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镉污染红黏土的室内试验研究
1
作者 陈筠 黄洋 +1 位作者 向川 龙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镉(Cd)污染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和环境污染的修复效应,以活性炭为载体,菌种选取巴氏芽孢杆菌,开展基本物理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和重金属形态提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巴氏芽孢杆菌对镉离子...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镉(Cd)污染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和环境污染的修复效应,以活性炭为载体,菌种选取巴氏芽孢杆菌,开展基本物理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和重金属形态提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巴氏芽孢杆菌对镉离子有较强的耐受性;对比单加微生物或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修复效果更显著;14%活性炭微生物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29.7 kPa,较镉污染土提升174.7%;修复21 d后,10%活性炭微生物土样的镉离子浸出浓度降低到0.002 mg/L,较镉污染土样降低99.8%;修复后,土中的镉从弱酸态向可还原态和残渣态转化。总的来说,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镉污染红黏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活性炭的掺量以10%为宜。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镉污染红黏土的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巴氏芽孢杆菌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镉污染 土壤修复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数据的柑橘叶面积指数反演
2
作者 陈治宇 窦世卿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4-30,共7页
以柑橘(Citrus reticulata)为研究对象,采集无人机多光谱与柑橘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对多光谱数据进行波段选择和组合后,采用Boruta算法、RFECV方法及未筛选3种特征处理方式,分别结合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回归(RFR)、BP神经网络(BPNN... 以柑橘(Citrus reticulata)为研究对象,采集无人机多光谱与柑橘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对多光谱数据进行波段选择和组合后,采用Boruta算法、RFECV方法及未筛选3种特征处理方式,分别结合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回归(RFR)、BP神经网络(BPNNR)3种机器学习回归模型构建9种LAI估测组合模型。使用GridSearchCV方法优化模型参数后,对比各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选出最优LAI预测模型,并生成柑橘LAI空间分布影像。结果表明,Boruta算法可以有效筛选特征变量、降低模型的过拟合程度;在9种组合模型中,Boruta_BPNNR模型在柑橘LAI估测中表现最优,其数据离散度小,回归曲线与对角线的拟合度高。LAI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LAI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南北梯度差异,北部地区的LAI普遍高于南部地区,这与实地调查中北部地区柑橘生长繁茂、南部地区长势相对稀疏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无人机多光谱 叶面积指数(LAI) Boruta_BPNNR模型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数据结合BorutaShap_CatBoost算法的柑橘叶面积指数反演
3
作者 陈治宇 窦世卿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56-65,共10页
为充分利用高光谱数据,提高柑橘LAI的反演精度,以柑橘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数据构建特征集合后,使用BorutaShap对比Boruta进行特征筛选,并分别结合CatBoost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梯度提升树、BP神经网络,4种回归模型构建8种组合模型,经过... 为充分利用高光谱数据,提高柑橘LAI的反演精度,以柑橘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数据构建特征集合后,使用BorutaShap对比Boruta进行特征筛选,并分别结合CatBoost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梯度提升树、BP神经网络,4种回归模型构建8种组合模型,经过贝叶斯调参后进行柑橘LAI反演,通过回归结果的精度评定筛选出反演柑橘LAI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BorutaShap比Boruta筛选出的波段数量更少,性能更优。在构建的8种组合模型中BorutaShap_CatBoost为反演柑橘LAI的最佳模型,拟合模型与验证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812和0.7762。综上,BorutaShap_CatBoost可对柑橘LAI进行准确预测,生成LAI反演图可为柑橘果树的长势的快速监测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高光谱 BorutaShap CatBoost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作品选
4
作者 秦蔚昀 李小坤 李蜀卫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I0010-I0010,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与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瑞明 向阳开 +1 位作者 梁路 赵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87-291,共5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与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的强度损失规律,对σ_(con)/f_(ptk)=0.4、0.6、0.8三种预应力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梁开展25次、50次、75次快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预应力作用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 为研究冻融循环与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的强度损失规律,对σ_(con)/f_(ptk)=0.4、0.6、0.8三种预应力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梁开展25次、50次、75次快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预应力作用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预应力达到σ_(con)/f_(ptk)=0.8时,各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为接近,此时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无预应力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远大于预应力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损失,且预应力越大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越缓慢;预应力对冻融循环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衰减有抑制作用,随着预应力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建立考虑冻融循环和预应力作用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预应力混凝土 抗压强度 损失规律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