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呼吸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刚 陈思远 +2 位作者 董姗燕 李新冬 刘祖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2-237,共6页
随着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水质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开发性能好、可靠性高的呼吸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成果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呼吸测量技术的研究发展,阐述了3类主... 随着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水质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开发性能好、可靠性高的呼吸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成果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呼吸测量技术的研究发展,阐述了3类主要的呼吸测量技术,介绍了各类呼吸测量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状况及其优缺点,提出了目前呼吸测量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呼吸测量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生物处理 呼吸测量技术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处理离子型稀土冶炼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欧阳果仔 李新冬 +2 位作者 包亚晴 田婷婷 钟招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30,共5页
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处理离子型稀土冶炼废水(氨氮废水、酸性废水、含盐及碱性废水、低浓度稀土废水)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处理稀土冶炼废水的市场潜力、工业化的应用前景及其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废水 回收 分离 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填料对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丁越 严群 +1 位作者 温慧凯 刘馥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95,99,共4页
为提高SWIS的水力渗透性能和改善系统内部氧化还原环境,组建了3套改良地下渗滤系统,1~#土壤-生物基质,2~#土壤-煤渣-生物基质,3~#土壤-煤渣,在水力负荷10 cm/d运行时,研究填料改良对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D、TP、... 为提高SWIS的水力渗透性能和改善系统内部氧化还原环境,组建了3套改良地下渗滤系统,1~#土壤-生物基质,2~#土壤-煤渣-生物基质,3~#土壤-煤渣,在水力负荷10 cm/d运行时,研究填料改良对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D、TP、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1~#分别为86.31%、99.83%、92.56%和46.78%,2~#分别为88.60%、99.57%、92.83%和79.99%,3~#分别为85.17%、99.84%、93.68%和65.12%。3套装置对COD、TP和NH_4^+-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均超过85%,且2~#装置脱氮效果较为突出,说明煤渣与生物基质分层装填可改善系统内部氧化还原环境,并补充反硝化碳源强化脱氮效果,进而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煤渣 生物基质 填料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蛭石混凝除藻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严群 蔡若宇 +2 位作者 韩冬雪 温慧凯 胡晋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5,共5页
文章对比了壳聚糖和改性蛭石对水华微囊藻的去除效果,通过Zeta电位、藻絮体形态分析探究改性蛭石混凝除藻机理。结果表明,单独壳聚糖投加量为1.8 mg/L时,浊度、藻密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3.21%、96.17%和95.63%;壳聚糖与蛭石投加比... 文章对比了壳聚糖和改性蛭石对水华微囊藻的去除效果,通过Zeta电位、藻絮体形态分析探究改性蛭石混凝除藻机理。结果表明,单独壳聚糖投加量为1.8 mg/L时,浊度、藻密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3.21%、96.17%和95.63%;壳聚糖与蛭石投加比为1∶15(蛭石投加量为18 mg/L)时,絮凝效果最好,浊度、藻密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16%、96.67%和100%,且生成的藻絮体更为密实、沉降性能更好、抗扰动性强。壳聚糖包裹在蛭石表面形成了正电性的改性蛭石,通过中和藻细胞表面电荷,使其脱稳聚集。藻絮体的显微、SEM图像和分形维数分析可得,改性蛭石混凝除藻过程中,藻絮体以蛭石为凝聚核,凝结成了内部为网状的凝聚团且其分形维数为1.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蛭石 混凝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阴极材料电-Fenton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鹏 成先雄 +2 位作者 连军锋 孔张亮 胡民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5,共5页
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电-Fenton技术改进阴极、制备复合阴极材料方面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玻璃碳、网状玻璃碳、碳纳米管等碳素材料以及气凝胶、金属铁氧化物等非碳素材料用于改进、制备复合阴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 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电-Fenton技术改进阴极、制备复合阴极材料方面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玻璃碳、网状玻璃碳、碳纳米管等碳素材料以及气凝胶、金属铁氧化物等非碳素材料用于改进、制备复合阴极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优良的复合阴极材料具有的特点,具有丰富的孔隙率,高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导电性等特性。提出要制备高效、成熟的复合阴极材料,仍需要进一步对新型碳素材料进行氮掺杂改性研究,强化新型气凝胶材料的导电性研究,认为还需要进行中试进一步确定其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FENTON 复合阴极 难降解有机废水 氮掺杂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江西省绿色矿山建设供给侧改革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先坤 朱易春 +2 位作者 连军锋 冯秀娟 黄蕾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82-86,共5页
