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赤峰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金属沉淀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江彪 张通 +6 位作者 陈毓川 黄凡 武广 孙洪军 李治远 李雪娇 闫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66-3182,共17页
双尖子山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热液型银矿床,也是目前亚洲最大银矿。该矿床热液作用可划分为Ⅰ、Ⅱ两期,第Ⅰ期又可划分三个成矿阶段,依次为成矿阶段(Ⅰ-1)(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石英组合,分... 双尖子山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热液型银矿床,也是目前亚洲最大银矿。该矿床热液作用可划分为Ⅰ、Ⅱ两期,第Ⅰ期又可划分三个成矿阶段,依次为成矿阶段(Ⅰ-1)(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石英组合,分布在北西走向矿脉)→成矿阶段(Ⅰ-2)(主要为方铅矿+银矿物+闪锌矿+石英+方解石组合,分布在北北东走向矿脉)→成矿阶段(Ⅰ-3)(含金石英+方解石脉组合,分布在近东西走向矿脉)。第Ⅱ期为胶结硫化物脉的无矿石英脉,主要是石英+少量方解石组合。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以L型和V型为主,总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成矿阶段(Ⅰ-1)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71℃~280℃之间,平均228℃,盐度介于0.53%~12.73%(NaCleqv)之间,平均3.48%(NaCleqv);成矿阶段(Ⅰ-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09.3℃~258.0℃之间,平均193.3℃,盐度介于0.18%~22.38%(NaCleqv)之间,平均4.20%(NaCleqv);第Ⅱ期热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38.7℃~362.9℃之间,平均275.9℃,盐度介于0.35%~2.24%(NaCleqv)之间,平均1.05%(NaCleqv)。方解石δ13C介于-11‰^-7.4‰,δ18OSMOW介于1‰~4.5‰;石英和方解石δDH2O变化于-145‰^-65‰,δ18OH2O变化于-12.5‰~4.6‰,表明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来源;金属硫化物40Ar/36Ar值介于294.75~303.92,3He/4He值介于0.25~0.81Ra,显示壳源流体特征。双尖子山矿床成矿流体具有脉冲式活动、多阶段演化和多来源特点,成矿流体具有从相对的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演化规律。岩浆水与循环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可能是本矿床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双尖子山矿床属于与壳源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尖子山 流体混合 流体来源 沉淀机制 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8
2
作者 吴冠斌 刘建明 +4 位作者 曾庆栋 刘铭涛 孙华山 尹占文 尹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银为主的超大型矿床。根据野外穿插关系和矿相学研究,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Ⅰ)石英-闪锌矿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石英-银矿物阶段;(Ⅳ)黄铁-碳酸盐阶段。除... 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银为主的超大型矿床。根据野外穿插关系和矿相学研究,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Ⅰ)石英-闪锌矿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石英-银矿物阶段;(Ⅳ)黄铁-碳酸盐阶段。除第Ⅳ阶段以外,其余3个成矿阶段均发育银矿化,以第Ⅱ、Ⅲ阶段为主。第Ⅰ、Ⅱ阶段银矿化与方铅矿密切共生,主要以珠滴状或不规则状赋存于方铅矿内部和边部,少量呈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方铅矿中。而第Ⅲ阶段的银矿化则截然不同,绝大部分银矿物充填于石英颗粒之间,抑或被石英颗粒所包裹。银矿物种类主要包括硫锑铜银矿、硫银锡矿、辉硒银矿、深红银矿、黝锑银矿、辉银矿、金银矿和自然银。纵观整个矿化过程,银矿物具有由早期复杂硫盐类矿物演化至晚期简单硫化物、自然银的趋势。其中第Ⅲ阶段银矿物粒度细小且包裹在石英颗粒内部或颗粒裂隙间,平均粒径小于30μm,即使在磨矿细度200目以下占90%的条件下也难使银矿物单体完全解离,成为制约提高银回收率的最主要因素。建议矿山采用浮选-氰化联合工艺,既提高了银的回收率,又顺带回收矿石中少量的金矿物。同时,在研究银的赋存状态和银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还对银-铅共生关系的原因和机制开展了简单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银矿床 赋存状态 银的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畅宇 代晶晶 +9 位作者 陈伟 江彪 王登红 王成良 王文君 孙洪章 王强 陈玮 蒲秀浪 马文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5-858,共14页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经济、有效地获取地质找矿信息。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蚀变信息提取已在地质填图和找矿工作中广泛应用,近几年,中国高分五号(GF-5)高光谱数据以其较高的光谱分辨率为地表蚀变矿物的精细化识别提供了基础数据。文章结合L...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经济、有效地获取地质找矿信息。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蚀变信息提取已在地质填图和找矿工作中广泛应用,近几年,中国高分五号(GF-5)高光谱数据以其较高的光谱分辨率为地表蚀变矿物的精细化识别提供了基础数据。文章结合Landsat-8 OLI多光谱和GF-5高光谱数据,对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及周边开展蚀变信息提取,分析有利成矿区域,并进行野外验证,进一步发掘外围矿产资源潜力并探究遥感地质勘查的可信度。笔者基于Landsat-8多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铁染、羟基类蚀变,并对其异常等级进行了划分;基于GF-5高光谱数据运用最小噪声分离(MNF)算法、纯净像元指数(PPI)算法、混合调制匹配滤波(MTMF)填图方法,在研究区内提取出白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磁赤铁矿和褐铁矿5种矿物。将两者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叠加,笔者发现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区及外围存在热液蚀变特征,具备金属成矿潜力,野外验证发现研究区除萤石外,还伴生有铅锌多金属矿。因此,笔者认为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的蚀变信息提取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蚀变信息提取 GF-5 多光谱 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大规模铜矿化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文文 江彪 +7 位作者 陈毓川 龚庆杰 尹占文 孙洪军 李志远 武利文 左玉山 刘钊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1-526,共6页
