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物炭协同蚯蚓钝化工业污泥中重金属及环境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兴明 刘欣 +1 位作者 沈露 储昭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2-1353,共12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工业污泥重金属(Cu、Zn、Pb、Ni)生物有效性和安全风险的影响,分别将3种生物炭(稻壳炭、竹炭、秸秆炭)和蚯蚓添加到工业污泥中堆肥,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污泥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总量、... 为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工业污泥重金属(Cu、Zn、Pb、Ni)生物有效性和安全风险的影响,分别将3种生物炭(稻壳炭、竹炭、秸秆炭)和蚯蚓添加到工业污泥中堆肥,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污泥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含量、形态和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堆肥相较于污泥单独堆肥,能降低污泥pH和OM含量,升高TN、TP含量及EC;3种生物炭与蚯蚓协同进一步降低污泥pH和OM含量,增加TN、TP含量与EC,其中4%竹炭的添加效果最佳。与污泥堆肥和蚯蚓堆肥相比,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显著降低重金属含量和生物有效性,4%稻壳炭协同蚯蚓堆肥对Ni、Cu、Zn的去除效果较好,重金属总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1.71%、13.51%、25.89%(P<0.05),有效态含量分别下降42.80%、23.27%、11.06%(P<0.05)。形态分析表明: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将Cu向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Pb、Ni、Zn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其中4%竹炭协同蚯蚓堆肥时转化率最高,钝化效果较好。3种生物炭协同蚯蚓处理污泥潜在生态风险(RI)均属于低风险,其中稻壳炭协同蚯蚓处理风险最低(RI为95.9),秸秆炭协同蚯蚓处理风险相对较高(RI为97.04)。健康风险评价发现处理组中非致癌物质通过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摄入途径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总风险(HI)均小于1,处于人体可接受水平,秸秆炭协同蚯蚓处理总风险最小(HI为0.092)。综上,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为降低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及生态风险提供了有效策略,其中竹炭在改善理化性质和钝化重金属方面较好,稻壳炭在去除重金属总量和安全性方面优于竹炭、秸秆炭,而秸秆炭则在整体风险控制中表现良好,三者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泥 重金属 蚯蚓 生物炭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内河水环境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兴明 沈杰 +5 位作者 范廷玉 储昭霞 董众兵 董鹏 梁淑英 邓瑞来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2,共9页
为明确芜湖内河水体中重金属健康危险程度,以芜湖内河为研究对象,选取芜湖3条典型城市河道设置采样断面,对样品中Cr、Cu、Mn、Ni、Pb、Zn这6种重金属进行测试分析,使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价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水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 为明确芜湖内河水体中重金属健康危险程度,以芜湖内河为研究对象,选取芜湖3条典型城市河道设置采样断面,对样品中Cr、Cu、Mn、Ni、Pb、Zn这6种重金属进行测试分析,使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价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水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金属Mn、Ni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Cr、Pb有部分点位超过Ⅲ类水标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u、Ni、Mn和Zn由工业和生活源控制,Pb属于交通源因子,Cr是自然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因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不存在非致癌风险,汇成河道和中山南路河道存在非致癌风险,直接摄入途径下,重金属Cr和Ni存在致癌风险。该研究结果可为芜湖城市内河水体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居民生活安全用水提供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内河 城市河道 重金属 主成分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3
作者 王兴明 胡雨琴 +5 位作者 范廷玉 董众兵 梁淑英 董鹏 储昭霞 邓瑞来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7,共15页
