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指标成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加权TOPSIS与灰色关联度融合模型评价柳叶菜药材质量
1
作者 郭延红 吴敏 +2 位作者 凌云智 赵海 陈致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9-1288,共10页
建立柳叶菜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方法,联合化学计量学、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与灰色关联度融合模型评价不同产地柳叶菜质量。以COSMOSIL AR-ⅡC18柱为色谱柱,流... 建立柳叶菜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方法,联合化学计量学、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与灰色关联度融合模型评价不同产地柳叶菜质量。以COSMOSIL AR-Ⅱ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80、360和210 nm,以原儿茶酸、山柰酚和齐墩果酸为内参物,采用一测多评法计算各成分含量;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检测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对检测数据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并建立加权TOPSIS与灰色关联度融合模型。方法学验证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相对校正因子耐用性良好,一测多评法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接近。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16批柳叶菜聚为3类,槲皮素、山楂酸、没食子酸、山柰酚、金丝桃苷和原儿茶酸是影响柳叶菜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16批样品的相对贴近度在0.3703~0.6178之间。研究建立的HPLC多指标定量方法操作便捷,可普及推广;化学计量学联合加权TOPSIS与灰色关联度融合模型为评价不同产地柳叶菜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菜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计量学 加权TOPSIS 灰色关联度分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四种不同酒曲发酵酒醅真菌菌群研究
2
作者 王佳佳 杨玉玲 +2 位作者 李术钗 张婷婷 杨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1,共5页
该研究利用苗家酒曲(MJ)、安琪酒曲(AQ)、伍曲香(WQ)、广西中草药酒曲(ZY)发酵酒醅,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不同酒醅的真菌菌群多样性,考察不同酒曲对酒醅真菌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酒醅中真菌菌群归属于5个门、24个属,优势真菌... 该研究利用苗家酒曲(MJ)、安琪酒曲(AQ)、伍曲香(WQ)、广西中草药酒曲(ZY)发酵酒醅,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不同酒醅的真菌菌群多样性,考察不同酒曲对酒醅真菌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酒醅中真菌菌群归属于5个门、24个属,优势真菌门(相对丰度>1%)均为毛霉门(Mucor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共有的优势真菌属为根霉属(Rhizopus)和未分类属(unidentified),此外,AQ发酵酒醅中的优势真菌属还包括未分类酵母目(unclassified_Saccharomycetales)、假丝酵母属(Candida)、曲霉属(Aspergillus)、毕赤酵母属(Pichia);MJ发酵酒醅中优势真菌属还包括Cyberlindnera、曲霉属、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WQ发酵酒醅的中优势真菌属还包括曲霉属、红曲霉属(Monascus)、横梗霉属(Lichtheima);ZY发酵酒醅中优势真菌属还包括横梗霉属、红曲霉属、假丝酵母菌属。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表明,MJ和WQ发酵酒醅的真菌菌群结构相似,但与AQ、ZY发酵酒醅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unclassified-Fungi、unidentified、Rhizopus、Cyberlindnera与其他物种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曲 酒醅 高通量测序 真菌菌群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帆 夏浪 +1 位作者 谢鑫 张月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74,共8页
为了解不同金花茶叶的矿质元素组成和活性成分,对中东金花茶(Camellia achrysantha)、龙州金花茶(C. long-zhouensis)、毛籽金花茶(C. ptilosperma)、柠檬黄金花茶(C. limonia)、崇左金花茶(C. chuongtsoensis)、金花茶(C. nitidissima... 为了解不同金花茶叶的矿质元素组成和活性成分,对中东金花茶(Camellia achrysantha)、龙州金花茶(C. long-zhouensis)、毛籽金花茶(C. ptilosperma)、柠檬黄金花茶(C. limonia)、崇左金花茶(C. chuongtsoensis)、金花茶(C. nitidissima)叶的7种矿质元素(钾、镁、钙、钠、铁、锌和硒)、总酚、总黄酮、总抗坏血酸和可溶性糖、茶多酚和咖啡碱、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基于活性成分含量对6种金花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黄金花茶的钾、镁、钠含量最高,分别为18.70、2.67和1.01 g/kg;钙含量最高的是中东金花茶(42.99 g/kg);铁含量最高的是崇左金花茶(334.14 mg/kg);锌含量最高的是毛籽金花茶(22.46 mg/kg);硒含量最高的是龙州金花茶(0.47 mg/kg);不同金花茶叶中7种元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6种金花茶中共检测出15种氨基酸,仅缺少天冬酰胺、色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和谷氨酰胺。6种金花茶的活性成分含量均表现出可溶性糖>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抗坏血酸的趋势,其中毛籽金花茶的含量均为最高。茶多酚含量最高的为中东金花茶;咖啡碱含量均较低,在中东金花茶与崇左金花茶中未检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C1、PC2和PC3累计贡献率达87.439%,同时活性成分含量综合评分得出柠檬黄金花茶表现最为优异。活性成分含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黄金花茶和其他种差异性较大,中东金花茶和毛籽金花茶、崇左金花茶和金花茶差异性较小。这为金花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活性成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对金花茶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帆 刘国豪 +3 位作者 谢鑫 夏浪 张月 许铁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1,共8页
