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滩造林中机械化集雨整地人工造林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王相娥 翟春龙 +1 位作者 郑开军 林本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89-92,共4页
荒滩造林时通过机械化手段进行造林地翻垦和微地形构建,能够更均匀地翻耕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有效利用降水资源,为苗木生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为此,介绍了荒滩造林机械化集雨整地人工造林技术,包括林地选择、清理造林地(确保栽植区域... 荒滩造林时通过机械化手段进行造林地翻垦和微地形构建,能够更均匀地翻耕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有效利用降水资源,为苗木生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为此,介绍了荒滩造林机械化集雨整地人工造林技术,包括林地选择、清理造林地(确保栽植区域无杂草、石块等障碍物)、机械化整地(提高土壤疏松度和透气性,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建设集雨系统(有效利用雨水资源,缓解荒滩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栽植苗木。应用该技术,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对于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促进植被生长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荒滩地区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滩造林 机械化集雨整地 人工造林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美国白蛾在山东地区1年可完成4代
2
作者 闫家河 寻怀兵 +7 位作者 梁玉婷 蒋志华 夏宝训 苗兴军 王涛 李善国 李娜 崔明杰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0-68,共9页
采取野外定点灯诱、性诱和人工采集等监测调查方式,首次确认美国白蛾在山东商河和费县1年能完成4代发育,2024年商河县第4代幼虫完成比例约5%~10%。明确第3代成虫发生期为9月21日—11月11日,羽化集中期为9月下旬—10月上中旬,高峰期为10... 采取野外定点灯诱、性诱和人工采集等监测调查方式,首次确认美国白蛾在山东商河和费县1年能完成4代发育,2024年商河县第4代幼虫完成比例约5%~10%。明确第3代成虫发生期为9月21日—11月11日,羽化集中期为9月下旬—10月上中旬,高峰期为10月8日;第4代幼虫发生初期为9月底10月初,结束期为11月底—12月上旬。全年持续高温是发生美国白蛾第3代成虫、第4代幼虫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山东地区 高温 第4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径级对黑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3
作者 苏帅 汪晓红 +6 位作者 李海涛 张凤启 孙天旭 姜斌 王伟 沙继国 陈宁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目的】揭示不同径级下黑松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及分配特征,为森林经营管理、城市造林、树种选择及区域碳收支平衡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中南山区黑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3 cm等距划分9个径级组,每个径级组设置3个标准样地,... 【目的】揭示不同径级下黑松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及分配特征,为森林经营管理、城市造林、树种选择及区域碳收支平衡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中南山区黑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3 cm等距划分9个径级组,每个径级组设置3个标准样地,分别进行乔木、灌木、草本的生物量测定及显著性检验,探究不同径级对林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1)黑松人工林树高随着径级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胸径[8,20) cm范围内,树高随胸径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胸径[11,14)、[14,17)、[17,20) cm的树高分别为胸径[8,11) cm的1.46、2.26、2.53倍。2)当胸径(0,5)、[5,8)、[8,11)、[11,14)、[14,17)、[17,20)、[20,23)、[23,26)、[26,29) cm时,黑松乔木单株生物量分别为2.91、10.30、27.36、58.95、144.30、117.22、234.78、376.89、475.46 kg,随着径级增加而增加;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依次为干生物量>根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乔木层根冠比随着径级的增加而降低。3)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及其根冠比随着径级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趋势。4)树高与乔木层生物量呈现正相关变化趋势,而与灌木、草本层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径级对黑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影响较大,合理的径级配比,对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级 黑松 生物量分配 鲁中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类清查数据的费县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4
作者 王景才 李明 +3 位作者 蒋新瑞 王艳华 王忠英 魏宇飞 《辽宁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5-10,共6页
