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鬼针草主要化学成分与水分子间氢键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罗冬梅 肖文敏 靳瑞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87-1594,共8页
研究降糖中药中有效化学成分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氢键的作用,探讨其对药物分子几何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因为药物分子在人体中起作用的同时,H2O是必须参与其中的。在B3 LYP水平上用Gaussian09程序包分别优化了H2O,降糖中药鬼针草(... 研究降糖中药中有效化学成分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氢键的作用,探讨其对药物分子几何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因为药物分子在人体中起作用的同时,H2O是必须参与其中的。在B3 LYP水平上用Gaussian09程序包分别优化了H2O,降糖中药鬼针草(一种用途广泛的具有降血糖功效的传统中药)中有效化学成分Okanin(奥卡宁)、Luteolin(木犀草素)、Quercitin(槲皮素)、6,7,3'4'-tetrahydroxy auroe(6,7,3'4'-四羟基橙酮)分子与H2O相互作用后的几何构型,得到相应的几何结构优化参数、偶极矩、电荷分布等,并在同一水平上计算了相互作用能,我们首先分析了电荷分布知氢键形成的电场环境,然后分析几何参数变化知氢键的特点,最后分析相互作用能知氢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此四种分子均可与水分子形成稳定的氢键(其氢键的键长分别为Luteolin-H2O 1.936,Okanin-H2O 1.805,Quercitin-H2O 1.827,6,7,3'4'-tetrahydroxy auroe-H2O 1.812),其中Luteolin(木犀草素)分子和Quercitin(槲皮素)分子与水形成氢键的键能最大,是因为这两个药物分子的邻位羟基均有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分子 氢键 鬼针草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氨基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酸性橙7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凯 曹洪玉 +3 位作者 靳瑞发 孙菱翎 李秀华 邱广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1137-21143,共7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微球(MM),利用乙二胺与磁性微球进行开环反应得到表面含有氨基的磁性微球(MM-EDA)。通过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样品磁力振荡计(VSM)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对染料酸性橙7(AO7)...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微球(MM),利用乙二胺与磁性微球进行开环反应得到表面含有氨基的磁性微球(MM-EDA)。通过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样品磁力振荡计(VSM)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对染料酸性橙7(AO7)的吸附。探索了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H值和共存离子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研究了MM-EDA对AO7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值=3左右溶液中,吸附量最大。在室温下,吸附在120min内达到饱和,且对AO7的饱和吸附量接近300mg/g。吸附规律较好地符合准二阶动力学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说明吸附为自发、吸热的熵增加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MM-EDA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磁性微球 乙二胺 吸附 酸性橙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与三氟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自组装体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俊渤 唐珊珊 +1 位作者 孙佳妮 靳瑞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66-2573,共8页
采用量子化学长程校正方法,以环丙沙星(CIP)为印迹分子,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为功能单体,研究了CIP与TFMAA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自组装体系的构型、成键作用位点、反应的结合能、作用机理及其选择性.计算结果表明,CIP印迹分子与TF... 采用量子化学长程校正方法,以环丙沙星(CIP)为印迹分子,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为功能单体,研究了CIP与TFMAA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自组装体系的构型、成键作用位点、反应的结合能、作用机理及其选择性.计算结果表明,CIP印迹分子与TFMAA单体通过氢键形成分子结构互补的有序排列复合物,当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配比(印迹比例)为1∶6时,其复合物能量最低;通过模拟洗脱CIP后的复合物对恩诺沙星(ENR)、诺氟沙星(NOR)、氧氟沙星(OFL)再结合的结合能可以预测MIPs对CIP印迹分子的选择性,CIP与OFL共存时MIPs对CIP的选择性最好.采用不同印迹比例,测定聚合物对CIP的吸附量,结果表明,印迹比例为1∶6时,聚合物吸附量最大,且对OFL的选择因子最大,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三氟甲基丙烯酸 分子印迹 计算模拟 吸附量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岩 刘俊渤 +2 位作者 唐珊珊 靳瑞发 常海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5-954,共10页
