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教研文化建设的积弊分析与策略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顾建德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25,共4页
学校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乃至学校发展,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新形势下,学校应充分认识教研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认真改进传统教研工作中的各种弊端,切实转变理念、完善制度、优化行为、... 学校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乃至学校发展,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新形势下,学校应充分认识教研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认真改进传统教研工作中的各种弊端,切实转变理念、完善制度、优化行为、加强保障,努力构建立足于校本、建基于新课改的理想的学校教研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研文化建设 积弊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震灾区学校的文化重构
2
作者 顾建德 喻志杰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60,共3页
地震灾区学校的文化重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围绕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各项内容,努力建构与所在地区自然和人文条件相适应、有利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学校文化体系,并把握科学原则,依循合宜路径,整体构思,精... 地震灾区学校的文化重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围绕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各项内容,努力建构与所在地区自然和人文条件相适应、有利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学校文化体系,并把握科学原则,依循合宜路径,整体构思,精心规划,系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学校文化 文化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校长该给学校留下点什么
3
作者 顾建德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元旦在家,不经意间又读到了朱自清写于一九二二年的散文诗《匆匆》。这首诗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话题:当我们匆匆地来、匆匆地去的时候,作为一位教育人,作为一名校长,应该给我们的学校留下点什么?
关键词 名校长 学校 《匆匆》 散文诗 朱自清 教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发展学校:为教师专业提升“搭台”
4
作者 顾建德 喻志杰 《四川教育》 2010年第2期20-22,共3页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所进行的教师教育制度的创新。教师发展学校并不是一所独立的学校,而是建置在中小学校内,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究共同体;教师发展学校并不是一所封闭的学校,而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跨越校内外...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所进行的教师教育制度的创新。教师发展学校并不是一所独立的学校,而是建置在中小学校内,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究共同体;教师发展学校并不是一所封闭的学校,而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跨越校内外各方原有疆界,为教师的专业提升搭建了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制度 研究共同体 改革背景 中小学 校内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本:实现“知识”中心与“学生”中心平衡
5
作者 顾建德 《四川教育》 2015年第1期27-27,共1页
传统教学设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文本视角”,只注重对知识和文本价值进行深度解构和整合.然而,对“知识”和“文本”的过度聚焦往往导致教师对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忽视,缺乏对“人”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关照.因此,倡导以“学生”为中... 传统教学设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文本视角”,只注重对知识和文本价值进行深度解构和整合.然而,对“知识”和“文本”的过度聚焦往往导致教师对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忽视,缺乏对“人”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关照.因此,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视野从“文本”回归到“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体现.但过度关注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也可能让课堂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出现热闹却低效、无效等问题.由此,将“知识”中心和“学生”中心进行融合、平衡的“学本视角”,就成了教学设计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知识 平衡 教学设计 文本价值 课堂教学活动 “文本” 教学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6
作者 顾建德 《四川教育》 2012年第5期24-24,共1页
现代社会到底有没有必要提倡雷锋精神?当我们感慨十八个路人漠视一个孩子生命的时候;当一个个无辜路人命丧车轮,车主却扬长而去的时候;当人们为扶不扶倒地老人而争论不休的时候;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培育 现代社会 漠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