当前,矿业发展面临极大的困境,江西省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也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江西省绿色矿山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结合江西省功能区域划分,探索出江西省绿色矿山建设的新路... 当前,矿业发展面临极大的困境,江西省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也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江西省绿色矿山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结合江西省功能区域划分,探索出江西省绿色矿山建设的新路径:一是整体谋划,统领全局;立足赣东北地区、赣西地区、赣中南地区和鄱阳湖地区优势和特色,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重点推进。二是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民众"共同体,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协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发展。三是延伸产业链,提高矿业经济集约化程度。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并实现传统矿山企业完成"矿产资源—金融资本"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绿色矿山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微电解+Fenton试剂处理酸性品红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孔张亮 成先雄 +2 位作者 连军锋 张鹏 胡民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0-1083,1088,共5页
考察铁屑投加量、碳铁质量比、废水pH、曝气量、反应时间对品红废水脱色率、COD去除率的影响,采用芬顿法进一步处理微电解出水。结果表明,在废水pH 2.5,铁屑投加量60 g/L,碳铁质量比2∶1,曝气量600 mL/(min·L),反应时间3 h处理效... 考察铁屑投加量、碳铁质量比、废水pH、曝气量、反应时间对品红废水脱色率、COD去除率的影响,采用芬顿法进一步处理微电解出水。结果表明,在废水pH 2.5,铁屑投加量60 g/L,碳铁质量比2∶1,曝气量600 mL/(min·L),反应时间3 h处理效果最好,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42%,66.28%;不调节微电解出水pH,投加12 mL/L FeSO_4(浓度0.1 mol/L),6 mL/L H_2O_2(质量分数30%),反应20 min,出水COD 55.49 mg/L,色度58.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芬顿试剂 品红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果仔 李新冬 +4 位作者 张鑫 李海柯 李浪 梁娟 黄万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3-100,共8页
为获得分离性能良好的复合纳滤膜,利用无机纳米颗粒碳纳米管(CNT)对纳滤膜进行改性,并在传统界面聚合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了水相反应次数。以哌嗪(PIP)、均苯三甲酰氯(TMC)为反应单体,CNT为水相添加剂,磷酸钠(Na_(3)PO_(4))为酸接收剂,聚砜... 为获得分离性能良好的复合纳滤膜,利用无机纳米颗粒碳纳米管(CNT)对纳滤膜进行改性,并在传统界面聚合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了水相反应次数。以哌嗪(PIP)、均苯三甲酰氯(TMC)为反应单体,CNT为水相添加剂,磷酸钠(Na_(3)PO_(4))为酸接收剂,聚砜(PSF)超滤膜作为支撑层成功制备了CNT改性复合纳滤膜。利用正交试验较系统地得到了改性纳滤膜的最佳制备条件:第一次水相、有机相、第二次水相、热处理的反应时间分别为2.0min、1.0min、1.0min、10min,Na_(3)PO_(4)、PIP、TMC、CNT添加量分别为1.5%(质量分数,下同)、1.0%、0.25%、2.0%。在此条件下复合纳滤膜0.6MPa压力下纯水通量为35.35L/(m^(2)·h),对MgSO_(4)的截留率为94.1%,膜的亲水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改性 界面聚合 纳滤 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与改性及其活化过硫酸盐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鑫 成先雄 +2 位作者 连军锋 王磊 张舒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77-1485,共9页
铁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Fe-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可修饰性强且合成原材料丰富无毒等特点,在活化过硫酸盐用于高级氧化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探讨了Fe-MOFs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自由基途径和非自由基途径,综... 铁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Fe-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可修饰性强且合成原材料丰富无毒等特点,在活化过硫酸盐用于高级氧化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探讨了Fe-MOFs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自由基途径和非自由基途径,综述了Fe-MOFs的合成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机械化学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分析了金属簇合、官能团引入、分子印迹法、材料复合、热解等改性方法,改性后的Fe-MOFs表现出更优秀的活化、吸附、稳定及循环使用性能。总结了基于Fe-MOFs活化过硫酸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 金属有机骨架 过硫酸盐 活化 硫酸根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铈基光催化剂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哂莅 冯秀娟 +1 位作者 邹彦鋆 朱易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13-3118,3123,共7页
