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薄层色谱法联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柯于球 郑腾飞 +3 位作者 张兆雪 李海涛 易小庆 周健宗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8-643,共16页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可实现固体样品原位微区分析,但在进行复杂样品分析时,仍然需要借助色谱分离技术。薄层色谱法(TLC)在实现多组分色谱分离的同时,还可以将液态样品转化为固态,可与LA-ICP-MS进行联用,从而实现...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可实现固体样品原位微区分析,但在进行复杂样品分析时,仍然需要借助色谱分离技术。薄层色谱法(TLC)在实现多组分色谱分离的同时,还可以将液态样品转化为固态,可与LA-ICP-MS进行联用,从而实现复杂样品直接分析。对TLC-LA-ICP-MS在形态分析、纳米材料分析和石油分析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对薄层色谱板的固定相、流动相以及展开路径等色谱分离条件、激光剥蚀能量、线扫描速率、内标校正、质谱干扰等LA-ICP-MS测试条件和分析方法性能进行了分析,对TLC-LA-ICP-MS在形态分析以及金属原子簇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薄层色谱法 形态分析 纳米材料分析 石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马贯众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2
作者 魏凯欣 宋雄辉 +5 位作者 刘向前 徐依 索宗武 唐思琪 黄浩 李小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研究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AB-8大孔树脂、聚酰胺等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和重结晶的方法对绵马贯众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 研究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AB-8大孔树脂、聚酰胺等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和重结晶的方法对绵马贯众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绵马酸ABA(1)、正十五烷酸(2)、正二十七烷醇(3)、绵马贯众素ABBA(4)、香茶菜酸A(5)、β-谷甾醇(6)、绵马贯众苷A(7)、1-O-phenyl-α-L-rhamnopyranoside(8)、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9)、(Z)-11 R,12 S,13 S-trihydroxy-9-octadecenoate(10)、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11)、山柰素-3-O-α-L-(3-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2)、山柰素-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3)、胡萝卜苷(14)、5-羟甲基糠醛(15)、5,7-dihydroxychromone-7-O-neohesperidoside(16)、isomaltol-α-D-glucopyranoside(17)、2,5-呋喃二甲醇(18)、邻苯二酚(19)、1,3,5-三甲氧基苯(20)。其中化合物5、8~10、15~18、20为首次从鳞毛蕨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测定部分单体化合物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水平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4、8、10、12、13、15~18均可抑制PGE_(2)释放,其中化合物1、4、13表现出较好的潜在抗炎活性,其他被测试化合物均表现出适度的潜在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马贯众 分离鉴定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桢煜 卢小路 李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猴痘(monkeypox,MP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V)感染导致的具有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疾病。多年来一直局限于非洲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只有少量病例。但近些年,猴痘疫情慢慢在其他地区广泛流行。MPV是人类猴痘疾病的病原体,这种... 猴痘(monkeypox,MP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V)感染导致的具有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疾病。多年来一直局限于非洲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只有少量病例。但近些年,猴痘疫情慢慢在其他地区广泛流行。MPV是人类猴痘疾病的病原体,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天花,虽然与天花相比感染MPV的致死率更低一些,但是越来越多确诊病例的相关报道,这引发了民众的各种担忧。该文主要综述MPV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治疗、预防以及结论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提高人们对MPV的结构、传播、症状和预防措施方面的认识,也可为进一步研究MPV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生物学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靶点PARP7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桢煜 卢小路 李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0-625,共6页
PARP7是一种属于PARP家族的单-ADP核糖转移酶,其作用为催化ADP核糖从NAD+转移到自身和其他底物蛋白的特定氨基酸。PARP7在许多肿瘤中过度活跃,可干预干扰素信号通路使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通过抑制PARP7可恢复肿瘤细胞中IFN-β表达,从... PARP7是一种属于PARP家族的单-ADP核糖转移酶,其作用为催化ADP核糖从NAD+转移到自身和其他底物蛋白的特定氨基酸。PARP7在许多肿瘤中过度活跃,可干预干扰素信号通路使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通过抑制PARP7可恢复肿瘤细胞中IFN-β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介导的体内抗肿瘤免疫,因此PARP7被认为是癌症治疗新的免疫调节靶点。目前,仅有1个PARP7选择性抑制剂RBN-2397进入临床Ⅰ期研究。该文重点介绍PARP7的结构、生物学功能、PARP7与癌症发生的关联性及PARP7相关抑制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ARP7新型抑制剂的研发以及RBN-2397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s PARP7 monoPARPs IFN-1 抗癌靶点 PARP7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通过miR-589-5p靶向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潘建萍 金奇 黄小琼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0,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1]。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是一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显示大脑中DHA不足与神经退行性疾病AD和帕金森症有关[2-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1]。