为探究沉陷塘与非沉陷塘、光伏沉陷塘与无光伏沉陷塘、漂浮型光伏沉陷塘与立柱型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对光伏沉陷塘中Cr、Ni、Cd、Pb、Cu、Mn、Zn等7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 为探究沉陷塘与非沉陷塘、光伏沉陷塘与无光伏沉陷塘、漂浮型光伏沉陷塘与立柱型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对光伏沉陷塘中Cr、Ni、Cd、Pb、Cu、Mn、Zn等7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USEPA模型对微量元素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陷塘中Cd大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最高达11.78μg·L^(−1),Cu、Zn浓度最小值分别为13.75μg·L^(−1)、34.85μg·L^(−1),均大于长江河源区背景值3.01μg·L^(−1)、6.46μg·L^(−1),呈现一定富集现象,其中,Zn富集程度较高;与无光伏沉陷塘相比,沉陷塘微量元素浓度较低,没有受到光伏面板材料的影响或光伏面板影响较小,整体表现为漂浮型光伏电站>立柱型光伏电站>无光伏沉陷塘;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发现沉陷塘污染水平整体表现为立柱光伏沉陷塘>漂浮光伏沉陷塘,光伏沉陷塘>无光伏沉陷塘,沉陷塘>非沉陷塘;相关性和聚类分析显示,漂浮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冶金化工、汽车排放,立柱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矿业开采、道路交通、燃煤和农业肥料,无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内源污染,非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工业生产、农业肥料和道路交通;健康风险评价发现沉陷塘中非致癌物质通过饮水摄入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总风险HI均小于1,最大为0.133,处于人体可接受水平,致癌物质Cr、Cd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CR小于1×10^(−6),认为无致癌风险或致癌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陷塘 微量元素 污染评价 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开菲尔粒发酵草莓汁在冷藏期间品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尹琳琳 陈志娜 +2 位作者 孙瑞雪 刘娴雅 王语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7,共7页
为探究水开菲尔粒发酵草莓汁在冷藏期间的品质稳定性,本研究对发酵草莓汁在4℃下冷藏28 d期间的主要理化指标、活性物质、抗氧化能力、活菌数及感官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综合检测。结果显示,在冷藏期间,发酵草莓汁的总酚、总黄酮和V_(C)含... 为探究水开菲尔粒发酵草莓汁在冷藏期间的品质稳定性,本研究对发酵草莓汁在4℃下冷藏28 d期间的主要理化指标、活性物质、抗氧化能力、活菌数及感官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综合检测。结果显示,在冷藏期间,发酵草莓汁的总酚、总黄酮和V_(C)含量均有下降,相应的其抗氧化能力包括SOD酶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降低了16%、8.5%和28.3%。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分别减少了12.8%和14%,醋酸菌活菌数增加了16%。感官评价中,除气味得分升高外,因L^(*)与a^(*)的降低,b^(*)的升高,发酵草莓汁色泽评分降低,同时,悬浮稳定性和pH的下降,使组织状态和滋味得分也出现降低,但得分均在6分以上。总体上,在冷藏期间,水开菲尔粒发酵草莓汁的主要理化指标和活性物质稳定性较强、乳酸菌等活菌数仍保持在6 lg CFU/mL以上,抗氧化能力仍保持65%以上的较高活性,感官评定也在可接受范围,说明水开菲尔粒发酵草莓汁的综合品质在冷藏28 d内可保持较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开菲尔粒 草莓汁 冷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越冬鸳鸯对城市近郊人工湿地的生境利用和行为适应
5
作者 程磊 李友菊 +2 位作者 高齐齐 陈锦云 刘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为探究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而形成的人工湿地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生境利用模式及其行为变化规律,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淮南鸳鸯湖城郊湿地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越冬鸳鸯在不同天气、越冬阶段以及雌雄个体间... 为探究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而形成的人工湿地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生境利用模式及其行为变化规律,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淮南鸳鸯湖城郊湿地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越冬鸳鸯在不同天气、越冬阶段以及雌雄个体间的生境利用和日行为模式进行研究,观察记录觅食、休息、游泳、移动、社群、维持、警戒和飞行等行为,共记录1628条有效数据,累积时长407 h。结果显示:(1)越冬鸳鸯种群数量在不同越冬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7.031,P<0.001),中期种群数量最多且相对稳定[(223.526±11.026)只,雌雄性比1∶1.16]。(2)越冬鸳鸯对鸳鸯湖5种类型生境的利用存在明显偏向性特征(χ^(2)=163.436,P<0.001),通常选择生境面积最小(0.034 hm^(2))且可利用率最低(0.005)的水域-芦苇交错区栖息觅食(偏好指数128.074)。(3)不同天气条件下越冬鸳鸯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晴天,越冬鸳鸯的觅食、游泳、维持、警戒和飞行行为相对于阴雨和雾霾天时间占比最高,休息行为占比最低;阴雨或雾霾天,越冬鸳鸯则增加个体静息等低能耗行为,减少觅食和飞行等高能耗行为。(4)不同越冬阶段以及性别之间越冬鸳鸯日行为时间分配模式不同。