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环境模型库系统与GIS综合集成研究——以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系统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范泽孟 岳天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4-7,53,共5页
资源环境模型库系统通用平台进行总体设计、研发以及与GIS的有效集成,是充分高效地利用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已有模型和开发新模型的前提条件,也是研究各种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性技术手段与支撑平台。论文在对模型库系统研究进展和大量... 资源环境模型库系统通用平台进行总体设计、研发以及与GIS的有效集成,是充分高效地利用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已有模型和开发新模型的前提条件,也是研究各种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性技术手段与支撑平台。论文在对模型库系统研究进展和大量资源环境数学模型构建的模型库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环境模型极具综合性与复杂性特点,构建了资源环境模型库系统通用平台的总体框架,并对资源环境模型库系统核心组成部分的功能结构及其与GIS的综合集成进行了设计。作为案例研究的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系统,充分有效地集成了大量的空间模型和非空间模型,它实现了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模型的自动生成,为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相关研究问题提供了信息化、智能化的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模型库系统 GIS 通用平台 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宏胜 岳天祥 范泽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17-20,共4页
模型管理是资源环境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根据抽象程度的不同,模型可以分为尺度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资源环境模型常表现为数学模型。通过对大量资源环境数学模型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把资源环境模型划分为两个层次:模型类和... 模型管理是资源环境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根据抽象程度的不同,模型可以分为尺度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资源环境模型常表现为数学模型。通过对大量资源环境数学模型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把资源环境模型划分为两个层次:模型类和模型实例,并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表达资源环境数学模型。在资源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视图-模型库-引擎"的结构,在Win32平台下用VC++.net2003构建了一个资源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REMMS)原型,并提出了REMMS构建中3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用对象序列化技术实现模型的存储、用流程图构建模型实例、采用资源环境模型库引擎驱动模型实例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库管理系统 模型实例 模型类 GIS 模型库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数据系统CoreTrustSeal数据中心认证实践——以WDC可再生资源与环境数据中心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卷乐 王祎 +2 位作者 卜坤 王明明 王艳杰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3期71-81,共11页
科学数据中心是科学数据管理的重要载体,评估认证对于科学数据中心规范化的科学数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荷兰数据认可印章(DSA)建立了可信赖数字仓储核心认证机制,为数据存储库提供核心级认证。国际科学联合会世界数据系统(WDS)与DSA联... 科学数据中心是科学数据管理的重要载体,评估认证对于科学数据中心规范化的科学数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荷兰数据认可印章(DSA)建立了可信赖数字仓储核心认证机制,为数据存储库提供核心级认证。国际科学联合会世界数据系统(WDS)与DSA联合推出CoreTrustSeal合作认证,并在全球开展国际科学数据中心认证。随着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于2018年3月出台,我国科学数据中心也面临着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化影响的紧迫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分析了CoreTrustSeal认证要求的三大类条款和16项指南。介绍了成立于1988年的WDS可再生资源与环境数据中心(WDC-RRE)在实际认证工作中的做法。提出科学数据中心要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数据编目、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强认证佐证材料准备、提高认证材料的可访问性等数据中心认证的体会和建议。WDC-RRE于2018年4月提交申请,于2019年2月正式通过CoreTrustSeal认证,成为亚洲地区地学领域第一个通过该国际认证的世界数据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中心 科学数据管理 CoreTrustSeal认证 世界数据系统 可再生资源与环境数据中心 科学数据 数据系统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孔内原位各向异性变形探测系统研制与测试
4
作者 晏长根 王逸凡 +5 位作者 兰恒星 杨明宇 董忠红 雷文斌 张宏兵 李森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1-1730,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原位土体变形测试忽略土体各向异性,加载测试方向单一等问题,提出黄土孔内各向异性变形原位测试系统的设计构想,整个测试系统由支撑系统、切削系统和探测系统组成,类似于孔内各向异性原位水平载荷试验,成功研制出样机。本... 为了解决传统原位土体变形测试忽略土体各向异性,加载测试方向单一等问题,提出黄土孔内各向异性变形原位测试系统的设计构想,整个测试系统由支撑系统、切削系统和探测系统组成,类似于孔内各向异性原位水平载荷试验,成功研制出样机。本样机可实现在钻孔内任意深度处固定,由切削系统切削出平面,再由阵列式挤压板进行孔内挤压,并通过数据采集器记录压力和位移数据,得到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基于现场试验测试,检验了本测试系统的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深度的变化,变形模量与含水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土的黏聚力和峰值锥尖阻力呈正相关关系,黄土的各向异性与土体含水率和峰值锥尖阻力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含水率的增加会降低同一深度不同方向黄土的变形模量差;而随着峰值锥尖阻力的增大,不同方向黄土的变形模量差也随之增大。验证了本测试系统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试技术 各向异性变形测试 变形参数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清市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系统设计框架
5
作者 黄绚 励惠国 陈崇成 《遥感信息》 CSCD 1997年第1期8-11,共4页
关键词 遥感 环境遥感 资源环境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县域对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影 李宝林 +4 位作者 祁佳丽 袁烨城 蒋育昊 刘岩 刘海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69-4378,共10页
