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洁颖 陈海 +2 位作者 董会卿 贾建平 易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90-993,共4页
分析9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对9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患者前驱感染症状、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治疗原则及出院时神经系统损害恢复评分进行分析,腹泻为其常见前驱感染,并迅速出现四肢瘫痪、肌肉萎缩... 分析9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对9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患者前驱感染症状、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治疗原则及出院时神经系统损害恢复评分进行分析,腹泻为其常见前驱感染,并迅速出现四肢瘫痪、肌肉萎缩,病情进展迅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有效。早期诊断、及时予以免疫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电生理学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靶向P53调控DNA损伤修复和FOXO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
2
作者 罗智琼 汪卓逸 +6 位作者 汪永平 陈小忠 余佳 程莎 昝宁宁 孙宝飞 骆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3-763,共11页
淫羊藿素(icaritin,ICT)为8-异戊烯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淫羊藿的主要功效成分。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淫羊藿素具有抑制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生长的活性,本文旨在研究淫羊藿素的体内抗GBM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体外MTT... 淫羊藿素(icaritin,ICT)为8-异戊烯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淫羊藿的主要功效成分。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淫羊藿素具有抑制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生长的活性,本文旨在研究淫羊藿素的体内抗GBM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体外MTT实验、流式细胞术、彗星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ICT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4种GBM细胞U87、U251、U118、A172增殖,诱导U87细胞早期凋亡(P<0.001)和晚期凋亡(P<0.05),诱导U87细胞DNA损伤,并将U87细胞阻滞在G 0/G 1期(P<0.0001)。体内皮下瘤移植瘤实验证明,喂服200 mg/kg(P<0.01)、400 mg/kg(P<0.001)ICT对GBM皮下肿瘤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心、肝、脾、肺、肾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分子对接及细胞热力学结果表明,ICT与GBM存在26个可能的靶蛋白质,其中P53蛋白在GBM组织中的表达显著(P<0.001)高于正常组织,且ICT与P53的结合能较低;细胞热力学实验验证ICT可显著的富集GBM活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这说明ICT可靶向P53蛋白。检测了ICT对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关联的FOXO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表明ATR(P<0.01)、P53(P<0.001)、P21(P<0.05)和γ-H2AX(P<0.05)的表达上调,而CyclinE1(P<0.01)、E2F1(P<0.05)、CDK2(P<0.01)、Rb(P<0.001)、P-Rb(P<0.0001)和WRN(P<0.0001)的表达下调;对FOXO通路中的FOXO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其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本研究证明,ICT在体内可有效抑制GBM细胞的生长,靶向P53调控DNA损伤修复途径和FOXO信号通路诱导GBM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淫羊藿素 P53 DNA损伤应答 叉头框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毒者心理健康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田亚莉 庞成 +6 位作者 廖昆玲 于萍 王光萍 黄永惠 葛美 包志杰 宋玉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 探讨吸毒人员心理健康与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CD8)、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心理评定量表 (SCL 90量表 ) ,对 30名戒毒治疗后 1~ 2个月人员和 2 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理量表评定 ,并用流式细胞分析仪... 目的 探讨吸毒人员心理健康与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CD8)、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心理评定量表 (SCL 90量表 ) ,对 30名戒毒治疗后 1~ 2个月人员和 2 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理量表评定 ,并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CD8,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CTH。结果 戒毒人员SCL 90症状量表中多项因子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血清ACTH含量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观察组淋巴细胞CD3 、CD4/CD8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典型相关分析显示ACTH、CD3 、CD4/CD8与SCL 90症状量表中多项因子评分密切相关 (r=- 0 6 35 5 6 0 ,P =0 0 0 30 )。