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影响因素下糖尿病干眼患者眼表生物学及视觉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1
作者 唐娟 薛华 +9 位作者 赵青青 郑玲玲 张丹 熊思伦 张宇茹 张婷婷 杨雪 叶聃 杨小凤 李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4-561,共8页
目的探索糖尿病性干眼(DDE)患者眼表生物学及视觉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及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趋势。方法依据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不同病程、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对DDE患者分别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组DDE... 目的探索糖尿病性干眼(DDE)患者眼表生物学及视觉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及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趋势。方法依据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不同病程、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对DDE患者分别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组DDE患者眼表生物学及视觉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依据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SIt)试验、OSDI评分评估泪膜稳定性,经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测量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睑板腺缺失率(MGP)、睑板腺开口数量(MGYLS)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MGYSS)。采用波前像差仪检测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像差值,眼反应分析仪检测角膜滞后量和角膜阻力因子。ELISA实验检测泪液中相关炎症因子变化趋势。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2DM病程、吸烟史、FB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OSDI评分、LLT、BUT、SIt、MGP、MGYLS、MGYSS、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和胰岛素均是DDE患病风险的影响因素(均为P<0.05)。随着T2DM病程延长、FBG或HbA1c升高,患者泪膜相关指标(LLT、BUT和SIt)和睑板腺相关指标(MGYLS和MGYSS)均逐渐降低,而OSDI评分和MGP均逐渐升高(均为P<0.05)。随着T2DM病程延长、FBG或HbA1c升高,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DDE患者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和三叶草像差均逐渐升高,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滞后量和角膜阻力因子逐渐降低,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和胰岛素含量均逐渐升高,但黏蛋白-5AC均逐渐降低(均为P<0.05)。结论随着T2DM病程的延长、FBG或HbA1c的升高,DDE患者眼表炎症反应逐渐加重,角膜生物学功能降低,视觉质量变差,及时采取全身及局部干预措施,对于改善DDE患者干眼症状及视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干眼 眼表生物学 视觉质量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K基因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李涛 漆星 +5 位作者 张丹 张宇茹 张婷婷 郑玲玲 戴传强 唐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索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TTK)基因与眼睑基底细胞癌(BCC)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GEO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BCC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心基因TTK。收集资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眼睑BCC组织标本(随着BCC恶性程度加重,将... 目的探索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TTK)基因与眼睑基底细胞癌(BCC)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GEO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BCC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心基因TTK。收集资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眼睑BCC组织标本(随着BCC恶性程度加重,将BCC细胞分为BCC Grade I组、BCC Grade II组及BCC Grade III组)与眼睑良性肿瘤组织标本(设为Control组)进行后续实验比较。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CIA)检测TTK基因在眼睑良性肿瘤细胞和BCC细胞中的表达;慢病毒转染BCC细胞敲低TTK后[分别转染LV-TTK-shRNA(设为TTK-shRNA组)和阴性对照序列LV-BCC-shRNA(设为BCC阴性对照组)],采用CIA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BCC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核心基因为TTK。CIA检测结果显示,Control组、BCC Grade I组、BCC Grade II组及BCC Grade III组肿瘤细胞质中荧光强度分别为1.03±0.07、1.28±0.11、1.58±0.13及1.92±0.17,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各组间细胞荧光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ontrol组、BCC阴性对照组及TTK-shRNA组细胞荧光强度分别为1.02±0.05、1.74±0.12及1.31±0.09。与Control组比较,BCC阴性对照组细胞荧光强度增强,TTK-shRNA组细胞荧光强度降低,三组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ontrol组、BCC阴性对照组及TTK-shRNA组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荧光强度分别为1.04±0.12、2.12±0.23及1.43±0.15;促凋亡蛋白Bax荧光强度分别为1.02±0.08、0.64±0.11及1.47±0.16。TTK敲低后,BCC细胞中BcL-2表达水平降低,Bax表达水平升高,三组间BcL-2及Bax荧光强度组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TTK基因参与了眼睑BCC细胞的增殖调控,并且这种作用与PI3K-AKT-Bcl-2/Bax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基底细胞癌 生物医学信息 细胞免疫荧光法 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化血糖管理在改善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效果分析:基于视觉电生理和OCTA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娟 兰芬 +7 位作者 孟林霞 张琴琴 戴传强 雷证 方其林 李盈 吴小利 李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88-2899,共12页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术前视网膜功能差异,以及全程化血糖管理在改善DC患者术后视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检测不同2型糖尿病(T2DM)病程、空腹血糖(FBG)...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术前视网膜功能差异,以及全程化血糖管理在改善DC患者术后视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检测不同2型糖尿病(T2DM)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状态下,DC患者术前与术后视觉电生理(N75、P100、明视FERG、暗视FERG)、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和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ppVD)变化差异,以及全程化血糖管理干预情况下上述数据变化趋势。结果随着T2DM病程延长、FBG和HbA1c升高,术后各时间点单独分析,患者N75和P100潜伏期逐渐变长,暗视FERG、暗视FERG、p RNFL和ppVD数值均逐渐下降,同时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逐渐下降(P<0.05)。与术后1周比较,A组(未采取全程化血糖管理)视力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逐渐增加,但术后1年时呈下降趋势,B组(采取全程化血糖管理)术后1个月时视力逐渐趋于稳定,且术后各时间点B组视力均优于A组;结果显示A组N75和P100均高于B组,同时A组明视FERG、暗视FERG、pRNFL和ppVD(%)均低于B组,并且A组患者N75和P100术后各时间点呈现逐渐延长趋势,明视FERG、暗视FERG、pRNFL和ppVD(%)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B组患者上述数据在DC术后3个月逐渐趋于稳定,接近于该组术前水平(P<0.05)。在全程化血糖管理状态下,术后1周时N75和P100虽然均达到最长时间,明视FERG和暗视FERG、pp VD下降至最低,pRNFL呈现高度水肿状态,但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时间点N75、P100和pRNFL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明视FERG、暗视FERG和ppVD(%)逐渐上升(P<0.05),术后3个月至1年各时间点比较,上述指标整体趋势稳定,接近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基于视觉电生理和OCTA定量分析,在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DC患者中,随着糖尿病病情加重,患者视网膜功能呈现下降趋势,但全程化血糖管理可以有效改善DC患者视网膜功能,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觉电生理 OCTA 全程化血糖管理 视网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应用于间歇性外斜视治疗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李盈 唐娟 +4 位作者 兰芬 张琴琴 张丹 戴传强 李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1-897,共7页
目的探讨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对患者手术成功率、立体视觉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108例(216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108眼),A组... 目的探讨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对患者手术成功率、立体视觉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108例(216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108眼),A组采取传统计算法,B组采取AI智能计算法,依据6 m和33 cm斜视度制定患儿斜视手术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斜视手术成功率、术后斜视度、立体视功能、水平与垂直知觉眼位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使用斜视儿童生存质量量表(CIXTQ)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组患儿手术成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患儿术后1、3、6个月时的6 m和33 cm斜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B组患儿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术后6 m和33 cm斜视度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时,两组患儿中心立体视和远立体视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增加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6.59,P<0.05);两组患儿无立体视比例均逐渐降低,且B组患儿下降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37.74,P<0.05)。术后1、3、6个月时,B组水平知觉眼位和垂直知觉眼位降低幅度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儿术后1 d以及术后1、3、6个月时,外斜漂移量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术后1、3、6个月各时间点外斜漂移量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时,两组患儿CIXTQ评分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CIXTQ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可有效提高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手术成功率,增强患儿立体视功能的建立,提高患儿的视觉质量,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 AI智能 立体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