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土壤保持角度探索全国生态桑产业发展布局
1
作者 王谢 赵爱春 +1 位作者 陈冠陶 张建华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桑树具有十分强大的土壤保护功能。本文基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瞄准生态桑在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持续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考量了桑树在各类生态重点区域的定位和价值实现途径。通过分析各生态区域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确定了... 桑树具有十分强大的土壤保护功能。本文基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瞄准生态桑在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持续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考量了桑树在各类生态重点区域的定位和价值实现途径。通过分析各生态区域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确定了西南喀斯特区、川滇干热河谷区、三峡库区、黄土高原区、鲁中山区和昆仑山区等6个桑树土壤保持核心服务区。针对上述6个桑树土壤保持核心服务区的产业生态特征,分别提出了保墒增碳、护土保水、保土降污、屯水治沙、肥土增碳和防风固沙的土壤管理技术,并推荐了广西宜州、四川盐边、重庆巫溪、陕西榆林、山东烟台和新疆和田等6个技术先行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桑 土壤保持 喀斯特地区 黄土高原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水凝胶在组织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丽 罗文豪 崔红娟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组织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组织修复具有重大的临床需求。基于支架材料、活细胞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组织工程技术旨在构建人造活体组织,为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策略。近年来,由家蚕丝的主要成分——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形成的水凝胶作为... 组织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组织修复具有重大的临床需求。基于支架材料、活细胞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组织工程技术旨在构建人造活体组织,为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策略。近年来,由家蚕丝的主要成分——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形成的水凝胶作为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先进的生物制造技术为SF水凝胶仿生微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有力工具,进一步推动了SF水凝胶在组织工程与修复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从蚕丝中提取SF的工艺,重点阐述了SF水凝胶的形成原理和主要制造技术(如生物3D打印和微流控技术),探讨了SF水凝胶在骨、软骨、皮肤、神经等组织再生修复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以期为未来SF水凝胶的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再生修复 生物制造 生物3D打印 丝素蛋白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丝素气凝胶的构建及在富集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潇 陆朝晖 +2 位作者 王灵霜 欧雯茜 易世雄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下,基于家蚕丝素蛋白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作为污染废水处理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Tris缓冲溶液里直接合成聚多巴胺(PDA)粒子,并利用PDA对银离子(Ag^(2+))的原位还原能力,制备出了具有类似荷叶表面乳... 在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下,基于家蚕丝素蛋白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作为污染废水处理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Tris缓冲溶液里直接合成聚多巴胺(PDA)粒子,并利用PDA对银离子(Ag^(2+))的原位还原能力,制备出了具有类似荷叶表面乳突结构的微-纳二级结构粒子PDA@Ag。采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spectra)、X射线表面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的方法,对PDA@Ag粒子进行了结构表征,证实了PDA粒子和纳米银组成的微-纳二级结构。随后将该复合粒子沉积在丝素气凝胶上,经十八胺疏水化处理后,获得了超疏水丝素气凝胶。经接触角测试,丝素气凝胶与水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7±1)°,滚动角<5°,表明该丝素气凝胶是一种超疏水材料。随后测试了超疏水丝素气凝胶对有机溶剂/油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用微-纳二级结构粒子改性后的丝素气凝胶对其有很好的吸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纳米银 微-纳二级结构 超疏水 丝素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改良丝素蛋白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制备策略及应用前景
4
作者 易科 林先蕊 +1 位作者 林治豪 龙定沛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随着纳米医学的发展,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降解性和自组装能力,成为药物递送的理想载体。本文综述了利用转基因表达、基因组编辑及其结合策略对SF进行分子改良,从而制备具备高细胞靶向性、穿透性及... 随着纳米医学的发展,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降解性和自组装能力,成为药物递送的理想载体。本文综述了利用转基因表达、基因组编辑及其结合策略对SF进行分子改良,从而制备具备高细胞靶向性、穿透性及可控药物释放特性的遗传改良丝素蛋白纳米颗粒(genetically modified silk fibroin nanoparticles,GMSF-NPs)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引入非天然氨基酸、温度响应蛋白、酶敏感肽及荧光蛋白等功能模块的应用前景。尽管理论上GMSF-NPs显示出明显优势,其工艺优化、安全性及体内疗效仍有待深入探究。未来,基于分子改良SF的载药系统有望推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基因修饰 纳米药物递送 遗传修饰纳米颗粒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桑产业在南方石漠化治理中的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范伟 高波 +1 位作者 徐兵 赵爱春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83-92,共10页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过程中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石漠化集中的7个省(区、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8.3%和80.3%。因此,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具有良好的产...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过程中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石漠化集中的7个省(区、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8.3%和80.3%。因此,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本文综述了桑蚕生产系统对石漠化地区的修复潜力,以及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的推广实践。桑蚕生产系统在石漠化地区具有促进保水固土、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景观等方面的作用。从品种筛选、农艺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提升桑树在石漠化地区适应性的措施。以重庆市黔江区栽桑养蚕的经营现状为例,分析了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的规模,以及经营不同规模桑园的产量和效益。最后,从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及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等角度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岩溶生态系统 石漠化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赑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2-9,共8页
