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地区客家人重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及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林传明 钟田雨 +5 位作者 刘少强 俞钟 刘礼平 赖文鸿 陈小芸 李海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17-2021,共5页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客家人重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比例,为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防治、指导遗传咨询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9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客家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81例,...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客家人重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比例,为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防治、指导遗传咨询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9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客家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81例,采用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法检测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采用PCR-反向点杂交(PCR-RDB)法检测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和β-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对我院81例客家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分析,计算基因突变频率。结果:在81例客家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共检出4种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基因型,依次是CD41-42(-TTCT)(19例)、β-IVS-II-654(C→T)(9例)、-28M(A→G)(1例)、CD17(A→T)(1例);12种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基因型,依次是CD41-42(-TTCT)/β-IVS-II-654(C→T)(15例,29.41%),β-IVS-II-654(C→T)/β-28M(A→G)(13例,25.49%);CD41-42(-TTCT)/β-28M(A→G)(9例,17.65%);β-IVS-II-654(C→T)/CD27/28(+C)(3例,5.88%);CD41-42(-TTCT)/CD27/28(+C)(3例,5.88%);β-28M(A→G)/CD17(A→T)(2例,3.92%);CD41-42(-TTCT)/CD17(A→T)、CD41-42(-TTCT)/Βe、β-IVS-II-654(C→T)/β-29、βCD17(A→T)/CD71-72(+a)、βCD71-72/β-28M(A→G)、β-28M(A→G)/β-IVS-II-654(C→T)(各1例,各占1.96%)。β纯合地中海贫血合并α地中海贫血基因3例,β杂合地中海贫血合并α地中海贫血基因5例。结论:江西赣南地区客家人重型β-地中海贫血发病率较高,其基因突变类型分布情况如下: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以CD41-42(-TTCT)基因型为主;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以CD41-42(-TTCT)/β-IVS-II-654(C→T)及β-IVS-II-654(C→T)/β-28M(A→G)两种基因型为主;β复合α地中海贫血以CD41-42(-TTCT)基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地中海贫血 基因突变 基因频率 赣南地区 客家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现场工作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钟田雨 胡蓉 江丽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225-2227,共3页
核酸扩增技术是病原微生物检测和遗传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武器,其中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已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些技术操作复杂,对实验室人员、仪器和环境的要求较高。无法在基层和现场工作中灵活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 核酸扩增技术是病原微生物检测和遗传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武器,其中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已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些技术操作复杂,对实验室人员、仪器和环境的要求较高。无法在基层和现场工作中灵活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100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是日本学者Notomi等于2000年发明的核酸扩增技术。与PCR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对仪器和样本质量要求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现场工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现场工作 实时荧光定量PCR 核酸扩增技术 技术操作 微生物检测 实验室人员 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义维蚋蚋卵(胚胎)原代细胞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静 刘占钰 +4 位作者 徐旭 崔立秋 吴慧 陈汉彬 杨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45-1951,共7页
【目的】筛选出最适宜兴义维蚋蚋卵(胚胎)原代细胞的培养条件和最佳培养基组合,并对其原代细胞进行鉴定,为蚋类细胞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和单细胞法对兴义维蚋蚋卵(胚胎)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分析培养基、温度、pH... 【目的】筛选出最适宜兴义维蚋蚋卵(胚胎)原代细胞的培养条件和最佳培养基组合,并对其原代细胞进行鉴定,为蚋类细胞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和单细胞法对兴义维蚋蚋卵(胚胎)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分析培养基、温度、pH、CO2和培养器皿对细胞培养的影响;并测定蚋卵(胚胎)及原代细胞的rDNA-ITS区序列,通过构建基于ITS区序列的蚋类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其种属来源。【结果】兴义维蚋蚋卵(胚胎)原代细胞最适宜的培养方法为组织块法,培养基为改良型Shields and Sang M3,pH 6.0-6.5,培养温度28℃,恒温生化培养箱和5% CO2培养箱对原代细胞培养无明显差异,培养器皿为经多聚赖氨酸(PLL)处理的一次性塑料培养皿/板。由基于ITS区序列构建的蚋类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蚋卵(胚胎)及其原代培养细胞均来源于兴义维蚋。【结论】成功建立的兴义维蚋蚋卵(胚胎)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可在科研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义维蚋 蚋卵(胚胎) 原代细胞 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s在鼻咽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胡锦程 钟田雨 +2 位作者 胡晓梅 肖永伟 彭韶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3-826,共4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通常与环境因素、EB病毒感染等有关。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LncR...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通常与环境因素、EB病毒感染等有关。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个核苷酸,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可以调控很多基因的表达。尽管很多证据表明LncRNAs在鼻咽癌中的重要性,但目前还没有系统性地阐明这些lncRNAs与鼻咽癌的关系。这篇文章总结LncRNAs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机制,并介绍LncRNAs可能作为鼻咽癌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潜在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s 鼻咽癌 作用机制 标志物 治疗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2联合乙肝疫苗对小鼠免疫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文兴 苏虹 +5 位作者 王美珍 刘玉琳 王福财 胡有长 江丽霞 施桥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加强乙肝疫苗对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采用乙肝疫苗2μg/次/只联合HBD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EGF-C1/HBD2 100μg/次/只,按间隔2周、共免疫3次的左后肢股四头肌肌肉接种方案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立相应的对照。...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加强乙肝疫苗对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采用乙肝疫苗2μg/次/只联合HBD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EGF-C1/HBD2 100μg/次/只,按间隔2周、共免疫3次的左后肢股四头肌肌肉接种方案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立相应的对照。免疫后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小鼠血清HBsAb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CD4+T和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脾淋巴细胞在不同抗原刺激下的增殖反应。结果:pEGF-C1/HBD2质粒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小鼠抗体水平明显升高,CD4+T细胞百分率比其他免疫组都高,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实验明显。与其他各免疫组相比,pEGF-C1空质粒联合乙肝疫苗免疫组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情况及CD4+T细胞百分率都较低。结论:人β-防御素-2对乙肝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人β-防御素2 细胞免疫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成本的逆转录病毒感染白血病细胞的方法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慧娟 张伶 +2 位作者 胡蓉 江丽霞 钟田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04-1307,共4页
为了降低实验成本,解决悬浮细胞难转染问题,本研究进行逆转录病毒包装及感染悬浮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实验。采用磷酸钙转染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质粒MSCV-PIG、Gag-pol与VSVG共转染入293T细胞,通过旋转法将病毒原液与KG-1a白血病细胞共孵育,... 为了降低实验成本,解决悬浮细胞难转染问题,本研究进行逆转录病毒包装及感染悬浮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实验。采用磷酸钙转染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质粒MSCV-PIG、Gag-pol与VSVG共转染入293T细胞,通过旋转法将病毒原液与KG-1a白血病细胞共孵育,最后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细胞株。逆转录病毒原液感染KG-1a细胞48 h后KG-1a细胞的感染效率约为10%。但嘌呤霉素稳筛后,携带逆转录病毒载体的KG-1a细胞阳性率可达85%以上。通过低成本的磷酸钙转染方法获取病毒,采用病毒原液成功感染较难转染的白血病细胞,为做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 逆转录病毒载体 磷酸钙转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