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邱春雷 严红 +1 位作者 吴雄健 刘洪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077-3082,共6页
目的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粪便菌群,观察其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AUC患者64例... 目的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粪便菌群,观察其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AUC患者64例(AUC组)和RUC患者71例(RUC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收集其新鲜粪便,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肠道菌群16SrDNA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分析肠道菌群变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AUC组患者分为AUC1组32例和AUC2组32例,RUC组分为RUC1组36例和RUC2组35例;AUC1组和RUC1组患者口服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胶囊),3粒/次,2次/d;AUC2组和RUC2组口服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丽珠肠乐胶囊),2粒/次,3次/d。4个亚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同时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0 g/次,4次/d。检测各组受试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和线粒体膜蛋白(Apo-2.7)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UC组和RUC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球形梭菌、柔嫩梭菌、普拉梭菌及总细菌菌落数减少(P<0.05),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菌落数增加(P<0.05);与RUC组相比,AUC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减少(P<0.05),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增加(P<0.05)。4个亚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AUC2组、RUC2组临床疗效和组织学疗效分别优于AUC1组、RUC1组(P<0.05);且治疗后AUC2组、RUC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分别较AUC1组、RUC1组增加,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分别较AUC1组、RUC1组减少(P<0.05)。对照组与AUC1组、RUC1组sIgA、Apo-2.7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2组sIgA含量高于AUC1组,Apo-2.7含量低于AUC1组(P<0.05);RUC2组sIgA含量高于RUC1组,Apo-2.7含量低于RUC1组(P<0.05)。结论 UC患者肠道共生菌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UC疗效显著,UC发病可能与机体菌群失调、肠道免疫功能破坏及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双歧杆菌 免疫球蛋白A 分泌 线粒体膜转运蛋白类 微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泛素连接酶SIAH2的shRN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海 贺兴波 +1 位作者 黄才斌 刘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06-1411,共6页
目的:探讨shRNA介导的泛素连接酶SIAH2(seven in absentia homolog 2)基因表达抑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已构建的pGenesil-SIAH2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 目的:探讨shRNA介导的泛素连接酶SIAH2(seven in absentia homolog 2)基因表达抑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已构建的pGenesil-SIAH2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重组质粒对SIAH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MTS比色法测定重组质粒转染对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质粒转染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Genesil-SIAH2能显著抑制SIA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Genesil-SIAH2转染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Genesil-SIAH2组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pGenesil-SIAH2能有效抑制HepG2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诱导其早期凋亡。上述研究为以SIAH2为靶点的肝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泛素连接酶 HEPG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联合环磷酰胺对体外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谢军 朱德力 曾纪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联合环磷酰胺(CTX)对体外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K-N-SH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TX组、大蒜素组、大蒜素+CTXⅠ组(大蒜素20μg/L+CTX 20μg/L)和大蒜素+CTXⅡ组(大蒜素40μg/L+CTX 20... 目的:探讨大蒜素联合环磷酰胺(CTX)对体外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K-N-SH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TX组、大蒜素组、大蒜素+CTXⅠ组(大蒜素20μg/L+CTX 20μg/L)和大蒜素+CTXⅡ组(大蒜素40μg/L+CTX 20μg/L),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测定大蒜素联合CT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情况。结果:大蒜素、CTX均可以抑制SK-N-SH细胞增殖,联合运用后效果更强,且呈剂量依赖(P﹤0.05或P﹤0.01);大蒜素+CTXⅠ组、大蒜素+CTXⅡ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53±2.06)%和(60.83±2.77)%,与空白对照组[(5.21±0.29)%]、大蒜素组[(30.75±1.25)%]和CTX组[(33.68±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蒜素能阻滞SK-N-SH细胞周期于G0/G1期(P﹤0.05),联合CTX后可以显著减少S期细胞比例(P﹤0.01)。