巴林左旗双尖子山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是亚洲最大银矿。早期研究认为双尖子山矿床主要为中低温热液成矿,主要经济金属是银铅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少量中高温铜锡矿化。2021年新施工钻孔首次揭露了大规模铜矿... 巴林左旗双尖子山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是亚洲最大银矿。早期研究认为双尖子山矿床主要为中低温热液成矿,主要经济金属是银铅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少量中高温铜锡矿化。2021年新施工钻孔首次揭露了大规模铜矿化。矿石主要为块状、角砾状、细脉状及稠密浸染状;矿物组合主要是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和含银矿物。双尖子山矿床大规模铜矿化的发现,证实了双尖子山矿床是一个从中高温到低温的完整演化序列的大规模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铜也可能成为该矿的新增工业矿种。成矿特征和矿体分布规律显示,该矿区铜矿体尚未完全探明,深部存在较大铜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铜矿化 新发现 双尖子山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锡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晓林 赵骏峰 +4 位作者 刘文元 武广 江彪 李志远 孙洪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1-635,共5页
大兴安岭南段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区内发育众多锡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床。双尖子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以银为主的超大型矿床,前人研究普遍认为该矿床是典型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缺乏高温成矿阶段。然而,文章在... 大兴安岭南段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区内发育众多锡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床。双尖子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以银为主的超大型矿床,前人研究普遍认为该矿床是典型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缺乏高温成矿阶段。然而,文章在该矿床的井下和深部钻孔发现了大量铜锡矿化,表明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的深部和外围具有巨大的锡铜资源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锡矿化 双尖子山矿床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双尖子山Pb-Zn-Ag矿床金属矿物学研究与银的富集机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权晓莹 刘春花 +1 位作者 孙洪军 王丰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08-2329,共22页
双尖子山Pb-Zn-Ag矿床位于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成矿带的东北段,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的银矿床。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矿相学鉴定、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以及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对该矿床金属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对金... 双尖子山Pb-Zn-Ag矿床位于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成矿带的东北段,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的银矿床。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矿相学鉴定、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以及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对该矿床金属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对金属矿物的化学式进行了计算,并对银的富集机理进行了探讨。银矿物主要以可见银(>50μm)的形式产出,包括独立银矿物:硫锑铜银矿、硫银锡矿、辉硒银矿、深红银矿、脆银矿、黝锑银矿、螺状硫银矿、金银矿和自然银等;不可见银含量少,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方铅矿中。矿床成矿阶段细分为:①石英-高Fe闪锌矿-富Se和Bi的方铅矿-富Se富Sb富Sn的银矿物阶段;②石英-方铅矿-富Fe闪锌矿-毒砂-富Sb富Sn少Se的银矿物阶段;③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银矿物阶段;④黄铁-碳酸盐阶段。金属矿物沉淀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银的硫盐矿物→银的硫化物→自然银。矿床中的Fe+、Cu+、Zn+、Pb+、Ag+等金属离子在早期中温高硫逸度阶段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搬运。随着成矿热液温度的降低,铅、锌等金属硫氢络合物开始分解,方铅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硫化物得以沉淀,此时部分银以显微和次显微包体银的形式被包裹于这些硫化物中,铅锌硫化物的大量沉淀引起成矿热液组成和性质的显著变化,最终导致银从硫氢络合物中彻底解体,并与Cu+、Sb3+等离子结合形成大量独立银矿物(如深红银矿、硫锑铜银矿等)。随着温度、盐度持续降低,硫逸度也逐渐降低,pH值升高,成矿流体中出现大量自由Ag+并逐渐达到饱和,银矿物开始大量沉淀,Ag+与H2S发生作用形成螺状硫银矿。自然银的大量出现标志着银的沉淀过程趋于结束。金属矿物沉淀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银的硫盐矿物→银的硫化物→银的自然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尖子山Pb-Zn-Ag矿 银矿物 银的富集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