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压力刺激贴联合地舒单抗对PMOP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天鹏 陈天乐 +4 位作者 袁忠 杨庆芳 刘康 史晓林 寿张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9-1334,共6页
目的观察穴位压力刺激贴联合地舒单抗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地舒单抗、骨化三醇、钙尔奇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 目的观察穴位压力刺激贴联合地舒单抗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地舒单抗、骨化三醇、钙尔奇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压力刺激贴干预。观察并比较对照组及试验组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腰椎定量CT骨密度(qctBMD),骨代谢水平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腰背疼痛评分(VAS评分)及中医症候学评分。结果对照组脱落了6例,试验组脱落了4例;最终100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试验。(1)骨密度: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在治疗6个月,骨密度逐渐增加(P<0.05),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骨代谢水平PINP:对照组及试验组血清PINP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试验组PINP的降低幅度要低于对照组(P<0.05);骨代谢水平β-CTX: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β-CTX都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腰背痛VAS评分都显著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候学评分: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6个月腰背VAS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压力刺激贴联合地舒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在提升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降低腰背痛及缓解中医症状效果显著,在改善BMD、PINP、及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穴位压力刺激贴联合地舒单抗在改善β-CTX、腰背痛方面比单用地舒单抗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压力刺激贴 地舒单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淋巴瘤抗PD-1/PD-L1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2
作者 蒋兴惠 陈懿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7-1221,共5页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大致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类,具有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生存时间短等特点。淋巴瘤中的肿瘤细胞与周围的免疫细胞形成抑制宿主抗肿瘤免疫的肿瘤微环境,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大致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类,具有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生存时间短等特点。淋巴瘤中的肿瘤细胞与周围的免疫细胞形成抑制宿主抗肿瘤免疫的肿瘤微环境,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一种关键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或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异常表达,以某些方式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免疫细胞活化的重要负调节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抗PD-1/PD-L1治疗代表了一种淋巴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将着重介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PD-1/PD-L1在淋巴瘤中的作用及表达,探讨抗PD-1/PD-L1免疫治疗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兆林 谢天朋 +9 位作者 江波 刘佛林 肖日海 袁源湖 邹晓峰 李方志 冷松 钟秉琨 赖小兵 王晓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8月采用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75例上尿路结石的资料。肾结石5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 目的探讨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8月采用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75例上尿路结石的资料。肾结石5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6例。左侧31例,右侧36例,双侧8例。结石长径(18.7±5.2)mm,CT值(1052.4±288.6)HU。结果75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8.6±13.6)min,术后住院时间(2.9±1.0)d。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86.7%(65/75),术后30天结石清除率93.3%(70/75)。术后并发症5例,包括感染性休克1例,发热3例,血尿1例,均治愈。结论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输尿管鞘 上尿路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书包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娟 夏丹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40,共3页
