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卷乐 孙九林 +5 位作者 杨雅萍 宋佳 诸云强 朱华忠 乐夏芳 张金区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CSSCI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随着国内科学数据共享的推进,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汇交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本文基于实践,对已经实施的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的进展进行阶段回顾,介绍了数据汇交在政策制定、汇交中心组建、组织实施策略、汇交环境建... 随着国内科学数据共享的推进,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汇交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本文基于实践,对已经实施的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的进展进行阶段回顾,介绍了数据汇交在政策制定、汇交中心组建、组织实施策略、汇交环境建设、数据接收管理及共享服务方面的具体做法和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未来在其他领域的推广与汇交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汇交 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协作动态路况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健钦 陆锋 +1 位作者 徐志洁 王晏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0年第4期679-683,共5页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动态路况信息服务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现有的动态路况信息发布方式受众面广,如果路网中的大部分参与者都利用接收到的路况信息实时规划出行路线,则势必对全局交通系统造成较大的扰动,在避开现有交通拥堵点的同...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动态路况信息服务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现有的动态路况信息发布方式受众面广,如果路网中的大部分参与者都利用接收到的路况信息实时规划出行路线,则势必对全局交通系统造成较大的扰动,在避开现有交通拥堵点的同时形成新的拥堵点.文中基于GIS空间数据模型和多智能体的理论方法,研究了一种多智能体协作动态路况信息服务技术,通过增强信息提供者和出行者之间的交互和协作,提供实时性更强的诱导路径.阐述了系统结构、路网模型和多智能体模型,设计开发了实验原型系统,并得出了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MULTI-AGENT SYSTEM 交通仿真 交通信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白燕 杨雅萍 王祎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0年第5期52-62,共11页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对促进数据的规范化整合与开放共享、发挥数据支撑国家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出台促使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成为数据共享应用的大势趋。在此背景环境下,...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对促进数据的规范化整合与开放共享、发挥数据支撑国家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出台促使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成为数据共享应用的大势趋。在此背景环境下,本文系统分析1999—2018年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源环境领域已立项项目的类型与数量年度变化情况、项目数据汇交的进展以及汇交的数据资源内容特征,为项目管理者与数据用户全面掌握该领域项目数据汇交情况、系统了解项目产出数据动态提供基础支撑,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汇交数据资源的广泛共享和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数据汇交 数据分析 数据共享 资源环境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分类编目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卷乐 宋佳 +4 位作者 卜坤 王末 赵红伟 田奋民 柏永青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5年第6期65-73,101,共10页
数据分类编目在数据共享平台管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以已建立的“面向共享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类”为基础,实现了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1832条数据集的实体分类编目,定量分析数据共享平台数据资源在分类体系内和各分平台内的... 数据分类编目在数据共享平台管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以已建立的“面向共享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类”为基础,实现了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1832条数据集的实体分类编目,定量分析数据共享平台数据资源在分类体系内和各分平台内的分布特征,提出潜在的数据资源建设策略建议。研究产生的数据分类编目体系已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新版平台实现在线管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平台 地球系统 数据共享 分类体系 数据资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册服务的分布式并行遥感影像处理系统模型研究与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伟锋 雷运发 +2 位作者 郑月锋 骆剑承 沈占锋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20,2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注册服务的分布式并行遥感影像处理系统模型,利用注册机制实现各类资源的集成,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同时给出了该模型详细的逻辑框架和工作流程设计以及具体的关键技术实现。给出了OTSU分割算法在实验系统运行的实例。
关键词 分布式并行 系统模型 影像处理 注册服务 实验 遥感 注册机制 可扩展性 技术实现 流程设计 逻辑框架 系统运行 分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城市规划信息系统(UPIS)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顺清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7-52,共6页
首先提出了城市规划信息系统(UPIS,UrbanPlanningInformationSystem)的概念,初步探讨了其理论基础;接着明确了建立信息系统的策略是突出处理好总体设计与分步实施、事务管理与图文建设、普查... 首先提出了城市规划信息系统(UPIS,UrbanPlanningInformationSystem)的概念,初步探讨了其理论基础;接着明确了建立信息系统的策略是突出处理好总体设计与分步实施、事务管理与图文建设、普查建库与动态更新、辅助设计与磁盘报批、规划建模与辅助决策五大关系;并对系统集成与多用途地籍信息系统进行了讨论;最后,呼吁尽快深入开展城市规划信息系统(UPIS)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指导我国城市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信息系统 地球信息科学 地籍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籍信息子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新生 何建邦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11-13,共3页
