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峰市548名小学生姿势性脊柱侧弯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玉娥 武珊珊 +4 位作者 刘佐相 高天奎 徐鑫 徐帅 孙凤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8-891,931,共5页
目的评价“学生-家庭-学校-医疗”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干预模式对小学生姿势性脊柱侧弯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随机抽取赤峰市两所城区小学的四、五年级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的筛查,结合学校对干预措施的配合意愿,... 目的评价“学生-家庭-学校-医疗”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干预模式对小学生姿势性脊柱侧弯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随机抽取赤峰市两所城区小学的四、五年级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的筛查,结合学校对干预措施的配合意愿,将筛查无异常者按校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干预,干预措施采取“学生-家庭-学校-医疗”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干预模式进行,对照组采取空白对照,主要结局为姿势性脊柱侧弯的发生率。结果该研究纳入无脊柱弯曲异常者共计548人(干预组266人,对照组282人)。经过6个月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姿势性脊柱侧弯的发生率分别为19.2%和26.6%(χ2=4.26,P=0.039);按性别分层分析,女生中干预组和对照组脊柱侧弯的发生率分别为14.3%和26.8%(χ2=5.56,P=0.018),男生两组间无差异;按年级分层分析,四年级学生中,干预组和对照组脊柱侧弯的发生率分别为12.2%和22.0%(χ2=4.65,P=0.031),五年级学生中两组间无差异。脊柱侧弯部位以胸段为主(52例,41.3%);侧弯方向以右凸异常居多(76例,60.3%),脊柱侧弯Ⅰ度共124例,占98.4%。结论四位一体的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预防姿势性脊柱侧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势性脊柱侧弯 干预 小学生 预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2
2
作者 马丹旭 任惠龙 +3 位作者 芮燕 马紫元 吴安石 王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次ESP阻滞联合PCIA...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次ESP阻滞联合PCIA组(EP组)和单纯PCIA组(P组)。EP组麻醉诱导前行ESP阻滞,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术毕两组均采用PCIA。记录术后1、6、18、24、48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SP阻滞20min后可阻滞T_2~T_8或T_3~T_7脊神经支配区域,术后1~48h EP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和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的胸科手术辅助镇痛方式较单纯PCIA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肺叶切除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美霞 孙艳春 +1 位作者 彭慧茹 郭凯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75-477,481,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22例未使用或停用镇静剂8 h以上、成年患者(不含脑肿瘤及颅脑手术者)的BIS值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同时进行反应水平评分(Re...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22例未使用或停用镇静剂8 h以上、成年患者(不含脑肿瘤及颅脑手术者)的BIS值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同时进行反应水平评分(Reaction Level Score,RLS85),运用Spearman秩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分析BIS值与RLS85评分及MAP的关系。结果:22例患者的BIS值与RLS85评分显著负相关(P<0.01),BIS值与MAP正相关(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可用于评估脑功能障碍,同时可推测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平均动脉压 反应水平评分 脑功能障碍 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β在缓激肽开放血脑屏障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秦丽娟 薛一雪 +5 位作者 谷艳婷 张志勇 张田 孙娜 王东春 宋鸿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缓激肽(BK)开放血脑屏障(BBB)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缓激肽处理C6细胞后,动态观察培养液中IL-1β含量(放射免疫法)、C6细胞内热休克因子1(HSF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及IL-1β的mRNA水平(RT-PCR...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缓激肽(BK)开放血脑屏障(BBB)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缓激肽处理C6细胞后,动态观察培养液中IL-1β含量(放射免疫法)、C6细胞内热休克因子1(HSF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及IL-1β的mRNA水平(RT-PCR法)。利用伊文思蓝检测C6恶性胶质瘤大鼠经颈内动脉给予IL-1β及缓激肽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缓激肽作用于C6细胞后,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明显增加,于120 min含量最多,其后开始减少。C6细胞内HSF1的表达及IL-1β的mRNA水平也在给予缓激肽后明显增加,并分别于干预后的30 min和60 min达高峰后逐渐减少。缓激肽与IL-1β单独作用于C6动物后均可引起胶质瘤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且IL-1β对肿瘤模型动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与C6细胞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相一致。结论 IL-1β可能介导了缓激肽开放血脑屏障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由于缓激肽诱导C6细胞内HSF1的表达增加,增加的HSF1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释放IL-1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 热休克因子1 缓激肽 血脑屏障 血肿瘤屏障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上调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对胶质瘤侵袭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秦丽娟 张志勇 +5 位作者 王银环 朱丽艳 杨秀红 张田 孙娜 宋鸿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探讨热疗降低胶质瘤侵袭性的作用与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关系。方法热疗处理C6胶质瘤细胞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动态检测HSP70和Cx43的表达水平;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 目的探讨热疗降低胶质瘤侵袭性的作用与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关系。方法热疗处理C6胶质瘤细胞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动态检测HSP70和Cx43的表达水平;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胶质瘤GJIC功能变化;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胶质瘤侵袭性的改变。结果 C6细胞经热疗后,HSP70表达增加,于30 min时含量最多。C6细胞内Cx43的表达水平也在热疗后明显增加,并于热疗后的120 min达高峰,后逐渐减少。热疗后GJIC功能的恢复与C6细胞内Cx43的表达相一致,且GJIC功能越强,胶质瘤侵袭性越低。结论胶质瘤细胞经热疗后HSP70表达增加,增加的HSP70可能是通过其分子伴侣作用提高Cx43的表达水平,进而上调GJIC功能而引起胶质瘤侵袭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胶质瘤 肿瘤侵袭性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热休克蛋白70 连接蛋白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青蒿鳖甲汤对髓系MRD-L患者CD_(34)^+细胞源DC诱导过程中IL-12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健 黄礼明 +7 位作者 唐志宇 宋益青 仇江辉 赵国静 马武开 严鲁萍 姚宇红 李秀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树突细胞(DC)诱导和对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用含不同剂量(高、中、低)加味青蒿鳖甲汤动物血清联合细胞因子、不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及单纯用细胞因子,共同培养缓解期急性髓系白血... 目的:探讨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树突细胞(DC)诱导和对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用含不同剂量(高、中、低)加味青蒿鳖甲汤动物血清联合细胞因子、不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及单纯用细胞因子,共同培养缓解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R)患者骨髓中分离提取的CD+34细胞,诱导其成为DC,观察各组在不同阶段对DC成熟的影响,以及各组血清中IL-12的分泌变化。结果:含药血清均能上调DC表面特征性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表达水平,较单纯细胞因子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含中剂量药血清更能促进DC分泌IL-12(P<0.01)。结论:联合细胞因子的含加味青蒿鳖甲汤的血清,可使来源AML-CR骨髓的CD+34,在体外比单纯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C能够更好地促进DC的生长、成熟和分化,并能促进DC分泌IL-12,增加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青蒿鳖甲汤 MRD—L CD34+ DC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病人人机异步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娜 孙英明 +3 位作者 刘学惠 段方敏 白雯雯 王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7-1460,共4页
综述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病人机械通气期间人机异步的发生现状及危害、影响因素及识别工具,以提高ICU医护人员对人机异步的重视,增强其识别能力,改善病人预后。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人机异步 重症监护病房 影响因素 识别工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