近年来移动终端技术逐渐应用在基础教育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中,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成熟,一个新型的教育中端产物——电子书包出现并显示出强大的优势,"无纸书籍"学习的新时代推动着电子书包悄然迈入教育殿堂,并快速发展起... 近年来移动终端技术逐渐应用在基础教育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中,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成熟,一个新型的教育中端产物——电子书包出现并显示出强大的优势,"无纸书籍"学习的新时代推动着电子书包悄然迈入教育殿堂,并快速发展起来。然而由于技术和观念上的问题与挑战,电子书包的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亟需探寻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出路。本文在对电子书包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着重探析当前教育背景下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几大困境,从而为电子书包的持续发展和实际应用提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书包 现状 困境 出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HMGB1/NF-κB参与雷公藤红素对慢性炎症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秀梅 赵文平 +3 位作者 刘星芳 黄志华 单热爱 黄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91-896,共6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celastrol, Cel)对慢性炎症痛大鼠热痛敏、脊髓背角HMGB1及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Cel参与慢性炎症痛的相关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EH组(腹腔注射DMSO)、Cel 0.25 mg/kg组、Cel 0.5 m...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celastrol, Cel)对慢性炎症痛大鼠热痛敏、脊髓背角HMGB1及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Cel参与慢性炎症痛的相关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EH组(腹腔注射DMSO)、Cel 0.25 mg/kg组、Cel 0.5 mg/kg组和Cel 1 mg/kg组。对照组大鼠足底注射0.1 ml生理盐水,其余组大鼠通过足底注射0.1 ml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构建慢性炎症痛模型。造模后10 h Cel组连续14 d给予Cel腹腔注射治疗,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的1、3、7、10、14 d进行热痛阈及足趾容积测定,据测定结果筛选出最佳药物浓度Cel 1 mg/kg;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EH组和Cel 1 mg/kg组,造模给药后各组大鼠分别于给药后的1、3、7、14 d进行热痛阈及足趾容积测定,测定后取脊髓腰膨大段,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MGB1、COX-2蛋白表达及NF-κB磷酸化水平的变化。q PCR法检测HMGB1,IL-1β,TNF-α,GFAP mRNA的表达。结果:1 mg/kg Cel可明显减轻模型大鼠热痛敏,且明显减轻大鼠足肿胀度。造模后第3 d、7 d、14 d脊髓背角内HMGB1,COX-2蛋白表达及NF-κB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给予Cel治疗显著下调其表达;造模后3 d、7 d、14 d脊髓背角内HMGB1、IL-1β、TNF-α及GFAP mRNA明显上调, Cel可显著抑制其上调水平。结论:1 mg/kg Cel可有效缓解CFA诱导的慢性炎症痛痛敏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下调脊髓背角中HMGB1、IL-1β、TNF-α及COX-2表达水平及NF-κB的磷酸化水平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痛 雷公藤红素 HMGB1 p-NF-κB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目标血药浓度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玉玲 刘承梅 +6 位作者 曾小青 陈小芸 刘礼平 严志民 钟雯婷 林传明 李海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093-3096,共4页
目的根据甲氨蝶呤(MTX)的血药浓度调整MTX的剂量,探讨MTX目标血药浓度(T系ALL48μmol/L,B系ALL 34μmol/L)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7年1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的... 目的根据甲氨蝶呤(MTX)的血药浓度调整MTX的剂量,探讨MTX目标血药浓度(T系ALL48μmol/L,B系ALL 34μmol/L)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7年1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的ALL患儿56例,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经验性使用MTX;实验组22例,根据MTX血药浓度调整MTX剂量。统计分析ALL患儿MTX的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死亡率。结果 3、4、5 g/m^2MTX治疗的ALL患儿24 h MTX血药浓度分别是(44.80±31.35)μmol/L、(57.09±42.07)μmol/L、(74.25±63.73)μmol/L,5 g/m^2与3、4 g/m2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第2、3疗程MTX血药浓度达目标血药浓度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ALL儿童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TX血药浓度监测能保障疗效和安全,是个体化治疗的有效手段,应在临床推广使用。根据MTX血药浓度调整MTX剂量,提高MTX血药浓度达目标血药浓度百分率,安全性好,复发率、死亡率不高于经验性使用MT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血药浓度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视角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7
7
作者 傅伟强 周剑波 +1 位作者 吴雄健 黄才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2-748,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揭示肠-肝轴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运动、饮食、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粪菌移植、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揭示肠-肝轴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运动、饮食、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粪菌移植、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NAFLD。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以调整肠道菌群为NAFLD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NAFLD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菌群可作为NAFLD治疗的新靶点,将为临床医师治疗NAFLD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胃肠道微生物组 肠道菌群 治疗 代谢综合征 微生态制剂 粪菌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后修饰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定位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妍晨 廖星 +1 位作者 王丹 黄才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197,共5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进化中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在多种刺激因素作用下,经乙酰化、糖基化、磷酸化、ADP-核糖基化、甲基化及氧化还原等蛋白翻译后修饰(PTMs)的HMGB1从细胞核转位至胞浆或释放至胞外,其生物学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进化中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在多种刺激因素作用下,经乙酰化、糖基化、磷酸化、ADP-核糖基化、甲基化及氧化还原等蛋白翻译后修饰(PTMs)的HMGB1从细胞核转位至胞浆或释放至胞外,其生物学功能也随之定位变化而变化,由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伴侣转变为炎症、免疫反应、肿瘤等疾病的生物标志和治疗靶点。