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鬼针草主要化学成分与水分子间氢键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罗冬梅 肖文敏 靳瑞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87-1594,共8页
研究降糖中药中有效化学成分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氢键的作用,探讨其对药物分子几何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因为药物分子在人体中起作用的同时,H2O是必须参与其中的。在B3 LYP水平上用Gaussian09程序包分别优化了H2O,降糖中药鬼针草(... 研究降糖中药中有效化学成分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氢键的作用,探讨其对药物分子几何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因为药物分子在人体中起作用的同时,H2O是必须参与其中的。在B3 LYP水平上用Gaussian09程序包分别优化了H2O,降糖中药鬼针草(一种用途广泛的具有降血糖功效的传统中药)中有效化学成分Okanin(奥卡宁)、Luteolin(木犀草素)、Quercitin(槲皮素)、6,7,3'4'-tetrahydroxy auroe(6,7,3'4'-四羟基橙酮)分子与H2O相互作用后的几何构型,得到相应的几何结构优化参数、偶极矩、电荷分布等,并在同一水平上计算了相互作用能,我们首先分析了电荷分布知氢键形成的电场环境,然后分析几何参数变化知氢键的特点,最后分析相互作用能知氢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此四种分子均可与水分子形成稳定的氢键(其氢键的键长分别为Luteolin-H2O 1.936,Okanin-H2O 1.805,Quercitin-H2O 1.827,6,7,3'4'-tetrahydroxy auroe-H2O 1.812),其中Luteolin(木犀草素)分子和Quercitin(槲皮素)分子与水形成氢键的键能最大,是因为这两个药物分子的邻位羟基均有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分子 氢键 鬼针草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氨基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酸性橙7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凯 曹洪玉 +3 位作者 靳瑞发 孙菱翎 李秀华 邱广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1137-21143,共7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微球(MM),利用乙二胺与磁性微球进行开环反应得到表面含有氨基的磁性微球(MM-EDA)。通过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样品磁力振荡计(VSM)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对染料酸性橙7(AO7)...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微球(MM),利用乙二胺与磁性微球进行开环反应得到表面含有氨基的磁性微球(MM-EDA)。通过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样品磁力振荡计(VSM)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对染料酸性橙7(AO7)的吸附。探索了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H值和共存离子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研究了MM-EDA对AO7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值=3左右溶液中,吸附量最大。在室温下,吸附在120min内达到饱和,且对AO7的饱和吸附量接近300mg/g。吸附规律较好地符合准二阶动力学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说明吸附为自发、吸热的熵增加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MM-EDA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磁性微球 乙二胺 吸附 酸性橙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沸石的制备及对橙黄G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凯 孙菱翎 +2 位作者 邱广明 陈伟伟 蔡金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3-2138,共6页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粉煤灰基沸石,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孔径分布(BET)进行表征,合成的沸石结晶性好,具有多孔结构。以橙黄G为吸附模型染料,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粉煤灰基沸石,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孔径分布(BET)进行表征,合成的沸石结晶性好,具有多孔结构。以橙黄G为吸附模型染料,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橙黄G的吸附量的影响,探讨了橙黄G染料在粉煤灰基沸石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粉煤灰基沸石对橙黄G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pH值=4时,吸附量最大;粉煤灰基沸石对橙黄G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6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25℃下,最大吸附量高达45.6mg/g,Langmuir等温吸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粉煤灰基沸石对溶液中橙黄G的吸附,说明该吸附过程是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 橙黄G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GMA)-IDA-Cu(Ⅱ)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凯 邱广明 +2 位作者 赵丽娟 靳瑞发 李秀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62-8067,共6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P(St-GMA)微球,通过开环反应将亚氨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IDA)接枝在微球的表面,然后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制备了一种P(St-GMA)-IDA-Cu(Ⅱ)微球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电导率仪等对其进行...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P(St-GMA)微球,通过开环反应将亚氨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IDA)接枝在微球的表面,然后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制备了一种P(St-GMA)-IDA-Cu(Ⅱ)微球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电导率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St-GMA)-IDA-Cu(Ⅱ)微球对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和吸附时间等对BSA的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pH=6时,吸附量最大;在298K时,P(St-GMA)-IDA-Cu(Ⅱ)微球的最大吸附量为37.66mg/g,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拟合动力学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微球 吸附 牛血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键合螺吡喃单元的1,8-萘酰亚胺类荧光分子开关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素华 骆然 +1 位作者 王冬雪 罗韶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了得到可光调控的二元光致发光材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与螺吡喃键合的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1与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了其结构。研究了新化合物1与2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以及化合物在薄层硅... 为了得到可光调控的二元光致发光材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与螺吡喃键合的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1与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了其结构。研究了新化合物1与2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以及化合物在薄层硅胶板上的变色性,结果显示,两种新型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荧光检测发现,化合物2光照前显示绿色荧光,光照后显橙色荧光,化合物2属于较新颖的二元光控荧光分子开关,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吡喃 1 8-萘二酰亚胺 光致变色 荧光分子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