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不同母质及植被覆盖红壤有机碳矿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覃灵华 徐祥明 +2 位作者 冷雄 黄艳 张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53-1460,共8页
为探明不同母质及植被覆盖红壤有机碳矿化的变化规律,采集赣南地区3种不同成土母质(花岗岩风化堆积物、红砂岩风化堆积物、第四纪红土)及不同植被覆盖模式(林草地、灌草地、裸地)下的红壤样品,通过密闭培养法对有机碳矿化动态进... 为探明不同母质及植被覆盖红壤有机碳矿化的变化规律,采集赣南地区3种不同成土母质(花岗岩风化堆积物、红砂岩风化堆积物、第四纪红土)及不同植被覆盖模式(林草地、灌草地、裸地)下的红壤样品,通过密闭培养法对有机碳矿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花岗岩和第四纪红土母质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表现为林草地>灌草地>裸地,红砂岩母质土壤则表现为灌草地>林草地>裸地,裸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较其他植被覆盖低。(2)有机碳日均矿化量随土壤深度及培养时间(28d)的增加而降低;培养14d,有机碳矿化累积量高达总量的70.26%~86.36%;培养14d后,有机碳日均矿化量较小且相对稳定。有机碳矿化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不同母质及植被覆盖对土壤有机碳释放CO2-C分配比例有较大影响,第四纪红土红壤有机碳释放CO2-C分配比例最大,固碳能力较弱;裸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2-C分配比例最大,固碳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 红壤 有机碳矿化 植被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和InVEST模型的五马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多情景评估 被引量:24
2
作者 雷军成 刘纪新 +7 位作者 雍凡 刘慧明 吴军 丁晖 汪金梅 吴松钦 成市 崔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4-1093,共10页
开展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估是科学进行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对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意义重大。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In VEST),耦合小区域土地利用转换及其效应模型(CLUE-S),对五马河流域当前土地覆盖条件下及203... 开展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估是科学进行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对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意义重大。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In VEST),耦合小区域土地利用转换及其效应模型(CLUE-S),对五马河流域当前土地覆盖条件下及2030年2种土地覆盖情景[经济发展情景(SED)和生态保护情景(SEP)]下的产水、营养物质输移和沉积物持留3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当前流域的总产水量、总氮输出量、总磷输出量、沉积物持留量分别约为2.7×108m3、630 t、142 t和2×108t。经济发展情景下2030年流域上述3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相对于当前变化均不明显。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流域总产水量相对于当前将减少约600×104m3,总氮和总磷输出量分别减少约34.8%和35.4%,沉积物持留量增加约0.7×106t。总体而言,五马河流域上述3项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覆盖状况密切相关,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上述3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当前将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马河流域 土地覆盖 生态系统服务 CLUE-S模型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的生态空间预测模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2 位作者 钟典 吴亮清 张爱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4,共10页
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空间进行科学预测模拟可为保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利用Arc GIS及MATLAB软件,在生态空间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土地利用现... 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空间进行科学预测模拟可为保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利用Arc GIS及MATLAB软件,在生态空间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2020年的生态空间进行了预测模拟,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空间重构的基本思路。结果表明:1)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PSO-Markov)构建的基本步骤为:第一步:粒子的选择与设计,以2000 m×2000 m的正方形单元作为基本粒子。第二步:粒子的初始化设定,根据生态空间风险由低到高的原则进行选择。第三步:适应度函数的建立,用生态空间的风险值来确定生态空间的空间格局。第四步:空间位置的更新,根据自身的历史最优值及粒子群的全局最优值进行速度和位置更新。2)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PSO-Markov)是一种土地利用格局预测的新途径,生态空间的数量规模可以通过改进后的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预测,生态空间的格局可以通过微粒群模型进行预测。3)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具有4个特点:第一、数量预测较为合理。第二、搜索范围大、较好地考虑到局部对全局的影响。第三、受问题维数变化影响小,在求解多目标问题时具有明显优势。第四、收敛时间短、运算速度快、易于实现。4)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空间总体数量减少,其中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最明显,空间变化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地区。生态空间总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的扩张。因此,要控制城市群的人口密度,优化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的数量结构及空间布局,尤其要合理规划与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充分发挥水体与未利用地的生态价值,重点保护好生态源地、廊道及关键结点,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生态网络系统,提高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功能,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合理调整城市群的城乡局部空间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境质量和景观多样性。这是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预测 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茶制品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及营销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小军 刘光旭 +3 位作者 罗美珍 韩艳 钟琴 邹芳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944,共6页
