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TPVB对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建强 钟昭迎 +1 位作者 袁磊 彭冬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27-3533,共7页
目的探讨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0.5、1.0、2.0μg/kg)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生命体征、应激反应等指标的影响,为临床优化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探讨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0.5、1.0、2.0μg/kg)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生命体征、应激反应等指标的影响,为临床优化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各为33例。麻醉诱导结束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5、1.0、2.0μ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TPVB,三组均观察至术后3 d。比较各组围手术期指标,苏醒质量,术后2、6、12、24 h的疼痛程度,麻醉前(T1)、气管拔管时(T2)、气管拔管5 min时(T3)的生命体征,术前、术后3 d的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观察时间内的不良反应。结果较低剂量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在中、高剂量组中更低,术后自控镇痛次数更少(P<0.05)。苏醒、气管拔管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在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延长(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三组术后2、6、12、24 h逐渐降低(P<0.05),较低剂量组,中、高剂量组VAS评分在术后2、6、12 h更低(P<0.05)。较T1时,三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T2、T3时均升高,T2、T3时的HR、MAP在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升高(P<0.05);与T2时比较,三组T3时的HR、MAP均降低(P<0.05)。较术前,三组全血CD8^(+)、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在术后3 d升高,术后3 d上述指标在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升高(P<0.05);三组全血CD3^(+)、CD4^(+)、CD4^(+)/CD8^(+)水平在术后3 d降低,术后3 d上述指标在低、中、高剂量组之间降低(P<0.05)。三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TPVB在减轻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减少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自控镇痛次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TPVB在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轻免疫抑制、应激反应及促进麻醉后苏醒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全麻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 生命体征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TP酶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单热爱 占丽芳 +2 位作者 周树保 温小平 邹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0,共2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H40)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HH404ml/kg组(C组)和HH408ml/kg组(D组)。采用大...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H40)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HH404ml/kg组(C组)和HH408ml/kg组(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D组分别于舌下静脉输注HH404、8ml/kg。再灌注24h后检测缺血区脑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结果 C组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HH404ml/kg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脑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增高,从而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Na+-K+-ATPase Ca2+-Mg2+-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建强 张相民 +2 位作者 蓝小林 温小平 罗克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57-1959,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研究组(A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照组(B组),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记录并观察操作过程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研究组(A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照组(B组),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记录并观察操作过程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f)的变化、气管切开操作和喉癌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皮肤恢复情况。结果:(1)在扩张气管时,A组对SBP、DBP、HR的影响明显小于B组,对f的影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2)在气切操作时间及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但两组整个喉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3)术中B组发生2例气道梗阻,且术后切口疼痛和切口渗血明显多于A组,A组的皮肤平整性明显高于B组。结论:只要较好的掌握微创气切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操作技术,在喉癌喉功能保全手术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 喉功能保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