【目的】分析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的物种分布,研究不同气候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为其合理保护及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和《中国植物志》在线网站现有的198条有效标本记录,结合19... 【目的】分析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的物种分布,研究不同气候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为其合理保护及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和《中国植物志》在线网站现有的198条有效标本记录,结合19个气候因子与SSP1-2.6、SSP5-8.5情景,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 v10.5软件分析当前金花茶的地理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2050年和2070年金花茶的地理分布,探讨气候因子对适宜生境的影响。【结果】当前气候下,金花茶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中部至沿海地区,在云南、四川、贵州均有零星分布;在SSP1-2.6模拟的未来气候情景下,金花茶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南部、江苏中部,在云南与四川的零星分布面积增大;在SSP5-8.5模拟的未来气候情景下,金花茶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四川东南部、贵州南部、江苏中部、中国台湾西部,在西藏西南部新增了零星分布。可见,未来金花茶分布主要以广西为中心向北部迁移;在预测情景下,SSP5-8.5的影响明显高于SSP1-2.6。影响金花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干月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化。【结论】在未来气候影响下,金花茶主要由现有分布区域向北迁移。基于金花茶适宜分布的区域,应依其生长习性合理保护种植,以促进资源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MaxEnt模型 地理分布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贵州苗家米酒功能成分对调节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王佳佳 杨玉玲 +2 位作者 李术钗 和春菊 彭怡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2,共6页
该研究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Swiss ADME从贵州苗家米酒中筛选得到主要的挥发性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预测其作用靶点,并结合OMIM、Drugbank、Dis GeNET等数据库收集高脂血症疾病靶点,进一步获得活性成... 该研究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Swiss ADME从贵州苗家米酒中筛选得到主要的挥发性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预测其作用靶点,并结合OMIM、Drugbank、Dis GeNET等数据库收集高脂血症疾病靶点,进一步获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高脂血症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然后利用STRING、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并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苗家米酒-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探索苗家米酒发挥调节高脂血症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贵州苗家米酒可能以3,4-二羟基苯基二醇、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反-2-十二烯醛等为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癌症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路上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白细胞介素-6(IL-6)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等关键靶点发挥调节高脂血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家米酒 高脂血症 气相色谱-质谱 网络药理学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苗家米酒发酵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杨玉玲 李术钗 +3 位作者 王佳佳 邓朝晖 代泺琪 杨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7-242,共6页
该研究以大米为原料,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制备米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酒精度、微生物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米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2 d,酒曲添加量3.5%,发酵温度2... 该研究以大米为原料,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制备米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酒精度、微生物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米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2 d,酒曲添加量3.5%,发酵温度29℃。在此优化条件下,米酒感官评分为86.33分,酒精度为29%vol,其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苗家米酒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21种,其中醇类2种、酯类3种、酸类4种、醛类6种、酮类2种及其他类4种。其中,酸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5.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苗家米酒 风味物质 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