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工提取的视觉特征与深度特征的融合模型用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分级
1
作者 周沛珊 阳维 +3 位作者 李青原 郭小芳 傅蓉 刘思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5,共9页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内镜图像的多特征融合模型,结合深度学习与手工特征的优势,用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的分级。方法 根据溃疡的内镜表现,提取颜色特征以区分活动性出血(Forrest Ⅰ)与非出血溃疡(Forrest Ⅱ、Ⅲ),并利用边缘和纹理...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内镜图像的多特征融合模型,结合深度学习与手工特征的优势,用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的分级。方法 根据溃疡的内镜表现,提取颜色特征以区分活动性出血(Forrest Ⅰ)与非出血溃疡(Forrest Ⅱ、Ⅲ),并利用边缘和纹理特征描述不同级别溃疡的形态与外观。通过融合深度学习网络提取的深度特征与手工提取的视觉特征,形成电子内镜图像的多特征表达,最终用于预测消化性溃疡的再出血风险。结果 在包含708例患者、3573张图像的Forrest分级数据集上,提出的多特征融合模型在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六分级任务中取得了74.94%的准确率,优于进修医生59.9%的分级准确性(P<0.05)。在Ⅰb、Ⅱa和Ⅲ级溃疡的识别中,F1得分为90.16%、75.44%和77.13%,其中Ib级表现尤为突出。与首个进行溃疡再出血分级研究的模型相比,提出模型的F1得分提升了5.8%。在简化的3类风险分级任务中,模型在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需内镜治疗级别上的F1得分为93.74%、81.30%和73.59%。结论 本文提出的多特征融合模型有效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的深度特征与手工提取的视觉特征,提升了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分级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高效的诊断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内镜图像 多特征融合 消化性溃疡 Forrest再出血风险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诱导的小鼠小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14
2
作者 石柳 夏忠胜 +5 位作者 赖宇 王思仪 毕文婷 刘雨 于涛 陈其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能否通过促进肠道上皮屏障结构和功能的修复改善阿司匹林导致的小肠黏膜损伤。方法:本研究利用BALB/c小鼠,使用阿司匹林(200 mg·kg^(-1)·d^(-1))连续5 d灌胃的方法制作小肠损伤模型,并根据是否诱导小肠损伤...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能否通过促进肠道上皮屏障结构和功能的修复改善阿司匹林导致的小肠黏膜损伤。方法:本研究利用BALB/c小鼠,使用阿司匹林(200 mg·kg^(-1)·d^(-1))连续5 d灌胃的方法制作小肠损伤模型,并根据是否诱导小肠损伤及接受瑞巴派特(320 mg·kg^(-1)·d^(-1))的处理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瑞巴派特对照组及瑞巴派特治疗组。通过透射电镜、免疫组化、q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在不同时点系统地观察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所致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模型中小肠黏膜结构及屏障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所致的小肠黏膜损伤小鼠,经瑞巴派特(320 mg·kg^(-1)·d^(-1))连续5 d处理后,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损害明显减轻,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及occludin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环氧化酶2(COX-2)和增殖相关信号分子β-catenin、c-Myc的表达也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E_2浓度显著增加(P<0.05),而COX-1的表达在治疗组中无明显改变。同时,治疗组血清中的D-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巴派特能够通过上调COX-2的表达,促进阿司匹林所致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改善肠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巴派特 阿司匹林 小肠黏膜损伤 Β-CATENIN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TUG1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士平 谢俊锋 +3 位作者 吴小娟 谢宁生 汤建华 郭广秀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56-1261,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ong non-coding RNA 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lncRNA TU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胃部手术的病理...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ong non-coding RNA 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lncRNA TU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胃部手术的病理检查确诊胃癌患者40例,取患者胃部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处),用qPCR检测胃癌组织标本和胃癌AGS细胞中lncRNA TUG1表达水平。向AGS细胞中转染lncRNA TUG1过表达质粒和TUG siRNA,借助CCK-8、q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lncRNA TUG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lncRNA TUG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程度、淋巴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等因素均不相关。过表达lncRNA TUG1显著抑制AGS胃癌细胞中CDKN1A、BAX和Caspase-3表达、减少G1期细胞比例和增加S期细胞比例、提高细胞增殖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而干扰敲减lncRNA则显著促进细胞中CDKN1A、BAX和Caspase-3表达、增加G1期细胞比例和减少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结论: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的lncRNA TUG1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而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牛磺酸上调基因1 长链非编码RNA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温建军 徐雪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2年第1期60-63,共4页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是引起较大儿童和成年人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对人类的公共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就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机制、粘附素系统、III型分泌因子和毒力岛等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粘附素 III分泌因子 毒力岛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治疗胆漏相关性肝脓肿1例
5
作者 张跃 刘有顺 +2 位作者 王昊 韩涛 陈挺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2],是指胆汁通过异常的病理性通道进入到腹腔或肝实质内,造成感染性腹膜炎、术区积液积脓或胆源性肝脓肿。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发...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2],是指胆汁通过异常的病理性通道进入到腹腔或肝实质内,造成感染性腹膜炎、术区积液积脓或胆源性肝脓肿。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发生率可高达6.4%[3,4]。胆漏的治疗可分为外科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经皮穿刺引流、腹腔穿刺引流及内镜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治疗往往需要几种手段联合,迁延不愈,治疗周期较长。二次外科手术因创伤较大常作为非手术治疗方法失败后的选择。对于经皮穿刺引流、内镜治疗可能无法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复杂性胆漏相关性肝脓肿,选择性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治疗不失为二次外科手术治疗前的一种微创方式的尝试。PVE治疗胆源性肝脓肿在临床并不多见。我们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PVE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报道仅有几例个案,现阶段临床对于PVE治疗胆源性肝脓肿还没有充分认识。2020年,我院应用选择性PVE治疗复杂性胆漏相关肝脓肿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外科手术治疗 经皮穿刺引流 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胆外科手术 非手术治疗方法 胆漏 肝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