鸳鸯的日行为时间分配整体组成仅在越冬前期和后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游泳和社群行为在越冬中期时间占比最高,均显著高于前期;警戒行为则随着越冬期进程呈现前期最高,中期次之,后期最低的变化趋势;觅食、休息、移动、维持和飞行等行为在不同越冬阶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之间个体在休息、游泳、社群和维持行为上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呈显著性差异(P<0.05),觅食、移动、警戒和飞行等行为则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在城郊人工湿地公园中,越冬鸳鸯展现出不同于传统越冬地的生境利用模式和行为特征。鸳鸯通常选择避开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和时间,以减少人为干扰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鸳鸯等越冬雁鸭类水鸟对生态修复后人工湿地的生态适应机制以及栖息地恢复和物种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利用 行为时间分配 人工湿地 越冬鸳鸯 采煤沉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黄调味酱加工工艺及其微生物污染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叶韬 陈志娜 +4 位作者 刘瑞 张佩佩 王云 王顺昌 陆剑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159,共8页
以蟹黄、蟹肉、鸭蛋黄和棕榈油为主要原料,开发中华绒螯蟹蟹黄调味酱。首先确立了蟹黄酱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然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酱的配方,最后,分析了蟹黄酱加工的主要原料、半成品及关键加工设备的菌落总数,以评估工艺流... 以蟹黄、蟹肉、鸭蛋黄和棕榈油为主要原料,开发中华绒螯蟹蟹黄调味酱。首先确立了蟹黄酱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然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酱的配方,最后,分析了蟹黄酱加工的主要原料、半成品及关键加工设备的菌落总数,以评估工艺流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蟹黄调味酱的主要工艺为原料解冻(4℃,12 h)、混合搅拌(3500 r/min,2 min)、蒸煮(100℃,10 min)、炒酱(120℃,10 min)、灌装、排气(95℃,5 min)和杀菌(95℃,20 min),优化得到的配方为:以冷冻蟹黄质量为100%计,咸蛋黄50%,白砂糖1.5%,食盐3.5%,棕榈油125%、蟹肉15%、白胡椒粉0.5%、生姜粉0.25%、食醋10%、料酒8%、味精0.6%、琥珀酸二钠0.3%。该条件下产品色泽金黄,组织状态均匀,香气浓郁协调,滋味醇厚鲜美。加工过程菌落总数检测表明,原料在混合、蒸煮、炒制、灌装、杀菌过程中的菌落总数分别为(5.60±0.10)、(3.01±0.02)、小于1.0、(2.28±0.18)、小于1.0 lg(CFU/g)。使用该工艺可制备得到蟹黄调味酱,原料本身、混合搅拌以及灌装是污染微生物的主要环节,炒酱和杀菌是控制微生物的关键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蟹黄酱 菌落总数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分析三种不同环境下的中华鳖肌肉营养品质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福田 赖年悦 +6 位作者 程华峰 吴浩然 梁峰 叶韬 林琳 姜绍通 陆剑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53-261,共9页
为了解稻田鳖、温室鳖和野生鳖肌肉的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对三者肌肉的基本营养、氨基酸、矿物质、脂肪酸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鳖的水分含量显著偏低,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显著偏高(P<0.05),稻田鳖... 为了解稻田鳖、温室鳖和野生鳖肌肉的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对三者肌肉的基本营养、氨基酸、矿物质、脂肪酸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鳖的水分含量显著偏低,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显著偏高(P<0.05),稻田鳖的粗蛋白含量与野生鳖接近,且均显著高于温室鳖(P<0.05)。相对于温室鳖而言,野生鳖和稻田鳖不但挥发性风味较好,而且矿物质含量丰富,Na、Ca、Cu、Zn、Fe、Se含量高。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野生鳖和稻田鳖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及药用氨基酸含量接近,且均高于温室鳖,但温室鳖肌肉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含量较高(69.21 g/100 g)。综上所述,除脂肪酸外,野生鳖和稻田鳖的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接近,且均优于温室鳖。该研究可为中华鳖稻田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基本营养 矿物质 氨基酸 脂肪酸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源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R2的环境胁迫耐受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志娜 裴纪柳 +4 位作者 叶韬 薛咏振 詹志强 李雅 刘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2-38,共7页
