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以桂林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谭莹莹 蒋瑜 周绍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9,共17页
评估典型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对未来城市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广西桂林市六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修正法、格网分析法来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 评估典型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对未来城市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广西桂林市六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修正法、格网分析法来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ESV)的时空变化。基于桂林市ESV当量因子表,应用生态价值转移的断裂点模型和场强模型,获得桂林市六城区的ESV转移量,并对ESV空间转移网络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桂林市六城区ESV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从286694.27万元下降为283618.51万元。研究期内桂林市六城区各单项ESV均呈现随时间发展减少的趋势,其中调节服务的ESV变化最大,表明旅游开发伴随的城市扩张及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ESV产生负面影响。2)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占比最大。二级ESV从大到小依次为: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美学景观、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水资源供给。气候调节占比大,主要由于桂林市林地面积广阔,林地对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气候调节、水文调节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对于维护气候稳定、保障水资源供给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1 km×1 km格网尺度下,桂林市ESV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2000-2020年,桂林市ESV高值区面积随时间推进不断减少,低值区主要分布于象山区北部、秀峰区西部、七星区东部和叠彩区西南部。较高值区面积的增加,以临桂区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这可能与城市开发建设有关。其中临桂区的ESV较高值区不断增加可能与临桂“撤县设区”有关。4)研究区内各城区向外转移的ESV从大到小依次为:临桂区、雁山区、叠彩区、秀峰区、象山区、七星区。水文调节是转移量最大的服务功能类型,占研究区ESV总转移量的18.78%。ESV值高的区域向外转移的ESV也多。本研究对广西桂林市六城区的ESV状况进行20年范围探索,揭示各城区间ESV的空间转移关系,并对广西桂林市六城区ESV的时空演变有了一定了解,为未来城市生态保护以及区域环境管理、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空间转移 断裂点模型 场强模型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雀嘴茶’3种主效成分高保留干燥方法的探究
2
作者 李维成 林梦萍 +4 位作者 刘艳翠 常玮 范方宇 赵平 丁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3-269,共7页
为获得‘雀嘴茶’中乌金苷(6′-O-caffioylarbutin,CA)、绿原酸(3′-O-caffeoylquinic acid,CGA)和熊果苷(arbutin,Arb)3种主效成分高保留的干燥方法,该研究采用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真空冷冻干燥(freeze vacuum drying,FVD)... 为获得‘雀嘴茶’中乌金苷(6′-O-caffioylarbutin,CA)、绿原酸(3′-O-caffeoylquinic acid,CGA)和熊果苷(arbutin,Arb)3种主效成分高保留的干燥方法,该研究采用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真空冷冻干燥(freeze vacuum drying,FVD)、真空干燥(vacuum drying,VD)、日晒干燥(sun drying,SD)、微波干燥(microware drying,MD)、自然阴干(natural air drying,NAD)、煮制阴干(boiling and natural air drying,B-NAD)、蒸制阴干(steaming and natural air drying,S-NAD)和烫制阴干(quick-boiling and natural air drying,QB-NAD)9种干燥方法对樟叶越桔叶芽进行干燥处理,并利用HPLC建立3种主效成分含量分析方法。进一步设置6个不同预处理时间对创新方法S-NAD、QB-NAD和B-NAD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显示,9种干燥方法获得的3种主效成分含量均表现出CA>CGA>Arb。S-NAD是CA和CGA含量最高保留的干燥方法,分别高达428.726 mg/g和13.213 mg/g,VD是Arb含量最高保留的干燥方法,高达16.054 mg/g,S-NAD法也可得到较高的Arb含量(11.815 mg/g)。3种创新干燥方法的最佳预处理时间分别为S-NAD蒸制5 min、QB-NAD烫制和B-NAD煮制均为1 min。因此,干燥方法显著影响‘雀嘴茶’3种主效成分的保留含量,但3种主效成分含量高低顺序不受干燥方法的影响。为同时实现‘雀嘴茶’3种主效成分高保留,S-NAD是最适的干燥方法,且蒸制预处理5 min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乌金苷 绿原酸 熊果苷 干燥方法 主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芳香植物精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马永鹏 张红霞 杜芝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54,共9页