【目的】分析赣州市茶制品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并提出营销对策,为该地区茶产业的结构调整及升级转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分析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得到赣州茶制品消费者... 【目的】分析赣州市茶制品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并提出营销对策,为该地区茶产业的结构调整及升级转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分析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得到赣州茶制品消费者相关数据,运用回归模型对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消费行为及其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受消费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消费动机、茶制品认知、产品要素、参照群体、企业营销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TPB模型对赣州消费者茶制品消费行为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建议】组合多种营销方式,提升市场扩散效果;打造企业形象名片,提升企业内在竞争力;普及茶制品知识,提高消费者认知;完善茶制品信息,提高消费者认可度;畅通有效信息渠道,赢得消费者口碑;购买渠道多样化,培育"互联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 茶制品 计划行为理论(TPB) 消费行为 营销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因素对省域环境污染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估计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克 徐中民 +2 位作者 宋晓谕 程怀文 聂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88-2599,共12页
利用2013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截面数据,采用环境污染货币化方法估算了2013年中国省域环境污染损失,利用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技术的STIRPAT模型,对人口规模、富裕程度、产业结构、城镇化和对外开放等人文因素对省域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了... 利用2013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截面数据,采用环境污染货币化方法估算了2013年中国省域环境污染损失,利用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技术的STIRPAT模型,对人口规模、富裕程度、产业结构、城镇化和对外开放等人文因素对省域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空间异质性估计,同时验证了EKC假说。主要结论如下:(1)2013年中国环境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为2812.48亿元。(2)各省域环境污染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省域环境污染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3)人文因素对省域环境污染具有显著影响,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及推进城镇化将加剧省域环境污染,而产业结构升级和扩大对外开放将有助于缓解省域环境污染。(4)人文因素对省域环境污染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口数量对省域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由西北向东南渐次增大;富裕程度对省域环境污染的影响由西向东梯次增大;产业结构对省域环境污染的影响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城镇化对省域环境污染的影响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对外开放对省域环境污染的影响由东向西逐渐增大。(5)基于现有样本的计算结果有条件地支持EKC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因素 环境污染 STIRPAT模型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南昌超市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贤房 陈永林 雷军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57,93,共6页
传统超市空间分布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该文运用空间句法穿行度指标,辅以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分析了南昌市不同级别超市空间分布规律,得到研究结果为:1)不同级别超市核心-边缘分布范围不同,规模越大,核心分布范围越小;2)在... 传统超市空间分布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该文运用空间句法穿行度指标,辅以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分析了南昌市不同级别超市空间分布规律,得到研究结果为:1)不同级别超市核心-边缘分布范围不同,规模越大,核心分布范围越小;2)在市级和区级运动集聚网络中,超市规模级别越高,对高穿行度道路依赖性越大;3)小型超市紧邻高穿行度道路比例在各类型超市中最低;4)中型超市区位选择偏好多为距高穿行度道路1步距。研究表明,空间句法可以较好地从微观尺度揭示超市同高穿行度道路的空间定量关系,能够为超市的选址提供更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超市 分布 穿行度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下红树景观格局与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异及表征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永林 孙永光 +3 位作者 康婧 齐玥 张爱明 柴超前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98-106,共9页
以2010年SPOT5(空间分辨率为2.5 m)遥感图像为信息源,提取红树林群落的空间分布范围及叶面积指数(LAI),在Arc GIS10.0软件及fragstats4.0软件平台的支持下,分别以100 m、300 m、500 m、700 m、900 m为网格单元大小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及LA... 以2010年SPOT5(空间分辨率为2.5 m)遥感图像为信息源,提取红树林群落的空间分布范围及叶面积指数(LAI),在Arc GIS10.0软件及fragstats4.0软件平台的支持下,分别以100 m、300 m、500 m、700 m、900 m为网格单元大小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及LAI指数,分析不同尺度下红树林景观格局与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异及表征关系。结果表明:(1)红树林群落叶面积指数(LAI)均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随着尺度的增大,各网格单元的LAI平均值先减小后增大;(2)斑块数量(NP)及平均斑块面积(MPS)呈现出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的特点,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平均形状指数(MSI)随着尺度的增大逐渐增大。面积周长比均值(MPAR)的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3)红树林群落叶面积指数与群落景观指数在部分尺度下(500 m、700 m)存在明显的表征关系。(4)700 m尺度是本研究分析的最佳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叶面积指数 空间分异 表征关系 尺度效应 红树林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流域提取及洪水淹没模拟——以赣江上游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小军 刘光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1-165,169,共6页
赣江上游流域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丘陵地形区,洪水多发。论文基于GIS知识与技术,应用Arc Hydro Tools工具,从栅格型DEM上提取水系,划分子流域和水系等级,并分析流域特征;应用空间分析工具,通过种子蔓延算法,求低于一定高程的有源洪水淹... 赣江上游流域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丘陵地形区,洪水多发。论文基于GIS知识与技术,应用Arc Hydro Tools工具,从栅格型DEM上提取水系,划分子流域和水系等级,并分析流域特征;应用空间分析工具,通过种子蔓延算法,求低于一定高程的有源洪水淹没范围,并计算淹没面积;最后与行政区图叠合分析,确定实际淹没范围。结果显示:(1)运用GIS技术和知识提取赣江流域信息速度快、准确度高;(2)基于水位且有源的洪水淹没模拟在赣江上游丘陵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种子蔓延算法在数据量不大的赣江上游研究区效率较高;(3)提取的赣江上游水系及流域信息较准确;(4)淹没区与实际区域叠合分析,发现宁都与石城交界处更易发生洪灾,且琴江北岸淹没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赣江上游 GIS 流域提取 有源淹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age-Pro Plus的土壤颗粒微形态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祥明 王海兰 覃灵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236-238,共3页
