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空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变革、困厄澄明与实践进路
1
作者 李霞 李安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1,共3页
推动网络空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命题。深化对这一命题的研究,需以网络空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手段、主体三方面的深刻影响为逻辑起点,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中遇到... 推动网络空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命题。深化对这一命题的研究,需以网络空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手段、主体三方面的深刻影响为逻辑起点,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中遇到的师生关系弱化、教育空间异化和工具理性扩张等困厄为问题导向,通过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加强师生主体的互动交往、创新思想政治育人形式等实践路径不断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赋能变革 困厄澄明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岁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基于赣南慢病队列调查数据 被引量:5
2
作者 郑传雷 丁睿聪 +6 位作者 王琪 郭逸星 李剑 黄争春 董明华 罗晓婷 吴清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39-3745,共7页
背景饮食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传统的营养流行病学关注单一的食物或食物类别,然而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消耗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这使得区分个别饮食成分对血脂异常的影响变得更加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研究探讨赣南地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 背景饮食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传统的营养流行病学关注单一的食物或食物类别,然而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消耗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这使得区分个别饮食成分对血脂异常的影响变得更加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研究探讨赣南地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目的分析赣南地区≥35岁居民膳食模式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关联,为制订防治血脂异常营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数据来源于赣南慢病队列2020年调查数据,于2020年7—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赣南地区≥35岁常住居民中选取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收集居民的基本情况(一般资料、行为习惯、疾病史等),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并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采用食物频率问卷简表进行膳食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将每类膳食模式按照因子得分的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4个亚组Q1、Q2、Q3、Q4。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赣南地区≥35岁居民1508名,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6.07%(544/1508)。饮水量充足、无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的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更高(P<0.05)。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赣南地区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碳水-蔬菜-水产品类、粗粮-水果-奶类、禽畜肉-腌制品类和蛋类-豆制品类。调整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Q1水平,赣南地区蛋类-豆制品类膳食模式Q2、Q3水平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更低(Q2:OR=0.648,95%CI=0.478~0.879,P=0.005;Q3:OR=0.616,95%CI=0.454~0.836,P=0.002),其他膳食模式尚未表现出对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论赣南地区≥35岁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较高水平蛋类-豆制品类膳食模式可降低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应倡导赣南地区居民合理膳食,可适当增加蛋类和豆制品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膳食模式 因子分析 赣南地区 ≥35岁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的生态基础:数字化技术支撑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南中 邱骏鹏 田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1,共11页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具体表现为教育的综合实力强、价值功能强、社会感知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蕴含教育本体建设的整体性推进、认知的系统性生成、价值的指向性回应和建设方法论的可持续取向等行动方向。教育强国与...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具体表现为教育的综合实力强、价值功能强、社会感知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蕴含教育本体建设的整体性推进、认知的系统性生成、价值的指向性回应和建设方法论的可持续取向等行动方向。教育强国与数字化学习型社会在空间、时间和功能维度上深度耦合,即两者在生成空间上通过竞合关系拓展资源,在建构时间上相互依存、互利发展,在功能关系上相互形塑、支持对方功能实现。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生态基础,学习型社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拓展学习者规模、形塑教育与社会互动的环境,服务教育强国的本体建设、认知建设、学习生态优化和可持续方法论的生成,塑造教育强国所需的现代化学习生态、高品质学习条件、“家—校—社”联动教育机制和大规模个性化教学。要实现数字化学习型社会对教育强国的滋养,需要系统强化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数字化基础能力,完善数字技术功能内嵌的基础环境;夯实建设主体的联动关系,围绕数字化学习建构行动者网络;聚焦学习者数字化参与体验,形成“历时+共时”交织的高品质学习过程;针对数字化生态提高技术适配水平,释放数字化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学习型社会 数字化技术 教育生态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β淀粉样蛋白病理性沉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侣明 侯军文 +9 位作者 钟志民 葛璟洁 吴越 陈圣文 罗建华 杨贇豪 王静 林华媚 左传涛 管一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及痴呆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性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2例AD,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将其分为痴呆组(n=12)及MCI组(n=10);同时招募17名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人作为...