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方清虚洞穴景观资源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罗书文
陈伟海
+3 位作者
杨桃
潘晓东
邓亚东
覃星铭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444-455,共12页
探测清虚洞发育特征及景观资源组成,研究清虚洞形成机理,为科学开发、保护提供参考。本文在探测清虚洞的基础上,根据清虚系统的洞道结构和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其资源构成及特征;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对清虚洞形成...
探测清虚洞发育特征及景观资源组成,研究清虚洞形成机理,为科学开发、保护提供参考。本文在探测清虚洞的基础上,根据清虚系统的洞道结构和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其资源构成及特征;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对清虚洞形成的影响;以区域新构造演进为主线,讨论清虚洞形成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清虚洞洞穴系统属于大型洞穴系统,其洞道结构为“一桥、两坑、一窗、一支洞”;(2)天生桥、天坑、天窗、洞内景观及边缘坡立谷等,是清虚洞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边缘坡立谷、清虚洞天生桥及云坛天坑构成了核心资源;(3)区内地形特征及下伏非碳酸岩夜郎组(T1y)地层,为外源水流入碳酸岩地层溶蚀成洞提供了隔水条件;(4)区内地下水不仅沿着构造节理和裂隙运移溶蚀,而且单斜构造条件也有利于地下水沿着层间裂隙溶蚀、侵蚀,是控制清虚洞成因之一;(5)清虚洞穴系统在形成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溶蚀期、崩塌期和下切3个时期。区内岩层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是清虚洞形成的前提条件,外源水是清虚洞形成的基本动力,在区内地文演进过程塑造了世界罕有的天生桥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清虚洞
岩溶洞穴
发育特征
形成机理
洞穴景观资源
天生桥
天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湘桂走廊地貌发育特征的地学意义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罗书文
贺卫
+4 位作者
杨桃
邓亚东
吕勇
吴克华
孟庆鑫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0-759,共10页
为了探讨湘桂走廊内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貌学意义及区内峰林平原形成原因,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区内地貌形态、岩性以及地貌类型的空间展布特征,运用岩溶水文地貌学理论探讨区内水文地貌的形成与演化。根据区内地貌形态的空间展布特征,分...
为了探讨湘桂走廊内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貌学意义及区内峰林平原形成原因,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区内地貌形态、岩性以及地貌类型的空间展布特征,运用岩溶水文地貌学理论探讨区内水文地貌的形成与演化。根据区内地貌形态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认为区内水系经历一次反向袭夺过程;区内地貌演变受到越城岭、海洋山两个隆起的影响,平原面积变小,湘江向东北退缩;区内地貌演化至少经历了古湘江期、灵河孕育期、灵河期等三个夷平时期。文章在分析区内峰林平原形成动力机制的同时,提出岩溶流域潮间带概念模型和岩溶流域牵动交互式袭夺模式,丰富了峰林平原成因类型和岩溶水文地貌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科学术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桂走廊
灵渠
岩溶流域
潮间带
地貌特征
桂林岩溶地貌
牵动交互式袭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残留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书文
吕勇
+4 位作者
吴克华
邓亚东
杨桃
潘明
傅良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5-814,共10页
文章探讨了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及形成机制,为查清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提供参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及岩溶水文地貌过程等要素,...
