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峰市发展智慧农业助推数字经济新提升的对策研究
1
作者 王嘉兴 程瑞宝 +7 位作者 李峰 马小童 董春浩 杨艳梅 宋文静 张贺通 秀梅 娜日娜 《种业导刊》 2025年第3期10-14,共5页
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并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赤峰市应顺应数字技术和智慧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潮流,推动农业发展迈向智慧农业。介绍赤峰市发展智慧农业的... 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并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赤峰市应顺应数字技术和智慧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潮流,推动农业发展迈向智慧农业。介绍赤峰市发展智慧农业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赤峰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峰市 智慧农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LHC基因家族鉴定及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2
作者 程雪 付颖 +2 位作者 柴晓娇 王红艳 邓欣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14,共13页
【目的】捕光复合体(LHC)是光合作用光系统的重要结构组成,也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C4植物谷子的LHC基因家族,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谷子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 【目的】捕光复合体(LHC)是光合作用光系统的重要结构组成,也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C4植物谷子的LHC基因家族,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谷子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谷子基因组中获取LHC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系统发育、蛋白理化性质和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并结合转录组和RT-q 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结果】在谷子中共鉴定出30个LHC基因家族成员,分属于Lhc、Lil、PsbS和FCⅡ4个亚家族,不均匀地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发现有1对片段重复基因和2对串联重复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启动子上游均含有光响应、激素响应、非生物胁迫响应和植物防御和应激响应元件;蛋白结构预测显示,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具有亚家族特异性,SiLhc亚家族内部蛋白相互作用较强;转录组分析发现,有27个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同一亚家族内成员对相同胁迫可能存在功能分化,遗传背景也可造成非生物胁迫的差异化响应;RT-q PCR分析发现,SiLhcb4、SiLhcb5和SiFCⅡ属于非生物胁迫敏感基因,在干旱、盐和碱胁迫中均显著下调表达。【结论】SiLHC各亚家族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在转录水平对非生物胁迫响应存在差异,作为光合系统基因可能参与非生物胁迫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LHC基因家族 非生物胁迫 光合作用 基因表达 干旱胁迫 盐胁迫 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设施蔬菜产地健康及危害因子监测预警系统研发与应用
3
作者 王盛男 荣迪 +11 位作者 乌仁图雅 李雯雯 高智慧 于欢欢 曲颖超 邓宇 娜日娜 李小茹 赵剑平 索力墨 王岩 陈琪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9-248,共10页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设施蔬菜主产区产品质量、产地环境健康的危害因子定时、定点长期监测与分析,明确不同产地环境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状和危害风险,根据设施环境的变化来完善设施蔬菜的产地健康及危害因子监测预警系统,旨在应对日...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设施蔬菜主产区产品质量、产地环境健康的危害因子定时、定点长期监测与分析,明确不同产地环境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状和危害风险,根据设施环境的变化来完善设施蔬菜的产地健康及危害因子监测预警系统,旨在应对日益严重的设施土壤和产品质量问题。介绍了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功能、基于监测预警系统的实践案例和系统的升级优化策略,以监测预警系统中的设施蔬菜产地健康监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并根据监测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监测 预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向日葵半覆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4