在分析地籍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地籍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而提出了为满足这一功能要求的以测量为基础的地籍信息系统模式及意义。
关键词 地籍信息系统 测量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D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好德 杜荣华 王勇 《公路与汽运》 2011年第5期49-53,共5页
通过对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的交通工程理论和系统技术基本原理,结合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结构,重点研究了一种高效的数据存储管理设计方法;最后结... 通过对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的交通工程理论和系统技术基本原理,结合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结构,重点研究了一种高效的数据存储管理设计方法;最后结合目前流行的富客户端技术,研究了系统实现问题,提出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城市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状态 浮动车数据 富客户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成果领域布局及影响力分析
9
作者 王祎 王卷乐 +1 位作者 李扬 郝丽娜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2年第6期1-11,19,共12页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产出了大量的科学本底数据以及资料、图集、论文等成果,这些成果支撑着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产出。为了评估分析这些成果产出的领域布局及其影响力,根据2006—2015年立项的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所产生的2650篇学...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产出了大量的科学本底数据以及资料、图集、论文等成果,这些成果支撑着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产出。为了评估分析这些成果产出的领域布局及其影响力,根据2006—2015年立项的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所产生的2650篇学术文献,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研究主题、产出机构、发文期刊、发文趋势等方面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论文发文集中在2009—2018年,反映出论文具有2~3年的迟滞长尾效应;具有中文论文远多于英文论文、领域覆盖面广、主要产出单位以中央国家级院所为主等基本特点;中文论文成果领域主要分布在中医、地理、农业、地质、林业、矿业、地震、气象、生态等领域,但在工程、材料、海洋、天文、物理等领域的成果不够突出;英文成果领域有生命、地质、地球物理、植物、生态、青藏高原、水土保持等,且成果多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植物科学)、地球科学以及多学科交叉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成效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 基础性工作 数据汇交 文献计量分析 成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河段防洪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兴华 万庆 +1 位作者 兰恒星 周成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66,70,共3页
为加快长江荆江地区防洪预警公用信息的高效集成和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为当地水利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和防汛会商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建立了"长江荆江河段洪水预警公用信息平台网络发布系统"。基于ArcIMS技术,系统平台采用Cl... 为加快长江荆江地区防洪预警公用信息的高效集成和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为当地水利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和防汛会商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建立了"长江荆江河段洪水预警公用信息平台网络发布系统"。基于ArcIMS技术,系统平台采用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系统体系设计为3层分布式结构。该网络发布系统具有图层控制与管理、数据查询检索、基本信息的空间分析操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荆江河段 防洪预警公用信息 网络发布体系结构 AR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响应情景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丹 兰安军 +3 位作者 范泽孟 邹永偲 李文艳 王仁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8-315,325,共9页
[目的]模拟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响应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及2020年... [目的]模拟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响应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及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PLUS模型预测了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情况,并进一步从空间分布上分析了多情景下ESV的变化特征。[结果](1)4种预设情景中,自然发展情景耕地面积与林地面积呈现大量减少的趋势,分别减少了101676,208481 hm^(2);(2)在4种预设情景下,研究区2030年ESV耕地与生态双保护情景(488.694亿元)>生态保护情景(488.524亿元)>自然发展情景(486.435亿元)>耕地保护情景(479.087亿元)。(3)在4种预设情景下,研究区2020年及多情景模拟下单位面积ESV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但自然发展情景下其ESV在空间分布上高值区域明显减少。[结论]ESV与土地利用变化息息相关,对未来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是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最直接的原因,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耕地与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经济发展才是土地利用的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 PLUS模型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时空差异解析
12
作者 肖葵淞 兰安军 +2 位作者 范泽孟 封炳丞 练仕舒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6,共8页