文章探讨了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及形成机制,为查清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提供参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及岩溶水文地貌过程等要素,对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形成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认为:三叠纪地层和白垩纪地层覆盖于泥盆纪地层之上,中间缺失二叠纪、侏罗纪地层,其原因是中三叠世时期地壳抬升,三叠系上统和二叠系被剥蚀殆尽,在侏罗纪研究区处于剥蚀期,导致两个时期地层缺失;而三叠系、白垩系残余地层分布在泥盆系形成的洼地、谷地、洞穴、山腰及山顶等地,主要是区内在中三叠世、侏罗纪时代古岩溶发育的天坑、洼地、谷地和洞穴等负地形,为晚三叠世和白垩纪沉积提供空间;现代岩溶地貌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岩溶负地貌将上覆地层向纵深方向携带,从而形成不同常理的地层接触关系;同时,这些负地形为堆积或沉积在内的三叠纪、白垩纪地层提供了免受剥蚀场所,使其残留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地层
岩溶地貌
峰林平原
峰丛洼地
形成机制
水文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地文期的解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罗书文
杨桃
+3 位作者
邓亚东
吕勇
吴克华
孟庆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2-1665,共14页
从地文期角度,分析桂林岩溶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为研究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规律及探讨岩溶地貌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区内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塑造地貌营力(水系)变化,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及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
从地文期角度,分析桂林岩溶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为研究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规律及探讨岩溶地貌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区内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塑造地貌营力(水系)变化,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及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等要素,对桂林地貌发育演化过程的地文时期进行解析。研究表明,①中三叠世—白垩纪晚期,由地壳升降运动引起海进海退,为研究区现代岩溶地貌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地势基本构架;②古新世—上新世,区内发育的内陆断陷、凹陷盆地,为现代岩溶地貌发育水动力奠定了地形条件;③渐新世末期,广西南部断块构造异常显著,区内向南流的水系溯源侵蚀能力加强,使阳朔与桂林水系贯通(漓江的形成),在水文效应下塑造了桂林现代岩溶地貌景观。因此,根据区内地质演化史、外部营力变化(水系)、地貌特征等要素,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分为猫儿山期、山盆期和漓江期3个地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岩溶地貌
地文期
地貌演化
峰林平原
峰丛洼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方清虚洞穴景观资源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罗书文
陈伟海
杨桃
潘晓东
邓亚东
覃星铭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重点实验室
贵阳市第十二中学
出处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444-455,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502257)
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DD20160285,DD20190022,DD20179313)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YYWF201638)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18GXNSFBA138051)资助
文摘
探测清虚洞发育特征及景观资源组成,研究清虚洞形成机理,为科学开发、保护提供参考。本文在探测清虚洞的基础上,根据清虚系统的洞道结构和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其资源构成及特征;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对清虚洞形成的影响;以区域新构造演进为主线,讨论清虚洞形成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清虚洞洞穴系统属于大型洞穴系统,其洞道结构为“一桥、两坑、一窗、一支洞”;(2)天生桥、天坑、天窗、洞内景观及边缘坡立谷等,是清虚洞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边缘坡立谷、清虚洞天生桥及云坛天坑构成了核心资源;(3)区内地形特征及下伏非碳酸岩夜郎组(T1y)地层,为外源水流入碳酸岩地层溶蚀成洞提供了隔水条件;(4)区内地下水不仅沿着构造节理和裂隙运移溶蚀,而且单斜构造条件也有利于地下水沿着层间裂隙溶蚀、侵蚀,是控制清虚洞成因之一;(5)清虚洞穴系统在形成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溶蚀期、崩塌期和下切3个时期。区内岩层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是清虚洞形成的前提条件,外源水是清虚洞形成的基本动力,在区内地文演进过程塑造了世界罕有的天生桥景观。
关键词
大方清虚洞
岩溶洞穴
发育特征
形成机理
洞穴景观资源
天生桥
天坑
Keywords
Qingxudong cave of Dafang county
karst cav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landscape resource of cave
nature bridge
tiankeng
分类号
P931.5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桂走廊地貌发育特征的地学意义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罗书文
贺卫
杨桃
邓亚东
吕勇
吴克华
孟庆鑫
机构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贵阳市第十二中学
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0-759,共10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2606)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5720)
+2 种基金
贵州省2016年度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2016]21)
贵州科学院创新人才团队能力提升工程([2019]0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22)。