作者 张玮 毕经伟 +3 位作者 薛伟 张云彤 田军 谭丽萍 《中国种业》 2025年第6期191-193,共3页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向日葵产区,当前正面临着种植技术落后、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促进该地区向日葵产业提质增效,根据多年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出了向日葵半覆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从技术原理、优势及各栽培要点等...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向日葵产区,当前正面临着种植技术落后、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促进该地区向日葵产业提质增效,根据多年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出了向日葵半覆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从技术原理、优势及各栽培要点等方面对该种植技术进行了详尽阐述,以期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向日葵种植提供参考并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半覆膜 膜下滴灌 水肥一体化 内蒙古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个油用向日葵品种种子萌发期抗盐碱性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庆昕 张玉霞 +3 位作者 刘庆鹏 吴连芬 郭园 杜晓艳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25,30,共4页
采用NaCl∶NaHCO3∶Na2CO3∶Na2SO4质量比为1∶9∶9∶1的混合盐碱溶液,于种子萌发期,对油用向日葵进行15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检测发芽指标,通过隶属值函数和聚类分析,对33个油用向日葵品种进行抗盐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油用向... 采用NaCl∶NaHCO3∶Na2CO3∶Na2SO4质量比为1∶9∶9∶1的混合盐碱溶液,于种子萌发期,对油用向日葵进行15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检测发芽指标,通过隶属值函数和聚类分析,对33个油用向日葵品种进行抗盐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油用向日葵品种的抗盐碱能力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33个油用向日葵品种在种子萌发期的抗盐碱能力可分为5个类群,耐盐碱性最强的品种(系)占6.1%,抗盐碱能力较强的品种(系)占27.3%,抗盐碱中等品种的(系)占39.4%,抗盐碱性较弱的品种(系)占18.2%,抗盐碱最弱的品种(系)占9.1%;隶属函数分析表明,YK 9和YK31油用向日葵品种抗盐碱能力最强,YK 14、YK 28和YK 30油用向日葵品种抗盐碱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种子萌发期 抗盐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肥沃耕层对沙性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晓增 邹文秀 +5 位作者 陆欣春 丁素荣 尤孟阳 严君 陈旭 周学超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2期81-88,共8页
沙性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耕作土壤,但是由于其矿物结构简单,耕层土壤保水性能差,养分含量少,属于中低产土壤,如何构建肥沃的沙性土壤耕层,有效地提高沙性土壤的耕地地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的典型沙性土壤为研... 沙性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耕作土壤,但是由于其矿物结构简单,耕层土壤保水性能差,养分含量少,属于中低产土壤,如何构建肥沃的沙性土壤耕层,有效地提高沙性土壤的耕地地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的典型沙性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耕翻的地块为对照,分析了不同肥沃耕层构建方式(耕翻和物料施用)、深度(20 cm(T20),35 cm(T35)和50 cm(T50))和构建物料(牛粪和黑土)对沙性土壤耕层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翻深度和构建物料施用深度是影响剖面物理性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不同构建方式均能够促进土壤>2 mm和0.25 mm^2 mm团聚体的形成,表现为牛粪(M)>黑土(B)>耕翻(T)>对照(CK);构建物料的施用显著地减少沙性土壤的容重,增加了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说明肥沃耕层构建能够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其中以施用牛粪处理效果最显著;利用牛粪构建肥沃耕层显著地减少了沙性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与CK、施用黑土和耕翻相比,降低了17.2%~45.3%;不同构建深度玉米产量表现为T35>T50>T20,表明沙土适宜的肥沃耕层构建深度为35 cm,与CK、耕翻和施用黑土相比,施用牛粪后玉米的产量增加了38.8%,34.7%和7.2%。因此,沙性土壤肥沃耕层构建过程中适宜的深度为35 cm,适宜的构建物料为牛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土 肥沃耕层构建 牛粪 物理性质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牛粪和黑土构建肥沃耕层对沙性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陆欣春 韩晓增 +5 位作者 邹文秀 丁素荣 尤孟阳 严君 陈旭 周学超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4期456-464,共9页