以三聚氰胺(MAM)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MAA)、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衣康酸(IA)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 以三聚氰胺(MAM)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MAA)、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衣康酸(IA)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的长程校正方法模拟并探讨了MAM与4种功能单体的成键作用位点、成键数目、印迹反应摩尔比及印迹作用机理.依据结合能(ΔE)优化了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并借助分子中原子理论(AIM)揭示了MAM与功能单体印迹作用的本质.计算结果表明,MAM通过氢键与4种功能单体以摩尔比1∶6进行印迹聚合,其中IA与MAM形成的复合物结合能最低,结构最稳定;与TRIM和EGDMA交联剂相比,DVB与MAM结合能最低,更适合作为MAM-IA印迹聚合物的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MAM分子印迹聚合物(MAM-MIPs)并测定其吸附性,当MAM与IA印迹摩尔反应比为1∶6时,以DVB为交联剂时制备的MAM-MIPs吸附性最好,其微球平均粒径为195 nm;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MIPs对印迹分子MAM的结合位点是等价的,其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为20.79mg/g,离解平衡常数Kd为58.82 mg/L;与环丙氨嗪(CYR)、三聚氰酸(CYA)和三聚硫氰酸(TRI)在牛奶中的吸附量相比,MAM-MIPs对MAM表现出较强的特异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分子印迹聚合物 功能单体 交联剂 计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二茂铁酰基相连的螺噁嗪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素华 庞美丽 +3 位作者 郭心富 霍晓莲 韩杰 孟继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5-1139,共5页
在二环已基碳二亚胺(DCC)存在下,将9′-羟基螺噁嗪与二茂铁甲酸进行酯化缩合,合成了一种与二茂铁酰基相连的螺噁嗪衍生物2,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在几种有机溶剂中都表... 在二环已基碳二亚胺(DCC)存在下,将9′-羟基螺噁嗪与二茂铁甲酸进行酯化缩合,合成了一种与二茂铁酰基相连的螺噁嗪衍生物2,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在几种有机溶剂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质;通过实验证明了在无冰水浴冷却条件下,用高压汞灯照射时化合物2在二氯甲烷中表现出的特殊变色性是酸致变色的结果;同时还研究了化合物2在固体PMMA薄膜中的光致变色性质.在高压汞灯照射下,化合物2在二氯甲烷溶液中显示了良好的荧光性.循环伏安法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2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噁嗪 光致变色 荧光 循环伏安法 二茂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沸石的制备及对橙黄G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凯 孙菱翎 +2 位作者 邱广明 陈伟伟 蔡金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3-2138,共6页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粉煤灰基沸石,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孔径分布(BET)进行表征,合成的沸石结晶性好,具有多孔结构。以橙黄G为吸附模型染料,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粉煤灰基沸石,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孔径分布(BET)进行表征,合成的沸石结晶性好,具有多孔结构。以橙黄G为吸附模型染料,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橙黄G的吸附量的影响,探讨了橙黄G染料在粉煤灰基沸石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粉煤灰基沸石对橙黄G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pH值=4时,吸附量最大;粉煤灰基沸石对橙黄G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6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25℃下,最大吸附量高达45.6mg/g,Langmuir等温吸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粉煤灰基沸石对溶液中橙黄G的吸附,说明该吸附过程是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 橙黄G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席夫碱基的螺噁嗪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素华 庞美丽 +3 位作者 郭心富 李晶晶 韩杰 孟继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6-981,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席夫碱基的螺噁嗪双功能光致变色材料4a^4d.通过1HNMR,13C NMR,I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新化合物在几种有机溶剂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光致变色性.研究了化合物在几种高分子膜中的光致变色性.比较了化合物4b的开环...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席夫碱基的螺噁嗪双功能光致变色材料4a^4d.通过1HNMR,13C NMR,I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新化合物在几种有机溶剂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光致变色性.研究了化合物在几种高分子膜中的光致变色性.比较了化合物4b的开环体在两种不同溶剂,即甲醇和二甲亚砜,以及3种高分子介质,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聚乙烯醇(PVA)中的消色速率.研究了化合物在甲醇、二甲亚砜、PMMA及PVB中的消色过程动力学,根据化合物在溶液中和高分子介质中开环体消色过程的差别,推测了存在两种动力学解释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4d在PMMA膜中的耐疲劳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噁嗪 席夫碱 光致变色 热消色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meso-四对羧基苯基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8
8