文摘
为了探讨湘桂走廊内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貌学意义及区内峰林平原形成原因,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区内地貌形态、岩性以及地貌类型的空间展布特征,运用岩溶水文地貌学理论探讨区内水文地貌的形成与演化。根据区内地貌形态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认为区内水系经历一次反向袭夺过程;区内地貌演变受到越城岭、海洋山两个隆起的影响,平原面积变小,湘江向东北退缩;区内地貌演化至少经历了古湘江期、灵河孕育期、灵河期等三个夷平时期。文章在分析区内峰林平原形成动力机制的同时,提出岩溶流域潮间带概念模型和岩溶流域牵动交互式袭夺模式,丰富了峰林平原成因类型和岩溶水文地貌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科学术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关键词
湘桂走廊
灵渠
岩溶流域
潮间带
地貌特征
桂林岩溶地貌
牵动交互式袭夺
Keywords
Hunan-Guangxi corridor
Ling canal
karst basin
intertidal zone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Guilin karst landform
interactive capture mode of karst basin
分类号
P931.5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残留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书文
吕勇
吴克华
邓亚东
杨桃
潘明
傅良同
机构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贵阳市第十二中学
黔南景区溶洞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5-814,共10页
基金
贵州省2016年度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2016]21)
贵州科学院创新人才团队能力提升工程([2019]0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22)。
文摘
文章探讨了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及形成机制,为查清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提供参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及岩溶水文地貌过程等要素,对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形成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认为:三叠纪地层和白垩纪地层覆盖于泥盆纪地层之上,中间缺失二叠纪、侏罗纪地层,其原因是中三叠世时期地壳抬升,三叠系上统和二叠系被剥蚀殆尽,在侏罗纪研究区处于剥蚀期,导致两个时期地层缺失;而三叠系、白垩系残余地层分布在泥盆系形成的洼地、谷地、洞穴、山腰及山顶等地,主要是区内在中三叠世、侏罗纪时代古岩溶发育的天坑、洼地、谷地和洞穴等负地形,为晚三叠世和白垩纪沉积提供空间;现代岩溶地貌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岩溶负地貌将上覆地层向纵深方向携带,从而形成不同常理的地层接触关系;同时,这些负地形为堆积或沉积在内的三叠纪、白垩纪地层提供了免受剥蚀场所,使其残留至今。
关键词
中生代地层
岩溶地貌
峰林平原
峰丛洼地
形成机制
水文地貌
Keywords
Mesozoic stratum
karst geomorphology
peak-forest plain
peak-cluster depression
form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P931.5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地文期的解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罗书文
杨桃
邓亚东
吕勇
吴克华
孟庆鑫
机构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贵阳市第十二中学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2-1665,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桂东北岩溶系统基础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东部寒武系腕足动物的研究》(批准号:42262002)
+2 种基金
黔科合基础项目《凯里组腕足动物的研究》(编号:[2020]1Y159)
贵州省2016年度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编号:[2016]21)
贵州科学院创新人才团队能力提升工程《喀斯特洞穴资源保护利用》(编号:[2019]08)。
文摘
从地文期角度,分析桂林岩溶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为研究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规律及探讨岩溶地貌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区内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塑造地貌营力(水系)变化,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及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等要素,对桂林地貌发育演化过程的地文时期进行解析。研究表明,①中三叠世—白垩纪晚期,由地壳升降运动引起海进海退,为研究区现代岩溶地貌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地势基本构架;②古新世—上新世,区内发育的内陆断陷、凹陷盆地,为现代岩溶地貌发育水动力奠定了地形条件;③渐新世末期,广西南部断块构造异常显著,区内向南流的水系溯源侵蚀能力加强,使阳朔与桂林水系贯通(漓江的形成),在水文效应下塑造了桂林现代岩溶地貌景观。因此,根据区内地质演化史、外部营力变化(水系)、地貌特征等要素,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分为猫儿山期、山盆期和漓江期3个地文期。
关键词
桂林
岩溶地貌
地文期
地貌演化
峰林平原
峰丛洼地
Keywords
Guilin
karst geomorphology
physiographic stages
evolution of geomorphology
Fenglin plain
Fengcong depress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分类号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方清虚洞穴景观资源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罗书文
陈伟海
杨桃
潘晓东
邓亚东
覃星铭
《广西科学》
CAS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湘桂走廊地貌发育特征的地学意义及形成机制研究
罗书文
贺卫
杨桃
邓亚东
吕勇
吴克华
孟庆鑫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残留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形成机制探讨
罗书文
吕勇
吴克华
邓亚东
杨桃
潘明
傅良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地文期的解析
罗书文
杨桃
邓亚东
吕勇
吴克华
孟庆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