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盲插法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谢艳梅 幸莉萍 梁玮秦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9-379,381,共2页
为防治危重症病人经胃喂养时发生胃-食管反流导致的肺炎和营养不良,多项临床指南推荐"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反流和误吸高风险的危重症病人,宜选择经小肠营养"[1-3]。留置小肠营养管的方法,除了手术中放置、内镜引导、X线辅助和经皮内... 为防治危重症病人经胃喂养时发生胃-食管反流导致的肺炎和营养不良,多项临床指南推荐"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反流和误吸高风险的危重症病人,宜选择经小肠营养"[1-3]。留置小肠营养管的方法,除了手术中放置、内镜引导、X线辅助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置管术外,已有不少床边盲插鼻空肠管置管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盲插法 鼻空肠管 危重症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急性胃肠损伤分级下危重患者两种鼻空肠管置管方法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晓峰 朱宏泉 +1 位作者 许庆林 谢艳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1-965,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下危重患者两种鼻空肠管置管方法的效果,探讨AGI分级对鼻空肠管置管方法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6例急性胃肠损伤患者,根据AGI分级标准分为Ⅰ级30例,Ⅱ级48例,Ⅲ级50例... 目的对比不同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下危重患者两种鼻空肠管置管方法的效果,探讨AGI分级对鼻空肠管置管方法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6例急性胃肠损伤患者,根据AGI分级标准分为Ⅰ级30例,Ⅱ级48例,Ⅲ级50例,Ⅳ级28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行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对照组行床旁盲插法鼻空肠管置入术,观察AGI不同分级时两组患者鼻空肠管置管成功率、成功置入时间,分析AGI分级与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时间的相关性。结果AGI分级为Ⅰ级的患者中,两组置管成功率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8%vs92.9%);AGI分级为Ⅱ级、Ⅲ级的患者中,治疗组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I分级为Ⅳ级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GI分级为Ⅰ级、Ⅱ级及Ⅲ级成功置管患者,治疗组置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AGI分级为Ⅳ级患者中,治疗组平均置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GI分级与置管成功率无显著相关性,治疗组AGI分级与置管时间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AGI分级与置管时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GI分级为Ⅰ、Ⅱ、Ⅲ级患者,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管明显优于盲插法,且前者置管时间与AGI分级正相关,提示AGI分级标准可用于指导鼻空肠管置管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标准 鼻空肠管 胃肠插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严志民 刘彦权 +4 位作者 黄走方 梁艳 林洁 沈建箴 陈鑫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功能状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情阶段及预后的关系,为MM患者预后分析及病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两家医院共8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6例健...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功能状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情阶段及预后的关系,为MM患者预后分析及病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两家医院共8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入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核心成员及细胞因子的水平,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肌酐(CRE)以及血红蛋白(HGB)水平,并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上述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MM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MM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MM患者CD4^(+)T、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且与MM分期呈负相关(r=-0.964,r=-0.653),即MM分期越晚其水平减低越明显;而CD8^(+)T、NK细胞比例则与MM分期呈正相关(r=0.891,r=0.728),即MM分期越晚其水平升高越显著。MM患者Treg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CD4^(+)T细胞)水平在疾病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5.87±0.92)%、(7.97±1.32)%、(11.52±4.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期MM患者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病情阶段的患者(P<0.01)。MM患者Treg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CD4^(+)T细胞)的比例与β2-MG浓度、LDH水平呈正相关性(r=0.793,r=0.536),但与HGB、ALB以及CRE无显著性相关性。MM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MM分期密切相关(r=0.839,r=0.917,r=0.746),即MM分期越晚,其水平越高;而血清IFN-γ水平与MM疾病分期呈负相关(r=-0.689),随疾病分期增加其水平逐渐减低(P<0.01);IL-2、IL-4水平与病情阶段无显著相关性,但总体较对照组均上调(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核心成员及各细胞因子水平异常与MM患者病情进展、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是MM患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病情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插法鼻空肠管置入术在ICU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艳梅 幸莉萍 梁玮秦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5,共2页
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与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管功能和肠内营养(EN)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1]。EN实施必须利用喂养管放置技术,鼻空肠管置人行EN治疗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喂养管放置技术之一。既往非手术病人鼻空肠管放置... 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与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管功能和肠内营养(EN)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1]。EN实施必须利用喂养管放置技术,鼻空肠管置人行EN治疗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喂养管放置技术之一。既往非手术病人鼻空肠管放置通常在x线、胃镜或B超引导下实施[2-5],但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宜ICU的病人。我们采用盲插法置入鼻空肠管,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插法 鼻空肠管 ICU病人 营养支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giferin联合硼替佐米对Burkitt淋巴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及对CXC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严志民 刘彦权 +6 位作者 许庆林 林洁 刘欣 朱秋平 陈鑫基 刘庭波 连晓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4-1402,共9页