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及痴呆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性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2例AD,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将其分为痴呆组(n=12)及MCI组(n=10);同时招募17名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行MR检查和18 F-贝他苯(18 F-FBB)PET显像,计算大脑皮层厚度和Aβ沉积值[即Centiloid(CL)值]并进行3组间及两两组间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痴呆组、MCI组及对照组大脑皮层厚度分别为(2.18±0.14)、(2.35±0.08)及(2.36±0.09)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痴呆组大脑皮层厚度显著低于MCI组及对照组(P均<0.05)。痴呆组、MCI组及对照组CL值分别为77.97(63.07,95.55)、65.51(54.54,90.50)及-1.17(-9.66,4.8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痴呆组及MCI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MCI组大脑皮层厚度与CL值呈中度负相关(r=-0.580,P=0.048),而在其余2组二者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AD源性MCI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Aβ异常沉积呈中度负相关,而在痴呆期二者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大脑皮质 淀粉样物质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斯柔 张谦 +2 位作者 赵国建 张梦杰 黄志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6,共6页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出血性脑卒中,以前者为主。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机制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兴奋性毒性损伤,而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出血性脑卒中,以前者为主。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机制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兴奋性毒性损伤,而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脑卒中发生时第一时间监测到损伤部位并做出免疫应答。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主要极化为促炎性M1型和抗炎性M2型。前者通过分泌促炎介质加重神经损伤,而后者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与髓鞘的修复及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在对抗急性期损伤和促进慢性期康复中改善神经功能障碍。这提示M2型小胶质细胞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精准调控M1/M2型的活化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脑保护的治疗价值。该文重点以M2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以及各类药物或针灸疗法调节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的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和新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M2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神经元再生 药物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夏坤健 王琳 +2 位作者 唐娜 郭伟 李梦琴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NC)后行保乳手术(BCS)的可行性。方法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2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接受NC后BCS(NC组),70例仅接受传统的标准BCS(对照组)。计算NC组患...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NC)后行保乳手术(BCS)的可行性。方法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2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接受NC后BCS(NC组),70例仅接受传统的标准BCS(对照组)。计算NC组患者的缓解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进行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方法分析NC后BCS对TNBC患者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NC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96.8%(60/62)。NC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状态、Ki67指数、NC后的肿瘤最大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C组脉管内癌栓侵犯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BCS后,NC组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62例)、93.5%(58例)、69.4%(43例),平均无病生存期为55.5个月;对照组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70例)、95.7%(67例)、72.9%(51例),平均无病生存期为55.6个月。两组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NC后BCS不是TNBC患者无病生存的危险因素(HR=1.133,95%CI 0.600~2.139,P=0.701)。结论TNBC患者接受NC后临床缓解率较高,NC后行BCS的治疗策略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保乳手术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薄层色谱法联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柯于球 郑腾飞 +3 位作者 张兆雪 李海涛 易小庆 周健宗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8-643,共16页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可实现固体样品原位微区分析,但在进行复杂样品分析时,仍然需要借助色谱分离技术。薄层色谱法(TLC)在实现多组分色谱分离的同时,还可以将液态样品转化为固态,可与LA-ICP-MS进行联用,从而实现...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可实现固体样品原位微区分析,但在进行复杂样品分析时,仍然需要借助色谱分离技术。薄层色谱法(TLC)在实现多组分色谱分离的同时,还可以将液态样品转化为固态,可与LA-ICP-MS进行联用,从而实现复杂样品直接分析。对TLC-LA-ICP-MS在形态分析、纳米材料分析和石油分析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对薄层色谱板的固定相、流动相以及展开路径等色谱分离条件、激光剥蚀能量、线扫描速率、内标校正、质谱干扰等LA-ICP-MS测试条件和分析方法性能进行了分析,对TLC-LA-ICP-MS在形态分析以及金属原子簇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薄层色谱法 形态分析 纳米材料分析 石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红景天苷的全价粮对犬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转录组学的影响
8
作者 王盛琪 季新雨 +6 位作者 黄福青 胡曼丽 王柔淇 耿玉欣 孙迎雪 齐智利 张鑫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65,共11页
