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籽热风干燥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凤贺 丁冶春 +3 位作者 陈鹏枭 谢为俊 李小强 杨德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26-432,共7页
为研究油茶籽热风干燥特性,探讨热风温度、初始干基含水率对油茶籽干燥速率的影响,在不同初始干基含水率、不同热风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油茶籽进行干燥,并比较了9种数学模型在油茶籽热风干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油茶籽热风干燥过程并没... 为研究油茶籽热风干燥特性,探讨热风温度、初始干基含水率对油茶籽干燥速率的影响,在不同初始干基含水率、不同热风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油茶籽进行干燥,并比较了9种数学模型在油茶籽热风干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油茶籽热风干燥过程并没有出现恒速干燥段,干燥主要发生在降速干燥阶段。物料初始干基含水率、温度是影响干燥的主要因素,初始干基含水率越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到目标含水率所用时间越短。干燥过程中,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风温度从50℃升高到80℃,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由1. 313 2×10-9m2/s增大到3. 922 3×10-9m2/s,油茶籽的干燥活化能为33. 619 3 k J/mol;通过比较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eRMSE以及卡方检验值χ2得出,Lewis模型为描述油茶籽热风薄层干燥的最优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均方误差为1. 36%,最大相对误差小于4%,表明模型预测的干燥曲线和试验干燥曲线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热风干燥 干燥特性 干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油茶籽完整性识别方法 被引量:25
2
作者 谢为俊 丁冶春 +2 位作者 王凤贺 魏硕 杨德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21,共9页
针对现有油茶籽色选机无法识别碎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油茶籽完整性识别算法。以油茶籽完整性识别为目标,构建油茶籽图像库;基于油茶籽完整性识别任务要求,通过对AlexNet网络进行优化得到适合油茶籽完整性识别的卷积神... 针对现有油茶籽色选机无法识别碎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油茶籽完整性识别算法。以油茶籽完整性识别为目标,构建油茶籽图像库;基于油茶籽完整性识别任务要求,通过对AlexNet网络进行优化得到适合油茶籽完整性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具有4层卷积层、2层归一化层、3层池化层和1层全连接层。为了提高网络分类准确率和实时性,从网络结构简化和超参数优化两方面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最终网络结构(CO-Net)的分类准确率、训练收敛速度和泛化性能均得到了提高。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网络对油茶籽完整性识别准确率达98.05%,训练时间为0.58 h,模型规模为1.65 MB,单幅油茶籽图像检测平均耗时13.91 ms,可以满足油茶籽在线实时分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完整性 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光电色选的皮带筛式油茶果壳籽分选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鹿瑶 王伟 +2 位作者 钟斌 金奇 王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29-439,共11页
针对油茶果批量脱壳后壳籽混杂、人力分选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融合光电色选的皮带筛式油茶果壳籽分选机。根据油茶果壳、籽与倾斜传送带间摩擦角、碰撞系数的差异,设计振动皮带筛进行初分选;利用两者灰度差异,对壳中残留籽进行... 针对油茶果批量脱壳后壳籽混杂、人力分选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融合光电色选的皮带筛式油茶果壳籽分选机。根据油茶果壳、籽与倾斜传送带间摩擦角、碰撞系数的差异,设计振动皮带筛进行初分选;利用两者灰度差异,对壳中残留籽进行二次光电分选。对皮带筛上油茶果壳、籽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发现皮带倾角、皮带速度和振动频率是影响振动初分选率的主要因素;以籽箱清洁率、壳中含籽率为试验指标,开展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当皮带倾角为19°、皮带速度为1.50 m/s、振动频率为55.40 Hz时,其籽箱清洁率为95.52%、壳中含籽率为24.30%,对最优参数进行试验验证,优化结果可靠。对不同茶籽比率的物料进行光电分选试验,结果表明籽箱清洁率稳定在98.23%左右,壳中含籽率保持在2.34%左右,说明光电分选可准确识别并分选出混杂物料中的油茶籽。对整机进行最优参数试验验证,该机两籽箱茶籽平均清洁率可达97.55%,壳箱中含籽率为3.27%。试验结果表明,此油茶果壳籽分选机可实现油茶果壳、籽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壳籽分选机 光电色选 振动皮带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配置筛选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再成 钟培星 +3 位作者 魏本柱 康金林 徐鑫 吴志强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5,179,共8页