文章就HMGB1的结构、PTMs对HMGB1定位及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翻译后修饰 定位 转位 释放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鼻内带蒂组织瓣蝶腭动脉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华顺德 杨少春 +3 位作者 黄骏 易仁辉 丁观福 罗穆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研究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为临床获取鼻内黏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0具(20侧)成人尸颅标本在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蝶腭动脉及其分支鼻后中隔动脉和鼻后外侧动脉进行观测。结果蝶腭动脉是鼻腔的主要供血动脉,在出蝶腭孔前或... 目的研究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为临床获取鼻内黏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0具(20侧)成人尸颅标本在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蝶腭动脉及其分支鼻后中隔动脉和鼻后外侧动脉进行观测。结果蝶腭动脉是鼻腔的主要供血动脉,在出蝶腭孔前或后分为鼻后中隔动脉和鼻后外侧动脉,鼻后中隔动脉在蝶窦前壁分成两支,主干或上支到蝶窦开口的距离为(3.95±0.74)mm,主干或下支距离后鼻孔的最短距离为(8.96±1.69)mm。鼻后外侧动脉在中鼻甲后端前下约10 mm处分为中鼻甲动脉和下鼻甲动脉。结论熟悉掌握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对获取鼻内组织瓣有重要意义。鼻中隔粘膜瓣切取时应紧贴蝶窦开口上缘及后鼻孔边缘。在获取下鼻甲、中鼻甲黏膜瓣时,应特别注意靠近下鼻甲的下鼻甲后端10 mm及中鼻甲后端前下约10 mm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黏膜瓣 显微解剖 蝶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叶宇凡 吕晓名 李海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6-461,共6页
目的:评价国产伊马替尼对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7例初诊且未接受其他任何抗CML治疗的CML-CP患者,给予口服国产伊马替尼治疗,400 mg/d,每日1次,观察评估治疗3、6、12个月的血液学、细胞遗... 目的:评价国产伊马替尼对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7例初诊且未接受其他任何抗CML治疗的CML-CP患者,给予口服国产伊马替尼治疗,400 mg/d,每日1次,观察评估治疗3、6、12个月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均有56例患者,其中50例患者治疗≥12个月。治疗满3个月时,49例患者进行了血液学检测,47例(95.9%)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CHR);49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39例(79.6%)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12例(24.5%)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49例患者进行了BCR-ABL水平检测,其中BCR-ABL^(IS)≤10%的患者41例(83.7%),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BCR-ABL^(IS)≤0.1%)的患者5例(10.2%)。治疗满6个月时,49例患者进行了血液学检测,49例(100%)全部获得CHR;49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其中41例(83.7%)获得MCyR,31例(65.3%)获得CCyR;49例患者进行了BCR-ABL水平检测,BCR-ABL^(IS)≤1%的患者有33例(67.4%),达到MMR的患者15例(30.6%)。治疗满12个月时,45例进行了血液学检测,所有患者(100%)获得CHR;45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其中41例(91.1%)获得MCyR,35例(77.8%)获得CCyR;45例进行了BCR-ABL水平检测,达到MMR的患者24例(55.3%)。Ⅲ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4.0%、10.5%和8.7%。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依次为水肿(64.9%)、恶心(50.9%)、呕吐(35.1%)、皮疹(24.5%)、发热(15.8%)、骨关节肌肉疼痛(38.6%)、腹泻(17.6%)、肝功能损害(3.5%)。无Ⅳ级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初诊CML-CP患者的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性可靠,但仍需大宗数据进行长期追踪随访来验证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 伊马替尼 慢性髓系白血病 临床疗效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挥发性有机物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超玲 邓国防 +1 位作者 付亮 袁小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05-511,共7页
现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通常是有创的,且需要专门的实验室和技术,因此有必要开发无创的诊断工具。基于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检测方法已经显示出作为传统诊断替代工具的潜力,用于快速、实时... 现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通常是有创的,且需要专门的实验室和技术,因此有必要开发无创的诊断工具。基于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检测方法已经显示出作为传统诊断替代工具的潜力,用于快速、实时识别各种病原体。VOC来源于人体很多内源性生化过程,包括脂质氧化,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谢等。来自这些过程的气相代谢物和分解产物经由循环系统转运,并通过肺部迅速排出体外。因此,它们有成为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监测潜在无创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可能。笔者综述了VOC检测的原理和常用技术、VOC的采集方法、VOC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呼出气的VOC分析方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结核 诊断技术 呼吸系统 化学 有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廖伟明 付亮 +1 位作者 邓国防 袁小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19-624,共6页
