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湖泊碎屑堆积反演湖泊环境演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大部分指标方法仅具有定性特点且敏感程度受制于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了对湖泊环境演变与水文气候变化过程的深入了解。因此,从结构涌现秩序的理念...基于湖泊碎屑堆积反演湖泊环境演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大部分指标方法仅具有定性特点且敏感程度受制于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了对湖泊环境演变与水文气候变化过程的深入了解。因此,从结构涌现秩序的理念出发,基于粒度参数指标体系,开发了可用于描述体系结构演化的指标——体系结构量化指数(又称结构异常指数),尝试重建东亚季风边缘区农牧交错带封闭湖泊黄旗海约3 600~1 500 cal a BP年间湖面水位波动。结果显示,在轨道驱动的夏季太阳辐射降低的背景下,黄旗海湖面逐渐降低,期间存在百年尺度的剧烈波动。与基于孢粉重建的山西公海降水量、贵州董哥洞和湖北和尚洞等洞穴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以及ENSO活跃程度等记录对比分析发现,这种百年尺度的波动与太阳活动驱动的亚洲季风区夏季风降水和ENSO活动密切相关。太阳辐射减弱、夏季风降水减弱、ENSO活动增强,反之亦然。本研究揭示了太阳活动与ENSO、夏季风强度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湖泊碎屑沉积结构异常指数能在百年-千年尺度上较好地反演封闭湖泊水位变化。从已有的研究推断,这种反演具有定量属性,这对于内陆湖泊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立地条件、生态条件3个层面系统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立地条件、生态条件3个层面系统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综合评价法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引入耕地连片度、耕地空间连通格局分析了耕地空间集聚特征,综合耕地质量及其连通特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从耕地综合质量来看,兴国县耕地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质量等级,面积分别为6 204.95、16 031.72、19 321.79、3 573.7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3.75%、35.52%、42.81%、7.92%。总体来看,兴国县中等质量耕地居多,占比为78.33%。从耕地连通性来看,兴国县耕地连片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五级连片耕地面积分别为24 731.44、6 199.73、3 131.54、7 397.71、3 671.80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4.80%、13.73%、6.94%、16.39%、8.14%,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破碎化。将耕地质量三等以上、连片程度四级以上耕地划入基本农田,面积为37 029.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2.05%,与原有划定基本农田相比,实现了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总体稳定、布局优化、质量有提升”的目标。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湖泊碎屑堆积反演湖泊环境演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大部分指标方法仅具有定性特点且敏感程度受制于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了对湖泊环境演变与水文气候变化过程的深入了解。因此,从结构涌现秩序的理念出发,基于粒度参数指标体系,开发了可用于描述体系结构演化的指标——体系结构量化指数(又称结构异常指数),尝试重建东亚季风边缘区农牧交错带封闭湖泊黄旗海约3 600~1 500 cal a BP年间湖面水位波动。结果显示,在轨道驱动的夏季太阳辐射降低的背景下,黄旗海湖面逐渐降低,期间存在百年尺度的剧烈波动。与基于孢粉重建的山西公海降水量、贵州董哥洞和湖北和尚洞等洞穴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以及ENSO活跃程度等记录对比分析发现,这种百年尺度的波动与太阳活动驱动的亚洲季风区夏季风降水和ENSO活动密切相关。太阳辐射减弱、夏季风降水减弱、ENSO活动增强,反之亦然。本研究揭示了太阳活动与ENSO、夏季风强度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湖泊碎屑沉积结构异常指数能在百年-千年尺度上较好地反演封闭湖泊水位变化。从已有的研究推断,这种反演具有定量属性,这对于内陆湖泊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立地条件、生态条件3个层面系统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综合评价法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引入耕地连片度、耕地空间连通格局分析了耕地空间集聚特征,综合耕地质量及其连通特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从耕地综合质量来看,兴国县耕地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质量等级,面积分别为6 204.95、16 031.72、19 321.79、3 573.7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3.75%、35.52%、42.81%、7.92%。总体来看,兴国县中等质量耕地居多,占比为78.33%。从耕地连通性来看,兴国县耕地连片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五级连片耕地面积分别为24 731.44、6 199.73、3 131.54、7 397.71、3 671.80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4.80%、13.73%、6.94%、16.39%、8.14%,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破碎化。将耕地质量三等以上、连片程度四级以上耕地划入基本农田,面积为37 029.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2.05%,与原有划定基本农田相比,实现了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总体稳定、布局优化、质量有提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