如何测度和解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分布格局及其利用效率,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使该喀斯特地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和加速生态文明建设亟需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对2010-2021年间喀斯特区域的水资源和... 如何测度和解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分布格局及其利用效率,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使该喀斯特地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和加速生态文明建设亟需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对2010-2021年间喀斯特区域的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时空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对近10年来西南喀斯特地区36个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定量测度。其次集成空间相关分析模型和脱钩模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差异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配状态进行定量判定。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西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利用效率的整体偏低,由2010年的0.383上升到2021年的0.484,且有89%的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趋势与整体一致;西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分布综合呈“n”字型分布,靠近贵州省区域相对较高,邻近云南省和广西两侧相对较低,且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相关性不明显,但集聚程度呈增加趋势;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配程度呈上升趋势,但扩张性负脱钩类型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地区 水资源利用效率 时空差异 超效率SBM-DEA模型 脱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应用守护蒙古高原生态屏障
13
作者 王卷乐 李凯 +7 位作者 徐书兴 王梦 刘亚萍 程凯 魏海硕 张煜 李梦晗 蔡宇 《卫星应用》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一、蒙古高原生态屏障遥感监测需求生态屏障是指具有特殊防护功能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这些系统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防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蒙古高原... 一、蒙古高原生态屏障遥感监测需求生态屏障是指具有特殊防护功能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这些系统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防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蒙古高原位于西伯利亚针叶林和亚洲中部荒漠草原的过渡带。它涵盖了蒙古国全境、俄罗斯南部部分地区,以及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部分区域。蒙古高原不仅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还支撑着草原、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对北方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生态屏障 荒漠生态系统 防护功能 亚洲中部 草地生态系统 人类生存环境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获取土壤制图所需土壤-环境关系知识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5
14
作者 杨琳 朱阿兴 +5 位作者 李宝林 秦承志 裴韬 刘宝元 李润奎 蔡强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4-791,共8页
在没有土壤普查专家及土壤图的地区,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的知识是基于知识进行预测性土壤制图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套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Fuzzyc-means,FCM)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知识的方法:得到对土壤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环境因子... 在没有土壤普查专家及土壤图的地区,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的知识是基于知识进行预测性土壤制图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套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Fuzzyc-means,FCM)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知识的方法:得到对土壤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环境因子,建立环境因子数据库;对环境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得到环境因子组合隶属度分布图;根据隶属度值确定野外采样点;将环境因子组合与土壤类型对应,进而提取土壤-环境关系知识。为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应用所得知识进行土壤制图,通过独立采样点对土壤图进行精度评价。本文在黑龙江鹤山农场一个研究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要少量的野外采样即可获得有效的土壤-环境关系知识,为预测性土壤制图提供必需的依据,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野外采样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土壤制图 土壤-环境关系知识 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FCM) 环境因子组合 土壤-环境推理模型(SoL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的更新传统土壤图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琳 Fahmy Sherif +4 位作者 Jiao You Hann Sheldon 朱阿兴 秦承志 徐志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9-1049,共11页
传统土壤图是流域管理、生态水文模型所需土壤空间分布信息的主要数据源。然而,受传统制图技术和基础数据质量所限,传统土壤图的空间详细度和属性精确度并不高。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可获取的高质量空间数据和现代空间分析... 传统土壤图是流域管理、生态水文模型所需土壤空间分布信息的主要数据源。然而,受传统制图技术和基础数据质量所限,传统土壤图的空间详细度和属性精确度并不高。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可获取的高质量空间数据和现代空间分析技术来更新传统土壤图显得十分必要。基于传统土壤图中的土壤多边形与通过模糊聚类所得环境因子组合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这一假设,本文提出了一种从传统土壤图中提取土壤-环境关系知识并利用该知识更新传统土壤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四个步骤:对环境数据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获取环境因子组合;利用传统土壤图建立环境因子组合与土壤类型间的对应关系;提取土壤-环境关系知识;进行土壤推理制图。将该方法应用于加拿大New B runsw ick省的W akefield研究区,以更新该区现有的1∶20 000的传统土壤图。应用结果表明:更新后的数字土壤图显示了更详细的空间分布信息;经野外独立验证点验证,所得土壤图(制图单元为土壤组合-排水等级)精度高出原土壤图约20%。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更新传统土壤图的方法,可增加土壤图的空间详细度、提高土壤图的属性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土壤图 土壤-环境关系知识 模糊C均值聚类 环境因子组合 土壤-环境推理模型(SoL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区鱼类资源变化GIS时空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苏奋振 周成虎 +2 位作者 邵全琴 杜云艳 Stephen K Brown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0-63,59,共5页