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是一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显示大脑中DHA不足与神经退行性疾病AD和帕金森症有关[2-3]。AD的发病机制迄今不明,但很多证据证实神经炎症可导致AD发生,且TLR4/MyD88/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参与了AD的进程[3]。microRNA(miRNA)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与AD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病理生理学有关,其已被作为AD诊断、疾病预测、预后和治疗目的的重要生物标志物[4]。研究显示,miR-589-5p在小胶质细胞中发挥抗炎作用[5]。本研究旨在探讨DHA对AD小鼠脑内神经炎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阿尔茨海默病 miR-589-5p TOLL样受体4 TLR4/MyD88/NF-κB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天蓼虫瘿果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6
作者 徐依 陈寿明 +5 位作者 李春英 魏凯欣 徐榕樱 万文文 唐思琪 李小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2-1069,共8页
研究木天蓼虫瘿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重结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木天蓼虫瘿果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核磁及质谱数据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木天蓼虫瘿... 研究木天蓼虫瘿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重结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木天蓼虫瘿果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核磁及质谱数据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木天蓼虫瘿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熊果烯-23-醛-28-酸(1)、科罗索酸(2)、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3)、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豆甾醇(6)、β-谷甾醇(7)、阿魏酸(8)、咖啡酸(9)、原儿茶酸(10)、(+)-(7S,8R)-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4-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3)。除化合物7外,其余化合物均是首次从木天蓼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得到。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1~5和11~13对脂多糖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和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产生NO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无细胞毒性,在浓度为20、40、80μmol/L时均能显著并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以上两种细胞NO的产生(P<0.05或P<0.01),抑制率分别为35.71%、53.57%、74.28%(RAW 264.7)和31.44%、44.11%、60.0%(BV2),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天蓼 三萜 抗炎活性 巨噬细胞RAW 264.7 小胶质细胞B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胞葬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平龙 赖华清 +2 位作者 张钊 楚世峰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7-1412,共6页
机体遭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事件后,脑实质出现大量神经元凋亡并发生继发性坏死,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导致神经炎症反应加剧,加重脑损伤。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驻留的专业清... 机体遭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事件后,脑实质出现大量神经元凋亡并发生继发性坏死,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导致神经炎症反应加剧,加重脑损伤。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驻留的专业清除细胞,通过实施胞葬作用能够在凋亡细胞坏死之前将其吞噬清除,从而减少DAMPs的释放和细胞碎片的形成,是缓解神经炎症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此,深入了解IS后小胶质细胞胞葬作用的调控机制,以及它对神经炎症和脑损伤的影响,有助于IS诊疗措施的发展。该文概述了调节IS后小胶质细胞胞葬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并总结了靶向小胶质细胞胞葬作用以改善卒中预后的药物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胞葬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 细胞凋亡 神经炎症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黄酮类碳苷化合物研究进展
8
作者 叶称连 陈进聪 刘称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3-471,共9页
C-糖基化修饰是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修饰之一,能增加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水溶性和生物活性。黄酮类碳苷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病虫害侵扰、抗紫外光辐射、抗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 C-糖基化修饰是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修饰之一,能增加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水溶性和生物活性。黄酮类碳苷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病虫害侵扰、抗紫外光辐射、抗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般而言,这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通常是在C-糖基转移酶(C-glycosyltransferase,CGT)催化下,黄酮类化合物与UDP-Glucose等核苷二磷酸酯发生反应生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GT催化下生物合成黄酮类碳苷的文献报道,分别从原料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酚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生源途径角度出发,论述其生物合成的3个策略。其中以黄酮类化合物为原料直接或者间接合成黄酮类碳苷是使用最普遍的合成策略;同时整理归纳最近报道的各种CGT的分类、植物来源和催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法合成 黄酮类碳苷 C-糖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