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泥灌注桩的光纤传感检测模型试验 被引量:8
1
作者 范萌 雷文凯 +1 位作者 肖衡林 刘永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98,104,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灌注桩基检测水平,介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监测原理并设计相关的试验模型,制作含泥量分别为0,33.3%,50%,66.7%,100%的5种夹泥桩,对不同夹泥桩的光纤温升进行测量,分析不同夹泥桩中光纤温升规律,研究加热功率大小对... 为了进一步提高灌注桩基检测水平,介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监测原理并设计相关的试验模型,制作含泥量分别为0,33.3%,50%,66.7%,100%的5种夹泥桩,对不同夹泥桩的光纤温升进行测量,分析不同夹泥桩中光纤温升规律,研究加热功率大小对光纤温升的影响及含泥量对光纤温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温升与加热功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光纤温升随含泥量增加而增加,呈现先缓后快的增加规律;光纤温升与其所处桩身介质的结构和导热系数密切相关;该模型试验验证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用于夹泥灌注桩完整性检测的可行性,也可为基于该技术桩基检测的理论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桩基检测 夹泥桩 温升 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健 张可霓 +2 位作者 王永胜 覃莉清 郭朝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6-174,184,共10页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于2010年正式实施。为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注入场地储层的注入性能和注入封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基于场地储层结构和注入监测数据,采用储层多相流模拟软件TOUGH2-MP/ECO_2N对鄂尔...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于2010年正式实施。为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注入场地储层的注入性能和注入封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基于场地储层结构和注入监测数据,采用储层多相流模拟软件TOUGH2-MP/ECO_2N对鄂尔多斯105 t/a CO2注入1 620 m以深的特低渗砂岩咸水含水层进行数值模拟,对储层的压力积聚和CO2羽体扩散的动态演化以及储层封存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注入过程和注入效果。3a注入引起的最大压力抬升小于15 MPa,CO2在含水层中总体呈均匀扩散,CO_2注入地下3a和53a后,羽体在刘家沟储层中的横向迁移距离分别为550 m和700 m左右。在目前的统注方案下,CO_2主要封存层位在储层上部的刘家沟组(埋深为1 690~1 699 m),其吸气量占整个储层封存量的80%以上,储层吸气能力具有由浅到深变差的特征。53a模拟期内,进入泥岩盖层的CO_2总量不及注入总量的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与封存 CO2地质封存 咸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性能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曹霞 张金丹 +1 位作者 王华阳 金奇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3-479,共7页
为研究预应力技术对RPC梁斜截面抗裂性能的影响,对3根预应力RPC工字梁及1根非预应力RPC工字梁进行单点加载下的斜截面抗裂性能试验。分析了预应力度及剪跨比对预应力RPC梁斜截面开裂裂缝形态、主斜裂缝倾角及宽度、主斜裂缝投影长度的影... 为研究预应力技术对RPC梁斜截面抗裂性能的影响,对3根预应力RPC工字梁及1根非预应力RPC工字梁进行单点加载下的斜截面抗裂性能试验。分析了预应力度及剪跨比对预应力RPC梁斜截面开裂裂缝形态、主斜裂缝倾角及宽度、主斜裂缝投影长度的影响,探讨了预应力度及剪跨比等因素对预应力RPC梁斜截面开裂荷载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预应力RPC梁斜截面抗裂强度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预应力的施加可以有效提升RPC梁的斜截面开裂荷载,但这种有利作用会随剪跨比的增加而降低;预应力可改变RPC工字梁的初始斜裂缝形态、减小主斜裂缝的倾角,但其对主斜裂缝投影长及主斜裂缝最终宽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活性粉末混凝土 剪跨比 斜截面 抗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测温技术在断桩检测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范萌 刘永莉 +1 位作者 肖衡林 雷文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12期153-155,160,共4页
制作了夹泥断桩模型,采用不同功率对埋置于模型桩中光纤进行加热,连续监测了光纤温升情况,研究了桩中光纤温升规律,结果表明:模型桩中夹泥段温升明显高于正常桩段,不同功率下温差不同;研究了加热功率大小对光纤温升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 制作了夹泥断桩模型,采用不同功率对埋置于模型桩中光纤进行加热,连续监测了光纤温升情况,研究了桩中光纤温升规律,结果表明:模型桩中夹泥段温升明显高于正常桩段,不同功率下温差不同;研究了加热功率大小对光纤温升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温升与加热功率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对光纤测温技术用于桩基断桩缺陷检测做了一定探讨,完善了光纤测温技术在桩基缺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泥桩 光纤测温技术 断桩 温升 加热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鄂尔多斯CO_2地质封存场地多井并注模拟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健 张可霓 胡立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642,共7页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大规模CO_2地质封存成为可能.