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良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唐辉
王浪
+4 位作者
王雷
饶鹏程
罗道文
付光新
肖金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0-296,共7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患者(女性9例,男性7例)采用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患者腮腺涎瘘、面神经功能、张口度、咬合关系、...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患者(女性9例,男性7例)采用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患者腮腺涎瘘、面神经功能、张口度、咬合关系、面部瘢痕等临床指标评价髁突重建后的功能,通过曲面体层片、CT及三维CT重建影像学检查评估移植肋骨肋软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面形恢复好,切口瘢痕隐蔽,无腮腺涎瘘,张口度和咬合关系良好,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经治疗后痊愈。影像学结果显示,所有移植肋骨肋软骨存活,处于正常解剖位置。结论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可降低涎瘘和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术野清晰,且切口瘢痕隐蔽,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耳屏缘切口
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
肋骨肋软骨移植
髁突重建
面神经损伤
腮腺涎瘘
切口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唐辉
王浪
王雷
饶鹏程
罗道文
付光新
肖金刚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
口腔
医院
口腔
颌面外科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口腔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
口腔
医院
口腔
种植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
医院
口腔
颌面外科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0-29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0746)
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临床科研基金资助项目(CSA-W2017-08)。
文摘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患者(女性9例,男性7例)采用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患者腮腺涎瘘、面神经功能、张口度、咬合关系、面部瘢痕等临床指标评价髁突重建后的功能,通过曲面体层片、CT及三维CT重建影像学检查评估移植肋骨肋软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面形恢复好,切口瘢痕隐蔽,无腮腺涎瘘,张口度和咬合关系良好,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经治疗后痊愈。影像学结果显示,所有移植肋骨肋软骨存活,处于正常解剖位置。结论改良的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可降低涎瘘和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术野清晰,且切口瘢痕隐蔽,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改良耳屏缘切口
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
肋骨肋软骨移植
髁突重建
面神经损伤
腮腺涎瘘
切口瘢痕
Keywords
modified tragus edge incision
transmasseteric anteroparotid approach
costochondral graft
condylar reconstruction
facial nerve injury
parotid salivary fistula
incision scar
分类号
R782.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良耳屏缘切口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重建术中的应用
唐辉
王浪
王雷
饶鹏程
罗道文
付光新
肖金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