【目的】油茶为自交不亲和树种,选择‘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间花期相遇及授粉亲和性高的品种,为‘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南主栽的‘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开展油茶开花物候期观测、花粉量和... 【目的】油茶为自交不亲和树种,选择‘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间花期相遇及授粉亲和性高的品种,为‘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南主栽的‘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开展油茶开花物候期观测、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品种间异交亲和性调查,初步建立‘赣州油’系列油茶授粉品种配置模式。【结果】根据开花时间,‘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被分为早花、中花、晚花品种。不同油茶品种单花花粉量和花粉活力存在较大差异,单花花药数最多的品种为‘赣州油17号’,单花花粉量最多的是‘GLS赣州油2号’,单花有效花粉数最多的为‘赣州油18号’。人工自花授粉试验结果显示,油茶并非完全自交不亲和,‘GLS赣州油2号’和‘GLS赣州油4’号可以实现自花授粉结实,但其结实率较低,分别为10.00%和11.11%;‘GLS赣州油4号’的同品种异株间人工授粉结实率达到42.86%。异花杂交试验结果显示,‘GLS赣州油1号’ב赣州油6号’杂交坐果率达到88.89%,综合考虑父本和母本的性状、稳定性、配合力等情况,从32个组合中筛选出6个最佳组配,分别为‘GLS赣州油1号’ב赣州油6号’、‘GLS赣州油5号’בGLS赣州油2号’、‘GLS赣州油5号’ב赣州油10号’、‘赣州油9号’ב赣州油10号’、‘GLS赣州油4号’בGLS赣州油2号’、‘GLS赣州油4号’ב赣州油6号’。【结论】‘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的花药数和花粉量不能作为品种间亲和力的判断依据,油茶的品种配置应综合考虑花期、花粉活力、亲和性等各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赣州油’系列品种 亲和性 品种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干处理对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兰英 黄贤斌 +4 位作者 魏本柱 康金林 胡小康 谢再成 徐鑫 《南方林业科学》 2020年第5期18-23,共6页
以20世纪60年代残存的油茶低产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截干高度对低产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情况的截干更新试验,以期为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复壮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截干高度对油茶树体冠层高、冠幅、春梢生长等... 以20世纪60年代残存的油茶低产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截干高度对低产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情况的截干更新试验,以期为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复壮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截干高度对油茶树体冠层高、冠幅、春梢生长等特征存在显著的影响。截干复壮技术对春梢生长质量有明显改善的作用,并能够明显提高单株挂果量和产量,其中80 cm可能是油茶低产林截干效果最优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低产林 截干 生长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幼林套种大豆栽培技术浅谈 被引量:2
6
作者 赖哲颖 吴延旭 +3 位作者 廖勇飞 旷兰英 旷东洋 廖荣军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1期5-5,15,共2页
油茶作为目前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并且有着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有效发展油茶产业十分重要。在当前油茶栽培种植过程中,油茶幼林套种已经成为常见的模式,其中油茶林下套种大豆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基于此,... 油茶作为目前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并且有着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有效发展油茶产业十分重要。在当前油茶栽培种植过程中,油茶幼林套种已经成为常见的模式,其中油茶林下套种大豆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基于此,通过对油茶幼林套种大豆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为油茶林下套种大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与依据,实现油茶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幼林 套种 大豆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检测面粉中曲酸的方法建立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昕 张任 +1 位作者 王伟 李春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9-255,共7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定量检测面粉中非法添加的褐变抑制剂曲酸。选取市场上常见3种基本类型的面粉(高、中、低筋面粉),分别制备曲酸质量分数为0.0%、0.5%、1.0%、3.0%、5.0%、10.0%的面粉样品,并采集其在1 000~2 400 nm波段下的光...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定量检测面粉中非法添加的褐变抑制剂曲酸。选取市场上常见3种基本类型的面粉(高、中、低筋面粉),分别制备曲酸质量分数为0.0%、0.5%、1.0%、3.0%、5.0%、10.0%的面粉样品,并采集其在1 000~2 400 nm波段下的光谱数据。对比不同预处理下高筋面粉样品数据所建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回归模型效果,选取Savitzky-Golay一阶导数为最优预处理方法。采用区间偏最小二乘(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i PLS)法选取1 088.8~1 153.5 nm为最佳光谱区间。结果表明,基于最佳光谱区间所建PLS回归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基于全波段光谱数据所建模型。进一步,基于所选最优区间对中、低筋面粉和混合样品集分别建立PLS回归模型。高、中、低筋面粉及混合样品集基于最优区间的PLS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49~0.972,标准误差为0.581%~0.830%,验证集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偏差的比值为4.171~4.830。结果表明,基于最优区间的近红外光谱方法对不同类型面粉中曲酸质量分数为1.0%~10.0%的样品具有较好的预测结果,结合具有低检测限的化学检测方法,在对大批量样品的检测中可提高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酸 面粉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 区间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