为探讨在鄂尔多斯盆地典型低渗砂岩储层中实施50万t以上CO_2年封存量的注入封存方案,基于神华CCS项目的场地储层结构和监测数据,...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大规模CO_2地质封存成为可能.为探讨在鄂尔多斯盆地典型低渗砂岩储层中实施50万t以上CO_2年封存量的注入封存方案,基于神华CCS项目的场地储层结构和监测数据,采用储层多相流模拟软件TOUGH2-MP/ECO2N模拟了神华场地5点布井方案下进行50万t·a^(-1)的注入封存情景.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模拟结果的可能影响.基于模拟结果的分析,认为在该场地实施多井注入方案时井间距应大于2 059m,为安全计,建议最少为3 000m.若实施100万t·a^(-1)的封存规模,初步估计需要采用10口井进行同时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CCS CO2地质封存 咸水层 TOUG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包变换中地震信号的结点序号到频带序号的转换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白泉 韩晶晶 +1 位作者 康玉梅 边晶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996,共6页
利用小波包变换对地震非平稳信号进行处理时,结点与频带之间存在"跳频"现象,基于小波包变换算法以及异或运算,对小波包树频带序号和结点序号的关系进行研究,明确信号子空间频带与小波包树结点的排列规律,同时提出一种从结点... 利用小波包变换对地震非平稳信号进行处理时,结点与频带之间存在"跳频"现象,基于小波包变换算法以及异或运算,对小波包树频带序号和结点序号的关系进行研究,明确信号子空间频带与小波包树结点的排列规律,同时提出一种从结点序号到频带序号的转换算法。基于MATLAB平台,以唐山(南北向)波为例,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 树结点 频带排列 异或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岩质顺层边坡坡体组合类型空间分布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鸣 黄鹏程 +1 位作者 陈招军 张金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4期47-51,共5页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采用节理玫瑰花图和赤平投影法,通过对三峡库区某区域岩质顺层边坡的大量节理裂隙的统计和主要结构面组合切割关系的分析,选取12个坡体组合计算点及其坡体组合类型,并利用ArcGIS软件依据...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采用节理玫瑰花图和赤平投影法,通过对三峡库区某区域岩质顺层边坡的大量节理裂隙的统计和主要结构面组合切割关系的分析,选取12个坡体组合计算点及其坡体组合类型,并利用ArcGIS软件依据岩层倾向一致性原则进行识别与处理,从而确定了每个坡体组合计算点所能影响的区域范围,最终得到研究区域范围内岩质顺层边坡坡体组合类型的空间分布,可为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顺层边坡 坡体组合类型 空间分布 赤平投影 GIS 节理裂隙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铜圆棒缺口试件拉压循环下的疲劳寿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苏莹 黄世鸿 +3 位作者 秦胜欢 陆大敏 熊再银 张克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157-164,共8页
对纯铜光滑试件和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规律差异进行探讨。通过光滑试件和缺口试件的循环疲劳试验和缺口试件的局部循环弹塑性应力应变响应分析,结合数值模拟与实验,比较了现有寿命预测方法对缺口试件寿命预测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对纯铜光滑试件和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规律差异进行探讨。通过光滑试件和缺口试件的循环疲劳试验和缺口试件的局部循环弹塑性应力应变响应分析,结合数值模拟与实验,比较了现有寿命预测方法对缺口试件寿命预测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等应变幅等寿命的概念对于缺口试件的疲劳评估是不合理的;局部应力应变法用于大缺口试件的寿命预测结果可得到基本合理的结果;但对小缺口试件估测寿命结果不合理;应力梯度法对缺口试件寿命估测结果较局部应力应变法合理,因此可认为应力梯度是影响光滑和缺口试件疲劳寿命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口试件 局部应力应变 应力梯度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地震信号频带序号到结点序号的快速转换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晶晶 白泉 +2 位作者 蒙东林 李和旺 汪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1-525,共5页