沙性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保肥供肥能力差是限制作物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的典型沙性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肥沃耕层构建的处理(F_0)为对照,分析了不同肥沃耕层构建深度(0~20 cm(D_(20))、0~35 cm(D_(35))和0~50 cm... 沙性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保肥供肥能力差是限制作物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的典型沙性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肥沃耕层构建的处理(F_0)为对照,分析了不同肥沃耕层构建深度(0~20 cm(D_(20))、0~35 cm(D_(35))和0~50 cm(D_(50)))和构建物料(黑土(F_1)和发酵牛粪(F_2))对沙性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黑土和发酵牛粪中的有机物经过一个生长季的分解后显著提高了沙性土壤的土壤肥力。与F_0处理相比,F_1和F_2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0.98~4.83倍,土壤有机质储量增加了0.43~2.55倍,同时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增加(P<0.05),说明施用黑土和发酵牛粪能够达到构建沙性土壤肥沃耕层的目的。从肥沃耕层构建物料的培肥效果角度分析发酵牛粪优于黑土;从减少机械成本投入角度分析,0~35 cm为最佳构建深度。建议沙性土壤区域通过施用发酵牛粪或者其他有机物料构建深度为0~35 cm的肥沃耕层,以期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性土壤 肥沃耕层构建 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架式和负载量对‘晚红’葡萄果实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满丽婷 赵文东 +3 位作者 郭修武 王欣欣 高圣华 赵海亮 《北方果树》 2011年第5期11-12,共2页
以3年生‘晚红’葡萄为试材,对不同叶幕型的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立体棚架栽培的果实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等品质指标均高于平棚架和篱架,总酸含量低于二者;平棚架栽培的果实品质次之,篱架栽培远不如立体棚架。立... 以3年生‘晚红’葡萄为试材,对不同叶幕型的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立体棚架栽培的果实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等品质指标均高于平棚架和篱架,总酸含量低于二者;平棚架栽培的果实品质次之,篱架栽培远不如立体棚架。立体棚架栽培适宜留新梢8~10个/m2,其品质明显高于留12个/m2和14个/m2的。随着每个果穗上留果量的减少,浆果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高,浆果的商品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红’葡萄 不同架式 负载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白全江 张庆平 +3 位作者 席先梅 王晓峰 张葳葳 王燕春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70-72,94,共4页
根结线虫是危害蔬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内蒙古设施温室建设规模发展迅速,四季不间断生产,而且种植结构相对单一,频繁连作,导致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根结线虫危害尤为突出。为此对国内外根结线虫病发... 根结线虫是危害蔬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内蒙古设施温室建设规模发展迅速,四季不间断生产,而且种植结构相对单一,频繁连作,导致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根结线虫危害尤为突出。为此对国内外根结线虫病发生危害、种类、优势种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此借鉴国内外根结线虫研究的成熟技术应用于生产,服务于三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发生危害 综合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灰霉病发生特点及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庆萍 王燕春 +5 位作者 王秀琴 田晓燕 赵伟强 徐佳 邱廷艳 龚静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了明确温室温度、湿度与番茄灰霉病的发病关系及不同药剂对灰霉病菌的敏感程度,通过温室温度、湿度与发病关系的观察及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温室4月底发病达到高峰,此时温度17.3℃,相对湿度达75%~90%。低温、高湿是番茄灰... 为了明确温室温度、湿度与番茄灰霉病的发病关系及不同药剂对灰霉病菌的敏感程度,通过温室温度、湿度与发病关系的观察及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温室4月底发病达到高峰,此时温度17.3℃,相对湿度达75%~90%。低温、高湿是番茄灰霉病发病的必要条件。灰霉病病原菌对4种常用药剂的毒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菌落直径计算EC_(50),结果显示培养10 d各药剂抑菌效果依次为:70%嘧霉胺99.97%>60%噻菌灵83.43%>80%甲基硫菌77.65%>50%异菌脲7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毒力测定 抑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溃疡病病原菌致病性的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庆萍 王燕春 +2 位作者 徐佳 周艳芳 邱廷艳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6期26-29,55,共5页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试验对在不同地区采集、分离、鉴定的33个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其中属于强致病力的菌株有12个,属于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有18个,属于弱致病力的菌株有3个。明确不同来源番茄溃疡病菌的致病力差异...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试验对在不同地区采集、分离、鉴定的33个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其中属于强致病力的菌株有12个,属于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有18个,属于弱致病力的菌株有3个。明确不同来源番茄溃疡病菌的致病力差异是探索该病菌多态性以及开展其他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溃疡病 病原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番茄溃疡病菌PCR快速检测技术及22个番茄品种种子表面带菌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晓燕 张庆萍 +2 位作者 王燕春 席先梅 白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3,共4页
