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肺部感染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与药学监护
1
作者 甘菊文 孙伟 +2 位作者 邓晓兰 刘华 廖晓飞 《抗感染药学》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分析1例肺部感染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与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和结果:该肺癌患者因发热(39℃)、头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综合降钙素原水平和肺部CT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肺部感染... 目的:分析1例肺部感染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与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和结果:该肺癌患者因发热(39℃)、头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综合降钙素原水平和肺部CT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肺部感染,遂予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但次日又出现意识不清、唤之不醒等症状,为进一步治疗而我院神经内科;临床综合患者发热、神志模糊、颈抵抗等症状,以及血象和脑脊液检查结果,判断患者还存在颅内感染,遂经验性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3 d后,患者感染症状和相关指标均明显好转,且脑脊液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提示肺炎链球菌,临床考虑美罗培南对肺炎链球菌有较强抗菌作用,遂停用了万古霉素;6 d后,患者再次出现颅内感染表现,考虑肺炎链球菌对美罗培南耐药,遂又加用万古霉素;之后,感染得到控制,但患者出现严重耳鸣和听力下降,临床考虑这可能与万古霉素有关,遂再次停用万古霉素,而改用利奈唑胺,并予对症治疗;但治疗1周后,患者颅内感染反而加重,遂将治疗方案调整为莫西沙星+头孢曲松;之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和相关指标逐渐好转,而出院随访显示其听力也部分恢复。结论:颅内感染是较为复杂和严重的感染,临床在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对血脑屏障的通过情况,并且要做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和处置准备,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肺部感染 药学监护 肺炎链球菌 万古霉素 听力损害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家斌 江斌 +1 位作者 罗叶婷 杨云珠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6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究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9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 目的:探究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9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唑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复发次数、EDSS评分值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反应率的差异。结果:治疗6月EDSS评分值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平均复发次数均逐渐增多,治疗组治疗3月、6月、12月时的平均复发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发生率(12.77%)明显低于对照组(40.43%)(P<0.05)。结论: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疗效较为明显,有效降低了患者EDSS评分值和复发次数,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硫唑嘌呤 视神经 脊髓炎谱系疾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
3
作者 刘向红 李广生 曾祥俊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0期908-908,F0003,共2页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磁共振成像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脑栓塞的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祥俊 李广生 +1 位作者 江宗华 曾国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7期145-146,共2页
目的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的疗效。方法 63例急性CCE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尿激酶溶栓及24h后抗凝治疗,对照组采取对症,改善循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的疗效。方法 63例急性CCE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尿激酶溶栓及24h后抗凝治疗,对照组采取对症,改善循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治疗后1d、14d、30d、90d,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90d,观察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溶栓治疗24h内,观察组非症状性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CCE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栓塞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患者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CRP、NSE水平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家斌 杨云珠 罗叶婷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11期2021-2024,共4页
目的:探究利奈唑胺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患者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2例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 目的:探究利奈唑胺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患者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2例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CRP、NSE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CRP、NSE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奈唑胺与抗结核药物联用于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脑脊液CRP和NS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抗结核药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反应蛋白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胡玲 张毕 曾国勇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10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2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2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脑脊液相关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脊液相关指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脑脊液相关指标(葡萄糖、氯化物)水平测得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质、白细胞数、脑脊液压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了脑脊液各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 抗结核药物 莫西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曾祥俊 高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9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佳,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缺损 阿司匹林 盐酸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发展轨迹分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肖黎丽 蒋旭萍 肖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2025年第5期717-723,共7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功能锻炼依从性发展轨迹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赣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10例,评估患者功能锻炼1周、6周、12周、20周、24周的依从性,利用潜变量增...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功能锻炼依从性发展轨迹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赣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10例,评估患者功能锻炼1周、6周、12周、20周、24周的依从性,利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2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功能锻炼依从性可分为4个类别,低依从性平稳型56例(26.7%)、低依从性上升型42例(20.0%),中依从性下降型64例(30.5%)、中依从性上升型48例(22.8%)。年龄、脑卒中知识、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是功能锻炼依从性发展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功能锻炼依从性发展轨迹变化各异。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以提升患者的锻炼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功能锻炼依从性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