总结了氧化铈纳米材料通过掺杂、负载、与其他纳米材料耦合等改性手段提升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方法,通过对2种材料进行能级分析,阐述了氧化铈基光催化剂与其他材料构建异质结种类以及相互作用,综述了改性氧化铈对水中有机污染物、重金... 总结了氧化铈纳米材料通过掺杂、负载、与其他纳米材料耦合等改性手段提升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方法,通过对2种材料进行能级分析,阐述了氧化铈基光催化剂与其他材料构建异质结种类以及相互作用,综述了改性氧化铈对水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有害细菌的去除机理,并对其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污水处理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回流对UniTank工艺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池春榕 陈刚 +3 位作者 陈思远 董姗燕 陈奇春 万励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91,共5页
通过构建UniTank小试装置处理赣南地区低碳源城市污水,考察内回流变化对UniTank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及边池搅拌时间内N、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内回流体积比(R)的增加,TN去除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TP去除率逐渐降低,内回... 通过构建UniTank小试装置处理赣南地区低碳源城市污水,考察内回流变化对UniTank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及边池搅拌时间内N、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内回流体积比(R)的增加,TN去除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TP去除率逐渐降低,内回流比对COD、NH_3^-N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当R为100%时,出水COD和NH_3^-N、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23.39 mg/L和0.84、8.19、0.69 mg/L,除TP外,均达到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当R为100%时,边池反硝化现象最为明显;当设置内回流时,边池较难形成厌氧释磷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ANK工艺 内回流 脱氮除磷 低碳源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氯高级氧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江冲 连军锋 +2 位作者 孙龙 朱易春 沙海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9-33,共5页
介绍了UV/氯工艺的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UV波长、自由氯浓度、pH以及水中背景物质对该工艺的影响,并阐述了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同时,对目前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做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UV/氯 影响因素 降解机理 羟基自由基 活性氯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电芬顿降解活性黑5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于梁 成先雄 +3 位作者 连军锋 黄雅莲 王明珠 袁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56-2758,2764,共4页
以网状玻璃碳(RVC)为阴极、钌铱钛网为阳极的电芬顿体系降解活性黑5,考察pH、电流强度、Fe2+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2.57,电流强度0.27 A,Fe2+用量0.95 mmol,预测的脱色率为89.99%。三组平行实验脱色率的平... 以网状玻璃碳(RVC)为阴极、钌铱钛网为阳极的电芬顿体系降解活性黑5,考察pH、电流强度、Fe2+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2.57,电流强度0.27 A,Fe2+用量0.95 mmol,预测的脱色率为89.99%。三组平行实验脱色率的平均值为88.67%,误差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黑5 电芬顿 网状玻璃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微电解去除水中硝酸盐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柯钰 朱易春 连军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82,84,共5页
利用混合海绵铁与活性炭形成微电解,用于去除人工模拟废水中硝酸盐氮并探究其影响因素。通过海绵铁-活性炭混合、海绵铁及活性炭对硝酸盐吸附还原过程探讨其微电解作用机理,考察铁碳比、进水浓度、初始pH、预处理对硝酸盐去除率的影响... 利用混合海绵铁与活性炭形成微电解,用于去除人工模拟废水中硝酸盐氮并探究其影响因素。通过海绵铁-活性炭混合、海绵铁及活性炭对硝酸盐吸附还原过程探讨其微电解作用机理,考察铁碳比、进水浓度、初始pH、预处理对硝酸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碳混合后形成微电解能有效提高硝酸盐去除率,反应4 h去除率可达80%;对海绵铁进行表面酸预处理能使硝酸盐去除效果提高43%;正常的pH(6~8)对工艺的影响不大;硝酸盐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铁 活性炭 微电解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改性伊利石混凝除藻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馥文 蔡若宇 +2 位作者 温慧凯 胡晋博 严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90,共6页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影响水质安全问题,该文以水华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单独使用伊利石、PD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PDM改性伊利石对蓝藻的去除效果,探究了伊利石粒径和pH值对改性伊利石絮凝除藻效果的影响,并对藻絮体...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影响水质安全问题,该文以水华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单独使用伊利石、PD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PDM改性伊利石对蓝藻的去除效果,探究了伊利石粒径和pH值对改性伊利石絮凝除藻效果的影响,并对藻絮体粒径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PDM改性伊利石粒径80目、投加量25 mg/L、复合比1∶15时,浊度、藻密度、Chl-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96%、96.84%、98.27%,均优于单独使用伊利石和PDM絮凝除藻时的去除率,且所得絮体大而密实,抗扰动能力更强。通过表面形貌和表面官能团分析得到,PDM的架桥与伊利石的网捕作用将絮体粘结在一起,得到以伊利石为凝结核心的藻絮体,絮体粒径增大,水扰稳定性增强。Zeta电位研究结果表明,水体pH<8条件下,PDM改变伊利石的Zeta电位为正,与带负电荷的藻细胞电性中和,使藻细胞脱稳而相互碰撞,聚集沉降。PDM改性伊利石混凝除藻主要机理为电性中和、架桥和网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 伊利石 混凝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工艺降解水中污染物的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连军锋 孙龙 +2 位作者 江冲 朱易春 李英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0,共5页