屎肠球菌R2是分离于泡菜中的优势产酸菌,可高效利用豆腐黄浆水中的低聚糖产酸制备酸浆,可作为一种新型酸浆纯种发酵剂。该文通过毒力基因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筛查、有害代谢产物实验来评价屎肠球菌R2的安全性,并进一步研究该菌株对... 屎肠球菌R2是分离于泡菜中的优势产酸菌,可高效利用豆腐黄浆水中的低聚糖产酸制备酸浆,可作为一种新型酸浆纯种发酵剂。该文通过毒力基因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筛查、有害代谢产物实验来评价屎肠球菌R2的安全性,并进一步研究该菌株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为生产一种新型酸浆纯种发酵剂奠定基础并为其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屎肠球菌R2的毒力基因检测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筛查及有害代谢产物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也不会产生溶血现象;该菌株对外界环境中的酸性、胆盐及高渗透压耐受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的自聚集性和疏水性。由此可见屎肠球菌R2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安全性 毒力基因 万古霉素耐药基因 环境胁迫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两步联合发酵对豆渣主要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性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尹琳琳 陈华磊 +3 位作者 高俊威 伍国庆 谭雨晴 刘雪婷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4-91,共8页
以雅致放射毛霉、枯草芽孢杆菌单独预发酵和分别联合植物乳杆菌发酵豆渣,测定发酵前后豆渣的主要营养品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未发酵豆渣为对照,分别经雅致放射毛霉和枯草芽孢杆菌预发酵后,豆渣的粗纤维和糖苷型大豆异黄酮... 以雅致放射毛霉、枯草芽孢杆菌单独预发酵和分别联合植物乳杆菌发酵豆渣,测定发酵前后豆渣的主要营养品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未发酵豆渣为对照,分别经雅致放射毛霉和枯草芽孢杆菌预发酵后,豆渣的粗纤维和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他主要营养物质均显著升高(P<0.05),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1.6倍和8.5倍,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3倍和29.6倍;相较于预发酵组,植物乳杆菌联合雅致放射毛霉和植物乳杆菌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渣后,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含量分别降低了67.2%和68.3%、苷元型大豆异黄酮升高了2.2倍和2.3倍、β-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加了154.5%和299.3%,总酚含量均显著降低。预发酵和联合发酵均可显著提升豆渣的总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而后者更为显著。豆渣的抗氧化性与其大豆异黄酮的生物转化有较高的相关性。与单独预发酵相比,植物乳杆菌联合雅致放射毛霉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对豆渣主要营养品质、关键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微生物两步联合发酵 营养品质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公山腐乳工业发酵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琳琳 仝倩倩 +3 位作者 谭雨晴 陈志娜 刘雪婷 伍国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169,共8页
为探究八公山腐乳在工业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变化,对各发酵阶段的生物胺、游离氨基酸、主要理化指标(氨基态氮、总酸、pH、食盐和水分)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检测,并分析生物胺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腐乳样本中共检测到组胺、腐... 为探究八公山腐乳在工业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变化,对各发酵阶段的生物胺、游离氨基酸、主要理化指标(氨基态氮、总酸、pH、食盐和水分)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检测,并分析生物胺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腐乳样本中共检测到组胺、腐胺、亚精胺、尸胺和酪胺5种生物胺,发酵过程中总生物胺呈先升后降趋势,含量为54.05~641.03 mg/kg,以组胺为主。氨基态氮和总酸在发酵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到后发酵中期趋于稳定。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为腐乳主要游离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升降交替变化。细菌总数、霉菌/酵母菌总数在腐乳前发酵及盐坯阶段均有显著变化,均在盐坯阶段显著降低(P<0.05),后发酵阶段细菌总数呈增加趋势,霉菌/酵母菌数无显著变化。宏基因组分析腐乳中微生物群落结果显示,各发酵阶段共有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优势细菌属为不动杆菌属、乳球菌属;毛霉菌门为优势真菌门,放射毛霉菌属为优势真菌属,其他菌群随发酵进行有明显差异。通过Pearson和冗余分析发现,组胺和总生物胺与氨基态氮和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生物胺与总游离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各生物胺与相应前体氨基酸相关性较弱。明串珠菌属、乳球菌属与尸胺、酪胺和组胺呈正相关,总状横梗霉属、根霉属与组胺和腐胺均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腐乳中生物胺的有效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工业发酵 生物胺 变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炭强化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兴明 徐岚 +4 位作者 范廷玉 储昭霞 董众兵 董鹏 邓瑞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48-1656,共9页