作者 高玲 刘阁 董文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64-1168,共5页
应用荧光法研究了meso-四对羧基苯基卟啉(TC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通过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函数关系式,测得25℃,36℃和42℃下反应的动态猝灭常数KSV分别为1.17×105,1.06×105,1.01×105 ... 应用荧光法研究了meso-四对羧基苯基卟啉(TC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通过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函数关系式,测得25℃,36℃和42℃下反应的动态猝灭常数KSV分别为1.17×105,1.06×105,1.01×105 L.mol-1,静态猝灭常数KLB分别为5.00×104,2.22×104,1.11×104 L.mol-1,由此判定TCP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TCP与BSA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为0.444,能量给体-受体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78 nm<7 nm,符合非辐射能量转移条件,并根据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确定了TCP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为进一步研究me-so-四对羧基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的药代动力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牛血清白蛋白 meso-四对羧基苯基卟啉 猝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及电催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曼 龙梅 +1 位作者 刘艳红 乌伊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60,共2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其燃料来源广泛、能量转化率高、污染少、运输和储存方便而得到广泛关注。但是DMFC中甲醇的氧化速率过慢,需要合适的催化剂来提高其反应速率,构建高效且稳定的催化层,尤其是阳极催化层是DMFC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其燃料来源广泛、能量转化率高、污染少、运输和储存方便而得到广泛关注。但是DMFC中甲醇的氧化速率过慢,需要合适的催化剂来提高其反应速率,构建高效且稳定的催化层,尤其是阳极催化层是DMFC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DMFC中常用的阳极催化剂分为铂(Pt)基和非Pt基催化剂两大类,从调控阳极催化剂的组成、形貌、结构等方面综述了这两大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改性方式及其催化稳定性研究,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燃料电池 Pt/Pd基复合催化剂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与不同构型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媛 龙梅 谢孟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47-2654,共8页
采用多种光谱学手段研究了白杨素(CHR)和不同构型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白杨素能使蛋白质荧光发射峰发生静态淬灭,同时,白杨素的紫外吸收谱带也发生了明显的位移,说明与蛋白质的结合可使白杨素分子中的酚羟基... 采用多种光谱学手段研究了白杨素(CHR)和不同构型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白杨素能使蛋白质荧光发射峰发生静态淬灭,同时,白杨素的紫外吸收谱带也发生了明显的位移,说明与蛋白质的结合可使白杨素分子中的酚羟基发生解离.蛋白质还可以引起白杨素荧光发射峰强度的明显增强.利用荧光淬灭和荧光增强两种模式计算得到的白杨素和人血清白蛋白在生理条件下(pH 7.4)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9.97±0.24)×104和(9.75±0.11)×104L mol-1,其结合比例为1:1.随着pH值的降低,蛋白质与白杨素的结合常数逐渐减小,这与蛋白质的构型变化有关.根据不同异构体血清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判定白杨素在蛋白质分子上的结合位置位于IIA亚域的Site I活性位点.结合分子模拟,讨论了白杨素与蛋白质分子的结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 PH效应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与丙烯酰胺单体分子印迹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俊渤 石杨 +3 位作者 孙佳妮 唐珊珊 胡耀辉 靳瑞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96-101,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三聚氰胺(MEL)与丙烯酰胺(AM)单体分子印迹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以MEL为印迹分子,AM为功能单体,采用pbelpbe方法和6-31G(d,p)基组,运用Gaussian 09软件模拟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三聚氰胺(MEL)与丙烯酰胺(AM)单体分子印迹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以MEL为印迹分子,AM为功能单体,采用pbelpbe方法和6-31G(d,p)基组,运用Gaussian 09软件模拟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讨论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在其印迹比例不同时形成复合物的成键情况、自然键轨道分析方法(NBO)电荷的变化及反应的结合能,探讨MEL与AM功能单体分子印迹的作用原理及其相互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MEL印迹分子与AM功能单体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分子结构相互补的有序状态复合物,当MEL印迹分子与AM功能单体印迹比例为1:6时,其复合物的结合能最低,电荷转移趋势总体最大,复合物中有9个氢键作用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丙烯酰胺 分子印迹 氢键 计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沸石负载二氧化硅对Cu^(2+)吸附性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凯 邱广明 +2 位作者 贾晓伟 蔡金利 陈伟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52-3158,共7页