介绍了目前最重要的商用高级氧化工艺之一的UV/H_2O_2工艺,叙述了UV/H_2O_2工艺动力学研究进展,认为目前此方面的研究仍有所欠缺,鉴于此,将分别从动力学参数及动力学模型2方面对UV/H_2O_2工艺降解污染物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以UV曝... 介绍了目前最重要的商用高级氧化工艺之一的UV/H_2O_2工艺,叙述了UV/H_2O_2工艺动力学研究进展,认为目前此方面的研究仍有所欠缺,鉴于此,将分别从动力学参数及动力学模型2方面对UV/H_2O_2工艺降解污染物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以UV曝辐量为主线,分别阐述并比较了不同反应器中UV曝辐量的测定、基于UV光量子剂量的动力学参数及动力学模型等,指出了UV曝辐量对于光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分析表明该模型的建立对单一目标污染物的模拟和预测有较好效果。认为需进一步探讨研究,找到最适合的动力学模型;还应开发高效低耗的新型光源、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工艺 反应动力学 基于光子剂量的速率常数 R(HO 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氧化铋光催化剂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佳华 成先雄 +2 位作者 连军锋 张舒萌 刘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68-1275,共8页
卤氧化铋(BiOX,X=Cl,Br,I)是一种光学性能良好的材料,层状结构由铋氧层和卤素层交错排列而成,具有稳定性高、禁带宽度相对较小等优点,在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改性BiOX能够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改变催化剂的带... 卤氧化铋(BiOX,X=Cl,Br,I)是一种光学性能良好的材料,层状结构由铋氧层和卤素层交错排列而成,具有稳定性高、禁带宽度相对较小等优点,在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改性BiOX能够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改变催化剂的带隙宽度,从而改变有影响的光波长范围,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介绍了BiOX光催化剂的结构特点,综述了形貌调控、晶面和缺陷调控、离子掺杂、构建异质结等提升BiOX光催化剂活性的方法及BiOX光催化剂在环境领域的催化性能,并对BiOX光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氧化铋 光催化 光生电子 空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源污水条件下UniTank工艺快速启动研究
18
作者 池春榕 陈刚 +3 位作者 董姗燕 刘祖文 万励谦 陈奇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4,36,共5页
以赣南地区低碳源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Uni Tank工艺小试装置的启动运行。结果表明:通过连续进水及调整人工配水与实际污水比例的方式对污泥进行驯化,培养至最后阶段,出水COD、TN、NH3-N和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0、9.3、0.5、0.4... 以赣南地区低碳源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Uni Tank工艺小试装置的启动运行。结果表明:通过连续进水及调整人工配水与实际污水比例的方式对污泥进行驯化,培养至最后阶段,出水COD、TN、NH3-N和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0、9.3、0.5、0.4 mg/L左右,污泥中出现原生动物,反应器启动成功。通过控制Uni Tank工艺的时间运行参数,可形成间歇的脱氮除磷空间。同时,边池进水时间与中池进水时间比例为2∶1时,NH3-N的平均去除率为83.0%,最高可达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源污水 城市污水 UNITANK工艺 快速启动 脱氮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控制碳活化过硫酸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磊 成先雄 +3 位作者 连军锋 张鹏 陈于梁 肖宇航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2-728,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认同度较高的3类活化机制,即自由吸附、表面活化自由基氧化、非自由基氧化机制,分析对比了活性炭、生物炭、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金刚石等碳材料的催化特性。分析了不同活化机制和表面改性方法之间的联系,讨论了元素掺杂... 综述了近年来认同度较高的3类活化机制,即自由吸附、表面活化自由基氧化、非自由基氧化机制,分析对比了活性炭、生物炭、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金刚石等碳材料的催化特性。分析了不同活化机制和表面改性方法之间的联系,讨论了元素掺杂、金属负载、高温退火、酸碱处理4种改性方式对表面形貌控制和官能团调控的实际运用,旨在强化碳材料的活化性能及催化稳定性,提高重复使用性能,提出了对碳活化过硫酸盐机制研究和材料改性发展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过硫酸盐 活化机制 电荷转移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与柑橘废渣厌氧共发酵产酸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姗燕 罗进财 +3 位作者 王欣芸 廖靖莹 孙鸿 朱易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考察不同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和柑橘废渣共发酵系统的产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持续调节pH值为6可以提高共发酵系统的增溶过程,促进糖类物质水解,增强产酸和产甲烷过程,VFA产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36倍和1.25倍;提高共发酵... 考察不同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和柑橘废渣共发酵系统的产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持续调节pH值为6可以提高共发酵系统的增溶过程,促进糖类物质水解,增强产酸和产甲烷过程,VFA产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36倍和1.25倍;提高共发酵系统中水解细菌和发酵产酸细菌的菌群丰度,促使甲烷生成途径从乙酰分解途径转向氢化营养途径.调节初始pH值为10可以有效促进共发酵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和达到快速水解的目的,促进产酸性能,但对产甲烷过程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柑橘废渣 共发酵 pH值调节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