栽桑养蚕的历史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自2013年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实施以来,桑树的研究进入了基因组学时代,为桑树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桑树基因组... 栽桑养蚕的历史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自2013年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实施以来,桑树的研究进入了基因组学时代,为桑树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桑树基因组测序的实施开始,系统总结了桑树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了测序技术、拼接策略、组装质量以及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应用等方面。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桑树基因组学研究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旨在推动桑树产业的发展并为林木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基因组测序 叶绿体基因组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miRN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林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小RNA(microRNA,miRNA)在桑树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miRNA调控桑树的生长发育、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以及在蚕、桑互作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深入分析miRNA在这些方面的调控机制,揭示其在... 小RNA(microRNA,miRNA)在桑树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miRNA调控桑树的生长发育、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以及在蚕、桑互作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深入分析miRNA在这些方面的调控机制,揭示其在桑树生物学功能调节中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对miRNA在桑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旨在为桑树遗传改良提供指导意见,为拓展桑树的应用领域以及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MIRNA 生长发育 逆境胁迫 蚕桑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与桑树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梁九波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栽桑养蚕是世界农耕文明的一大壮举。专食桑叶的家蚕由其祖先野桑蚕经人工驯化而来,是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本文综述家蚕与桑树协同进化方面的研究证据,包括家蚕蛋白酶与桑树蛋白酶抑制子的互作、家蚕对桑树次生代谢物... 栽桑养蚕是世界农耕文明的一大壮举。专食桑叶的家蚕由其祖先野桑蚕经人工驯化而来,是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本文综述家蚕与桑树协同进化方面的研究证据,包括家蚕蛋白酶与桑树蛋白酶抑制子的互作、家蚕对桑树次生代谢物质的适应以及桑树尿素酶对家蚕氮代谢的意义等,为今后深入解析家蚕与桑树的互作提供新见解,并丰富植食性昆虫与宿主植物互作的研究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桑树 相互作用 植食性昆虫 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驯化起源研究概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彦群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由之形成的养蚕业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农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家蚕的驯化起源,除了远古的神话传说外,研究人员从历史学、考古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了溯源,尤其是近20年获得了大量...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由之形成的养蚕业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农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家蚕的驯化起源,除了远古的神话传说外,研究人员从历史学、考古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了溯源,尤其是近20年获得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对家蚕驯化起源的2个核心科学问题——野生祖先来源和起源地(驯化事件发生地)的相关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证据表明,家蚕的野生祖先是中国野桑蚕(Chinese Bombyx mandarina),而不是日本野桑蚕(Japanese B.mandarina),所有的家蚕品种都来自于一个起源中心。最新的泛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家蚕的驯化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直接野生祖先 起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家蚕微孢子虫单克隆抗体的抗原鉴定
10
作者 马成 杨东林 +3 位作者 陈洁 潘国庆 李田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通过检测筛查带病蚕蛾或蚕卵以减少家蚕微孢子虫垂直传播对蚕种生产和家蚕养殖造成的危害,是防控微粒子病的主要方法。孢壁蛋白是家蚕微孢子虫孢壁结构组成的重要成分,且具有...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通过检测筛查带病蚕蛾或蚕卵以减少家蚕微孢子虫垂直传播对蚕种生产和家蚕养殖造成的危害,是防控微粒子病的主要方法。孢壁蛋白是家蚕微孢子虫孢壁结构组成的重要成分,且具有种属特异性,是病原检测的主要靶标。本研究选取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液制备的5株单克隆抗体,采用孢子体外发芽、孢壁蛋白原核表达及免疫印迹分析等方法,明确了5株单抗的抗原蛋白均为高丰度的孢壁蛋白NbSWP1。研究结果为利用NbSWP1作为免疫学检测靶标进行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1 单克隆抗体 抗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诱导表达的BmUGT3抑制家蚕微孢子虫增殖
11
