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抗菌药物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谢俊锋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9期1672-1674,共3页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患者112例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患者112例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后各临床指标复常时间(退热时间、病原菌转阴时间、症状复常时间)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退热时间、病原菌转阴时间和症状复常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他啶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但安全性较高,能快速清除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头孢他啶 肝硬化 上消化道 出血并感染 不同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临床分析
2
作者 郭声 刘长虹 +2 位作者 刘颖 廖燕 魏应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3例初诊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3例分别因乏力、胸闷、心悸和肝功能异常;胸闷,...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3例初诊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3例分别因乏力、胸闷、心悸和肝功能异常;胸闷,加重伴食欲不振、乏力;无明显诱因气促、胸闷,伴咳嗽、咳痰,乏力、食欲减退,双下肢水肿就诊。经相关生化检查,初诊皆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后1例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急性心功能不全,2例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心包穿刺检查诊断肺恶性肿瘤继发恶性心包积液、心包填塞。3例皆予相应治疗症状缓解后行进一步治疗。结论当患者以乏力、胸闷、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类似肝功能衰竭表现就诊时,需考虑到心脏疾病可能。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心脏疾病与肝功能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详细询问病史,重视体格检查,并尽早完善相关医技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 心包积液 误诊 肝功能衰竭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心包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疗法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石柳 邱荣锋 温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8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含铋剂四联7d疗法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既往未接受过根除治疗的Hp感染患者,随机分配至三联组和四联组,三联组给予兰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250mg,(2次/d)治疗7d,四联组给予兰索拉唑30mg+阿... 目的探讨含铋剂四联7d疗法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既往未接受过根除治疗的Hp感染患者,随机分配至三联组和四联组,三联组给予兰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250mg,(2次/d)治疗7d,四联组给予兰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250mg+胶体果胶铋150mg,(2次/d),治疗7d。疗程结束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结果阴性者判断为Hp根除,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症状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四联组Hp的根除率均明显高于三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铋剂四联7d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初治疗效高于标准三联7d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标准三联疗法 四联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曾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2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胃息肉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观察组实施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并...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胃息肉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观察组实施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短期根治效果明显,复发率低,手术风险也较低,且操作较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切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常态防控下急性胃肠损伤分级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评估作用
5
作者 林晔 罗轶硕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常态防控下,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II(APACHE II)评...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常态防控下,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II(APACHE II)评分、AGI分级、Marshall评分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AGI分级将患者分为低级别组(I级、II级)和高级别组(III级、IV级),比较2组患者APACHE II、Marshall评分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83例患者中低级别组65例,高级别组18例;高级别组APACHE II评分、Marshall评分、禁食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器官衰竭、中转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值均<0.05)。结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常态防控下,SAP患者采用AGI分级能较好的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急性胃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温建军 徐雪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2年第1期60-63,共4页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是引起较大儿童和成年人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对人类的公共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就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机制、粘附素系统、III型分泌因子和毒力岛等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粘附素 III分泌因子 毒力岛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hs-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叶鹏 谢俊锋 +2 位作者 顾秋平 魏应凤 罗叶婷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12期2149-2151,共3页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9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9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测得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4.3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s-CRP、IL-6水平测得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下降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8)水平测得值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值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良好,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机体的免疫能力,促使了患者症状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超敏C反应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景鸿 郭小芳 +1 位作者 张静智 刘晓龙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某院的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3)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n=43)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持续用药...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某院的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3)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n=43)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持续用药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后,观察组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水平[(86.16±8.42)ng/mL、(102.63±10.82)ng/mL、(78.56±7.68)ng/mL]低于对照组[(97.63±9.85)mg/L、(117.35±13.16)mg/L、(86.31±8.14)mg/L](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42.67±4.53)U/L、(21.19±3.26)μmol/L、(33.56±3.47)U/L]低于对照组[(50.55±5.16)m/L、(25.73±3.31)mmol/L、(38.31±4.03)U/L](P<0.05),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3.68±0.45)IU/L、(5.45±1.12)mg/L、(0.43±0.11)EIU/mL]低于对照组[(4.23±0.51)IU/L、(7.08±1.25)mg/L、(0.54±0.13)EIU/ml](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可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效果,减轻肝功能损害,抑制肝纤维化进展,且能促进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扶正化瘀胶囊 恩替卡韦 肝纤维化 肠黏膜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治疗胆漏相关性肝脓肿1例
9
作者 张跃 刘有顺 +2 位作者 王昊 韩涛 陈挺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2],是指胆汁通过异常的病理性通道进入到腹腔或肝实质内,造成感染性腹膜炎、术区积液积脓或胆源性肝脓肿。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发...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2],是指胆汁通过异常的病理性通道进入到腹腔或肝实质内,造成感染性腹膜炎、术区积液积脓或胆源性肝脓肿。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发生率可高达6.4%[3,4]。胆漏的治疗可分为外科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经皮穿刺引流、腹腔穿刺引流及内镜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治疗往往需要几种手段联合,迁延不愈,治疗周期较长。二次外科手术因创伤较大常作为非手术治疗方法失败后的选择。对于经皮穿刺引流、内镜治疗可能无法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复杂性胆漏相关性肝脓肿,选择性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治疗不失为二次外科手术治疗前的一种微创方式的尝试。PVE治疗胆源性肝脓肿在临床并不多见。我们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PVE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报道仅有几例个案,现阶段临床对于PVE治疗胆源性肝脓肿还没有充分认识。2020年,我院应用选择性PVE治疗复杂性胆漏相关肝脓肿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外科手术治疗 经皮穿刺引流 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胆外科手术 非手术治疗方法 胆漏 肝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10
作者 唐瑾 李星海 张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网,收集有关MTHFR基因...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网,收集有关MTHFR基因多态性与NAFLD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在T vs C、TT vs CC、TT vs CT+CC、TT+CT vs CC、CT vs CC及TT vs CT基因模型下,以OR值和95%CI为效应指标,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5542例NAFLD患者及3699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5种遗传模型中NAFLD发生风险增加[T vs C:OR=1.29,95%CI(1.09~1.52),P=0.003;TT vs CC:OR=1.65,95%CI(1.23~2.23),P=0.001;TT vs CT+CC:OR=1.48,95%CI(1.15~1.91),P=0.003;CT+TT vs CC:OR=1.31,95%CI(1.06~1.62),P=0.013;TT vs CT:OR=1.40,95%CI(1.09~1.80),P=0.009],杂合子模型CT vs CC与NAFLD发生风险无相关性[OR=1.21,95%CI(0.98~1.48),P=0.070]。Egger检验及漏斗图结果显示无发表偏倚(P>0.05)。meta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未发现明显异质性来源(P>0.05)。结论MTHFR基因C667T多态性与NAFLD具有相关性,基因型为TT者NAFLD的发生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C677T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