旨在研究全价粮添加红景天苷对犬血液和肝转录组学的影响,以期为犬的肝养护及肝疾病预防工作提供试验数据支持。选取10只成年中华田园犬(平均体重8.67±1.00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试验组(n=5),分别饲喂对照犬粮和红景天苷全价... 旨在研究全价粮添加红景天苷对犬血液和肝转录组学的影响,以期为犬的肝养护及肝疾病预防工作提供试验数据支持。选取10只成年中华田园犬(平均体重8.67±1.00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试验组(n=5),分别饲喂对照犬粮和红景天苷全价粮。通过血液检查来评估红景天苷全价粮的饲喂效果和安全性,并通过转录组学技术探究红景天苷全价粮对犬潜在的调节机制,试验期为8周。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红景天苷全价粮显著降低了犬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P<0.05),对其他大部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相比于对照犬粮,采食红景天苷全价粮的犬血液指标波动小,能保持血液指标的稳定。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钙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针对表型的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全价粮在脂代谢、糖代谢、炎症、氧化应激和纤维化方面起调节作用,其中对于糖脂代谢的调节更显著,相关信号通路在试验组显著上调。综上所述,红景天苷全价粮具有降低犬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的作用,能够稳定犬的血液指标浓度,调节了犬的肝糖脂代谢,这可能主要通过调节钙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转录组学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运动联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郑传雷 曾少波 吴清锋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2,共12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饮食运动联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效果,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疾病预防提供证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饮食运动联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效果,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疾病预防提供证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到2024年3月选择关于糖尿病前期与饮食运动干预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饮食运动联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RR=0.61,95%CI:0.51,0.72,P<0.001)、空腹血糖(MD=-0.30,95%CI:-0.59,-0.01,P=0.04)、糖化血红蛋白(MD=-0.25,95%CI:-0.40,-0.10,P=0.001)、餐后2 h血糖(MD=-0.78,95%CI:-1.41,-0.15,P=0.02)、BMI(MD=-0.69,95%CI:-1.16,-0.22,P=0.004)具有改善效果。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龄>55岁人群中相较于年龄≤55岁人群干预效果更好;但长时间(>12个月)的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发病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BMI水平,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饮食运动 糖尿病前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敏通窍祛风汤联合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雪梅 张建华 +1 位作者 吴桂卿 兰贤斌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探讨脱敏通窍祛风汤联合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连续治疗24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脱敏通窍祛风汤,于治疗初期联合治疗1个月。... 目的探讨脱敏通窍祛风汤联合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连续治疗24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脱敏通窍祛风汤,于治疗初期联合治疗1个月。检测短期临床疗效、长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指标(PSQI评分、QRLQ评分)、血清免疫学指标(IgE、IL-4、IL-1β)、呼出气NO、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变化。结果观察组短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2年后的长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指标、血清免疫学指标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治疗6、24个月后,2组呼出气NO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停药24个月后,2组呼出气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脱敏通窍祛风汤联合粉尘螨滴剂脱敏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免疫功能,提升疗效,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敏通窍祛风汤 粉尘螨滴剂 变应性鼻炎 儿童 脱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马贯众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11
作者 魏凯欣 宋雄辉 +5 位作者 刘向前 徐依 索宗武 唐思琪 黄浩 李小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研究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AB-8大孔树脂、聚酰胺等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和重结晶的方法对绵马贯众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 研究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AB-8大孔树脂、聚酰胺等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和重结晶的方法对绵马贯众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绵马酸ABA(1)、正十五烷酸(2)、正二十七烷醇(3)、绵马贯众素ABBA(4)、香茶菜酸A(5)、β-谷甾醇(6)、绵马贯众苷A(7)、1-O-phenyl-α-L-rhamnopyranoside(8)、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9)、(Z)-11 R,12 S,13 S-trihydroxy-9-octadecenoate(10)、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11)、山柰素-3-O-α-L-(3-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2)、山柰素-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3)、胡萝卜苷(14)、5-羟甲基糠醛(15)、5,7-dihydroxychromone-7-O-neohesperidoside(16)、isomaltol-α-D-glucopyranoside(17)、2,5-呋喃二甲醇(18)、邻苯二酚(19)、1,3,5-三甲氧基苯(20)。其中化合物5、8~10、15~18、20为首次从鳞毛蕨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测定部分单体化合物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水平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4、8、10、12、13、15~18均可抑制PGE_(2)释放,其中化合物1、4、13表现出较好的潜在抗炎活性,其他被测试化合物均表现出适度的潜在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马贯众 分离鉴定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上调围脂滴蛋白2表达增强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作用
12