为探讨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对污泥性质和重金属的影响,本研究以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对蚯蚓堆肥进行强化处理,探究不同生物炭剂量(污泥干质量的2%、4%、6%、8%)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有效态以及赋存形态的影... 为探讨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对污泥性质和重金属的影响,本研究以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对蚯蚓堆肥进行强化处理,探究不同生物炭剂量(污泥干质量的2%、4%、6%、8%)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有效态以及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pH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电导率先降低后升高,有机质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不添加稻壳炭)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强化后的电导率、有机质分别降低28.96%~47.46%、2.84%~18.87%;稻壳炭强化的污泥堆肥中养分增加,总氮、总磷和总钾在8%添加量时分别提高9.89%、24.39%和2.51%。当稻壳炭添加到蚯蚓堆肥后,重金属从易迁移转化形态向稳定态转化,在8%添加比例时,Cd、Cu、Ni的残渣态占比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57、19.12、9.27个百分点,有效态分别降低56.25%、34.22%、28.20%;添加4%稻壳炭使Pb由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向稳定的有机结合态转化,且有效态降低27.69%。相关性分析发现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升高堆体pH降低了污泥中Cd、Cu、Ni、Pb有效态含量。研究表明,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可显著提升城市污泥营养元素,改善理化性质,提高污泥中重金属钝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稻壳炭 城市污泥堆肥 重金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在芜湖城市内河水体的分布特征及环境健康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明亮 鲁福庆 +3 位作者 程晓静 陈娜 储昭霞 涂俊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8期138-142,157,共6页
为了研究芜湖市内河(中央城水系、汇成水系和中山南路水系)水体的Pb、Cr、Cu、Zn、Mn、Ni污染现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水体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累积标准单位(CCU)指标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 为了研究芜湖市内河(中央城水系、汇成水系和中山南路水系)水体的Pb、Cr、Cu、Zn、Mn、Ni污染现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水体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累积标准单位(CCU)指标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芜湖内河水体各微量元素大小依次为:Zn>Cr>Mn>Pb>Ni>Cu。Pb、Zn、Ni分别有16.7%、16.7%、100.0%的采样点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说明芜湖内河水体Pb、Cr、Ni污染较严重。Cu、Mn、Pb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Zn与Ni来源于工业生产,Cr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累积标准单位(CCU)指标评价结果,中央城水系和中山南路水系为重污染,汇成水系为中度污染,94.4%的采样点属于重度污染,芜湖内河水体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河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站对沉陷塘冬季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兴明 滕杰 +3 位作者 范廷玉 储昭霞 董众兵 董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6,共10页
[目的]探究水面光伏电站对沉陷塘冬季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为水面光伏应用于采煤沉陷水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立柱光伏沉陷塘、漂浮光伏沉陷塘和无光伏沉陷塘(对照)的水体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采样调查,并通过Pearson相关... [目的]探究水面光伏电站对沉陷塘冬季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为水面光伏应用于采煤沉陷水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立柱光伏沉陷塘、漂浮光伏沉陷塘和无光伏沉陷塘(对照)的水体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采样调查,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立柱光伏沉陷塘浮游植物共鉴定出41种,漂浮光伏沉陷塘浮游植物共40种,无光伏沉陷塘浮游植物共47种,物种均以硅—绿藻型为主。