芳香植物是经济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富含的精油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云南高原拥有丰富的芳香植物资源,本文介绍了其地理分布、资源概况和精油的生物活性,并从赋香、保湿、美白、防治痤疮、防晒、抗衰老等方面综述了高原芳香植物精... 芳香植物是经济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富含的精油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云南高原拥有丰富的芳香植物资源,本文介绍了其地理分布、资源概况和精油的生物活性,并从赋香、保湿、美白、防治痤疮、防晒、抗衰老等方面综述了高原芳香植物精油的应用进展,说明了云南高原芳香植物精油在化妆品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分析云南芳香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云南芳香植物及精油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 芳香植物 精油 生物活性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木瓜属(Chaenomeles Lindl.)植物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富 裴盛基 +2 位作者 杨立新 闵康 孙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50-3954,共5页
蔷薇科(Rosaceae)木瓜属(Chaenomeles)植物共有5种,我国全产。该属为重要观赏植物和果品,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木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的中药材品种。云南木瓜属植物4种,种下品种较多,大多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药用、营养保健开发... 蔷薇科(Rosaceae)木瓜属(Chaenomeles)植物共有5种,我国全产。该属为重要观赏植物和果品,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木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的中药材品种。云南木瓜属植物4种,种下品种较多,大多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药用、营养保健开发潜力。云南民族民间利用植物于医疗保健、生态防护和增加经济收入方面均十分看好木瓜资源的潜力;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在品种培育、产业开发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加快调查、整理、发掘云南民族民间开发利用木瓜资源的传统知识体系,与现代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发挥木瓜传统栽培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促进云南木瓜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将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为云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民族地区繁荣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属 植物资源利用 传统知识 民族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园林植物紫萼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世仙 赵富伟 +4 位作者 王欢 黄巧琴 徐金金 王跃虎 龙春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2-667,共6页
百合科玉簪属的紫萼(Hosta ventricosa)常应用于园林造景、美化绿地,也是常用的室内观赏植物。作为一种药用植物,紫萼主要用于治疗吐血、崩漏、湿热带下、咽喉肿痛、胃痛、牙痛等。为全面了解和综合利用紫萼资源,笔者对其全草的化学成... 百合科玉簪属的紫萼(Hosta ventricosa)常应用于园林造景、美化绿地,也是常用的室内观赏植物。作为一种药用植物,紫萼主要用于治疗吐血、崩漏、湿热带下、咽喉肿痛、胃痛、牙痛等。为全面了解和综合利用紫萼资源,笔者对其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运用D101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和硅胶等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从紫萼7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羟基香荚兰乙酮(1),7-羟基香豆素(2),反式对羟基桂皮酸(3),(25R)-2α,3β-二羟基-5α-螺甾-9(11)-烯-12-酮(4),(25R)-2α,3β-二羟基-5α-螺甾-9(11)-烯-12-酮3-O-{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5)和(25R)-3β-羟基-5α-螺甾-9(11)-烯-12-酮3-O-{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6)。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科 玉簪属 观赏植物 紫萼 甾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洱可食用棠梨花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敏 施银仙 +3 位作者 鲍晓华 杨淑娇 李建文 杨雪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6-345,共10页
云南拥有独特的食花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食花资源与传统知识。棠梨花是云南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食用花资源之一,是民间对可食用蔷薇科梨属(Pyrus)植物花的统称,其具体涉及的物种以及民间利用知识与现状尚待研究阐明。该研究在文献研究基... 云南拥有独特的食花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食花资源与传统知识。棠梨花是云南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食用花资源之一,是民间对可食用蔷薇科梨属(Pyrus)植物花的统称,其具体涉及的物种以及民间利用知识与现状尚待研究阐明。该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初步选择云南省普洱市的思茅区和墨江县,在棠梨花采集旺季,开展了民族植物学调查,包括标本采集与鉴定、集市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表明:(1)该地区食用棠梨花来自三种野生梨属植物,即川梨(P. pashia)、杜梨(P. betulifolia)和无毛川梨(P. pashia var. kumaoni),其中川梨利用频率最高。(2)棠梨花在集市上早春野生蔬菜中比重高,在当地和外地同时显示了很大的市场潜力。(3)当地民族在棠梨花的采后处理与加工方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4)食用理由主要包括清热、应季和无污染。该研究阐明了可食用棠梨花的物种、相关传统知识与利用现状,为棠梨花的资源价值与影响力评估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探讨食花的文化因素与生理学意义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属 民族植物学 食花 传统知识 野生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哈尼族驱蚊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范汝艳 苟祎 +2 位作者 王趁 杨念婷 王雨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9-374,共16页