作者 卢海林 汪文斐 +4 位作者 陶文慧 林培翀 陈心春 邓国防 谢水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油酸对巨噬细胞清除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系诱导的巨噬细胞,加入或不加入油酸(oleic acid,OA)后感染MTB标准株H37Ra,用菌... 目的:研究油酸对巨噬细胞清除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系诱导的巨噬细胞,加入或不加入油酸(oleic acid,OA)后感染MTB标准株H37Ra,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及免疫荧光方式检测油酸对巨噬细胞清除MTB的影响。通过RNA-seq筛选出关键靶基因,并采用基因富集分析筛选出相关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结果:MTB标准株H37Ra感染未经油酸诱导(H37Ra组)巨噬细胞后72 h的菌落计数单位(CFU)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9×10^(4)(48×10^(4),59×10^(4))],明显高于经油酸诱导(OA+H37Ra组)的巨噬细胞的CFU[34×10^(4)(30×10^(4),4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00,P=0.017)。RNA-Seq数据显示,围脂滴蛋白2(recombinant perilipin 2,PLIN2)的表达在OA+H37Ra组明显高于H37Ra组。在油酸诱导的巨噬细胞中,敲低PLIN2基因后的CFU结果显示,在H37Ra感染72 h后,敲低PLIN2组的CFU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6×10^(4)(78×10^(4),96×10^(4)),明显高于对照空载体组[56×10^(4)(54×10^(4),6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00,P=0.015)。OA+H37Ra组中,PLIN2的相对表达量为3.219±0.298,明显高于H37Ra组的0.555±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10,P<0.01);OA+H37Ra组中PPARγ的相对表达量为0.666±0.075,明显低于H37Ra组的2.217±0.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00,P<0.01);OA+H37Ra组中,ACOX1、HADH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10±0.124和1.107±0.111,均明显低于H37Ra组的2.476±0.207和3.140±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20,P<0.01;t=12.760,P<0.01)。结论:油酸通过脂滴表面蛋白PLIN2调控巨噬细胞的脂肪酸氧化促进巨噬细胞对MTB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巨噬细胞 油酸 围脂滴蛋白 基因表达调控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向性遮蔽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健平 姚新欣 +3 位作者 温淳 朱珊 张世慧 张晓晶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共11页
抗体药物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精准杀伤肿瘤细胞,但因脱靶毒性等问题限制其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随着抗体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肿瘤靶向性遮蔽抗体被开发,减少了抗体药物的脱... 抗体药物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精准杀伤肿瘤细胞,但因脱靶毒性等问题限制其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随着抗体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肿瘤靶向性遮蔽抗体被开发,减少了抗体药物的脱靶不良反应。遮蔽抗体主要由抗体单元、遮蔽单元和连接子组成,具有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激活等特点,目前已研发多种具有不同特点的遮蔽抗体技术。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遮蔽抗体均具有较好的药物安全性。本文对肿瘤靶向性遮蔽抗体的结构和特性、常见遮蔽抗体技术及其药物研发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发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靶向治疗 遮蔽抗体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平台用户隐私保护策略与路径设计研究——基于国内主流电商平台隐私条款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璐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7,共9页
电商平台已成为我国消费者购物的主要渠道之一,其用户隐私泄露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隐私条款的分析,揭示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在隐私条款方面,研究发现多数平台的隐私政策存在一... 电商平台已成为我国消费者购物的主要渠道之一,其用户隐私泄露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隐私条款的分析,揭示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在隐私条款方面,研究发现多数平台的隐私政策存在一些问题:某些平台的隐私条款中关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和共享的说明模糊,部分平台在隐私政策执行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条款规定保护用户隐私,用户在面对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时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因此,电商平台应简化隐私条款内容,严格按照隐私条款规定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应完善用户权益保障措施,建立用户投诉和维权渠道,为用户提供安全的购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平台 用户隐私条款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罗曦 廖福顺 +5 位作者 黄肖雅 文灿平 彭守用 吴子晨 尧红艳 王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通常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癌细胞团块侵入由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MVI是HCC患者预后的重要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通常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癌细胞团块侵入由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MVI是HCC患者预后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因此术前无创且高效地预测MVI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联合临床及传统影像学构建综合MVI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精确评估风险并帮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ultrasound,US)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四个方面对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术前预测HCC MV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引起读者对HCC尤其是早期HCC的认识及重视,为影像医师和临床医生对HCC患者的准确评估、治疗决策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有益指导,也为研究者提供更全面的比较视角,以帮助更多患者从临床诊疗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脑组织仿真体模研制及其应用进展
16
作者 汪舒怡 冷桂香 +3 位作者 吴頲 陈帅 周丽丽 廖宇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671,共5页