作者 于滨 杨秋华 +3 位作者 韦俊宏 潘国庆 周泽扬 李春峰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77-87,共11页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glucosyltransferase, UGT)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一种酶,属于糖基转移酶超级家族,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解毒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家蚕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3(...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glucosyltransferase, UGT)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一种酶,属于糖基转移酶超级家族,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解毒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家蚕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3(BmUGT3)可以被家蚕微孢子虫诱导表达。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敲除BmUGT3后显著提高了家蚕微孢子虫在BmE细胞中的增殖;当在BmE细胞中过表达BmUGT3后,则显著抑制了家蚕微孢子虫的增殖;在家蚕个体中过表达BmUGT3也能显著抑制病原的增殖,低剂量感染组的存活率要高于对照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BmUGT3在家蚕微孢子虫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阐明BmUGT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 家蚕微孢子虫 抑制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李田 潘国庆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能够感染几乎所有动物。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第一种被鉴定的微孢子虫,可感染家蚕和多种野外昆虫,通过水平和垂直传染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极难防控,对蚕业生...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能够感染几乎所有动物。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第一种被鉴定的微孢子虫,可感染家蚕和多种野外昆虫,通过水平和垂直传染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极难防控,对蚕业生产安全与产业发展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已有160多年历史,是研究最为全面和深入的微孢子虫物种,已成为微孢子虫研究的模式。2013年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发表,推动该病原重要科学和应用基础问题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使整个微孢子虫研究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因此,回顾总结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历程,思考凝练未来发展方向与科学问题,提出建立“微孢子虫学”学科倡议,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分类鉴定 多样性 基因组进化 功能基因组 微孢子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韦俊宏 朱洪林 +1 位作者 李田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引起的传染性疫病,可以经由水平和胚胎传播,危害巨大,是目前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法定检疫病原。随着现代养蚕体系中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的全面落实,该病害对蚕业生产的毁灭性影响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家...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引起的传染性疫病,可以经由水平和胚胎传播,危害巨大,是目前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法定检疫病原。随着现代养蚕体系中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的全面落实,该病害对蚕业生产的毁灭性影响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家蚕微孢子虫可以感染野外昆虫而无法灭绝,该病至今仍然是导致蚕种生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发高效且安全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对于养蚕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应用现状、候选药物及作用靶点,简要分析药物研发所面对的挑战等,以期为家蚕微粒子病新型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病 家蚕微孢子虫 药物靶点 防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极管研究进展
14
作者 龙梦娴 李明艳 +2 位作者 陈与晴 吕青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24-31,共8页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首个被鉴定的微孢子虫,其快速水平传播和经卵垂直传播所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严重影响了我国养蚕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蚕种生产上唯一的法定检疫对象。微孢子虫弹出极丝形成中空管(极管),孢原质经极管运输...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首个被鉴定的微孢子虫,其快速水平传播和经卵垂直传播所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严重影响了我国养蚕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蚕种生产上唯一的法定检疫对象。微孢子虫弹出极丝形成中空管(极管),孢原质经极管运输至宿主细胞,完成侵染过程。极管作为微孢子虫特殊的侵染装置,本文重点介绍了家蚕微孢子虫极管的研究历程,并详细总结了微孢子虫极管的结构与组成特征、与宿主互作、内部物质运输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解析家蚕微孢子虫侵染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家蚕微孢子虫防控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极管 结构特征 极管蛋白 孢原质 物质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microRNA研究:解码家蚕生命活动的精细调控
15
作者 刘仕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100-108,共9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UTR区域结合,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疾病发生等多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物体复杂多样的生命活动中,miRN...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UTR区域结合,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疾病发生等多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物体复杂多样的生命活动中,miRNA以其独特的角色和功能,展现出对基因表达调控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深入系统地开展miRNA的研究,将为遗传育种、疾病防控及农业经济效益提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可能。而开展家蚕miRNA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昆虫乃至整个生物界基因调控机制的理解,还有助于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突破传统科技的限制。本文对家蚕miRNA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探讨了家蚕miRNA研究在家蚕遗传改良、重要病害防控及基因功能解析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而展望了家蚕miRNA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生命活动 微小RNA 基因表达 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雪霏 张美容 +3 位作者 朱宝中 杨炀 范伟 赵爱春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30-38,共9页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理念的不断践行,天然色素越来越受到消费市场欢迎。桑椹花青素(anthocyanidin)是一种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不仅属于天然优质食用色素,而且对人体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视力和肝脏、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保健功...