蚊虫传播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烈性疾病,严重威胁到人畜健康。特别是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的人们,蚊虫骚扰是长期需要面对的问题。该研究运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哈尼族驱蚊植物及知识进行调查,共走访了12个哈尼族村寨,访谈91位... 蚊虫传播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烈性疾病,严重威胁到人畜健康。特别是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的人们,蚊虫骚扰是长期需要面对的问题。该研究运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哈尼族驱蚊植物及知识进行调查,共走访了12个哈尼族村寨,访谈91位信息报告人,调查得到24种驱蚊植物,分别属于15科19属。主要利用的部位是植物的叶;燃烧植物烟熏、悬挂放置、楼下铺撒和捣碎涂抹是最为常用的驱蚊方式。通过打分排序法评价出蒿属植物、烟草、山鸡椒等共5种具有较高研究开发价值的驱蚊植物,小黄皮、柠檬草、黄樟、大蒜、土荆芥等8种具有较高潜在研究价值的驱蚊植物。通过文献交叉验证,发现其中勐腊毛麝香、糯米香、臭牡丹等11种驱蚊植物为该调查首次提到,结合已报道化学成分和单体化合物驱蚊活性研究情况发现,除高杆珍珠茅和大葱外,其余9种都含有驱避作用的化学成分。这说明民间蕴藏着丰富的传统驱蚊知识,并验证了民间驱蚊知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通过对哈尼族民间驱蚊知识专题的调查研究,对传统驱蚊知识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民族植物学 哈尼族 驱蚊植物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地区外来入侵种子植物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珺 李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A02期93-104,共12页
叙述了高黎贡山39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原产地、侵入高黎贡山的历史、途径、范围及其危害方式.分析了高黎贡山入侵植物的地区差异,详细论述了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凤眼莲、飞机草、紫茎泽兰、马樱丹和含羞草5种入侵植物.
关键词 高黎贡山 外来入侵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属植物的护肤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立新 周慧敏 +4 位作者 赵燕强 王雅琴 李一泽 高路 薛达元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3,共5页
通过古籍考证,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山茶属植物在《四库全书》10部古籍中的传统命名、资源分布状况、使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护肤功效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山茶属植物护肤产品的研发提供古代医学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结果表... 通过古籍考证,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山茶属植物在《四库全书》10部古籍中的传统命名、资源分布状况、使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护肤功效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山茶属植物护肤产品的研发提供古代医学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古籍中记载的山茶属植物有山茶、油茶、滇山茶、茶梅、茶和普洱茶共计6种;叶片是使用最多的部位;炮制方法以煎煮和捣制为主;护肤功效中以治疗痈疮、脓肿提及频率最高。山茶属植物多被古人用于治疗皮肤科的疑难杂症,研究结果为山茶属植物的绿色、天然、功效良好的护肤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植物 护肤功效 民族植物学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干热河谷不同恢复模式下植被对干旱的抵抗力
10
作者 谭莹莹 沈婷 +3 位作者 周绍齐 冯毅君 桂恒 许建初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目的]探索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旱季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干旱抵抗力的响应,为干热河谷区域植被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恢复了3 a的乔灌草立体恢复台地(ASH)、自然恢复地(NET)、自然恢复灌木草丛(SG)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索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旱季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干旱抵抗力的响应,为干热河谷区域植被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恢复了3 a的乔灌草立体恢复台地(ASH)、自然恢复地(NET)、自然恢复灌木草丛(SG)为研究对象,重度干扰的退化地(DG)作为对照,设置固定样地,结合植物群落调查、无人机监测以及微气候记录,比较不同样地在旱季初期与旱季末期在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覆盖度以及微气候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旱季期间,ASH的物种组成变化小,物种多样性高,优势物种不明显。NET物种丰富度较低,物种组成相对简单,但现有物种的分布较为均匀。SG物种组成变化较大,旱季末期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均显著下降。②植被覆盖度。旱季初期总覆盖度(FVC)从大到小依次为:ASH>NET>SG>DG,旱季末期与初期情况基本一致。旱季初末期,NET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ASH,DG变化幅度最低。ASH在不同时期的覆盖度均显著高于其他样地。③微气候调节:在旱季初期和末期相较于其他植被类型ASH的空气温度更低,而空气湿度更高。[结论]乔灌草立体植被结构在调节微气候和维持生态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适合在干热河谷等气候条件极端的区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生态恢复 旱季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栽培植物简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珺 李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A02期66-92,共27页
