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子HSP7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古文 刘莉莉 +2 位作者 王显瑞 柴晓娇 李书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27-1133,共7页
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一类结构保守的分子伴侣类型应激蛋白,在调控动植物新陈代谢和信号传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谷子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谷子HSP70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序列的... 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一类结构保守的分子伴侣类型应激蛋白,在调控动植物新陈代谢和信号传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谷子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谷子HSP70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序列的保守性、保守基序分布、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以及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谷子HSP70家族是一个至少包含25个成员的多基因家族,基因编码区介于295~851个氨基酸之间;家族成员共有10类保守基序,长度分布于17~50个氨基酸之间;结构分析表明,各成员的内含子数目位于0~8之间,约一半的成员含有3’和5’非编码区;各成员不均匀地分布于第1,2,3,4,5,6,7和9号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关系揭示其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为了解该基因家族的进化起源提供参考,而且可为进一步分析该家族成员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热激蛋白 生物信息学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精度及加工工序对小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桑璐曼 王超 +3 位作者 赵卿宇 刁现民 王显瑞 沈群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3,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小米营养品质差异,揭示不同加工精度(适碾和精碾)及加工工序对小米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加工工序与加工精度的关系,本研究首先测定了86个品种小米的营养成分,然后选取5个市售小米品种分析不同加工精度及加工工序对其营...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小米营养品质差异,揭示不同加工精度(适碾和精碾)及加工工序对小米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加工工序与加工精度的关系,本研究首先测定了86个品种小米的营养成分,然后选取5个市售小米品种分析不同加工精度及加工工序对其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6种小米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分别为11.27、5.06、70.73 g/100 g,蛋白质、粗纤维含量分别为8.43~16.70 g/100 g、0.50~3.50 g/100 g,且富含1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和亮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8.94~17.76 g/100 g。与适碾相比,精碾小米中,蛋白质含量由9.60 g/100 g升高至9.78 g/100 g,总氨基酸含量由7.67 g/100 g升高至7.93 g/100 g,而脂肪、粗纤维、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均下降。随着加工工序的进行,小米中各营养组分受铁辊处理的影响最大,除苦味氨基酸和VB 1含量有所升高外,其余组分均较砻谷显著下降,尤其是粗纤维含量较砻谷工序处理下降了60%。此外,经过砂辊处理后有助于小米提鲜。因此,适碾以及简化加工工序可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损失,有利于保持小米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加工精度 加工工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小米蒸煮食味品质评价及比较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凡 李书田 +1 位作者 王显瑞 沈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29,共7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小米的食用品质,本研究以10种小米为对象,采用模糊感官综合评价以及电子舌技术分析其食味品质,探究不同小米理化特性、蒸煮品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中谷2号’、’黄金谷’和’峰红谷’食味品质最佳,’赤谷’系列及’... 为了更好地评价小米的食用品质,本研究以10种小米为对象,采用模糊感官综合评价以及电子舌技术分析其食味品质,探究不同小米理化特性、蒸煮品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中谷2号’、’黄金谷’和’峰红谷’食味品质最佳,’赤谷’系列及’红苗压破车’口感最差。电子舌判别因子分析可以区别分类出不同口感等级的小米粥,与感官评价结果相符。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小米粥感官评价预测模型,其相关系数为0.91。就蒸煮品质而言,’中谷2号’具有高吸水率、膨胀率、稠度以及黄度值的蒸煮品质特点,反之,’赤谷’系列及’红苗压破车’色泽灰暗不明亮,且稠度、固形物含量低。小米粥的食味品质与蛋白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颗粒直径、硬度和千粒重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蒸煮食味品质 模糊感官评价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米淀粉颗粒结构评价小米粥适口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佳佳 沈群 +3 位作者 杨钰 王显瑞 张凡 王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8,共9页
为探究小米淀粉颗粒结构与小米粥适口性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选取10个品种的小米煮制小米粥,首先以小米粥的适口性作为区分依据,分析相应小米淀粉的颗粒结构特点;然后依据相关性评价小米淀粉颗粒结构对小米粥适口性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逐... 为探究小米淀粉颗粒结构与小米粥适口性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选取10个品种的小米煮制小米粥,首先以小米粥的适口性作为区分依据,分析相应小米淀粉的颗粒结构特点;然后依据相关性评价小米淀粉颗粒结构对小米粥适口性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小米粥适口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小米淀粉小粒占比多、极小粒占比少、累积吸附孔体积小,则糊化终止温度更低、糊化更快,小米粥适口性好。小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淀粉凝胶硬度以及糊化温度范围与小米粥的各项适口性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淀粉凝胶黏性、弹性、黏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以及初始糊化温度与小米粥的各项适口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小米淀粉颗粒结构主要通过影响关键理化性质从而间接影响小米粥的适口性,其中,小米淀粉的小粒比例与糊化终止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糊化温度范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中粒比例与糊化终止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大粒比例与小米淀粉的水分结合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小米粥适口性预测模型参数由小米淀粉的凝胶黏聚性、直链淀粉含量、极小粒占比、糊化温度范围以及累积吸附表面积组成,预测得分与综合评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998(P<0.01)。上述结果可为我国适宜蒸煮加工小米的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淀粉 小米粥 颗粒结构 适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