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岁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基于赣南慢病队列调查数据 被引量:5
1
作者 郑传雷 丁睿聪 +6 位作者 王琪 郭逸星 李剑 黄争春 董明华 罗晓婷 吴清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39-3745,共7页
背景饮食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传统的营养流行病学关注单一的食物或食物类别,然而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消耗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这使得区分个别饮食成分对血脂异常的影响变得更加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研究探讨赣南地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 背景饮食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传统的营养流行病学关注单一的食物或食物类别,然而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消耗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这使得区分个别饮食成分对血脂异常的影响变得更加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研究探讨赣南地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目的分析赣南地区≥35岁居民膳食模式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关联,为制订防治血脂异常营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数据来源于赣南慢病队列2020年调查数据,于2020年7—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赣南地区≥35岁常住居民中选取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收集居民的基本情况(一般资料、行为习惯、疾病史等),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并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采用食物频率问卷简表进行膳食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将每类膳食模式按照因子得分的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4个亚组Q1、Q2、Q3、Q4。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赣南地区≥35岁居民1508名,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6.07%(544/1508)。饮水量充足、无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的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更高(P<0.05)。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赣南地区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碳水-蔬菜-水产品类、粗粮-水果-奶类、禽畜肉-腌制品类和蛋类-豆制品类。调整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Q1水平,赣南地区蛋类-豆制品类膳食模式Q2、Q3水平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更低(Q2:OR=0.648,95%CI=0.478~0.879,P=0.005;Q3:OR=0.616,95%CI=0.454~0.836,P=0.002),其他膳食模式尚未表现出对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论赣南地区≥35岁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较高水平蛋类-豆制品类膳食模式可降低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应倡导赣南地区居民合理膳食,可适当增加蛋类和豆制品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膳食模式 因子分析 赣南地区 ≥35岁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斯柔 张谦 +2 位作者 赵国建 张梦杰 黄志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6,共6页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出血性脑卒中,以前者为主。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机制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兴奋性毒性损伤,而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出血性脑卒中,以前者为主。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机制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兴奋性毒性损伤,而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脑卒中发生时第一时间监测到损伤部位并做出免疫应答。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主要极化为促炎性M1型和抗炎性M2型。前者通过分泌促炎介质加重神经损伤,而后者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与髓鞘的修复及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在对抗急性期损伤和促进慢性期康复中改善神经功能障碍。这提示M2型小胶质细胞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精准调控M1/M2型的活化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脑保护的治疗价值。该文重点以M2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以及各类药物或针灸疗法调节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的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和新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M2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神经元再生 药物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上调围脂滴蛋白2表达增强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作用
3
作者 卢海林 汪文斐 +4 位作者 陶文慧 林培翀 陈心春 邓国防 谢水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油酸对巨噬细胞清除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系诱导的巨噬细胞,加入或不加入油酸(oleic acid,OA)后感染MTB标准株H37Ra,用菌... 目的:研究油酸对巨噬细胞清除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系诱导的巨噬细胞,加入或不加入油酸(oleic acid,OA)后感染MTB标准株H37Ra,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及免疫荧光方式检测油酸对巨噬细胞清除MTB的影响。通过RNA-seq筛选出关键靶基因,并采用基因富集分析筛选出相关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结果:MTB标准株H37Ra感染未经油酸诱导(H37Ra组)巨噬细胞后72 h的菌落计数单位(CFU)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9×10^(4)(48×10^(4),59×10^(4))],明显高于经油酸诱导(OA+H37Ra组)的巨噬细胞的CFU[34×10^(4)(30×10^(4),4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00,P=0.017)。RNA-Seq数据显示,围脂滴蛋白2(recombinant perilipin 2,PLIN2)的表达在OA+H37Ra组明显高于H37Ra组。在油酸诱导的巨噬细胞中,敲低PLIN2基因后的CFU结果显示,在H37Ra感染72 h后,敲低PLIN2组的CFU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6×10^(4)(78×10^(4),96×10^(4)),明显高于对照空载体组[56×10^(4)(54×10^(4),6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00,P=0.015)。OA+H37Ra组中,PLIN2的相对表达量为3.219±0.298,明显高于H37Ra组的0.555±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10,P<0.01);OA+H37Ra组中PPARγ的相对表达量为0.666±0.075,明显低于H37Ra组的2.217±0.