为快速检测番茄种子表面的带菌情况,以便及时有效防控番茄溃疡病,从而减少病害损失。试验用细菌基因组DNA试剂盒提取番茄溃疡病的总基因组,用通用引物进行PCR反应。以番茄溃疡病菌的DNA为模板,使用专一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对专一性... 为快速检测番茄种子表面的带菌情况,以便及时有效防控番茄溃疡病,从而减少病害损失。试验用细菌基因组DNA试剂盒提取番茄溃疡病的总基因组,用通用引物进行PCR反应。以番茄溃疡病菌的DNA为模板,使用专一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对专一性引物的筛选,最终确定了Cla F1-Cla F2为快速检测番茄溃疡病菌PCR的特异性引物。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模拟种子带菌,对浸种水的检测灵敏度达1×105CFU/m L。经PCR快速检测,22个番茄品种中只有黑贝番茄、粉红番茄和保罗塔带有番茄溃疡病菌,其余19个品种均未带菌。该方法直接对种子进行检测,不需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溃疡病菌 PCR快速检测 种子带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卫杰博士:聚焦生产一线(五十一) 无后墙新型高效节能温室的结构与生产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春峰 程玉琳 +8 位作者 于洪军 李忠强 胡玉珍 宋庆成 王秀芝 乌朝鲁门 张称心 余宏军 蒋卫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86,共4页
内蒙古赤峰宁城县开发了一种无后墙新型高效节能温室,新型温室去掉了1个土质后墙和2个山墙,在温室内建土质蓄热墙体起到蓄热和放热作用,温室南区温度与普通温室相近。与普通日光温室相比,同等占地面积,温室种植面积增加了33%,提高了种... 内蒙古赤峰宁城县开发了一种无后墙新型高效节能温室,新型温室去掉了1个土质后墙和2个山墙,在温室内建土质蓄热墙体起到蓄热和放热作用,温室南区温度与普通温室相近。与普通日光温室相比,同等占地面积,温室种植面积增加了33%,提高了种植效益。宁城县地处蒙冀辽三省交界,北纬41°17′~41°53′之间,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 800~2 900 h(小时),年平均气温6.6~8.2℃,是我国北方日光温室蔬菜最适宜种植区之一。目前,全县日光温室综合占地面积1.87万hm2(28.05万亩)。普通土质墙日光温室利用1个土质后墙和2个山墙来储热放热,加上棉被或草帘覆盖保温,冬季不加温就能够确保棚内瓜类、茄果类蔬菜安全越冬,进而取得较高的蔬菜产量和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节能温室 后墙 日光温室蔬菜 生产 大陆性季风气候 内蒙古高原 结构 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春小麦200kg/667m^2规范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郝明杰 谭丽萍 +1 位作者 纪平忠 邵志荣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118-119,共2页
近年来的推广实践证明,赤麦2号、辽春9号、赤麦5号等小麦品种在山旱地及土质肥沃的旱平地、二阴地生产中的表现十分突出,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等地区均有相当规模的种植,为农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最大限度地... 近年来的推广实践证明,赤麦2号、辽春9号、赤麦5号等小麦品种在山旱地及土质肥沃的旱平地、二阴地生产中的表现十分突出,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等地区均有相当规模的种植,为农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旱地春小麦的生产潜力.有必要将科学规范化的栽培技术进行普及推广,现将赤峰市旱地春小麦200kg/667m^2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要点 旱地春小麦 规范化栽培 生产潜力 内蒙古东部 赤麦2号 小麦品种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23个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评价
15
作者 乌英嘎 梁庆伟 +3 位作者 于雪然 娜日苏 于洋 杨秀芳 《中国种业》 2025年第9期103-110,116,共9页
为探究不同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地区的生产性能,选用19个国外品种和4个本地品种,测定苜蓿连续3年的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和营养性状等7个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该... 为探究不同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地区的生产性能,选用19个国外品种和4个本地品种,测定苜蓿连续3年的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和营养性状等7个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生长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斯普雷德、骑士T、公农1号、龙牧806和可汗为试验中生产性能优异的5个品种,综合评价D值居前5位,更适合在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推广种植。