针对小波包处理地震非平稳信号过程中存在的"跳频"现象,以及现有方法不能快速准确地得到地震信号高层次小波包分解时频带序号和结点序号的排列规律的弊端,基于小波包变换算法和异或运算,提出一种频带序号到结点序号的快速转... 针对小波包处理地震非平稳信号过程中存在的"跳频"现象,以及现有方法不能快速准确地得到地震信号高层次小波包分解时频带序号和结点序号的排列规律的弊端,基于小波包变换算法和异或运算,提出一种频带序号到结点序号的快速转换算法。基于MATLAB平台,以唐山南北向地震波为例,编制相应程序进行分析,得到的地震频带序号与其小波包树结点序号的排列规律与现有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验证了该转换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 树结点 频带排列 异或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C叠合简支梁受弯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霞 杨振轩 +1 位作者 张金丹 金奇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通过RPC叠合简支梁受弯试验,研究不同预制高度对试验梁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叠合面上下混凝土的应变符合后浇混凝土受压"应变滞后"现象;平截面假定对于RPC叠合梁同样适用;随着预制高度的减小,试件带裂缝受弯工作能... 通过RPC叠合简支梁受弯试验,研究不同预制高度对试验梁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叠合面上下混凝土的应变符合后浇混凝土受压"应变滞后"现象;平截面假定对于RPC叠合梁同样适用;随着预制高度的减小,试件带裂缝受弯工作能力有所降低。考虑不同预制高度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推导了RPC叠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建议式;考察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叠合梁的界限受压区高度和最大配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叠合梁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植筋连接件剪拉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包恩和 吴浩杰 +1 位作者 陈宜虎 王天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7-271,共5页
为了研究剪拉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植筋连接件的力学性能,以荷载形式及加载方式为主要研究参量,对4组混凝土结构植筋连接件进行单剪和剪拉耦合作用加载试验。通过植筋连接件(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及滞回曲线等分析;结果表明:单剪荷载作用下... 为了研究剪拉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植筋连接件的力学性能,以荷载形式及加载方式为主要研究参量,对4组混凝土结构植筋连接件进行单剪和剪拉耦合作用加载试验。通过植筋连接件(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及滞回曲线等分析;结果表明:单剪荷载作用下的试件承载力、刚度和耗能性能等均大于剪拉耦合荷载作用状态;加载方式不影响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及破坏状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筋连接件 剪拉试验 荷载形式 变形和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机理——从实验研究角度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健 赵可英 曾小雪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2期132-138,共7页
CO_2地质封存是减少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暖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CO_2地质封存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及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阐述CO_2地质封存的四种碳封存机制背后的物理、地球化学过程,CO_2注入试验饱和度分布和渗透率的关系等... CO_2地质封存是减少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暖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CO_2地质封存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及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阐述CO_2地质封存的四种碳封存机制背后的物理、地球化学过程,CO_2注入试验饱和度分布和渗透率的关系等;简要介绍了岩心驱替试验装置和岩石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及有关参数的计算。指出现有研究存在岩心–次岩心尺度的微观实验研究和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碳捕集与封存(CCS) 室内实验 多相流 渗透率 驱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区域边坡岩体完整程度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武 王鸣 +2 位作者 于冬升 韩晶晶 张金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4,共5页
通过野外现场调查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得到一系列样本点的岩体完整程度,并考虑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对岩体完整程度的影响,建立多因子加权叠加模型,对整个研究范围内的边坡岩体完整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长江干流边坡岩体完整程度... 通过野外现场调查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得到一系列样本点的岩体完整程度,并考虑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对岩体完整程度的影响,建立多因子加权叠加模型,对整个研究范围内的边坡岩体完整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长江干流边坡岩体完整程度明显差于支流边坡,而且预测结果呈深色区域均有已知滑坡灾害点分布,其中一处已经发生滑动,说明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预测结果可以应用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以及作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岩体完整程度 加权叠加 GIS 多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出型钢柱脚低多层钢框架结构动力响应机理