本文概述了高黎贡山地区常见的栽培植物155种,隶属49科,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科为豆科18种,葫芦科10种,蔷薇科9种.并对这些栽培植物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10类:1.粮食作物,2.蔬菜作物,3.油料作物,4.调料植物,5.水果,6.饮料植物,7... 本文概述了高黎贡山地区常见的栽培植物155种,隶属49科,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科为豆科18种,葫芦科10种,蔷薇科9种.并对这些栽培植物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10类:1.粮食作物,2.蔬菜作物,3.油料作物,4.调料植物,5.水果,6.饮料植物,7.药用植物,8.饲料植物,9.观赏,绿化,造林植物和10.工业原料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栽培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篱的生态价值和民族生态学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顺仓 王斐 张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4期67-68,71,共3页
分析了植物篱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植物篱的生态价值,包括改善区域微环境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微地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同时介绍了植物篱的民族生态学价值,即不同民族对植物篱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植物篱 发展历程 生态价值 民族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石生黄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巧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117-118,共2页
对传统民族药用植物石生黄堇植物形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园林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对石生黄堇今后的研究工作起到促进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石生黄堇 化学成分 生物碱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6份黄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质种质筛选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陆滟 许俊强 +2 位作者 许彬 胡安平 张应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目的】分析国内外236份黄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质种质,为黄瓜新品种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材料,也为优良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利用、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云南省内、省外及国外的236份黄瓜种质为试料,对其12个性状(2个质量... 【目的】分析国内外236份黄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质种质,为黄瓜新品种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材料,也为优良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利用、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云南省内、省外及国外的236份黄瓜种质为试料,对其12个性状(2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这些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质种质。【结果】236份黄瓜种质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雌花节率,为145.46%,变异系数最小为叶形指数,为4.6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高于质量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33,以子叶宽最高,为2.092,以叶色最低,为0.389。雌花节率与叶色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子叶长、子叶宽、结瓜习性、成株叶长和叶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第一雌花出现节位、雄花节率、节间长和主蔓长呈极显著负相关;第一雌花出现节位与雄花节率和结瓜习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雌花节率和子叶宽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0.823%,第一因子是雌花节率主分量,第二因子是成株叶宽主分量,第三因子是第一雌花出现节位主分量,第四因子是子叶长主分量,第五因子是叶色主分量。236份黄瓜种质材料分成八大类群(Ⅰ~Ⅷ),其中第Ⅵ类群和Ⅶ类群的生长势强,雄花占比多,在育种中可作为父本材料,第Ⅷ类群的雌花占比多,单性结实率高,在育种中可作为母本材料。【结论】236份黄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选择育种潜力巨大。在黄瓜育种时,可将叶面积、叶色、第一雌花出现节位、结瓜习性和雌花节率等性状作为产量性状进行改良,且选育早熟高产品种时应注重第一雌花出现节位、雄花节率和结瓜习性等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FA的高山栎和高山松林松茸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淑娇 杨永平 +4 位作者 石玲玲 毕迎凤 李建文 杨锦超 杨雪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30-1638,共9页