国家财政部于2009年印发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办法》,中央财政开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补偿,截止到2020年国家已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6035.5亿元。评估国家重点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 国家财政部于2009年印发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办法》,中央财政开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补偿,截止到2020年国家已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6035.5亿元。评估国家重点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成效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为调查和评估对象,基于多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对正式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评估,并对是否接受财政转移支付县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状况整体好转,2011—2019年土地覆被转类指数为3.85%,生态质量整体上好转主要与水域增加有关。享受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后各县域生态质量改善明显,从2011—2016年的空间横向比较来看,享受财政转移支付县域土地覆被转类指数为2.28%,未享受县域为-3.36%;从2011—2019年的时间纵向比较来看,享受财政转移支付前土地覆被转类指数为-3.35%,而享受后为1.70%。然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为活动干扰仍然较为强烈,研究时段内城乡、工矿和居民用地增加了14.2%,林草等生态空间却有所减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管控目标并未得到切实落实。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与管控、有效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以及科学制订生态保护与恢复决策都是国家重点功能区县域生态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质量 财政转移支付 县域生态保护绩效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许杰 刘海江 +3 位作者 聂平静 金自恒 翟德超 高锡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62-4368,共7页
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空气质量改善状况,对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现实意义。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空气质量为评价对象,基于2015年至2019年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日均值数据,对环境空气... 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空气质量改善状况,对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现实意义。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空气质量为评价对象,基于2015年至2019年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日均值数据,对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空气质量总体表现较好且仍在稳步提升,转移支付政策对2015-2019年国家重点功能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0%的县域占比由2015年的33.77%提高到2019年的69.52%,水源涵养区的优良天数占比由2015年的72.71%提高到2019年的92.09%,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最为显著。2015-2019年间,细颗粒物(PM_(2.5))污染占比明显下降,臭氧(O_(3))污染占比大幅上升,主要超标污染物由颗粒物逐渐转为颗粒物和臭氧。当前防风固沙区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其他三类生态功能区为细颗粒物和臭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空气质量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空气污染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在四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生物多样性区的空气质量最好,水源涵养区次之,水土保持区稍差,防风固沙区最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今后仍需持续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空气质量监测力度,细化生态系统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财政转移支付 空气质量监测 空气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估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翟德超 高锡章 +3 位作者 刘海江 许杰 李飞 孙聪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4,共9页
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的水环境保护成效,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0年地表水监测数据及污水排放和气候数据,评估并分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的地表水环境状况。研究表明,2012—2020年国家重... 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的水环境保护成效,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0年地表水监测数据及污水排放和气候数据,评估并分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的地表水环境状况。研究表明,2012—202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Ⅰ~Ⅲ类水质断面的比例从89.14%上升到93.47%,但部分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内蒙古北部、山西西部、陕西北部和京津冀地区。4类生态功能区中,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地表水水质最好,其次为水源涵养区,再次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最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地表水的主要超标项,2012—2020年该两项指标超标断面占总超标断面的比例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4.22%和17.29%。县域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及年降水量是影响相关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议增加总氮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地表水质量评价指标,并在进行水环境评价时充分考虑当地的背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县域 地表水环境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黑龙江跨境流域1990-2020年土地覆盖与耕地资源时空变化
9
作者 邹伟豪 王卷乐 +3 位作者 杨可明 刘梦 江嘉伟 刘亚萍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1期2-13,共12页