目的:分析芒果苷(mangiferin)联合硼替佐米对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和自噬的作用及对CXC趋化因子受体家族(CXCR)表达的影响,并探究其间存在的分子机制,为Burkitt淋巴瘤基础研究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 目的:分析芒果苷(mangiferin)联合硼替佐米对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和自噬的作用及对CXC趋化因子受体家族(CXCR)表达的影响,并探究其间存在的分子机制,为Burkitt淋巴瘤基础研究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Mangiferin、硼替佐米单药或联合干预Raji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自噬及Akt/m TOR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XCR家族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Mangiferin干预Raji细胞不同时间后,可抑制Raji细胞活力,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0.682,r=-0.836);与单药组相比,Mangiferin联合硼替佐米干预Raji细胞时,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1)。Mangiferin联合硼替佐米干预Raji细胞后,可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并显著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同时亦使Caspase-3水解活化,继而诱导Raji细胞发生凋亡。Mangiferin联合硼替佐米干预Raji细胞后可上调LC3Ⅱ蛋白的表达,且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较单药或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Mangiferin联合硼替佐米可显著抑制Akt和m TOR的磷酸化水平,通过抑制Akt/m TOR通路来使Raji细胞增殖及侵袭受抑,并诱导细胞发生自噬与凋亡。Mangiferin及硼替佐米单药干预Raji细胞后,可下调CXCR4、CXCR7 m RNA的表达,当两药联合时CXCR4、CXCR7 m RNA表达下调更为显著(P<0.01)。Mangiferin单药或联合硼替佐米干预Raji细胞后CXCR5 m 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但两药联合时可使CXCR3表达下调(P<0.05)。结论:Mangiferin联合硼替佐米能协同抑制Raji细胞增殖、侵袭,并诱导其发生自噬与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 TOR信号通路并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上调促凋亡蛋白Bax以及使CXCR家族表达受抑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硼替佐米 BURKITT淋巴瘤 恶性生物学行为 调控机制 CXC趋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翼动脉留置针的研制及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谢艳梅 谢红英 幸莉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提高桡动脉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自行设计并与相关厂家合作制作单翼动脉留置针,对50例桡动脉置管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用自制单翼动脉留置针和传统直式动脉留置针实施桡动脉置管。结果单翼动脉留置针较直式动脉留置针穿刺时... 目的提高桡动脉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自行设计并与相关厂家合作制作单翼动脉留置针,对50例桡动脉置管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用自制单翼动脉留置针和传统直式动脉留置针实施桡动脉置管。结果单翼动脉留置针较直式动脉留置针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血液污染率低(均P<0.01);PaO2、PaCO2、血钾、平均动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翼动脉留置针较传统直式动脉留置针有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血液污染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ICU 桡动脉置管 单翼动脉留置针 直式动脉留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1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彦权 林洁 +1 位作者 朱宏泉 许庆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5-720,共6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少见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以期提升临床相关学科领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确诊的1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该病的临床... 目的:探讨和分析少见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以期提升临床相关学科领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确诊的1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要点,同时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对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最新诊疗进展予以系统性讨论。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中,男性10例(66.67%),女性5例(33.33%),年龄62(32~79)岁,禽类接触史14例(93.33%),基础疾病史8例(53.3%),转化为重症肺炎5例(33.33%)。15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正常8例(53.3%),WBC升高5例(33.3%),WBC减低2例(13.3%);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正常9例(60.0%),减低6例(4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s,NE)升高13例(86.7%);所有患者(100.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显著升高;13例(86.67%)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升高;12例(80.0%)患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11例(73.33%)肝功能异常;8例(53.33%)肾功能异常;6例(40.0%)凝血功能异常;13例(86.7%)电解质紊乱。此外,11例(73.33%)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不同程度血氧分压降低,8例(53.33%)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低于300 mmHg,4例(26.67%)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未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已完善经支气管镜检查,并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rolar lavage fluid,BALF)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检测,检出的病原体除鹦鹉热衣原体外,所有患者均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15例患者均已完善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影像学检查,单侧肺部实变7例(46.67%),双侧实变8例(53.33%);9例(60.0%)患者伴有胸腔积液,部分患者可以表现出多种影像学表现,包括实变影、磨玻璃影、团块样实变影、反晕征、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等。1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在确诊后均予规范抗感染治疗,其中5例重症肺炎患者中2例患者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均未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平均住院日为13.9 d。本研究所有患者未见死亡,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重症化,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予mNGS检测可精准确诊,早期予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可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