14
作者 包恩和 王天成 孙凌云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8-484,共7页
针对露出型钢柱脚低多层钢框架动力响应机理不明确,首先定义考虑变动轴力影响的露出型钢柱脚滑移型滞回曲线模型;以框架形状、露出型钢柱脚强度系数为主要研究参量,建立13个低多层规则钢框架模型;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动力响应.研究... 针对露出型钢柱脚低多层钢框架动力响应机理不明确,首先定义考虑变动轴力影响的露出型钢柱脚滑移型滞回曲线模型;以框架形状、露出型钢柱脚强度系数为主要研究参量,建立13个低多层规则钢框架模型;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露出型钢柱脚强度系数变小,各模型首层位移角增大,而第2层层间位移角减小;露出型钢柱脚强度系数≤0.6时,3层规则钢框架模型首层变形集中较大,6层规则钢框架模型最大层间位移分布较均匀;3层模型塑性变形能量主要集中于首层梁端,6层规则钢框架模型塑性变形能量向各层趋于均匀分布;露出型钢柱脚动力响应滞回曲线的形状和屈服弯矩等较好地吻合所提出的露出型钢柱脚滑移型滞回曲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出型钢柱脚 滑移型滞回曲线模型 强度系数 非线性时程分析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盘龙铅锌矿床赋矿地层有机质特征与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安鹏鑫 汤静如 +3 位作者 曾南石 白令安 赵义来 余何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6,共11页
盘龙铅锌矿床赋矿地层为下泥盆统上伦组,有机质发育。采用岩矿石光薄片显微鉴定、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抽提、族组分分离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实验测试分析,研究了赋矿地层及典型矿石的有机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并对有机质与铅锌成矿的关系... 盘龙铅锌矿床赋矿地层为下泥盆统上伦组,有机质发育。采用岩矿石光薄片显微鉴定、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抽提、族组分分离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实验测试分析,研究了赋矿地层及典型矿石的有机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并对有机质与铅锌成矿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矿石中存在原生有机质和运移有机质,有机碳含量与铅锌矿化呈正相关关系;∑C21-/∑C22+平均为0.544、(nC21+nC22)/(nC28+nC29)平均为1.381、规则甾烷/17α(H)-藿烷平均为0.325,认为赋矿地层有机质以陆相生物为主,少量来自海相菌藻类水生生物输入;OEP和CPI平均值均接近于1、Pr/C17和Ph/C18平均值下降、Ts/Tm值均大于1、C32二升藿烷的22S/(22S+22R)在0.553~0.604、βα-莫烷/αβ-藿烷在0.141~0.247、规则甾烷5α-C2920S/(20R+20S)与ββ/(αα+ββ)平均值分别为0.442、0.460,表明赋矿地层有机质正处于成熟演化阶段;规则甾烷C27~C29呈不对称"V"分布、伽马蜡烷指数和升藿烷指数均偏低,表明在晚古生代沉积成岩时矿区沉积水体较浅、盐度较低,为弱氧化环境。受喷流热液影响,有机质可以促使早期相对开放性成矿环境向还原性状态转变,同时还可与Pb、Zn等金属阳离子发生吸附络合作用,保证了矿质顺利迁移,为铅锌金属的大规模成矿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饱和烃气相色谱 生物标志化合物 成矿作用 盘龙铅锌矿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检测技术的夹泥灌注桩模型试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文凯 肖衡林 +2 位作者 张金团 刘永莉 范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9-916,共8页
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用于夹泥灌注桩定量检测。建立了加热光纤与桩身介质的单层圆筒壁一维传热模型,利用桩体中光纤的温升变化规律检测夹泥桩的含泥量。开展含泥量分别为0、33.3%、50.0%、66.7%、100.0%的夹泥桩光纤检测模型试验,确定... 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用于夹泥灌注桩定量检测。建立了加热光纤与桩身介质的单层圆筒壁一维传热模型,利用桩体中光纤的温升变化规律检测夹泥桩的含泥量。开展含泥量分别为0、33.3%、50.0%、66.7%、100.0%的夹泥桩光纤检测模型试验,确定合适的加热功率范围和加热时间,并对光纤传感器进行标定,研究不同夹泥桩中光纤温升变化情况和桩身介质导热系数,发现在相同加热功率下,随着含泥量增大,光纤温升速率变快、增加幅度变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含泥量与桩身介质导热系数之间存在确定的线性关系,并推导出两者数量关系式。通过声波检测对比试验,分析了该技术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桩体含泥量大于10%时,光纤检测法的精度与声波检测法较为接近。通过以上研究,为定量检测灌注桩的完整性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夹泥灌注桩 检测 含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南水模型的钙质砂应力-应变关系模拟 被引量:7
17
作者 谷建晓 杨钧岩 +1 位作者 王勇 吕海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597-4606,共10页
