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化血糖管理在改善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效果分析:基于视觉电生理和OCTA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娟 兰芬 +7 位作者 孟林霞 张琴琴 戴传强 雷证 方其林 李盈 吴小利 李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88-2899,共12页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术前视网膜功能差异,以及全程化血糖管理在改善DC患者术后视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检测不同2型糖尿病(T2DM)病程、空腹血糖(FBG)...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术前视网膜功能差异,以及全程化血糖管理在改善DC患者术后视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检测不同2型糖尿病(T2DM)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状态下,DC患者术前与术后视觉电生理(N75、P100、明视FERG、暗视FERG)、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和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ppVD)变化差异,以及全程化血糖管理干预情况下上述数据变化趋势。结果随着T2DM病程延长、FBG和HbA1c升高,术后各时间点单独分析,患者N75和P100潜伏期逐渐变长,暗视FERG、暗视FERG、p RNFL和ppVD数值均逐渐下降,同时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逐渐下降(P<0.05)。与术后1周比较,A组(未采取全程化血糖管理)视力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逐渐增加,但术后1年时呈下降趋势,B组(采取全程化血糖管理)术后1个月时视力逐渐趋于稳定,且术后各时间点B组视力均优于A组;结果显示A组N75和P100均高于B组,同时A组明视FERG、暗视FERG、pRNFL和ppVD(%)均低于B组,并且A组患者N75和P100术后各时间点呈现逐渐延长趋势,明视FERG、暗视FERG、pRNFL和ppVD(%)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B组患者上述数据在DC术后3个月逐渐趋于稳定,接近于该组术前水平(P<0.05)。在全程化血糖管理状态下,术后1周时N75和P100虽然均达到最长时间,明视FERG和暗视FERG、pp VD下降至最低,pRNFL呈现高度水肿状态,但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时间点N75、P100和pRNFL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明视FERG、暗视FERG和ppVD(%)逐渐上升(P<0.05),术后3个月至1年各时间点比较,上述指标整体趋势稳定,接近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基于视觉电生理和OCTA定量分析,在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DC患者中,随着糖尿病病情加重,患者视网膜功能呈现下降趋势,但全程化血糖管理可以有效改善DC患者视网膜功能,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觉电生理 OCTA 全程化血糖管理 视网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