结论:大蒜素能够抑制SK-N-SH细胞增殖,联合CTX后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其机制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后者可能与大蒜素阻滞细胞在G0/G1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大蒜素 环磷酰胺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环境下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许荣 贺兴波 +1 位作者 华宗荣 刘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参与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文中旨在探讨缺氧环境下HMGB1对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HepG2细胞设常氧对照组(细胞在含5%CO_2的正常培养箱中培养)、缺氧对照组(细胞在1%O2+... 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参与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文中旨在探讨缺氧环境下HMGB1对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HepG2细胞设常氧对照组(细胞在含5%CO_2的正常培养箱中培养)、缺氧对照组(细胞在1%O2+5%CO_2+94%N_2三气培养箱中培养)、HMGB1siRNA缺氧组(细胞转染HMGB1siRNA后于1%O2+5%CO_2+94%N_2三气培养箱中培养)和siRNA缺氧对照组(细胞转染阴性对照siRNA后于1%O2+5%CO_2+94%N_2三气培养箱中培养)。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的速度,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分子表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和数量,ATP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结果 HMGB1siRNA缺氧组细胞在48 h、72 h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和siRNA缺氧对照组(P<0.05)。当HMGB1表达被抑制后,PGC1α、NRF1和TFAM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和siRNA缺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缺氧培养24 h后,PGC1α、NRF1和TFA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0.494±0.210 vs 0.090±0.020,1.080±0.470 vs 0.581±0.190,1.585±0.340 vs 0.792±0.350,P<0.05)。当HMGB1表达被抑制后,PGC1α、NRF1和TFA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和siRNA缺氧对照组(P<0.05)。与缺氧对照组相比,HMGB1 siRNA缺氧组细胞内ATP含量明显下降,以缺氧12 h和24 h最为明显(P<0.05)。结论 HMGB1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维持细胞能量代谢,使细胞在不利于自身生长的缺氧环境下继续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缺氧 线粒体生物合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定位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Ⅲ支) 被引量:2
5
作者 江翠华 曾斌 +1 位作者 朱庆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77-781,共5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多系单侧颜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神经分布区域、发作性、剧烈的疼痛性疾病,据报道年均发病率达27/10万以上[1]。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或REZ区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第三支下颌神经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多系单侧颜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神经分布区域、发作性、剧烈的疼痛性疾病,据报道年均发病率达27/10万以上[1]。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或REZ区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第三支下颌神经是三叉神经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半月神经节前外侧发出,经卵圆孔穿出颅腔达颞下窝,支配口腔底部、舌前2/3、下颌、下部牙齿、齿龈,以及外耳道和耳鼓膜等处的皮肤及黏膜痛觉、触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神经节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根 卵圆孔 口腔底 神经分布区域 耳鼓膜 靶向定位 疼痛性疾病 颞下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酸对人胃癌MKN-45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怀玉 陈云 +4 位作者 胡子毅 万朝星 邓慧灵 叶祯 叶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38-1443,共6页
目的观察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诱导的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从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方面探讨相关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诱导的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从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方面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KN-45细胞,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24、48和72 h不同浓度BA对MKN-45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BA(5、10、20μmol·L^(-1))和TGF-β1抑制剂LY2109761(10μmol·L^(-1))对TGF-β1(10μg·L^(-1))诱导后MKN-45细胞侵袭与转移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KN-45细胞中TGF-β1、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A能以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干预24、48、72 h后的IC 50值分别为212.8、22.72、13.17μmol·L^(-1)。与空白组相比,TGF-β1诱导后MKN-45细胞的划痕迁移(P<0.05)与Transwell侵袭(P<0.01)水平明显增加;MKN-45细胞中TGF-β1(P<0.01)、N-Cadherin(P<0.05)、MMP-2(P<0.01)明显上调,E-Cadherin(P<0.01)明显下调。与TGF-β1组相比,LY2109761能明显逆转TGF-β1诱导的MKN-45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P<0.01),下调TGF-β1、N-Cadherin、MMP-2(P<0.01),并上调E-Cadherin(P<0.01);BA能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TGF-β1诱导下MKN-45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P<0.01),下调TGF-β1(P<0.01)、N-Cadherin(P<0.01)、MMP-2(P<0.05或P<0.01),并上调E-Cadherin(P<0.01)。结论BA能抑制胃癌MKN-45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阻滞TGF-β1诱导的EMT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酸 胃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TGF-Β1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