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I-FABP、D-Dimer诊断急性肠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海坤 王敏华 +7 位作者 周小青 殷青辉 叶斌 曾祥福 刘晓平 朱贤森 胡艳 曾祥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二聚体(D-Dimer)浓度变化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两组内再随机分成6小组,每组8只。实验组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对照...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二聚体(D-Dimer)浓度变化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两组内再随机分成6小组,每组8只。实验组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对照组仅行腹腔开关术。各小组大鼠分别对应在手术后0.5 h,1 h,2 h,4 h,8 h,12 h 6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I-FABP和D-二聚体浓度,对相应时间点大鼠切取病变肠管并观察肠管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在肠缺血0.5 h血清I-FABP开始升高,1 h达峰值(290.24±156.69)μg/L,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Dimer浓度在缺血2 h内升高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缺血4 h之后开始升高,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FABP、D-Dimer浓度变化对肠缺血早期诊断及对肠管血液供应状态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 早期诊断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