通过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生物标记法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高山栎林和高山松林内的松茸菌塘和非菌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菌塘内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真菌(18:2ω6,9c、18:1ω9c、18:3 w6c(6,9,1... 通过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生物标记法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高山栎林和高山松林内的松茸菌塘和非菌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菌塘内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真菌(18:2ω6,9c、18:1ω9c、18:3 w6c(6,9,12))、革兰氏阴性菌(19:0 cyclo w8c)、革兰氏阳性菌(15:0 iso)和未被鉴定的PLFAs(16:0、17:1 anteiso B、18:1 w6c、16:1 w6c和18:0);2)从群落组成上看,菌塘内的真菌百分含量、真菌/细菌生物量比(F/B)显著高于非菌塘,而革兰氏阴性菌(GNB)和革兰氏阳性菌(GPB)的百分含量,以及总PLFAs均匀度(J)均低于非菌塘;3)从群落结构上看,土壤微生物群落在菌塘和非菌塘间、以及不同林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菌塘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林型;4)无论是在群落组成还是群落结构上,林型均不与菌塘存在交互作用,即松茸菌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不随宿主森林类型而发生改变;5)土壤化学性质与林型密切相关,但与菌塘关系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菌塘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与非菌塘有所不同,且在两种林型中表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菌塘 土壤微生物群落 林型 磷脂脂肪酸(PL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念婷 张宇 +4 位作者 和丽姬 范汝艳 苟祎 王趁 王雨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100,共8页
采用文献研究法、村社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及民族植物学定量评价法,对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共22种(变种),隶属于9科18属,其中蔷薇科(Rosaceae)种类最多,为12种。... 采用文献研究法、村社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及民族植物学定量评价法,对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共22种(变种),隶属于9科18属,其中蔷薇科(Rosaceae)种类最多,为12种。以果实(含幼果)为食用部位的酸味植物种类最多(16种),以茎叶(含嫩茎、嫩叶和茎)为食用部位的酸味植物种类也较多(4种)。以生食(16种)和腌制(11种)为食用方法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食用类别包括调料、零食、食疗、水果、饮料和蔬菜,其中,作为调料、零食、食疗和水果食用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分别有11、10、9和9种。该地区酸味植物共具有16种功能,其中,具开胃、消食、解暑、治痢疾和祛风湿等功能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长梗梅[Armeniaca mume var.cernua(Franch.)Yüet Lu]、梅(Armeniaca mume var.mume Sieb.)、高河菜(Megacarpaea delavayi var.delavayi Franch.)、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和云南杨梅(Myrica nana Cheval.)的食用植物文化重要性指数(CFSI)较高,说明其在当地的利用价值较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种类、食用部位、食用类别、食用方法和功能方面具有多样性,传统利用知识丰富。此外,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食疗功能方面分析了大理地区白族喜食酸味植物及其制品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大理地区白族特色植物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 白族 酸味植物 民族植物学 食用植物文化重要性指数(CF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份黄瓜种质资源果实外观品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筛选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陆滟 许俊强 +2 位作者 许彬 吕霞 张应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5期39-46,共8页
以来自云南、省外及国外的126份黄瓜种质为试料,对其11个果实外观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26份黄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质种质。126份黄瓜种质中刺瘤大小变... 以来自云南、省外及国外的126份黄瓜种质为试料,对其11个果实外观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26份黄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质种质。126份黄瓜种质中刺瘤大小变异系数最大为83.82%,瓜肉颜色变异系数最小为16.45%;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505,瓜横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97,而果肉颜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59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瓜形指数与瓜长、瓜柄长、单瓜重、瓜把长、瓜皮颜色、刺瘤大小和刺瘤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瓜横径和瓜刺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瓜皮颜色与瓜柄长、瓜长、瓜形指数、瓜把长、刺瘤密度和瓜肉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瓜刺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单瓜重与刺瘤大小呈显著正相关,与瓜长、瓜横径、瓜形指数、瓜把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瓜肉颜色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9.024%,第一因子看作是瓜长主分量,第二因子看作是瓜刺颜色主分量,第三因子看作是瓜横径主分量,第四因子看作是瓜柄长主分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6份黄瓜种质材料分成七大类(Ⅰ~Ⅶ),其中第Ⅰ类和Ⅱ类,含有白皮种质,可用来选育白皮品种;第Ⅴ类,都为水果黄瓜,单性结实率高,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在育种中可以筛选作为母本材料,也可用来选育口感好和瓜面光滑的品种;第Ⅵ类和Ⅶ类,瓜大,单性结实率高,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在育种中可以筛选为大瓜型亲本材料。