中俄黑龙江跨境流域的土地资源优越,是东北亚粮食生产潜力巨大的区域。掌握其过去土地覆盖和耕地变化对区域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区域长期土地覆盖和农业资源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GlobeLand 30和GLC_FCS 30数据集,获... 中俄黑龙江跨境流域的土地资源优越,是东北亚粮食生产潜力巨大的区域。掌握其过去土地覆盖和耕地变化对区域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区域长期土地覆盖和农业资源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GlobeLand 30和GLC_FCS 30数据集,获取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30米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引入土地覆盖转移矩阵、动态度以及变化强度等模型对黑龙江流域的土地覆盖变化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耕地资源变化及其中俄对比。结果表明:黑龙江流域土地覆盖类型中林地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草地和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占比较小。1990-2020年,耕地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其中1990-2000年变化最大,而2010-2020年是耕地面积增加较为明显的时期。中俄对比分析显示,黑龙江流域内中国部分的耕地面积远多于俄罗斯部分的耕地面积,1990-2000年中国部分的耕地变化的剧烈程度也远远高于俄罗斯部分的耕地变化,但后20年有明显减弱。从共同点来看,黑龙江流域内中俄两个区域耕地变化趋势均为先减少后增加,不同之处在于1990-2020年中国区域内耕地总面积减少,俄罗斯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略有增加。研究发现人口迁移、城镇化、土地改革以及资金短缺可能是耕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未来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耕地资源 黑龙江流域 俄罗斯 农业发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岸带及近海卫星遥感应用信息系统构建和运行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杨晓梅 周成虎 +3 位作者 骆剑承 苏奋振 杜云艳 刘宝银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45,共10页
我国海岸带和近海的高度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沿海经济的发展 ,也引发出一系列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研究和发展适用于我国海岸带及近海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技术系统 ,旨在实现宏观、动态、同步监测区域资源开发和保护 ,以及为生态环境问题提... 我国海岸带和近海的高度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沿海经济的发展 ,也引发出一系列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研究和发展适用于我国海岸带及近海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技术系统 ,旨在实现宏观、动态、同步监测区域资源开发和保护 ,以及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和协调解决整体技术方案 ,对此着重阐述了面向海岸带及近海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系统的构建 .本技术系统主要包括海岸带科学数据平台和信息提取模块、针对海洋过程的应用模块、我国海岸带及近海生态环境集成用户平台等 ,其目的是推进我国海洋遥感由研究阶段转向应用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卫星遥感 技术平台 信息服务系统 生态环境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模型集成研究述评 被引量:43
11
作者 万洪涛 周成虎 +1 位作者 万庆 刘舒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0-568,共9页
从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模型的集成方式 ,水文模型计算域的空间离散等方面讨论了GIS与水文模型的集成问题 ,再从四个方面分析了GIS与水文模型集成存在的问题。由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对空间数据的需求 ,又从GIS、RS与水文模型的集成现状与发... 从地理信息系统与水文模型的集成方式 ,水文模型计算域的空间离散等方面讨论了GIS与水文模型的集成问题 ,再从四个方面分析了GIS与水文模型集成存在的问题。由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对空间数据的需求 ,又从GIS、RS与水文模型的集成现状与发展讨论了集成研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水文模型 集成 遥感 计算域 空间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苏奋振 周成虎 +3 位作者 杨晓梅 杜云艳 骆剑承 仉天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2-28,共7页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具有时空处理的强大能力,并在应用上具有潜在优势.以提取海洋现象特征为例,对其在海洋科学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行了剖析,进而比较分析了MGIS不同于陆地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殊理论技术的需求,从而定义其功能体系结构.结...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具有时空处理的强大能力,并在应用上具有潜在优势.以提取海洋现象特征为例,对其在海洋科学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行了剖析,进而比较分析了MGIS不同于陆地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殊理论技术的需求,从而定义其功能体系结构.结合所构建的MGIS,详细阐述在本系统创建中主要的理论技术关键,由此展示MGIS对我国海洋调查、研究、资源开发和保护以及国防建设等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 遥感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滑坡灾害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54
13
作者 兰恒星 王苓涓 周成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421-427,共7页
运用GIS等技术手段 ,集成相关模型对滑坡变形失稳危险性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进行有效的滑坡灾害分析的关键是采取适当的分析模型及模型单元。通过对已有的基于GIS的分析模型的综合论述 ,对各种分析模型及模型单元的特点及其局... 运用GIS等技术手段 ,集成相关模型对滑坡变形失稳危险性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进行有效的滑坡灾害分析的关键是采取适当的分析模型及模型单元。通过对已有的基于GIS的分析模型的综合论述 ,对各种分析模型及模型单元的特点及其局限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取得一些重要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分析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变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诸云强 周天墨 +4 位作者 喻孟良 曾青石 王勇 罗侃 张鸣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为了满足地质环境数据充分高效地服务于中国地质环境管理、综合评价、可视化展示及辅助决策等需求,在分析国内外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当前中国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分布集成、统... 