钙质砂是一种海洋生物成因的特殊岩土材料,具有颗粒性状不规则、易破碎的特点,表现出与石英砂不同的力学性质。为模拟钙质砂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首先分析南水模型的不足:即无法描述应力不变情况下应变无限增长的特点和不... 钙质砂是一种海洋生物成因的特殊岩土材料,具有颗粒性状不规则、易破碎的特点,表现出与石英砂不同的力学性质。为模拟钙质砂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首先分析南水模型的不足:即无法描述应力不变情况下应变无限增长的特点和不能描述钙质砂的剪胀性;然后通过在切线模量中引入应力比与峰值应力比的比值,合理考虑了颗粒破碎的影响;提出了切线模量和切线体积比与应力比间的函数关系式,使得改进后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应变-体变关系。同时,将孔隙压力系数引入到孔隙压力表达式中,较好地模拟了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与现有的模型相比,改进后的模型表达式简单易懂,参数获取更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南水模型 切线模量 孔隙压力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U型钢筋环扣连接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宜虎 卢旦 +1 位作者 张敏 谢光信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52-1561,共10页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U型钢筋环扣连接的力学性能,进行了4个装配式连接节点和2个现浇节点的单调加载和拟静力试验,观察其破坏现象,研究其滞回性能、承载力、变形能力及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装配式...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U型钢筋环扣连接的力学性能,进行了4个装配式连接节点和2个现浇节点的单调加载和拟静力试验,观察其破坏现象,研究其滞回性能、承载力、变形能力及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装配式节点钢筋U型环扣核心区混凝土和U型钢筋均实现了预期的破坏形态;2组装配式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相应的现浇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的比值分别为0.80和1.03;装配与现浇节点的初始刚度基本相同,混凝土开裂后,装配与现浇节点的刚度比值分别为0.76和0.85;而装配式节点相对于现浇节点的延性系数比值则达到约2.4倍,延性和耗能性能远高于现浇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筋U型环扣连接 单调加载试验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震沟参数对地铁隧道爆破减震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利军 何忠明 蔡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7-755,共9页
为了分析减震沟参数对地铁隧道爆破减震效果的影响,基于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和能量衰减原理探讨减震沟的减震机理;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隧道为依托工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隧道数值计算模型,应用正交设计原理设计数... 为了分析减震沟参数对地铁隧道爆破减震效果的影响,基于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和能量衰减原理探讨减震沟的减震机理;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隧道为依托工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隧道数值计算模型,应用正交设计原理设计数值计算方案,分析隧道爆破施工时不同减震沟参数下地表质点振动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减震沟参数对地铁隧道减震效果影响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减震沟深度、减震沟与爆源之间的水平距离、减震沟宽度,这与减震机理分析结果相符;在减震沟的设置参数范围内,随着减震沟与爆源之间水平距离增大,减震率增加幅度先快后慢,减震沟的深度越大,减震率越大;以减震沟参数即宽度为1.0 m、深度为1.2 m、与爆源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0 m的开挖方案为依托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案,在此方案下,工程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爆破 减震沟 振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孔隙水形态及土壤渗透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董均贵 吕海波 陈国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0,共7页
干湿循环过程会影响土壤孔隙水储存形态,导致土壤渗透性增大、养分流失。该文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究不同含水率和经历0~4次干湿循环后土壤孔隙水储存形态的变化规律,研究干湿循环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饱和-吸力"... 干湿循环过程会影响土壤孔隙水储存形态,导致土壤渗透性增大、养分流失。该文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究不同含水率和经历0~4次干湿循环后土壤孔隙水储存形态的变化规律,研究干湿循环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饱和-吸力"联测方法可将孔隙水分为束缚水和可动水,二者的横向弛豫时间(T2)阈值为1.96 ms。土壤湿润过程中,孔隙水主要以可动水的形态存在;土壤含水率较低时,束缚水(T2<1.96 ms)和可动水(T2≥1.96 ms)占比接近;当含水率超过13%时,可动水的含量迅速增大,而束缚水量增加较少。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后,土壤束缚水含量几乎不变,而可动水含量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线性增加;将干湿循环作用引入Coope渗透率模型可知,0~4次循环内,土壤渗透率与循环次数的6次方成正比;干湿循环作用会显著增加农田土渗透性、降低土壤肥力。研究可为农田土水分、肥力保持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渗透性 土壤 干湿循环 孔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