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00,P<0.01);OA+H37Ra组中,ACOX1、HADH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10±0.124和1.107±0.111,均明显低于H37Ra组的2.476±0.207和3.140±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20,P<0.01;t=12.760,P<0.01)。结论:油酸通过脂滴表面蛋白PLIN2调控巨噬细胞的脂肪酸氧化促进巨噬细胞对MTB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巨噬细胞 油酸 围脂滴蛋白 基因表达调控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帕金森病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袁博翔 陈涛 +2 位作者 王志璇 温二生 薛进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8-1434,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人。PD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PD发生的重要机制。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主要概述了近年来研究...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人。PD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PD发生的重要机制。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主要概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与PD相关的miRNA及其在PD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为PD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小RNA 线粒体功能障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皮ECM黏弹性通过激活Hmmr促进毛囊再生
5
作者 唐雨淳 王梦月 +3 位作者 黄海纳 李泽铭 雷明星 许春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9-399,共1页
目的毛囊真皮微环境对毛囊再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ECM的力学环境对毛囊再生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探究ECM力学微环境对毛囊再生的影响机制。方法单细胞数据分析静止期毛囊和早期生长期毛囊筛选与ECM相关差异基因,通过生信... 目的毛囊真皮微环境对毛囊再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ECM的力学环境对毛囊再生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探究ECM力学微环境对毛囊再生的影响机制。方法单细胞数据分析静止期毛囊和早期生长期毛囊筛选与ECM相关差异基因,通过生信分析、免疫荧光、q RT-PCR等手段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和ECM黏弹性的变化,功能干扰及类器官功能实验验证ECM黏弹性对毛囊再生的功能。结果通过单细胞数据分析发现早期生长期毛囊具有一群独特的真皮细胞亚群,该亚群特异性高表达透明质酸介导的运动受体(Hmmr);富集分析发现Hmmr阳性细胞和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相关,进一步生信分析和免疫荧光验证了早期生长期Elastin蛋白的表达降低,说明早期生长期毛囊的ECM黏弹性低于静止期。同时通过增加Elastin蛋白的表达发现Hmmr表达降低,说明早期生长期Hmmr的表达增加与ECM黏弹性降低有关。最终通过功能干扰和类器官功能实验验证了黏弹性降低激活Hmmr表达,促进毛囊再生。进一步通过Cellchat分析发现Hmmr阳性细胞亚群还与毛乳头细胞(DP)亚群通过Ncam1-Fgfr1信号通路进行相互作用,促进毛囊的再生。结论在毛囊再生过程中,毛囊ECM黏弹性降低,激活Hmmr表达,进而通过DP细胞的Fgfr1信号促进毛囊的再生,这一发现为研究ECM力学环境对毛囊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再生 细胞亚群 静止期 黏弹性 免疫荧光 数据分析 ECM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谦 王斯柔 黄志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过程复杂且治疗方法十分有限。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NDDS)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可以携带药物通过血脑屏...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过程复杂且治疗方法十分有限。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NDDS)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可以携带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并通过靶向配体的修饰将药物递送到特定的细胞。本文主要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当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重点介绍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最后提出该领域的挑战和未来方向,以推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外泌体 脑靶向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碱基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性贫血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丽媛 付瑜瑜 谢元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0-778,共9页
单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BEs)是一类基于CRISPR/Cas系统或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子阵列蛋白(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基因编辑技术的新兴碱基编辑器。该类编辑器既不需要引入DNA双键断裂,也不需要供体DNA,可针对基因... 单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BEs)是一类基于CRISPR/Cas系统或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子阵列蛋白(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基因编辑技术的新兴碱基编辑器。该类编辑器既不需要引入DNA双键断裂,也不需要供体DNA,可针对基因组单个碱基进行精准替换,与以前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单碱基编辑器具有副产物更少、碱基编辑范围更大等优点,这为基因治疗点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贫血带来了曙光。本文对单碱基编辑技术的发展,以及单碱基编辑技术在基因治疗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贫血的临床尝试中取得的进展进行概述,可为未来临床上基因治疗遗传性贫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碱基编辑器 遗传性贫血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8
作者 王志璇 朱勇越 +1 位作者 袁博翔 薛进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782,共5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定义为围生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性病变,常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氧化应激指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的过程,从而导致自由基蓄积过多,进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氧化应激已被发现...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定义为围生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性病变,常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氧化应激指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的过程,从而导致自由基蓄积过多,进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氧化应激已被发现在NHIE的发病机制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氧化应激与NHIE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从氧化应激的角度进一步优化NHIE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氧化应激 炎症 线粒体损伤 凋亡 自噬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