为了满足地质环境数据充分高效地服务于中国地质环境管理、综合评价、可视化展示及辅助决策等需求,在分析国内外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当前中国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分布集成、统一管理、集中服务"的建设模式,进而设计平台逻辑层次,功能体系及内、外接口,并构建中国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结果表明:中国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逻辑上分为5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功能层、服务层和用户层;其功能体系包括分布式地质环境数据集成系统、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基础支撑系统、地质环境智能感知系统、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系统和地质环境一张图服务系统;平台五大系统在统一的集成框架下,具有较好的交互性与实用性,可实现分散、多源、异构地质环境数据的整合集成,地质环境变化信息的实时感知,综合信息分类分级评价,地质环境信息多维表征与一张图展示等功能。中国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对于充分规划、配置、发挥地质环境资源,辅助地质灾害应急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服务平台 分布集成 统一管理 集中服务 一张图 网络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何建邦 田国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在1991~1995年期间,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它包括洪水、林火、干旱、雪灾、地震、沙漠化和松毛虫灾害等七种自然灾害。整个研究和应用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几... 中国在1991~1995年期间,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它包括洪水、林火、干旱、雪灾、地震、沙漠化和松毛虫灾害等七种自然灾害。整个研究和应用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几部分:·建立灾害历史数据库和灾害背景数据库;·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的区划和危害程度分区;·建立单灾种的监测与评估系统(在微机或工作站系统上);·对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林火、地震等)建立应急反应系统;·应用这些技术和系统对1991年以来发生的洪水、干旱、林火等进行监测与评估,为主管部门防灾救灾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本文是在集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监测 评估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多源环境数据共享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峰 杜云燕 +1 位作者 崔马军 肖如林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37,共3页
针对目前海洋环境数据的多源、异构特点,分析海洋环境数据共享的现实需求,探讨海洋多源环境数据集成与共享的技术难点。基于当前分布式网络技术,提出海洋环境数据分布式共享方法和实现手段。通过建立海洋多源环境数据数字化共享系统平台... 针对目前海洋环境数据的多源、异构特点,分析海洋环境数据共享的现实需求,探讨海洋多源环境数据集成与共享的技术难点。基于当前分布式网络技术,提出海洋环境数据分布式共享方法和实现手段。通过建立海洋多源环境数据数字化共享系统平台,实现多源海洋环境数据的实时集成与共享,证明相关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分布式共享 海洋环境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育峰 何建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16-22,共7页
本文结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的实例,阐述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和良好效益,并提出今后着重的三个方向:建立国家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心;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牢固树立用户观点。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遥感 GIS 灾害评估 灾害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的远海岛礁地理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文周 张宇 苏奋振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2-748,共7页
针对远海岛礁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无法满足环境要素实时监测与智能处置需求,在分析现有环境要素感知与智能危机应对技术的基础上,融合虚拟现实和物联网技术,研发了远海岛礁地理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依据传感器类型设计存储表格,以支... 针对远海岛礁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无法满足环境要素实时监测与智能处置需求,在分析现有环境要素感知与智能危机应对技术的基础上,融合虚拟现实和物联网技术,研发了远海岛礁地理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依据传感器类型设计存储表格,以支持多源异构传感器数据统一组织与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远海岛礁水体、土壤、气象、植被等地理环境数据,实现了感知数据的无线传输、接入与远程数据存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远海岛礁三维场景建模的基础上,实现了场景漫游与互操作,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虚实一体化的智能感应设备的远程控制。基于该系统,管理人员不仅能获取远海岛礁实时地理环境数据,还能远程操作智能感应设备(如植被浇灌水阀),解决了以往需要人工往返岛礁的管理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物联网 岛礁 三维场景建模 地理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渔政技术系统中的信息综合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奋振 周成虎 +2 位作者 杜云艳 刘宝银 邵全琴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海洋渔政技术系统 信息 渔政机构 组织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资源信息云基础设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伟 曹姗姗 +1 位作者 蒲智 符利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79,共9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林业资源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运维和管理模式势必受到大数据科学这一新型科研范式的影响,需为用户按需、弹性、自助、最大限度地提供基础设施云服务。研究应用云计算理论与虚拟化技术,结合林业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林业资源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运维和管理模式势必受到大数据科学这一新型科研范式的影响,需为用户按需、弹性、自助、最大限度地提供基础设施云服务。研究应用云计算理论与虚拟化技术,结合林业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现状和需求,设计林业资源信息云基础设施框架结构和部署策略,探讨林业资源信息计算、存储和网络虚拟资源池构建技术,提出全局统一资源池管理模式,并通过把林业资源监管服务系统的传统集群式物理服务器部署方案改为虚拟资源池部署方案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林业资源信息云基础设施框架、技术和管理模式是可行的,可有效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能耗和信息服务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资源信息 基础设施 虚拟化 云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