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与蔓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2035年终止结核病流行策略的一大阻碍。既往的研究显示,耐多药结核病采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的治疗成功率较低,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更低。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贝达... 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与蔓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2035年终止结核病流行策略的一大阻碍。既往的研究显示,耐多药结核病采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的治疗成功率较低,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更低。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是过去50年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药品,其能明显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作者对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地位、临床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贝达喹啉 临床方案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修复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小莉 李锐 叶军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6-775,共10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神经系统最严重的创伤之一,其所造成的高致残率和严重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均造成巨大负担。脊髓损伤后,由于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使轴突再生和受损神经元的重塑变得非常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神经系统最严重的创伤之一,其所造成的高致残率和严重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均造成巨大负担。脊髓损伤后,由于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使轴突再生和受损神经元的重塑变得非常困难,其中微环境的紊乱是导致二次损伤恢复的主要障碍。脊髓损伤治疗的药物选择对于其预后有较大影响。其中,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GFs)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与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利用GFs干预治疗锯齿动物SCI后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方面,包括神经发生、轴突生长、神经保护和再生,促进血管生成、组织修复、保护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等方面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为SCI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对GFs的研究深入,单一的GFs难以满足脊髓损伤后复杂的生理病理变化。因此,探索多种GFs的联合应用以期达到协同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是目前治疗SCI的重要策略之一。由于GFs是大分子蛋白质类药物,存在半衰期短,以及原位注射在损伤部位易流失等缺点限制了GFs的临床应用。因此,很多研究将GFs结合不同生物材料治疗SCI,以此克服GFs本身的缺陷,并进一步延长该类药物的修复效果。本综述归纳总结了几种典型的GFs对SCI修复的研究进展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不同的生物材料结合GFs提高SCI修复效果的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神经元 轴突再生 胶质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左侧腮腺区软组织巨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蕾 葛贻珑 肖文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7-1277,共1页
患者男,41岁,左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1年余,无不适感;既往体健,无吸烟史及头部外伤史。查体:左耳屏前触及4cm×3cm肿物,边界欠清,位置固定,无压痛,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腮腺超声:左侧腮腺区35mm×2... 患者男,41岁,左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1年余,无不适感;既往体健,无吸烟史及头部外伤史。查体:左耳屏前触及4cm×3cm肿物,边界欠清,位置固定,无压痛,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腮腺超声:左侧腮腺区35mm×21mm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紧邻腮腺但与之分界尚清,内部回声均匀,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A),考虑为左侧腮腺区良性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巨细胞瘤 超声检查 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观发 王力峰 +2 位作者 钟茂林 梁伟东 叶军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28-2132,共5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外科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POC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是导致POCD的...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外科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POC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是导致POCD的主要原因。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是一类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但对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起调控作用的基因转录产物,主要包括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广泛参与了POCD的发病过程。本综述总结了非编码RNA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OC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腹腔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江(综述) 王建忠(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0-1114,共5页
