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坎地沙坦酯在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中的抗重塑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谢东明 危小军 +1 位作者 赵明中 陈秀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411-1411,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心室重构 老年人 坎地沙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谢东阳 刘心强 谢东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416-1417,共2页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法权 廖伟 王梦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4,共3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主要由坏死或损伤的细胞被动释放及对内源性和外源性炎性刺激发生反廊的单核和(或)巨噬细胞主动分泌。释放后,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RAGE)受体或Toll样受体结合,激活血管内皮...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主要由坏死或损伤的细胞被动释放及对内源性和外源性炎性刺激发生反廊的单核和(或)巨噬细胞主动分泌。释放后,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RAGE)受体或Toll样受体结合,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和(或)巨噬细胞,表达其他促炎性因子。近年发现HMGB1参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现就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核蛋白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系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东明 陈秀珍 +3 位作者 钟一鸣 瘳伟 危小军 刘训楷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14-515,共2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房室结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后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国峰 黄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5期131-132,共2页
目的研究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后注入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在肺癌并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待完全引流出胸水后,向胸膜腔内注入顺铂和白介... 目的研究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后注入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在肺癌并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待完全引流出胸水后,向胸膜腔内注入顺铂和白介素-2,观察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96.87%,完全缓解率62.50%。有26例出现恶心及呕吐胃内容物,给予恩丹西酮止呕治疗缓解;12例出现胸痛,但患者能够耐受;7例低热,体温在38℃以下,未予处理。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肾功均正常。结论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依从性好等诸多优点,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人白介素-2 中心静脉导管 恶性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评价
6
作者 廖伟 严章林 +1 位作者 钟一鸣 危小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28例,术前1周再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5天,...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28例,术前1周再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5天,采用改良的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观察PBMV术后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术中及随访期间有无体循环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左心房平均压(LAPm)和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VPG)分别由术前的(24.3±4.2)mm Hg(1 mm Hg=0.133kPa)和(17.6±4.9)mm Hg下降至术后的(11.3±4.5)mm Hg(P<0.05)和(7.2±3.9)mm Hg(P<0.05),左心房内径(LAD)由术前(58.2±5.6)mm减小到术后24小时(48.5±5.8)mm(P<0.05)和术后6个月(44.5±5.8)mm(P<0.05),二尖瓣口面积(MVA)由术前(0.80±0.36)cm2增大至术后24小时(1.88±0.34)cm2(P<0.01)和术后6个月(1.76±0.27)cm2(P<0.01),肺动脉压力(PP)由术前的(72.8±15.6)mm Hg下降至术后24小时(43.2±13.2)mm Hg(P<0.01)和术后6个月(39.5±13.6)mm Hg(P<0.05)。术中及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经较充分的华法林抗凝治疗,PBMV是安全可行且疗效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 二尖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7
作者 钟玉婷 田克钧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0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90例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将11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A组,另79例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B组。分析并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术期使用临时心...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90例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将11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A组,另79例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B组。分析并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术期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结果两组性别、手术类型、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起搏器正常起搏、电极脱落、电极异常放电、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电池、接口松动或者脱落、参数合理、电极移位、使用电刀、手术位置、模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0、4.729、5.174、9.131、3.925、4.780、8.577、6.512、10.340、6.221、8.054、10.957、6.038、8.577、7.557,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若能够完全掌握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可尽早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恶性心律失常 临时心脏起搏器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谢东阳 谢东明 +3 位作者 吴志诚 廖伟 钟一鸣 危小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14-1115,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顽固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钟一鸣 朱宏泉 +1 位作者 谢东阳 谢红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949-950,共2页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导管消融术 射频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血脂及血浆内皮素、血栓烷B_2、6-酮前列环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伟 廖永玲 施守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84-386,共3页