相较对照沉陷塘,水面光伏电站减弱了沉陷塘光照强度,光伏沉陷塘的电导率(EC)、总溶解固体(TDS)、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_(3)-N)有所降低,且立柱光伏电站上述指标小于漂浮光伏电站;漂浮光伏电站还能降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_(Cr))、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漂浮光伏、立柱光伏沉陷塘的浮游植物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相比与对照沉陷塘均略有降低。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无光伏沉陷塘>漂浮光伏沉陷塘>立柱光伏沉陷塘。[结论]水面光伏有助于降低冬季水体盐度,保持水体温度与溶解氧含量,并且上述指标立柱光伏电站改善效果比漂浮光伏电站好,在一定程度上漂浮光伏电站还可以改善富营养水体。水面光伏能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且漂浮光伏对沉陷水体浮游植物影响较立柱光伏小。Pearson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立柱光伏沉陷塘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主要受水温(WT)、总氮(TN)影响,漂浮光伏沉陷塘主要受水温(WT)影响。综合而言,漂浮光伏电站更有利于沉陷塘水质,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光伏 采煤沉陷塘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添加蚯蚓对矸石覆土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兴明 陈继旺 +5 位作者 范廷玉 储昭霞 董众兵 董鹏 梁淑英 邓瑞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8-1098,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时间添加蚯蚓对矸石覆土中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生理生态的影响,采用土柱试验,设置两种覆土厚度[30 cm(M)、50 cm(N)],每组覆土分别设4个处理组:单独种植香根草(CK)、接种蚯蚓20 d后添加香根草(A)、同时接种蚯蚓和... 为探究不同时间添加蚯蚓对矸石覆土中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生理生态的影响,采用土柱试验,设置两种覆土厚度[30 cm(M)、50 cm(N)],每组覆土分别设4个处理组:单独种植香根草(CK)、接种蚯蚓20 d后添加香根草(A)、同时接种蚯蚓和添加香根草(B)、添加香根草20 d后接种蚯蚓(C)处理,分析覆土理化性质及香根草生理生态指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与CK相比,A、B和C处理均能使覆土pH显著降低趋向中性(P<0.05),提升覆土电导率(EC)、有机质(OM)、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与CK相比,不同时间接种蚯蚓均能增加香根草发芽率、总重和叶绿素a含量,其中B处理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A处理叶绿素b含量和C处理根系总长较CK均显著提高(P<0.05)。与CK相比,B处理降低香根草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效果较强,30和50 cm厚度覆土下B处理香根草可溶性蛋白较CK分别降低9.34%和4.69%(P<0.05),50 cm厚度覆土下脯氨酸含量较CK降低了5.55%(P<0.05),而A处理能显著提高香根草丙二醛含量。同一覆土厚度下,A处理仅在30 cm条件下显著降低香根草过氧化氢酶活性;B、C处理香根草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较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A、C处理中覆土OM、TN是影响香根草生理生态特性主要环境因子,而B处理中覆土OM、TP是影响香根草生理生态特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蚯蚓-香根草联合应用于复垦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香根草 生理生态特性 矸石覆土 覆土厚度 不同协同时间 土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炭协助蚯蚓堆肥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时间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兴明 章珍 +3 位作者 储昭霞 董鹏 梁淑英 邓瑞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8-537,共10页
为降低生活污泥中重金属迁移性和有效性,提高其利用率,以某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设置污泥单独堆肥为对照组,添加蚯蚓和不同比例玉米秸秆炭(0%、2%、4%、6%和8%),探究秸秆炭协助蚯蚓堆肥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浓度及其有效... 为降低生活污泥中重金属迁移性和有效性,提高其利用率,以某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设置污泥单独堆肥为对照组,添加蚯蚓和不同比例玉米秸秆炭(0%、2%、4%、6%和8%),探究秸秆炭协助蚯蚓堆肥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浓度及其有效态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堆肥时间增加(0~30 d),污泥pH和总氮(TN)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总有机碳(TOC)浓度逐渐降低,电导率(EC)先降低后升高,总磷(TP)和总钾(TK)浓度逐渐增加,堆肥结束时,pH、TOC浓度和TN浓度分别较初始值平均降低6.38%、20.24%和13.44%;重金属Cd、Zn和Pb浓度先降低后升高,Cu、Ni和Cr浓度先升高后降低;重金属Cd、Cu、Ni和Zn有效态浓度先降低后升高,Cr和Pb有效态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堆肥10 d时,Cd、Cu、Ni和Zn有效态浓度较初始值降低最多,平均降低40.99%、30.65%、16.23%和3.17%。