血清降钙素原(PCT)是提示细菌感染的一种重要指标,目前已被用于指导部分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在腹腔感染(IAI)患者中,PCT被证明有助于IAI的早期诊断、与IAI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并有助于指导IAI的抗生素治疗。但在PCT对IAI早期诊断临界值... 血清降钙素原(PCT)是提示细菌感染的一种重要指标,目前已被用于指导部分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在腹腔感染(IAI)患者中,PCT被证明有助于IAI的早期诊断、与IAI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并有助于指导IAI的抗生素治疗。但在PCT对IAI早期诊断临界值的确定,与C反应蛋白相比是否具有优势,能否进一步用作IAI严重程度分级以及指导IAI患者停用抗生素的截止值方面目前尚有争议。文章主要就PCT在感染性疾病诊治及IAI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评价、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腹腔感染 诊断 抗生素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马凡综合征患者妊娠晚期并发主动脉夹层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舒晓斌 廖园园 +1 位作者 苑雨露 陈卫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825-827,共3页
病例女,24岁,因“停经33+5周,胸背部痛10 h余”就诊。患者诉突发胸背部疼痛,呈撕裂样,发作时伴大汗。查体:P 99次/分,BP 116/69 mmHg(1 mmHg≈0.133 kPa),T36.1℃,R 20次/分。四肢、手指、脚趾细长不匀称,脊柱侧凸,漏斗胸。叩诊心界不大... 病例女,24岁,因“停经33+5周,胸背部痛10 h余”就诊。患者诉突发胸背部疼痛,呈撕裂样,发作时伴大汗。查体:P 99次/分,BP 116/69 mmHg(1 mmHg≈0.133 kPa),T36.1℃,R 20次/分。四肢、手指、脚趾细长不匀称,脊柱侧凸,漏斗胸。叩诊心界不大,听诊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主动脉疾病 妊娠并发症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眼眶梭形细胞型横纹肌肉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海丽 游宇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6-316,共1页
患者女,24岁,发现左眼球突出1月余;既往体健。专科查体:左眼球向前、向外突出,向外、向上运动受限;于左眶上缘触及肿物,质硬,活动度一般,无明显触压痛。眼部超声:左眼眶颞侧30mm×21mm实性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CDFI于其内探及血流信... 患者女,24岁,发现左眼球突出1月余;既往体健。专科查体:左眼球向前、向外突出,向外、向上运动受限;于左眶上缘触及肿物,质硬,活动度一般,无明显触压痛。眼部超声:左眼眶颞侧30mm×21mm实性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CDFI于其内探及血流信号(图1A),动脉血流频谱见收缩期峰值流速16cm/s,阻力指数0.59;超声提示:左眼部颞侧实性占位,不除外恶性可能。眼部平扫+增强MRI:左眼眶外上象限肌锥外椭圆形边界清晰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图1B)、T2WI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呈稍低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横纹肌肉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65靶向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调控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
19
作者 谢星 王小农 +3 位作者 谢斌辉 何晓 谢元康 曾青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765对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inositol polyphosphate 4-phosphatase typeⅡ,INPP4B)调控及其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例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8组...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765对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inositol polyphosphate 4-phosphatase typeⅡ,INPP4B)调控及其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例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8组HCC细胞株中的miR-765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过表达miR-765对HCC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INPP4B的3′-UTR报告基因,分析miR-765对INPP4B的调控作用,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过表达和沉默miR-765对INPP4B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探讨特异性抑制INPP4B对HCC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在HCC癌组织以及HCC细胞株中高表达miR-765(P<0.05)。转染miR-765促进HCC细胞的增殖[(3.78±1.25)vs(2.06±0.47),P<0.05]。miR-765能够显著下调INPP4B的3′-UTR报告基因的荧光表达[(0.42±0.01)vs(1.01±0.01),P<0.05],显著上调INPP4B蛋白的表达[(0.92±0.04)vs(0.42±0.02)、(0.62±0.03),P<0.05]。特异性抑制INPP4B后明显促进HCC细胞的增殖[(238.0±1.73)vs(66.33±5.04),P<0.05]。结论:miR-765通过调控INPP4B的表达来促进HCC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小RNA-765 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应对结核病及其共病合作行动框架》解读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婷婷 刘桂珍 +1 位作者 陈秋奇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然是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的结核病共病和与结核病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酗酒、营养不良、吸烟、糖尿病、精神失常、矽肺和病毒性肝炎。应对结核病患者共病和...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然是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的结核病共病和与结核病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酗酒、营养不良、吸烟、糖尿病、精神失常、矽肺和病毒性肝炎。应对结核病患者共病和相关健康危险因素对于终止结核病流行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诊疗、护理和关怀的重点应该放在患者上,而不是具体的疾病上,全球应致力于合作应对结核病及其共病问题。为此,202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应对结核病及其共病合作行动框架》,框架分为5个部分,每部分均列出了有助于推广合作防控结核病及其共病问题的主要行动。笔者就该文件制定的行动框架概要、主要共病和行动原则等进行解读,以供相关专业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卫生组织 结核 共病现象 合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