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慧华 燕铁斌 +1 位作者 刘非 陈月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3-796,共4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FES组(9例)和FES安慰刺激组(4例)。患侧上肢腕背伸拇外展肌群接受FES治疗(30min)或安慰刺激(30min),FE...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FES组(9例)和FES安慰刺激组(4例)。患侧上肢腕背伸拇外展肌群接受FES治疗(30min)或安慰刺激(30min),FES治疗频率30Hz,脉宽200μ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量;治疗前后分别接受SEP及MEP检测,记录SEP检测中N9及N20潜伏期和波幅,MEP检测中正中神经的肘部刺激点,臂丛区刺激点,C7刺激点及皮质刺激点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同一测试时间点MEP重复检测的信度,并对组内同侧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前后SEP、MEP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MEP值各部位5次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值均在0.8317—1.0000之间;2组患者患侧皮质MEP均未引出;FES组治疗后患侧SEP及MEP潜伏期均有缩短,波幅明显增高(P<0.05);FES组健侧和安慰刺激组双侧刺激后SEP及MEP变化不明显;刺激前后变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FES后SEP及MEP潜伏期有缩短,波幅有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庆花 杨永红 +2 位作者 邱悦群 刘晓春 钟显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60-761,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以骶髂关节炎、肌腱端炎和脊柱炎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临床表现为慢性下腰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目前在中轴关节受累患者传统DMARDs治疗效果相对...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以骶髂关节炎、肌腱端炎和脊柱炎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临床表现为慢性下腰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目前在中轴关节受累患者传统DMARDs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效果 临床对比研究 安全性 有效性 益赛普 骶髂关节炎 慢性下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节律操在脑梗死病人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周莹 张桂兰 胡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84-1786,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节律操在脑梗死病人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音乐节律操在脑梗死病人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自编的音乐节律操对病人进行早期肢体被动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焦虑程度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焦虑程度及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节律操运用于脑梗死病人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中有助于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的情绪,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音乐节律操 被动肢体运动 功能锻炼 依从性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对健康青年受试者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非 刘慧华 +1 位作者 燕铁斌 陈月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0-792,共3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健康青年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TMS)及肌电图仪,分别测量15例健康青年,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22.9±0.7)岁。单次FES前、后检测SEP值及MEP值,其中1...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健康青年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TMS)及肌电图仪,分别测量15例健康青年,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22.9±0.7)岁。单次FES前、后检测SEP值及MEP值,其中11例完成两周FES(每天1次,每次30min),并再次接受SEP及MEP检测。结果:健康青年者单次及2周FES后SEP及MEP值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与FES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非FES侧变化不明显。结论:健康青年者FES前后SEP及MEP值均有变化,尤以波幅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上臂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肖海 帅萍 詹春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46-1446,共1页
患者男,3.5岁,因发现左上臂紫红色包块并逐渐增大半年于2010年7月6日入院。患儿父母6个月前发现其左上臂一紫红色小包块。包块逐渐增大,无压痛.一直未予特殊处理。为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左上臂海绵状咀管瘤”收入住... 患者男,3.5岁,因发现左上臂紫红色包块并逐渐增大半年于2010年7月6日入院。患儿父母6个月前发现其左上臂一紫红色小包块。包块逐渐增大,无压痛.一直未予特殊处理。为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左上臂海绵状咀管瘤”收入住院。体格检查:T36.5℃,P108次/min,R20次/min,BP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各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瘤 左上臂 淋巴管内 乳头状 体格检查 浅表淋巴结 心电图检查 患儿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基因-429T/C多态性对其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蔡伟 徐积兄 +5 位作者 张微 朱伟峰 朱凌燕 刘盈 肖钧仁 刘建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15-431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基因-429T/C多态性对其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12月糖耐量正常的汉族人群70名,首先通过DNA直接测序分析确定携带TT基因型者57名和携带TC基因型者13名。随机数字表法选取T...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基因-429T/C多态性对其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12月糖耐量正常的汉族人群70名,首先通过DNA直接测序分析确定携带TT基因型者57名和携带TC基因型者13名。随机数字表法选取TC基因型组11名,采用匹配原则选择TT基因型组11名,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GE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TT基因型组RAGE mRNA表达水平高于TC基因型组〔(1.047±0.233)与(0.740±0.209),P<0.05〕。TT基因型组RAGE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C基因型组〔(1.121±0.252)与(0.916±0.249),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RAGE基因-429T/C多态性可能影响RAGE mRNA和蛋白的表达,-429C等位基因可能降低RAGE基因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葡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药总生物碱抗炎镇痛效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剑 罗人仕 +1 位作者 杨瑜 刘冰晶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9期5101-5103,共3页
用索氏法氨水-氯仿提取得到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总生物碱,采用p-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后足跖肿胀法、小鼠热板法和乙酸致小鼠扭体法等方法来评估乌药总生物碱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表明,乌药总生物碱有缓... 用索氏法氨水-氯仿提取得到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总生物碱,采用p-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后足跖肿胀法、小鼠热板法和乙酸致小鼠扭体法等方法来评估乌药总生物碱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表明,乌药总生物碱有缓解p-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后足跖肿胀的效果,能显著减少小鼠在热板上舔后足的次数和减少乙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镇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 总生物碱 抗炎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庆花 杨永红 +1 位作者 钟显新 林绍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96-4296,共1页
患者女.28岁,因腰背痛4年于2010年8月23日求诊.患者于2006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髋部疼痛,口干、饮水量增加,无晨僵、四肢关节疼痛、发热、皮疹等,在外院x线骨盆片报告“骨质疏松”.服用钙片及法能2年效果不佳。疼痛逐渐加... 患者女.28岁,因腰背痛4年于2010年8月23日求诊.患者于2006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髋部疼痛,口干、饮水量增加,无晨僵、四肢关节疼痛、发热、皮疹等,在外院x线骨盆片报告“骨质疏松”.服用钙片及法能2年效果不佳。疼痛逐渐加重并伴有纳差、恶心、乏力、日渐消瘦。外院MRI报告为“骶髂关节炎”,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使用西乐葆、柳氮磺吡啶等药物无效,既往患者14岁以后身高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误诊 髋部疼痛 骶髂关节炎 柳氮磺吡啶 关节疼痛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