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欧阳龙强 夏文燕 +4 位作者 汪春晖 杨少春 娄建云 邹连生 刘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6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分为早期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48例)和常规颅骨修补组(去骨...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6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分为早期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48例)和常规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58例),分别于颅骨修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同时记录术后6个月环锯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GOS评分(P=0.000)和MMSE评分(P=0.000)均高于、mRS评分(P=0.000)和NIHSS评分(P=0.000)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早期颅骨修补组患者GOS评分(P=0.041)和MMSE评分(P=0.040)均高于、mRS评分(P=0.021)和NIHSS评分(P=0.043)均低于常规颅骨修补组,且环锯综合征发生率亦低于常规颅骨修补组[18.75%(9/48)对39.66%(23/58);χ~2=5.446,P=0.020]。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以有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减少环锯综合征的发生,改善预后和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减压颅骨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认知障碍 环锯综合征(非MeSH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海人酸致痫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欧阳龙强 杨少春 +4 位作者 邹连生 梁日生 刘德华 高志强 程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海人酸诱导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4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SE)组、黄芩苷治疗组(100mg/kg)。采用腹腔内注入海人酸(12mg/kg)建立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通过TUNEL染...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海人酸诱导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4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SE)组、黄芩苷治疗组(100mg/kg)。采用腹腔内注入海人酸(12mg/kg)建立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通过TUNE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CA3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免疫组化观察海马组织中caspase-3细胞的阳性表达情况;RT-PCR检测海马组织中Bax、Bcl-2 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癫痫持续状态组相比,黄芩苷可显著减轻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CA1区:0.3984±0.0586 vs.0.7258±0.0235,P<0.05;CA3区:0.3593±0.0391 vs.0.6191±0.0686,P<0.05),降低海马中Bax mRNA的合成和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增加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黄芩苷能够减轻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和下调Bax、caspase-3的表达来发挥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黄芩苷 海人酸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枕叶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穆云 肖秋香 李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0-850,共1页
患者男,42岁。因“头痛10余天,加重伴呕吐及视物模糊3d”入院。患者自诉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无昏迷,无肢体抽搐,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右枕叶占位”,并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3d前突然出现头部疼痛加... 患者男,42岁。因“头痛10余天,加重伴呕吐及视物模糊3d”入院。患者自诉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无昏迷,无肢体抽搐,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右枕叶占位”,并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3d前突然出现头部疼痛加剧,并伴呕吐胃内容物及视物模糊,遂入我院就诊。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右枕叶 视物模糊 肢体抽搐 头颅CT 住院治疗 胃内容物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少春 黄小玉 +4 位作者 邱传珍 罗穆云 华顺德 陈金明 高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技术要点,并评估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0例共36枚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操作技术和随访资料,其中24枚动脉瘤接受单...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技术要点,并评估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0例共36枚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操作技术和随访资料,其中24枚动脉瘤接受单纯弹簧圈填塞,5枚接受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7枚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死亡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36枚颅内微小动脉瘤中22枚(61.1%)达到致密填塞,14枚(38.9%)非致密填塞。25枚动脉瘤获得3~24个月随访,22枚完全闭塞,1枚留有残颈无变化;患者无再出血,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结论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介入治疗 非致密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肖秋香 罗穆云 +1 位作者 李杨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5-226,共2页
患者女性,46岁。甲状腺左叶及气管前触及无痛性肿块,质地偏硬,形态欠规则,固定,左颈侧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甲状腺左叶边缘触及一3.8 cm×2.8 cm大小不规则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边界尚清,向外膨胀性生长,左叶中间见一直径... 患者女性,46岁。甲状腺左叶及气管前触及无痛性肿块,质地偏硬,形态欠规则,固定,左颈侧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甲状腺左叶边缘触及一3.8 cm×2.8 cm大小不规则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边界尚清,向外膨胀性生长,左叶中间见一直径为0.4 cm的低回声结节。CT示甲状腺左叶内见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欠清,内部见少许钙化影,气管向右侧移位,右侧甲状腺形态密度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胸腺样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CD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秋香 罗穆云 +1 位作者 李杨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7,共2页
患者女性,5岁。因发现患儿右眼突出10余天人院.眼眶及头颅MRI示:右侧视神经增粗,其内可见大小约3.2CIVI×1.5cm等111长1、2信号影,境界尚清晰,增强后明显强化,右侧视神经管明显增粗,余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右侧视神经占位性... 患者女性,5岁。因发现患儿右眼突出10余天人院.眼眶及头颅MRI示:右侧视神经增粗,其内可见大小约3.2CIVI×1.5cm等111长1、2信号影,境界尚清晰,增强后明显强化,右侧视神经管明显增粗,余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右侧视神经占位性病变,考虑视神经胶质瘤可能性大。视力检查双眼为0.8,视乳盘略苍白,边界尚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复发再栓塞一例
7
作者 罗穆云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23-324,共2页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急诊行全脑DSA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图2),当时急诊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发现动脉瘤瘤壁极薄,考虑为血泡样动脉瘤( 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实施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术后患者出院前未行血管影像学检查。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鼻内带蒂组织瓣蝶腭动脉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华顺德 杨少春 +3 位作者 黄骏 易仁辉 丁观福 罗穆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研究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为临床获取鼻内黏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0具(20侧)成人尸颅标本在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蝶腭动脉及其分支鼻后中隔动脉和鼻后外侧动脉进行观测。结果蝶腭动脉是鼻腔的主要供血动脉,在出蝶腭孔前或... 目的研究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为临床获取鼻内黏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0具(20侧)成人尸颅标本在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蝶腭动脉及其分支鼻后中隔动脉和鼻后外侧动脉进行观测。结果蝶腭动脉是鼻腔的主要供血动脉,在出蝶腭孔前或后分为鼻后中隔动脉和鼻后外侧动脉,鼻后中隔动脉在蝶窦前壁分成两支,主干或上支到蝶窦开口的距离为(3.95±0.74)mm,主干或下支距离后鼻孔的最短距离为(8.96±1.69)mm。鼻后外侧动脉在中鼻甲后端前下约10 mm处分为中鼻甲动脉和下鼻甲动脉。结论熟悉掌握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对获取鼻内组织瓣有重要意义。鼻中隔粘膜瓣切取时应紧贴蝶窦开口上缘及后鼻孔边缘。在获取下鼻甲、中鼻甲黏膜瓣时,应特别注意靠近下鼻甲的下鼻甲后端10 mm及中鼻甲后端前下约10 mm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黏膜瓣 显微解剖 蝶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