磁共振体模作为评价磁共振成像性能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其用途广泛,可用于校准和检查成像设备以及磁共振操作员的培训。然而传统质量控制体模存在一些缺陷如外形规则以及体模内填充液体均匀单一,使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磁共振... 磁共振体模作为评价磁共振成像性能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其用途广泛,可用于校准和检查成像设备以及磁共振操作员的培训。然而传统质量控制体模存在一些缺陷如外形规则以及体模内填充液体均匀单一,使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磁共振脑组织仿真体模是根据人脑参数,采用与人脑组织物理特性相近的等效材料制成的人脑模型。相较于传统质量控制体模,脑组织仿真体模具有人脑外部形态相似性、内部结构仿真性以及组织生理特征等效性等优点,因此可以对磁共振成像新技术的可行性、准确性、安全性等方面做出有效评估。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磁共振脑组织仿真体模技术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其在脑部成像中的应用,并对仿真体模的发展和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组织仿真体模 3D打印 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电特性成像 磁共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桢煜 卢小路 李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猴痘(monkeypox,MP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V)感染导致的具有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疾病。多年来一直局限于非洲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只有少量病例。但近些年,猴痘疫情慢慢在其他地区广泛流行。MPV是人类猴痘疾病的病原体,这种... 猴痘(monkeypox,MP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V)感染导致的具有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疾病。多年来一直局限于非洲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只有少量病例。但近些年,猴痘疫情慢慢在其他地区广泛流行。MPV是人类猴痘疾病的病原体,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天花,虽然与天花相比感染MPV的致死率更低一些,但是越来越多确诊病例的相关报道,这引发了民众的各种担忧。该文主要综述MPV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治疗、预防以及结论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提高人们对MPV的结构、传播、症状和预防措施方面的认识,也可为进一步研究MPV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生物学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靶点PARP7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桢煜 卢小路 李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0-625,共6页
PARP7是一种属于PARP家族的单-ADP核糖转移酶,其作用为催化ADP核糖从NAD+转移到自身和其他底物蛋白的特定氨基酸。PARP7在许多肿瘤中过度活跃,可干预干扰素信号通路使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通过抑制PARP7可恢复肿瘤细胞中IFN-β表达,从... PARP7是一种属于PARP家族的单-ADP核糖转移酶,其作用为催化ADP核糖从NAD+转移到自身和其他底物蛋白的特定氨基酸。PARP7在许多肿瘤中过度活跃,可干预干扰素信号通路使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通过抑制PARP7可恢复肿瘤细胞中IFN-β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介导的体内抗肿瘤免疫,因此PARP7被认为是癌症治疗新的免疫调节靶点。目前,仅有1个PARP7选择性抑制剂RBN-2397进入临床Ⅰ期研究。该文重点介绍PARP7的结构、生物学功能、PARP7与癌症发生的关联性及PARP7相关抑制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ARP7新型抑制剂的研发以及RBN-2397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s PARP7 monoPARPs IFN-1 抗癌靶点 PARP7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缺血肝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朱明强 王小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8-606,共9页
肝移植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最佳手段。多年来,经过广大专家学者们前赴后继的努力,肝移植技术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肝移植团队在临床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器官移植已进入2.0时代,无缺血器官移植已拓展至心、肺、... 肝移植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最佳手段。多年来,经过广大专家学者们前赴后继的努力,肝移植技术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肝移植团队在临床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器官移植已进入2.0时代,无缺血器官移植已拓展至心、肺、肾等多个移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无缺血肝移植(IFLT)通过创新性地维持供肝在获取、保存及移植过程中的连续血流灌注,避免了传统肝移植中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细胞损伤和术后并发症,成为器官移植领域的革新性进展。此外,该技术为边缘供肝(如高龄供肝、脂肪肝)的利用提供了新可能,有助于缓解供体短缺问题。然而,无缺血肝移植仍存在着技术复杂性、设备成本高昂及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长期随访数据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便携式灌注系统、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并探索其联合免疫调节治疗的协同效应。相信随着该技术的成熟与优化,将有效改善肝移植预后、扩大供者池和提高肝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无缺血肝移植的发展、供者选择、受者选择、无缺血肝移植手术技术及术后并发症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无缺血肝移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无缺血 供受者选择 边缘供肝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非编码RNA在椎间盘退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廖翠琳 盛天亮 +4 位作者 邱晟 陈冠鹏 张娟 冉兵 魏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7-413,共7页
慢性腰背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疾患,其中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其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目前针对IVDD的发病机制已得到广泛且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其核心病理机制涉及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extracell... 慢性腰背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疾患,其中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其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目前针对IVDD的发病机制已得到广泛且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其核心病理机制涉及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代谢失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泌体非编码RNA在IVDD治疗中展现了较大的潜力,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和治疗前景仍未被总结和阐述。本文旨在综述外泌体非编码RNA治疗IVDD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并探讨潜在临床价值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该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非编码RNA 微小RNA 椎间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