以东海区分小渔区分天分网型的捕捞量统计数据为样本数据 ,计算出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数据 ,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这一时空数据进行时空分析。对东海区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和底层及近底层鱼类资源的空间展布作分析 ,可以看到资源分布的... 以东海区分小渔区分天分网型的捕捞量统计数据为样本数据 ,计算出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数据 ,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这一时空数据进行时空分析。对东海区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和底层及近底层鱼类资源的空间展布作分析 ,可以看到资源分布的块状和带状特征 ,以及资源分布与水文环境的关系。最后 ,对每个渔区 1 1年的资源密度进行趋势分析发现 ,1 1年来大部分渔区的资源密度呈下降趋势 ,小部分渔区的资源密度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分析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雪冻灾干扰下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定量评价——以湖南省道县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伟 杨飞 +1 位作者 王卷乐 程淑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定量评价冰雪冻灾干扰下的亚热带林生态系统恢复力,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抚育、促进生态恢复、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参考。【方法】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遴选气候、... 【目的】定量评价冰雪冻灾干扰下的亚热带林生态系统恢复力,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抚育、促进生态恢复、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参考。【方法】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遴选气候、土壤、地形、生态存储和人类活动方面关键指标并结合遥感影像监测技术,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道县为研究案例,对冰雪冻灾极端气候干扰下的南方丘陵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自组织能力、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单个核心属性评价结果与恢复力综合定量评价结果均差异显著;恢复力评价应综合考虑自组织能力、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3个核心属性功能;道县森林生态系统自组织能力归一化值为0.4~0.9,空间分布整体上呈北部、西部及东南部山区相对较高;绝大部分区域抵抗能力归一化值为0.5~0.6;适应能力归一化值主要为0.4~0.5,主要分布于道县北部、西部、东南部地区及中部部分区域;平均恢复力处于中等水平,为1.2~1.8,其中北部、西部部分地区及南部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水平相对较高。【结论】为客观、准确、便捷地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恢复力评价应该全面考虑森林生态系统受干扰前的结构、受干扰的破坏情况、受干扰后恢复的各过程,应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恢复力自组织能力、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3种核心属性功能。遥感动态监测与传统森林资源调查相结合是恢复力综合定量评价的有效手段。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恢复力,减少人类活动干扰范围和程度、保持森林生态原始状态有助于显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恢复力 定量评价 自组织能力 抵抗能力 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姚凌 章莉萍 +1 位作者 张淑杰 周增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2-849,共8页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现有国内外土壤数据库建设方法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土壤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的编码设计、结构设计及数据组织与存储方式,并以江苏省土壤环境质量数据为案例建...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现有国内外土壤数据库建设方法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土壤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的编码设计、结构设计及数据组织与存储方式,并以江苏省土壤环境质量数据为案例建立了示范性的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 SOTER ARCGIS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诸云强 宋佳 +4 位作者 冯敏 王卷乐 杜佳 张金区 刘润达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2年第6期11-16,22,共7页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具有分散、多源、异构、海量等特点,是全球变化创新研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等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有效集成、共享这些数据资源,自2003年起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的支持下,开展了地球系统科...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具有分散、多源、异构、海量等特点,是全球变化创新研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等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有效集成、共享这些数据资源,自2003年起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的支持下,开展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系统的研究。在回顾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分布式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的业务模式、总体架构、功能体系和部署应用情况。进一步剖析分布式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存在的问题及面向长期运行服务的需求,结合云服务、Web2.0、移动通讯等新技术发展,指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软件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数据共享系统 云服务 共享社会化 移动服务 数据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berSoLIM:基于知识驱动的在线数字土壤制图原型系统 被引量:7
20
作者 江净超 朱阿兴 +3 位作者 秦承志 杨琳 刘峰 张淑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6-1220,共5页
土壤属性空间分布信息是进行土壤侵蚀、水文、生态和养分循环等地学模拟研究的重要基础信息,数字土壤制图是以定量土壤一景观模型为理论基础、以空间分析和数学方法为技术手段的土壤调查与制图方法,为快速地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土... 土壤属性空间分布信息是进行土壤侵蚀、水文、生态和养分循环等地学模拟研究的重要基础信息,数字土壤制图是以定量土壤一景观模型为理论基础、以空间分析和数学方法为技术手段的土壤调查与制图方法,为快速地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土壤分布信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 知识驱动 在线应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