除可汗外,其他4个品种连续3年的越冬率均在90.0%以上;斯普雷德3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可达14716.0kg/hm^(2),其次是骑士T、龙牧806、可汗、公农1号,平均干草产量在13341.9~14086.2kg/hm^(2)之间;营养价值评价中,斯普雷德和可汗的相对饲喂价值均高于对照敖汉苜蓿,其他品种略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生产性能 越冬率 产量 株高 营养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制剂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红敏 程瑞宝 +5 位作者 兰向莉 孙亚楠 王宏宇 韩晓华 孙颖悟 刘志友 《饲料研究》 2025年第14期28-3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酶制剂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398.00±8.50)kg西门塔尔牛2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酶制剂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398.00±8.50)kg西门塔尔牛2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kg/t复合酶制剂。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牛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30和60天,试验组肉牛血清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30天,试验组肉牛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第60天,试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1.0 kg/t复合酶制剂能够提高肉牛的养分表观消化率,优化瘤胃发酵参数,提高肉牛生长性能,改善脂质代谢状况,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肉牛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酵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乌达牛早期育种阶段(0~6月龄)生长性能评估及优良个体筛选指标体系构建
17
作者 那仁图雅 梁术奎 +2 位作者 黄国成 宋国欣 张天闻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8期88-89,共2页
昭乌达牛作为内蒙古赤峰地区重要的地方肉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肉质优良等特点,但其早期生长性能的系统评估与优良个体筛选体系尚未完善。本文以0~6月龄犊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出生当天(0月龄)、1月龄、3月龄、断奶时、6月龄分5次测定... 昭乌达牛作为内蒙古赤峰地区重要的地方肉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肉质优良等特点,但其早期生长性能的系统评估与优良个体筛选体系尚未完善。本文以0~6月龄犊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出生当天(0月龄)、1月龄、3月龄、断奶时、6月龄分5次测定体重、体尺及日增重等指标,分析其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结合生长性能的阶段性特征,从生长速度、体型发育协调性及健康状况三方面构建优良个体筛选指标体系,旨在为昭乌达牛的早期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乌达牛 早期育种阶段 生长性能评估 优良个体 筛选指标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胡亮亮 周洪妹 +6 位作者 王晓磊 王素华 李彩菊 魏云山 王丽侠 程须珍 陈红霖 《作物学报》 2025年第10期2581-2594,共14页
为明确我国小豆主栽品种的产量潜力、适应性与稳定性,并指导区域化应用与育种,本研究于2022年和2023年在我国主要产区遴选8个代表性生态试验点,对15个小豆基因型进行了多点试验。运用联合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加性主效应与乘性互作(AM... 为明确我国小豆主栽品种的产量潜力、适应性与稳定性,并指导区域化应用与育种,本研究于2022年和2023年在我国主要产区遴选8个代表性生态试验点,对15个小豆基因型进行了多点试验。运用联合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加性主效应与乘性互作(AMMI)模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等方法,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评价。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是影响除百粒重外各性状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百粒重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产量和主茎分枝数影响极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株荚数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子,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AMMI与GGE分析揭示了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明确了基因型的特定适应区域与稳定性差异。综合评价显示,赤红3号(G5)表现出高产潜力,最接近理想基因型;保红201429-8(G8)等基因型兼具高产与稳产特性;环境评价表明,榆林(E5)试验点因其优良的代表性和区分能力,被鉴定为理想测试环境。本研究表明,环境效应对小豆产量性状具有显著影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充分考量的关键因素,且单株荚数可作为小豆高产育种的核心选择指标。本研究为我国小豆育种策略的优化和品种的精准推广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与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产量相关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稳定性 GGE双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