综上所述,126份黄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选择育种潜力较大。在黄瓜育种时,可将刺瘤大小、瓜长、瓜横径、瓜形指数、瓜把长等性状作为单瓜重性状进行改良,且选育优良外观果实品种时应注重瓜形、瓜色、刺瘤等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种质资源 果实外观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植物染料对玫瑰永生花的染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蓉 樊淑淼 +3 位作者 鲁元学 陈兴 杨红伟 杨立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6,54,共7页
为解决永生花化学染色污染、不安全的问题,以脱水脱色的玫瑰永生花为试材,利用天然紫草植物染料对其进行染色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紫草植物染料定性测试其最大吸收波长,并对花瓣的上染率以及染色后的花瓣的颜... 为解决永生花化学染色污染、不安全的问题,以脱水脱色的玫瑰永生花为试材,利用天然紫草植物染料对其进行染色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紫草植物染料定性测试其最大吸收波长,并对花瓣的上染率以及染色后的花瓣的颜色特征值、K/S值等进行定量测试并分析,以花瓣上染率和染色深度K/S值为指标,研究天然紫草染料染色玫瑰永生花的最佳工艺条件,解析不同染色条件对染色的玫瑰永生花的颜色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其他植物染料对永生花的染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天然紫草植物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2 nm。天然紫草植物染料染色玫瑰永生花的最佳工艺为:染色时间为7 h,染料浓度为0.2%,温度为40℃,pH=3。此外,不同染色工艺下,玫瑰永生花的颜色特征值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综上所述,天然紫草植物染料可应用于玫瑰永生花的染色中,整个工艺流程绿色环保、操作便捷,染色后的花朵色彩鲜艳、花型较好、整体效果逼真,可长久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花 玫瑰 植物染料 紫草 染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药用兰科植物白及生理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权雪 张石宝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0-380,共11页
通过水分控制实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ex A.Murray)Rchb.f.)光合作用、叶片解剖结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分处理不仅使白及的最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反应中心Ⅱ活性及叶绿素含... 通过水分控制实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ex A.Murray)Rchb.f.)光合作用、叶片解剖结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分处理不仅使白及的最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反应中心Ⅱ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等参数降低;也使叶肉层变薄、上表皮增厚、生物量和多糖含量下降。气孔导度降低是白及在低水分条件下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低水分条件可引起白及光合碳同化能力下降,导致生物量和多糖积累减少,进而影响白及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水分 光合作用 叶片解剖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蓝草的传统植物学知识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俪斌 王趁 +1 位作者 李姗 王雨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6-393,共8页
蓝草在我国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蓝草制备的植物靛蓝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紫外线等保健作用,然而在合成靛蓝商业化的冲击下,蓝草制靛技艺几乎消亡。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环保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植物靛蓝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蓝草的研究也... 蓝草在我国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蓝草制备的植物靛蓝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紫外线等保健作用,然而在合成靛蓝商业化的冲击下,蓝草制靛技艺几乎消亡。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环保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植物靛蓝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蓝草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该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我国民间利用的蓝草种类及分布,对我国蓝草制靛工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重点阐述了制靛工艺原理和工艺传承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文献记载的我国蓝草共10种及变种,分属于6科6属,现利用的蓝草仅5种;我国蓝草制靛工艺从浸揉染色法发展为固态发酵制蓝法和液态发酵制靛法,只有液态发酵制靛法沿用至今;制靛工艺是将蓝草中的前体物质转化为靛蓝并伴有靛玉红等副产物生成的过程,影响靛蓝纯度的因素包括蓝草的材料选择、温度、浸泡时间、pH值、溶氧量等。目前我国蓝草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蓝草种类的古籍考证、蓝草种质资源的挖掘以及蓝草传统制靛工艺的还原和再现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草 植物靛蓝 中国传统制靛工艺 工艺原理 靛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