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黎声飞 伍音 +3 位作者 李东升 肖田田 龚媛 罗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RA患者1069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749例和验证组320例,采用Epidata 3.0双...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RA患者1069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749例和验证组320例,采用Epidata 3.0双录入和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建模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回归分析,基于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效果。结果 1069例RA患者中,117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0.94%。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吸烟、2型糖尿病、关节置换术后、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是RA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S=-2.19+0.79×年龄-1.76×病程+1.36×吸烟史+0.41×糖尿病史-1.37×关节置换术后+4.41×RF。结论对RA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进行分析并建立感染预测模型,结果显示RF、病程、关节置换术后和吸烟史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7
2
作者 熊自超 陈锦峰 +4 位作者 罗锋 匡智明 朱建龙 刘秋妹 邹淑慧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1-727,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为AB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8月某三甲医院综合ICU微生物学培养标本中检出AB患者的临床资料,就AB检出情况、药敏结果,以及AB下呼吸道定植...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为AB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8月某三甲医院综合ICU微生物学培养标本中检出AB患者的临床资料,就AB检出情况、药敏结果,以及AB下呼吸道定植、感染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AB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抗AB感染治疗(治疗组)与未采取抗AB感染治疗(对照组)的疗效。结果共检出AB 106株,定植占51.89%(55株),医院感染占43.40%(46株),检出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92.45%(98株)。AB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30%,对多粘菌素及替加环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6.23%、66.98%。下呼吸道AB定植和感染患者痰涂片白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痰培养生长状况、肺炎症状体征、感染指标及肺部影像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7例下呼吸道AB感染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81.8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ICU AB主要来自下呼吸道,多为定植菌,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仅对多粘菌素及替加环素较敏感。下呼吸道AB痰涂片、痰培养生长状况、肺炎症状体征、感染指标及肺部影像学有助于判断感染或定植,其感染患者中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并不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鲍曼不动杆菌 下呼吸道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