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横突间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比较
1
作者 易勤国 王超威 +2 位作者 詹宇悦 葛琼 占丽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40-1045,共6页
目的 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横突间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早期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择期行单侧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87例,男53例,女34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 目的 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横突间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早期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择期行单侧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87例,男53例,女34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0.25%罗哌卡因组(L组)、0.375%罗哌卡因组(M组)和0.5%罗哌卡因组(H组),每组29例。三组均于T_(10)水平肋横突上韧带后间隙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25 ml行单点超声引导下横突间阻滞,术中VAS疼痛评分≥4分时静注芬太尼0.1 mg。记录术后0~24 h平均VAS疼痛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_(VAS))。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数、术中芬太尼使用情况、术后1、2、6、12、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以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低血压、穿刺点血肿、感染、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比较,M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芬太尼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H组术后0~24 h的AUC_(VAS)明显减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芬太尼使用率和术后1、2、6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减少,术后使用镇痛泵累积概率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H组术后0~24 h的AUC_(VAS)明显减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2、6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与L组比较,H组按压镇痛泵的概率降低43%(HR=0.57,95%CI 0.37~0.90,P=0.02)。L组和M组各有2例(7%)患者出现恶心呕吐,H组有3例(1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3%)出现低血压,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0.25%和0.375%罗哌卡因比较,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横突间阻滞起效更快、镇痛维持时间更长,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佳,可作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以横突间阻滞为主要麻醉方式时的推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突间阻滞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加速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钟毅 单热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3,共4页
慢性疼痛是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超过30%的人群受到慢性疼痛的影响,其发病机制是疼痛医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中枢神经系统中固有的小胶质细胞在外界微环境改变时发生极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神经炎症反应在慢性疼痛中至关重要。... 慢性疼痛是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超过30%的人群受到慢性疼痛的影响,其发病机制是疼痛医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中枢神经系统中固有的小胶质细胞在外界微环境改变时发生极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神经炎症反应在慢性疼痛中至关重要。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反应过程中可极化为促炎M1型或抗炎M2型,分别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毒性或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拟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主要机制及其参与慢性疼痛过程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神经炎症反应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