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敬尧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2-5,共4页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内蒙赤峰市教育学院李敬尧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长历七十余年,这在古今中外教育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在课程论、教材论、教师论、教学论、方法论等教育的各个领域里都有独到的建树...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内蒙赤峰市教育学院李敬尧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长历七十余年,这在古今中外教育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在课程论、教材论、教师论、教学论、方法论等教育的各个领域里都有独到的建树,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 语文教学改革 导学式 教学体系 教学目标 语文教材 语文能力 社会价值 教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对芳香胺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孟峡 刘媛 +1 位作者 张晓彤 龙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84-686,共3页
对 2 1种芳香胺在不同溶剂中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测定 ,发现溶剂的极性对芳香胺氨基的红外光谱影响很大。在苯中氨基伸缩振动的频率红移的幅度明显大于在四氯化碳中的红移。由于溶剂和氨基之间形成氢键 ,在苯和四氯化碳中 ,氨基的两个吸收... 对 2 1种芳香胺在不同溶剂中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测定 ,发现溶剂的极性对芳香胺氨基的红外光谱影响很大。在苯中氨基伸缩振动的频率红移的幅度明显大于在四氯化碳中的红移。由于溶剂和氨基之间形成氢键 ,在苯和四氯化碳中 ,氨基的两个吸收峰明显加宽。样品的浓度对吸收峰的频率 ,峰型及相对吸收强度都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胺 红外吸收光谱 红移 溶剂 四氯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校的体育目标看中职校《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创新
3
作者 赵闽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年第7期59-59,62,共2页
当前,如何根据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要求,深刻领会新编<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精神和内涵,将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最基本的条件和保证.下面,仅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郑厚成先生主编的<体育与健康>(北方版)教材,进行一点尝... 当前,如何根据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要求,深刻领会新编<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精神和内涵,将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最基本的条件和保证.下面,仅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郑厚成先生主编的<体育与健康>(北方版)教材,进行一点尝试性的剖析,希望能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中职学校 教学目标 教材特色 创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义词”的含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 徐广洲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多义词” 词义 语文教学 高中 基础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体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明辉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0期118-118,共1页
茶艺表演是我国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尤其是在茶文化与其他艺术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衍生了更加贴合现实的茶艺表演方式。民族音乐也在这个时候融入了茶艺表演当中,并且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 茶艺表演是我国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尤其是在茶文化与其他艺术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衍生了更加贴合现实的茶艺表演方式。民族音乐也在这个时候融入了茶艺表演当中,并且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茶艺表演美感的提升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体现,并探讨了未来的融合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茶艺表演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非常完美》的分镜头制作探讨
6
作者 朱海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2-34,共3页
分镜头剧本有另一种称呼——导演剧本,简单来说,是借助图像方式实现对脚本的呈现。电影在创作开始之前,需要对分镜头进行详细的划分和制作,总体来说,有文字和图画两种划分和创作方式。分镜头脚本将整体影片内容借助划分方式分成具体的... 分镜头剧本有另一种称呼——导演剧本,简单来说,是借助图像方式实现对脚本的呈现。电影在创作开始之前,需要对分镜头进行详细的划分和制作,总体来说,有文字和图画两种划分和创作方式。分镜头脚本将整体影片内容借助划分方式分成具体的拍摄要素剧本。分镜头脚本也是导演和主创人员得以开展具体工作的参考。分镜头故事注重剧本形式,包括内容有景别、摄影机位和镜头号等。剧本给人产生一种视觉图像的感觉,也被称为分镜头故事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脚本 视觉图像 导演剧本 故事板 影片内容 人物形象 创作方式 划分方式 人物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浮士德》中的“浮士德式”精神
7
作者 刘海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X期59-60,共2页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一个传奇的不朽人物,浮士德的精神数百年来一直被许多人解读和追捧,一般公认的"浮士德"式精神是不满现状,勇于追求。浮士德有一颗永远躁动不安的心,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所以浮士德被赋予了普遍的人类意义:勇...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一个传奇的不朽人物,浮士德的精神数百年来一直被许多人解读和追捧,一般公认的"浮士德"式精神是不满现状,勇于追求。浮士德有一颗永远躁动不安的心,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所以浮士德被赋予了普遍的人类意义:勇于追求。浮士德在对知识进行追求的时候感到知识是于事无补的,并不是浮士德对知识本身和真理的厌弃,而是厌倦了中世纪的、陈腐的经院哲学和虚无的神学,他的一生从没有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浮士德也不是仅仅只会纸上谈兵,他多次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且浮士德很注重对个体生命快乐和享受的追求,这种追求常常被称作"小我"或者是说"个人和个体追求"。虽然这种精神的解读常常被忽略,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浮士德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