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 被引量:21
1
作者 郭少华 钟福兴 +4 位作者 廖志 刘少强 黄渺新 李荣芳 吴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9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经螺旋CT扫描后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4种图像后处... 目的评价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9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经螺旋CT扫描后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4种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并根椐诊断行小儿支气管内窥镜异物摘取术。结果术中取出气管异物27例、右侧支气管异物5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18例、双侧支气管异物1例、气管并左侧支气管异物2例、气管并双侧支气管异物2例;另有3例未见明确异物,1例异物位于Ⅲ级支气管无法取出,1例由于喉头水肿纤维支气管镜无法通过并手术,1例术前突然窒息死亡。螺旋CT4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异物的显示率分别为MPR97.2%、CTVE94.4%、SSD83.2%、MinP70.1%。结论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轴位像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 非金属异物 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少华 钟福兴 刘少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6-327,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 小儿 气管异物 支气管异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1转录调控因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海荣 谢斌辉 黄国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4,共7页
【目的】探讨mi RNA-21转录调控因子AP-1、STAT3、NFI1、CBP、EBP、TGF-β、BMP-6、GFI1的结构特征及其与mi RNA-21转录结合位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mi RNA-21转录调控因子的理化性质、三级结构、跨膜区、信号肽、亚细胞... 【目的】探讨mi RNA-21转录调控因子AP-1、STAT3、NFI1、CBP、EBP、TGF-β、BMP-6、GFI1的结构特征及其与mi RNA-21转录结合位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mi RNA-21转录调控因子的理化性质、三级结构、跨膜区、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及预测与mi RNA-21转录结合位点。【结果】等电点分析表明STAT3等电点小于7.0,其余7个转录调控因子等电点大于7.0;脂溶指数分析显示,EBP脂溶指数大于100,为亲水性蛋白,其余7个转录调控因子脂溶指数均小于100,为疏水性蛋白;从不稳定指数分析结果可知,EBP不稳定指数小于40,为稳定蛋白,其余7个转录调控因子不稳定指数大于40,为不稳定蛋白。所有转录调控因子二级结构均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扩展链结构3种形式组成;EBP有跨膜区,BMP-6有信号肽,其余均无跨膜区或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BMP-6位于细胞质中,EBP则位于质膜上,其余转录调控因子位于细胞核中;所有转录调控因子三级结构呈现发夹型结构,并预测出6个转录调控因子与mi RNA-21转录结合位点。【结论】mi RNA-21转录调控因子呈现多样性特征,拥有典型的发夹型结构特征,可能有助于对mi RNA-21转录表达调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开展研究基于mi RNA-21的癌症治疗及其相关治疗药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21 转录调控因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