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理念的不断践行,天然色素越来越受到消费市场欢迎。桑椹花青素(anthocyanidin)是一种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不仅属于天然优质食用色素,而且对人体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视力和肝脏、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是具有极好开发利用前景的桑树活性物质之一。本文对植物花青素的研究概况,桑椹花青素的种类与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影响桑椹花青素形成及含量的因素、不同国家分布桑品种的桑椹花青素含量等研究进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桑椹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功能,推动其高值化、规模化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种类 形成因素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抗肿瘤药用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鹏 袁刚祥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近年来,抗肿瘤领域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便是肿瘤的耐药性和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到肿瘤治疗的效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积极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希望能找到对肿瘤有良好疗效、毒副作用小、... 近年来,抗肿瘤领域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便是肿瘤的耐药性和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到肿瘤治疗的效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积极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希望能找到对肿瘤有良好疗效、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的化合物。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来自植物的天然药用活性物质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桑树作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桑树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例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和多糖等,这些成分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本文旨在综述桑树中发现的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机制,以期为开发桑树药用资源和探究桑树在中药现代应用中的确切证据提供支持,同时为进一步发掘桑树药用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中药 抗肿瘤 药用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研究20年评述
18
作者 吕青 马振刚 +3 位作者 党晓群 陈洁 潘国庆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7-23,共17页
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对蚕业生产威胁巨大,是蚕种生产的唯一法定检疫对象。截至21世纪初,家蚕微粒子病的基础研究仍然相对薄弱,分子数据匮乏,严重制约了家蚕微粒子病研究的整体推进。自2003年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计... 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对蚕业生产威胁巨大,是蚕种生产的唯一法定检疫对象。截至21世纪初,家蚕微粒子病的基础研究仍然相对薄弱,分子数据匮乏,严重制约了家蚕微粒子病研究的整体推进。自2003年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家蚕微孢子虫研究进入基因组学时代。本文系统总结了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学计划启动至今20年取得的成果、拓展的新研究方向以及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计划及后续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在微孢子虫基因组进化、侵染分子基础、垂直传播机制、检测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奠定了我国在昆虫微孢子虫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微孢子虫研究由昆虫微孢子虫向水产微孢子虫和人兽共患微孢子虫领域拓展,使我国的微孢子虫研究在国际上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微孢子虫 基因组 致病机制 检测技术 抗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孢原质与家蚕细胞表面互作蛋白质组的鉴定分析
19
作者 何雪梅 何强 +4 位作者 韦俊宏 李春峰 潘国庆 周泽扬 李田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通过极管弹出孢原质的方式进行感染,因此孢原质是微孢子虫完成感染的重要中间形态,但孢原质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对...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通过极管弹出孢原质的方式进行感染,因此孢原质是微孢子虫完成感染的重要中间形态,但孢原质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对介导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原质与家蚕胚胎细胞(BmE)粘附的表面蛋白质组进行了分离和质谱鉴定分析,获得了32个家蚕微孢子虫孢原质表面蛋白和188个家蚕细胞表面蛋白。对蛋白质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所鉴定的家蚕细胞表面互作蛋白主要参与膜物质运输,可能在介导孢原质侵入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对蛋白质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筛选了6个家蚕微孢子虫蛋白和10个家蚕细胞表面蛋白作为候选互作分子。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对候选互作蛋白进行验证分析发现,家蚕微孢子虫的Nb1BD、Nb4BD和Nb6BD与家蚕的Bm4AD和Bm6AD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首次获得了介导孢原质与宿主细胞互作的表面蛋白,为深入解析家蚕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微孢子虫 孢原质 家蚕胚胎细胞 表面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孢子虫分泌蛋白研究进展
20
作者 冉茂双 曹露 +5 位作者 杨雯馨 尹思英 李田 潘国庆 周泽扬 包佳玲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32-41,共10页
微孢子虫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病原体,其宿主范围极其广泛。微孢子虫依赖宿主细胞完成其增殖周期,在宿主细胞内可分泌相关的蛋白质,通过分泌蛋白的功能与宿主细胞互作、调控并达到顺利存活及增殖的目的。本文首先从微孢子虫的基因组水平分... 微孢子虫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病原体,其宿主范围极其广泛。微孢子虫依赖宿主细胞完成其增殖周期,在宿主细胞内可分泌相关的蛋白质,通过分泌蛋白的功能与宿主细胞互作、调控并达到顺利存活及增殖的目的。本文首先从微孢子虫的基因组水平分析了微孢子虫分泌蛋白的种类及表达特征等,接着从分泌蛋白的功能、作用、鉴定方法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微孢子虫的分泌蛋白在对宿主细胞侵袭和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微孢子虫分泌蛋白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阐明病原操纵宿主的分子机制,也有助于为抗寄生虫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基因组 分泌蛋白 病原与宿主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