以粉煤灰(fly ash,FA)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粉煤灰基沸石(fly ash zeolite, FAZ),通过Na_2SiO_3进行改性,制备了粉煤灰基沸石负载二氧化硅的铜离子吸附剂(fly ash zeolite loaded silica,FAZ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 以粉煤灰(fly ash,FA)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粉煤灰基沸石(fly ash zeolite, FAZ),通过Na_2SiO_3进行改性,制备了粉煤灰基沸石负载二氧化硅的铜离子吸附剂(fly ash zeolite loaded silica,FAZ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孔径分布(BET)进行表征。以铜离子为吸附模型离子,考察了Ph、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AZS对Cu^(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298 K时,FAZS对Cu^(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为化学吸附过程,在8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高达127.4 mg/g,Langmuir等温吸附数学模型能比较好地拟合FAZS对Cu^(2+)的吸附。热力学数据说明该吸附是吸热、自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 SIO2 CU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双荧光发射的螺吡喃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素华 林雪松 +1 位作者 孙卫东 黄永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83-1787,共5页
设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含有双官能团的螺吡喃类化合物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良好;化合物的乙醇溶液在365 nm光激发时产生双荧光发... 设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含有双官能团的螺吡喃类化合物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良好;化合物的乙醇溶液在365 nm光激发时产生双荧光发射,分别为闭环体和开环体所对应的的荧光峰。本文首次从场效应角度推测了螺吡喃吲哚林N原子上含有极性基团时开环体稳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吡喃 光致变色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稳定的RuB纳米粒子催化苯选择加氢为环己烯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晔 付海燕 +2 位作者 李瑞祥 陈华 李贤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7-582,共6页
PEG稳定的RuB纳米粒子对苯选择加氢制备环己烯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在不添加硫酸锌的条件下,该体系催化的苯选择性加氢中,环己烯收率高达29%。这一体系的高催化性能是由于PEG稳定的RuB纳米粒子,使催化剂表面的亲水性增强,提高了环己烯... PEG稳定的RuB纳米粒子对苯选择加氢制备环己烯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在不添加硫酸锌的条件下,该体系催化的苯选择性加氢中,环己烯收率高达29%。这一体系的高催化性能是由于PEG稳定的RuB纳米粒子,使催化剂表面的亲水性增强,提高了环己烯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环己烯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甲氧基香豆素-3-甲酰二乙醇胺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靳瑞发 李杰 孙卫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50-954,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的B3LYP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分别对基态和第一、第二单重激发态(S1和S2)结构进行优化,均采用6-31G(d)基组。在优化的基态和第一单重激发态的结构基础上,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成功模拟了7-甲氧基香豆素-3-... 采用密度泛函的B3LYP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分别对基态和第一、第二单重激发态(S1和S2)结构进行优化,均采用6-31G(d)基组。在优化的基态和第一单重激发态的结构基础上,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成功模拟了7-甲氧基香豆素-3-甲酰二乙醇胺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并用极化连续模型考虑了溶剂的影响。利用前线轨道、电荷密度差(CDD)和态密度(DOS)图分析了电子跃迁的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该量子计算方法对此类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衍生物 电荷密度差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分子内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链{[Mn_2(2,2′-bipy)_4(3,3′-tda)]·2ClO_4}_n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艳华 李冰 +1 位作者 顾文 刘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89-1892,共4页