目的 观察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浆内皮素 (ET 1)、血栓烷B2 (TXB2 )、6 酮前列环素 (6 酮 PGF1a)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男 6 7例 ,女 2 5例 ;年龄 36~ 74岁 ,平均 (5 5± 9)岁。服用血脂... 目的 观察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浆内皮素 (ET 1)、血栓烷B2 (TXB2 )、6 酮前列环素 (6 酮 PGF1a)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男 6 7例 ,女 2 5例 ;年龄 36~ 74岁 ,平均 (5 5± 9)岁。服用血脂康 12周后 ,比较服药前后的疗效及对ET 1,TXB2 ,6 酮 PGF1a水平的影响 ,并分析血脂与ET 1,TXB2 / 6 酮 PGF1a比值的相互关系。结果 治疗 12周后 ,血清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B10 0 (aPoB10 0 )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 .0 5~ 0 .0 0 1)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升高 (P <0 .0 5 )。血浆ET 1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0 1) ,TXB2 / 6 酮 PGF1a比值在治疗前高于健康人 ,治疗后降低 (P <0 .0 1)。血浆ET 1水平及TXB2 / 6 酮 PGF1a比值下降均与血清TG、TC、LDC C水平的下降显著正相关 (r =0 .832~ 0 .96 3,P <0 .0 1~ 0 .0 0 1)。TXB2 / 6 酮 PGF1a比值下降与ET 1水平下降呈显著正相关 (r =0 .987,P <0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者血浆ET 1水平、TXB2 / 6 酮 PGF1a比值增高 ,应用血脂康后 ,除能有效调整血脂水平外 ,同时也降低血浆ET 1水平及TXB2 / 6 酮 PGF1a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内皮素 6—酮前列环素F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气道平滑肌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国峰 黄海燕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在治疗气道平滑肌瘤的可行性及其安全性,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确诊为支气管良性肿瘤所致的气道阻塞患者,在支气管镜下进行高频电刀电凝及电切术,观察气道打通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在治疗气道平滑肌瘤的可行性及其安全性,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确诊为支气管良性肿瘤所致的气道阻塞患者,在支气管镜下进行高频电刀电凝及电切术,观察气道打通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6例平滑肌瘤共行10次高频电刀电凝及电切术治疗后均完全打通气道,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彻底治愈。电烧灼切割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纵隔气肿、呼吸道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电凝及电切术在治疗气道平滑肌瘤引起的气道阻塞疗效显著,可达到临床根治,又避免了开胸手术及减轻医疗费用,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支气管镜 高频电刀 平滑肌瘤 气道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显性预激综合征二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阳贻红 谢东明 刘海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隐匿性房室旁路是指仅仅具有逆向传导功能的房室旁路,参与产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电生理特点及消融治疗国内亦有报道。显性旁道因其前向传导在窦律下即可显示心室预激,但有部分间歇性房室旁路的前向传导表现为间歇性,当不... 隐匿性房室旁路是指仅仅具有逆向传导功能的房室旁路,参与产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电生理特点及消融治疗国内亦有报道。显性旁道因其前向传导在窦律下即可显示心室预激,但有部分间歇性房室旁路的前向传导表现为间歇性,当不显示前向传导时心电图完全正常。现报道2例隐匿性房室旁路治疗成功后再次出现显性预激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房室旁路 显性预激综合征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无痛性主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龙 刘捡娣 +1 位作者 谢家和 谢东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并发无痛性主动脉夹层(AD)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本院1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因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余,咳嗽、咳痰3 d,恶心、呕吐1 d入院,无胸背部痛...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并发无痛性主动脉夹层(AD)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本院1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因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余,咳嗽、咳痰3 d,恶心、呕吐1 d入院,无胸背部痛、腹痛。因咳嗽、咳痰行胸部CT检查,发现主动脉夹层,后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升主动脉及头臂干、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顺序显影,无夹层,降主动脉夹层形成,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约0.3 cm,大小约2.9 cm,伴逆撕至左锁骨下动脉,考虑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双侧椎动脉分别起源于左右锁骨下动脉,左侧椎动脉优势, Willis环相互交通欠佳,予相关保守治疗。现患者已出院,继续血液透析及药物控制血压、血糖治疗,仍在随访中。结论终末期肾病合并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表现为无痛性不典型发作,临床上应特别注意排查,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诊治时应注意排查大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无痛性 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高迁移族蛋白B1分泌的影响
14
作者 李法权 廖伟 王梦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 探讨1 mg/L脂多糖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第3-7代HUVEC进行试验.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组.(2)脂多糖组,用1 mg/L脂多糖分别作用HUVEC6、1... 目的 探讨1 mg/L脂多糖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第3-7代HUVEC进行试验.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组.(2)脂多糖组,用1 mg/L脂多糖分别作用HUVEC6、12、24 h.(3)罗格列酮十脂多糖组(罗格列酮组):分别以罗格列酮0μmol/L、5 μmol/L、10μmol/L、15 μmol/L 4个浓度预先作用2h,然后再分别以罗格列酮加1 mg/L脂多糖共作用24 h.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96孔板细胞的吸光度值.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HMGB1蛋白含量以检测HUVEC分泌HMGB1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和0μmol/L罗格列酮组6、12、24 hHMGB1分泌明显升高(P<0.01).与脂多糖组比较,5μmol/L罗格列酮组6、12、24 h HMGB1分泌明显降低(P<0.01).5、10、15 μmol/L罗格列酮组24 h HMGB1分泌较脂多糖组明显降低[(165.77±20.29) ng/ml,(136.63±15.90)ng/ml,(112.25±12.23)ng/ml vs (338.74±18.22)ng/ml,P<0.05].10、15 μmol/L罗格列酮组24h HMGB1分泌较5μmol/L罗格列酮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脂多糖诱导HUVEC分泌HMGB1,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MGB1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内皮细胞 脐静脉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
15
作者 钟一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6-50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狭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法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6-1047,共2页
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元素,在细胞内镁离子的含量仅次于钾离子,是钙的天然拮抗剂,与细胞内三大物质代谢的300多种酶的活性有关。血浆内镁离子1/3与血浆蛋白结合,2/3为有生物活性作用的自由离子状态。镁作为多种酶的辅基参与机... 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元素,在细胞内镁离子的含量仅次于钾离子,是钙的天然拮抗剂,与细胞内三大物质代谢的300多种酶的活性有关。血浆内镁离子1/3与血浆蛋白结合,2/3为有生物活性作用的自由离子状态。镁作为多种酶的辅基参与机体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抗氧化剂 内皮细胞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