簧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车辆 车体 二系支撑位 调簧 改进COO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车分体式集成电驱桥变速箱传动比优化
7
作者 梁鸿章 石前列 刘少龙 《建筑机械》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传统柴油商用车存在排放高的问题,而新能源商用车则可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分体式集成电驱桥变速箱传动链传动比分配优化等内容。
关键词 电驱桥 新能源 变速箱 传动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弧对Q890超高强钢双丝三弧性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罗志敏 付玲 +2 位作者 仇文杰 薛丁琪 尹莉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3年第5期30-33,共4页
通过调整动态双丝三弧中的M弧电流大小,研究其对Q890超高强钢焊接熔深大小、焊接过程稳定性、热输入大小、机械性能及微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弧逐渐增大,焊接稳定性逐渐增加,热输入递减;通过拉伸测试及冲击测试发现,随着热输入... 通过调整动态双丝三弧中的M弧电流大小,研究其对Q890超高强钢焊接熔深大小、焊接过程稳定性、热输入大小、机械性能及微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弧逐渐增大,焊接稳定性逐渐增加,热输入递减;通过拉伸测试及冲击测试发现,随着热输入的降低,抗拉强度较高,冲击值较高;通过观察宏观组织发现,在热输入较小时,热影响区的宽度较小;在同一测试点,微观硬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丝三弧 超高强钢 焊接稳定性 热输入 微观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绿色高效电镀产线的设计
9
作者 薛丁琪 雷思涌 +1 位作者 张春枝 易鑫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5年第2期51-52,55,共3页
针对液压油缸活塞杆电镀时产生缺陷和电镀过程形成污染的问题,通过镀槽设计、镀液成分控制、双层电镀工艺等措施,提高电镀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电镀污染,为建设绿色高效的电镀产线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 液压油缸 电镀 高效 绿色化 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