为使定性化的土壤微形态定量化,从而能够作为诊断指标应用到水稻土壤诊断分类中,以环刀法取水稻土壤原状土壤样品,制成标准薄片,应用偏光显微镜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水稻土壤颗粒微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为使定性化的土壤微形态定量化,从而能够作为诊断指标应用到水稻土壤诊断分类中,以环刀法取水稻土壤原状土壤样品,制成标准薄片,应用偏光显微镜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水稻土壤颗粒微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贵阳市的2个土壤剖面在C/F_(15μm)、等圆直径、面积、周长、圆度、颗粒轮廓线分形维数、颗粒表面分形维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四川省广汉市的2个土壤剖面在C/F_(15μm)、等圆直径、面积、周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土壤微形态指标之间是互相关联的,等圆直径、周长、面积等指标偏重于描述颗粒的大小、粗细,而圆度、颗粒轮廓线分形维数、颗粒表面分形维数等指标则侧重于描述颗粒的形态特征和表面的粗糙复杂程度。微形态定量指标的使用可以综合评价土壤颗粒的大小、形态及表面特征。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能够较好地对水稻土土壤颗粒微形态进行定量化研究,为土壤微形态应用于水稻土的诊断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Pro PLUS 水稻土 土壤颗粒 微形态 定量化 形态特征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地图与遥感影像的近百年来长江荆江段河道演变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万智巍 贾玉连 +2 位作者 洪祎君 刘光旭 蒋梅鑫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6-704,共9页
基于实测的军事地形图和Landsat遥感影像,重建了20世纪30年代至2015年的近百年长江荆江段河道演变空间数据集,并以此为基础使用计盒维数法在ArcGIS 10.2平台上测算得出河道分形维数近百年来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荆江河道具有明显的分... 基于实测的军事地形图和Landsat遥感影像,重建了20世纪30年代至2015年的近百年长江荆江段河道演变空间数据集,并以此为基础使用计盒维数法在ArcGIS 10.2平台上测算得出河道分形维数近百年来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荆江河道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河道分维数值在1.074 7~1.049 1之间变动,平均值为1.061 3。近百年来荆江河道演变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20世纪30~50年代和1976~2015年,其分维均值分别为1.074 3和1.052 6。近百年来荆江河道处于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中。各时间断面下荆江的分维值都高于上荆江,下荆江的河流复杂程度大于上荆江,且荆江河道分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下荆江。近百年来荆江河道分维下降的原因主要是1949年后荆江河道大规模治理和人工截弯取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荆江段 分形结构 河道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利斯”引发罗霄山区局地特大暴雨的过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毅 王德辉 +1 位作者 杨妮 匡耀求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利用降水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日夜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期间,发生于罗霄山区资兴市的一次特大暴雨的过程,并通过与传统无线电探空资料比较,发现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数据产品在山区强对流活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利用降水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日夜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期间,发生于罗霄山区资兴市的一次特大暴雨的过程,并通过与传统无线电探空资料比较,发现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数据产品在山区强对流活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当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中心位于资兴市以东约400 km之时,引发了研究区东江水库盆地内的一次对流风暴,并形成了所谓列车效应,造成局地特大暴雨。发现依靠传统无线电探空资料难以有效预报这一对流风暴,而采用AIRS产品数据发现,台风暴雨发生前约8 h时东江水库盆地低层大气即存在局地强逆温层,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积累。研究区逆温层受到碧利斯外围气流影响而释放不稳定能量,很可能是导致此次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AIRS 逆温层 地形 碧利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马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松钦 雷军成 +1 位作者 汪金梅 成市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1-155,共5页
为贵州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利用五马河流域国产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判读解译与实地验证获得研究区农田的空间分布,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分类方法,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 为贵州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利用五马河流域国产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判读解译与实地验证获得研究区农田的空间分布,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分类方法,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五马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的7项服务功能进行物质量及价值量评估。结果表明:五马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为56 546.5万元,单位服务价值为30 838.1元/hm^2;其中,产品提供价值为9 964.3万元,气候调节价值为8 868.2元,光合释氧价值为3 687.0万元,土壤保持价值为9 826.2万元,固碳价值为5 398.2万元,水源涵养价值为10 724.7万元,生物多样性价值为8 077.8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五马河流域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兰 徐祥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1-879,共9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能够将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治理污染的同时也提供电能,在修复污染环境和生物产电方面有着很好的前景。通过文献调研方法,系统论述了国内外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能够将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治理污染的同时也提供电能,在修复污染环境和生物产电方面有着很好的前景。通过文献调研方法,系统论述了国内外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分别从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非重金属无机污染等方面论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并且从电极材料、大小、间距、排列方式、外阻和土壤性质等方面阐述其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和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土壤修复 影响因素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