利用费县104块一类清查样地2007年、2012年和2017年3期数据,分析地类和林种变化以及主要林种(水土保持林、一般用材林和果树林)内林木的非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清查标准的变化,乔木林地类明显减少,特殊灌木林地类增加;3个主要林... 利用费县104块一类清查样地2007年、2012年和2017年3期数据,分析地类和林种变化以及主要林种(水土保持林、一般用材林和果树林)内林木的非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清查标准的变化,乔木林地类明显减少,特殊灌木林地类增加;3个主要林种的物种多样性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水土保持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优于一般用材林和果树林;同时,水土保持林内林木径阶总体呈“倒J型”分布,小径级林木有所增加,需要采取人工抚育等措施促进树木生长;果树林和一般用材林内树种较为单一,乔木径级结构无明显规律,应采取科学经营措施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类清查 地类 非空间结构 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理念下林业种植技术应用分析
5
作者 张鹏 蒋宏 《农家科技》 2024年第35期124-126,共3页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生态理念逐渐成为林业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本文从生态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林业种植技术的现状与不足,探讨怎样利用技术创新推动林业种植的生态化发展。阐述生态理念对林业种植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生态理念逐渐成为林业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本文从生态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林业种植技术的现状与不足,探讨怎样利用技术创新推动林业种植的生态化发展。阐述生态理念对林业种植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针对林业种植技术实施的生态策略,在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结合生态理念的林业种植技术能提高生产效益,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理念 林业种植技术 可持续发展 生态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处理对刺槐硬枝扦插影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元帅 荀守华 +4 位作者 董元夫 张自和 刘泽东 顾保阳 李希静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5期135-138,共4页
通过对“绿满青山”、“壮美青山”、鲁2三个刺槐优良无性系的当年硬枝,放入不同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浸泡处理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极显著,不同处理时间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极显著,... 通过对“绿满青山”、“壮美青山”、鲁2三个刺槐优良无性系的当年硬枝,放入不同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浸泡处理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极显著,不同处理时间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极显著,不同处理浓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并通过多重比较可知,‘绿满青山’和鲁2间生根率无显著差异,并且生根率极显著于‘壮美青山’,各处理浓度间无显著差异,以500×10-6、600×10-6为最好,且均与对照达显著或近显著水平,处理时间12h、24h、36h间无显著差异,为较好处理时间,且12h比2s差异显著,24h比72h、2s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外源激素 硬枝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传江 周晨 +2 位作者 翟春龙 曾凡霞 郑开军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8期50-52,共3页
为研究林分密度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3个不同密度的杨树样地,分别为4 m×3 m,5 m×3 m,6 m×4 m。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杨树生长存在明显差异,5 m×3 m时树高最高,6 m×4 m时胸径最大,0~20 cm和20~... 为研究林分密度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3个不同密度的杨树样地,分别为4 m×3 m,5 m×3 m,6 m×4 m。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杨树生长存在明显差异,5 m×3 m时树高最高,6 m×4 m时胸径最大,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在5 m×3 m时达到最大值。从林地土壤养分结构和树势来看,5 m×3 m的密度模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密度 生长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杉栽培及养护管理技术分析
8
作者 曾凡霞 王传江 +2 位作者 翟春龙 郑开军 王传开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9期128-130,共3页
水杉为落叶乔木,为大型杉科植物。在我国,水杉为珍贵物种,俗称“活化石”。由于水杉可应用在造船行业、建筑行业、家具行业和桥梁工程当中,因此经济价值相对较高。同时,水杉还具备空气净化功能,有助于城市绿化。所以,研究水杉的栽培管... 水杉为落叶乔木,为大型杉科植物。在我国,水杉为珍贵物种,俗称“活化石”。由于水杉可应用在造船行业、建筑行业、家具行业和桥梁工程当中,因此经济价值相对较高。同时,水杉还具备空气净化功能,有助于城市绿化。所以,研究水杉的栽培管理技术十分重要。下文从水杉形态特点和习性介绍出发,重点论述水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应用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栽培 养护管理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