秸秆炭的添加能改善污泥弱酸性环境,提高TK浓度,降低EC和TOC、TN、TP浓度;污泥中重金属(除Pb外)浓度及其有效态(除Cu和Pb外)浓度均随秸秆炭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通过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秸秆炭协助蚯蚓堆肥主要通过改变污泥pH及EC与TOC、TP浓度影响重金属有效态浓度,且添加8%玉米秸秆炭时污泥中重金属浓度和有效态浓度降低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污泥 蚯蚓堆肥 玉米秸秆炭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稻壳炭联合堆肥对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鑫 王兴明 +7 位作者 储昭霞 王运敏 范廷玉 查甫更 董众兵 徐晓平 鲁福庆 张学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蚯蚓堆肥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生活污泥方面,对工业污泥的探索较少。该研究以马鞍山某钢铁污水处理站污泥为例,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2%、4%、8%),设置污泥单独堆肥、稻壳炭与污泥堆肥以及蚯蚓-稻壳炭联合污泥堆肥试验,探索蚯蚓与稻壳炭联合... 蚯蚓堆肥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生活污泥方面,对工业污泥的探索较少。该研究以马鞍山某钢铁污水处理站污泥为例,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2%、4%、8%),设置污泥单独堆肥、稻壳炭与污泥堆肥以及蚯蚓-稻壳炭联合污泥堆肥试验,探索蚯蚓与稻壳炭联合堆肥对工业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相比污泥单独堆肥,稻壳炭联合污泥堆肥能增加污泥pH、EC、TP和降低TOC、TN,而蚯蚓联合稻壳炭堆肥污泥可增加TN,并进一步增加污泥EC、TP,显著降低污泥的pH、TOC。(2)稻壳炭堆肥中重金属Zn、Cu、Pb、Cd含量因浓缩效应而上升;而蚯蚓联合稻壳炭堆肥,重金属含量显著下降,添加4%稻壳炭时,重金属Zn、Cu、Pb、Cd质量分数达到最小值,分别为856.64、137.10、158.92、15.48mg·kg-1。(3)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随着稻壳炭比例增加,稻壳炭堆肥中重金属Zn、Cu、Pb、Cd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为残渣态及铁锰氧化态的比例增大,添加8%稻壳炭时DTPA提取的有效态重金属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705.72、47.95、50.43、4.47 mg·kg-1;蚯蚓-稻壳炭联合堆肥会使得污泥中重金属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均向残渣态转化,添加4%稻壳炭与蚯蚓的协同转化能力最大,Zn、Cu、Pb、Cd有效态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别为629.84、38.63、36.76、1.63mg·kg-1,说明稻壳炭添加入蚯蚓堆肥可进一步降低工业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性,使重金属钝化。本研究可为稻壳炭联合蚯蚓堆肥处理工业污泥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堆肥 稻壳炭 污泥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典型矿区不同塌陷年龄沉陷塘水中微量元素浓度特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晓静 王兴明 +3 位作者 储昭霞 王运敏 范廷玉 徐晓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81,88,共9页
[目的]研究淮南典型矿区不同年龄沉陷塘水体5种微量元素Mn,Ni,V,As和Cr浓度变化特征及来源,旨在为采煤沉陷区微量元素风险管控、沉陷塘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测定水样的微量元素Mn,Ni,V,As和Cr的含量,运用Pearson相... [目的]研究淮南典型矿区不同年龄沉陷塘水体5种微量元素Mn,Ni,V,As和Cr浓度变化特征及来源,旨在为采煤沉陷区微量元素风险管控、沉陷塘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测定水样的微量元素Mn,Ni,V,As和Cr的含量,运用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析法识别微量元素的来源,同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①沉陷塘水体微量元素As和Cr的含量符合中国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元素Mn,Ni和V的含量在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之内。②不同塌陷年龄沉陷水体微量元素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青年矿>老年矿>中年矿,随塌陷年龄增加,研究区沉陷水体微量元素含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③不同年龄塌陷水体通过饮水途径摄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不同年龄塌陷水体致癌元素(As,Cr,Ni)成人和儿童年均致癌健康风险值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中青年矿元素As的致癌风险值相对较大,接近USEPA限值。[结论]受采煤活动影响,煤矿开采初期,沉陷水体微量元素浓度较大,应做好敏感微量元素治理和安全风险管控;随塌陷年龄越加,沉陷塘水体的微量元素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采煤塌陷塘 塌陷年龄 微量元素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黏液联合竹炭堆肥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郇辉辉 王兴明 +4 位作者 储昭霞 王运敏 范廷玉 董众兵 徐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7-1085,共9页