由于柔性羧酸配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配位方式和灵活多变的分子结构.可以用来设计合成多种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质的配位聚合物.因而正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丙二酸硫醚(3,3'-tdaH2),其结构式如图1a所示,它不仅拥有2个羧基,且其S原子... 由于柔性羧酸配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配位方式和灵活多变的分子结构.可以用来设计合成多种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质的配位聚合物.因而正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丙二酸硫醚(3,3'-tdaH2),其结构式如图1a所示,它不仅拥有2个羧基,且其S原子也可参与配位.是典型的柔性羧酸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Ⅱ)配合物 丙二酸硫醚 2 2′-联吡啶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碱金属复合物Al7X^0/-(X=F,Cl,Br,I)的结构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文敏 麻娜娜 +3 位作者 马腾颖 张婷 颜力楷 苏忠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84-2190,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一系列超碱金属复合物Al7X0/-(X=F,Cl,Br,I)的几何结构及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卤素的连接对Al0/-7簇的几何构型影响均很小.计算得到Al7X和Al7X-体系的垂直电离能(VIE)均低于Cs原子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一系列超碱金属复合物Al7X0/-(X=F,Cl,Br,I)的几何结构及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卤素的连接对Al0/-7簇的几何构型影响均很小.计算得到Al7X和Al7X-体系的垂直电离能(VIE)均低于Cs原子的第一电离势(IP=3.90 eV),表明这些体系具有超碱金属的性质,可称其为超碱金属.此外,采用CAM-B3LYP,M06-2X和PBE0等3种泛函计算了该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显示,上述体系均具有较大的第一超极化率(β0),其中Al7I-的β0值为21679 a.u.,是已知超碱金属复合物BLi6F(11459 a.u.)的1.9倍.值得注意的是,该类体系的第一超极化率随着卤素电负性的减小而增大,即Al7F0/-<Al7Cl0/-<Al7Br0/-<Al7I0/-,与其垂直电离能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非线性光学性质 超碱金属 第一超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阿嘎日中铁等10种微量元素初级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乌兰其其格 宝力道 +2 位作者 路洪波 赵玉英 王志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47-1449,共3页
目的:对蒙药阿嘎日-35中Si、Pb、Mn、Ni、Mg、Ti、Fe、Cd、As、Hg等10种元素进行初级形态分析。方法:按照形态分析方法处理有关样品,采用ICP-AES法对各种形态样品中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计算形态参数。结果:元素Mg含量最高(465.51μg... 目的:对蒙药阿嘎日-35中Si、Pb、Mn、Ni、Mg、Ti、Fe、Cd、As、Hg等10种元素进行初级形态分析。方法:按照形态分析方法处理有关样品,采用ICP-AES法对各种形态样品中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计算形态参数。结果:元素Mg含量最高(465.51μg/g),元素Ti(13.19μg/g)含量最低,而其中元素Mg总提取率(83.00%)最高,元素Ti总提取率(11.94%)最低。Cd、As、Hg、Pb含量非常少。结论:该成药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药品要求标准,形态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阿嘎日-35中微量元素与药效关系,提高药效和使用范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嘎日-35 ICP-AES 微量元素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Cu^(2+)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曼 龙梅 +1 位作者 刘艳红 冯爱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铜离子(Cu^(2+))罗丹明酰肼对二苯甲醛荧光分子探针(R)。检测了分子荧光探针对几种金属离子响应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光谱性能和对Cu^(2+)的识别作用,探针R加入Cu^(2+)时荧光加强,R加入Cu^(2+)之后...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铜离子(Cu^(2+))罗丹明酰肼对二苯甲醛荧光分子探针(R)。检测了分子荧光探针对几种金属离子响应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光谱性能和对Cu^(2+)的识别作用,探针R加入Cu^(2+)时荧光加强,R加入Cu^(2+)之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探针R对Cu^(2+)具有专一的选择性。通过实验,考察和确定了荧光分子探针与Cu^(2+)响应的最佳pH和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量检测,为了探究探针R和Cu^(2+)的实际配比,通过Job's plot的绘制实验方法,确定了Cu^(2+)与探针的物质的量比是1∶1,推测出了荧光探针R与Cu^(2+)络合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衍生物 荧光探针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2-乙内酰硫脲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卫东 高飞飞 +2 位作者 张锁秦 李耀先 张广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8-542,共5页
通过异氰酸酯法合成一系列新型2-乙内酰硫脲衍生物,应用1H NMR、13C NMR、IR测试技术对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对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乙内酰硫脲5位上含有甲基取代基的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要高于5... 通过异氰酸酯法合成一系列新型2-乙内酰硫脲衍生物,应用1H NMR、13C NMR、IR测试技术对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对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乙内酰硫脲5位上含有甲基取代基的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要高于5位上没有取代基的化合物。最大的芽抑制率为56.5%,最大的根抑制率为53.8%。2-乙内酰硫脲衍生物可以作为一类新的农药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 磺酰脲 乙内酰硫脲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