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政治辅导员应掌握谈心艺术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肖永忠
邹永华
-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西赣州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9期61-62,共2页
-
文摘
政治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大学生求知成长的引路人,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依靠力量。对于政治辅导员来说,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与学生谈心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与学生谈心是师生交流思想,进而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过程。政治辅导员是这个过程的设计者和主导者,其谈心的方式、方法是影响谈心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
关键词
政治辅导员
谈心艺术
高校
学生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
分类号
G645.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41
-
-
题名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7
- 2
-
-
作者
钟久辉
肖永忠
-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
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7期54-55,共2页
-
文摘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实效的关键。本文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涵义和建构原则,提出了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途径。
-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监控管理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和谐视野下的乡村文化建设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钟小明
-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3-135,共3页
-
文摘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和谐视野下,分析了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所面临的现状,明确了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乡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推进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对策,突出强调了乡村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乡村
文化建设
-
分类号
F123.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论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 4
-
-
作者
肖永忠
钟小明
-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
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114,共3页
-
文摘
本文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分析了高校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文章指出,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乡村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乡村"四个文明"协调发展,为乡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在广大乡村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校
新农村建设
农村发展
-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G648.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校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三个代表”的思考
- 5
-
-
作者
林俊华
詹欢
-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西赣州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10期4-5,共2页
-
文摘
敦育部党组在《关于在教育战线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中指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战线要坚持以领导机关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十部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做学习的模范”。这表明高校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是党的呼唤、时代的要求。而高校领导干部所具备的知识、文化、能力等素质优势,又决定了其在践行“三个代表”上应有大的作为。高校领导干部领导工作的基本职责是服务群众(主要指师生员工,下同),而服务的着力点在于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如何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呢?我们以为,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
关键词
高校
领导干部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
分类号
D267.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贫困大学生扶持策略探析
- 6
-
-
作者
肖永忠
钟小明
-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赣南师院报>
-
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0-282,共3页
-
文摘
农村贫困大学生在高校贫困生中占较大比例,扶持他们缓解经济困难,是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高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心理扶持与经济扶持相结合、内力扶持与外力扶持相结合,创新工作方式,拓宽捐资渠道,实现农村贫困生扶持工作的良性发展。
-
关键词
高校
农村地区
贫困大学生
扶持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弘扬苏区精神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7
-
-
作者
邹永华
-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14,共3页
-
文摘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精神产物。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弘扬苏区精神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文章强调,弘扬苏区精神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乡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
关键词
苏区精神
中国革命
新农村建设
-
分类号
F123.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