重金属积聚于生活污泥中限制了其利用价值,为削弱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性和提升其可利用性,向污泥中添加蚯蚓黏液和不同比例竹炭(2%、4%、6%和8%),以污泥单独堆肥为对照组,探究黏液联合竹炭对堆肥后污泥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结果... 重金属积聚于生活污泥中限制了其利用价值,为削弱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性和提升其可利用性,向污泥中添加蚯蚓黏液和不同比例竹炭(2%、4%、6%和8%),以污泥单独堆肥为对照组,探究黏液联合竹炭对堆肥后污泥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污泥单独堆肥,添加黏液提升了污泥pH、电导率(EC)和降低了总氮(TN)、总磷(TP),添加竹炭后,污泥弱酸性环境进一步改善,有机质(OM)和EC提高,但营养元素仍存在一定流失。在单独黏液堆肥时,重金属总量(Pb、Ni、Cu、Zn和Cd)降低,Pb、Ni、Cd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向残渣态转化,降低其有效性,随着污泥中添加黏液和不同比例竹炭,重金属总量进一步降低,Pb、Ni、Zn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逐渐向残渣态转化,而Cu有机结合态逐渐向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降低Pb、Ni、Zn和升高Cu的有效性。通过相关、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可知,黏液联合竹炭主要改变EC和OM,分别影响污泥中有效Cu和有效Zn、Pb、Ni。黏液+8%竹炭处理在降低污泥中多数重金属有效性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黏液 竹炭 污泥堆肥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粘液-秸秆炭共同作用对生活污泥堆肥中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郇辉辉 储昭霞 +5 位作者 王兴明 范廷玉 董众兵 甄泉 张佳妹 代碧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7-586,共10页
生活污泥中富含的重金属限制其资源化利用,为钝化重金属活性,降低污泥毒害效果和提高其利用价值,以40 mL蚯蚓粘液和2%、4%、6%、8%秸秆炭为添加剂对2 kg污泥进行堆肥,研究粘液、粘液协同秸秆炭添加对污泥堆肥后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结果显... 生活污泥中富含的重金属限制其资源化利用,为钝化重金属活性,降低污泥毒害效果和提高其利用价值,以40 mL蚯蚓粘液和2%、4%、6%、8%秸秆炭为添加剂对2 kg污泥进行堆肥,研究粘液、粘液协同秸秆炭添加对污泥堆肥后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污泥堆肥相比,粘液堆肥污泥后pH升高1.42%,总氮、总磷含量降低7.87%、14.18%(P<0.05);而粘液协同秸秆炭堆肥污泥后,污泥逐渐呈碱性,电导率提升5.71%~9.58%(P<0.05),有机质含量升高7.71%~24.60%(P<0.05),丰富了堆体中可溶性离子和有机物含量,但总氮、总钾含量分别降低19.10%~30.95%、7.87%~14.31%。在添加粘液对污泥堆肥后,重金属总量均表现出下降趋势,Ni、Zn、Pb的较活泼形态向难以降解的残渣态转化,使残渣态所占比例较CK处理分别升高61.81%、120.19%、72.51%;当添加粘液和秸秆炭对污泥堆肥后,重金属总量继续表现出下降趋势,碳酸盐结合态Ni和Pb、铁锰结合态Pb、可交换态Zn逐步向稳定的残渣态转化,而有机结合态Cu却向可交换态和残渣态转化,钝化了堆肥污泥中Ni、Zn、Pb,活化了Cu。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结论,粘液协同秸秆炭改变污泥中pH来影响重金属Ni、Zn、Pb、Cu有效态,粘液+8%秸秆炭处理对污泥重金属的影响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粘液 秸秆炭 生活污泥堆肥 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对鲜活小龙虾脱壳效率、肌原纤维蛋白和蒸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叶韬 陈志娜 +5 位作者 吴盈盈 陶瑾 王许蜜 周姝 王云 陆剑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为了解超高压加工技术对鲜活小龙虾脱壳效果和虾仁品质的影响,采用压力为100、150、200、250、300 MPa的超高压处理(室温,3 min)对小龙虾进行辅助脱壳,考察压力对小龙虾脱壳指标(脱壳率、虾仁完整率、虾仁产率、汁液流失率和感官评分)... 为了解超高压加工技术对鲜活小龙虾脱壳效果和虾仁品质的影响,采用压力为100、150、200、250、300 MPa的超高压处理(室温,3 min)对小龙虾进行辅助脱壳,考察压力对小龙虾脱壳指标(脱壳率、虾仁完整率、虾仁产率、汁液流失率和感官评分)、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盐溶性、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菌落总数、脂肪氧化程度(TBA值)以及虾仁的蒸煮特性(蒸煮损失、色泽、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大于200 MPa时,脱壳的感官效果评分高,虾仁的脱壳率和虾仁完整率均达到100%,产率在17.27~19.50%;随着压力的增加(100~300 MPa),虾仁的pH值缓慢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不断下降,表面疏水性不断上升,经300 MPa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明显;此外,超高压不仅能够减少虾仁菌落总数、虾仁的蒸煮损失,还能能够降低熟化虾仁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和回复性。故超高压技术可被应用作为鲜活小龙虾辅助脱壳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超高压 脱壳 肌原纤维蛋白 脂肪氧化 蒸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