结论 戒毒人群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紊乱 ,ACTH与CD4/CD8含量的改变对这种状态的存在和发展可能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群 心理健康 T淋巴细胞亚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及脑卒中红细胞Na^+/Mg^(2+)交换率与胰岛素抵抗和类洋地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袁林 李培 +4 位作者 苗蓁蓁 赵萍 朱成章 周兢业 尹祚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和脑梗塞急、慢性期血浆Na+ 、Mg2 + 及红细胞内Na+ 、Mg2 + 含量和Na+ /Mg2 + 交换率 ,以及与胰岛素抵抗和类洋地黄物质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 78例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 (n =2 3)、脑出血组 (n =2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和脑梗塞急、慢性期血浆Na+ 、Mg2 + 及红细胞内Na+ 、Mg2 + 含量和Na+ /Mg2 + 交换率 ,以及与胰岛素抵抗和类洋地黄物质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 78例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 (n =2 3)、脑出血组 (n =2 1)和脑梗塞组 (n =34) ,并选 2 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火焰法测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内Na+ 、Mg2 + 含量和Na+ /Mg2 +交换率〔钠 -镁外流最大速率 (VTmax)、非钠依赖性镁外流最大速率 (VNimax)、钠依赖性镁外流最大速率 (VNdmax)〕。同时测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和类洋地黄物质浓度。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Na+ 、Mg2 + 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而原发性高血压组、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急、慢性期红细胞内Mg2 + 含量明显降低 ,VTmax、VNdmax明显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脑出血组、脑梗塞组急、慢性期红细胞内Na+ 含量则明显增高 (P <0 0 5~ 0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 ,红细胞内Mg2 + 含量、VNdmax与胰岛素抵抗和类洋地黄物质呈明显负相关 ,而红细胞内Na+ 含量与胰岛素抵抗和类洋地黄物质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原发性高血压和脑卒中患者由于红细胞内外Na+ /Mg2 + 转换率加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脑卒中 红细胞 胰岛素抵抗 类洋地黄 离子交换 钠离子 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专家共识 被引量:32
5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汤勇 +16 位作者 闫志慧 薛慧 黄明金 施天明 方哲明 王璟 刘波 崇奕 曹效平 付蓉 毕国荣 姜荣环 蒋子栋 王武庆 韩军良 刘博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2-996,共5页
1定义1986年,Brandt和Dieterich通过对已发现非眩晕性头晕病例的研究,提出了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hobic postual vertigo, PPV)的概念[1]。2007年,Staab和Ruckenstein确定了这一组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与概念,将其命名为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 1定义1986年,Brandt和Dieterich通过对已发现非眩晕性头晕病例的研究,提出了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hobic postual vertigo, PPV)的概念[1]。2007年,Staab和Ruckenstein确定了这一组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与概念,将其命名为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 CSD)[2, 3]。二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PPV强调的是与诱发因素相关的姿势改变,而CSD强调的是视觉刺激诱发的头晕和持续不稳感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感 慢性主观性头晕 核心症状 视觉刺激 专家共识 持续性 诱发因素 感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萍 聂斌 +7 位作者 潘岳松 濮月华 米东华 严鸿伊 龚玲 彭忠勇 刘远亮 刘丽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394-400,共7页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urden,ICASB)对缺血性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入组中国22家医院共计2864例发病7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MRA检查,并根据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数量计算ICA...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urden,ICASB)对缺血性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入组中国22家医院共计2864例发病7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MRA检查,并根据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数量计算ICASB,根据不同的ICASB将患者分为<4分组、4~5分组和>5分组。比较不同ICASB组间基线数据的差异,并分析1年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ICASB<4分组、4~5分组和>5分组分别有2491例、214例和159例。不同ICASB组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ICASB 4~5分(HR 2.28,95%CI 1.41~3.71,P=0.0008)、卒中家族史(HR 2.06,95%CI 1.27~3.33,P=0.0033)、缺血性卒中病史(HR 2.12,95%CI 1.29~3.50,P=0.0030)、以前和现在吸烟史(HR 0.54,95%CI 0.35~0.85,P=0.0075)及入院时NIHSS评分(HR 1.05,95%CI 1.00~1.09,P=0.028)是1年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 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CASB 4~5分组1年卒中复发率(10.28%)较<4分组(3.89%)和>5分组(6.91%)增高(均P<0.0001)。结论ICASB 4~5分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晕/眩晕的病史采集及眼震检查(续) 被引量:3
7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付蓉 +3 位作者 赵晶 陈泽雯 黄名璐 吴子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96,共3页
2眼震眼球震颤简称眼震,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可分急跳型和摆动型两型。急跳型主要是固视不能维持,眼球出现缓慢漂移即慢相,随后出现中枢纠正这种缓慢漂移的快速眼动即快相;虽然眼震的方向常以中枢纠正的快... 2眼震眼球震颤简称眼震,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可分急跳型和摆动型两型。急跳型主要是固视不能维持,眼球出现缓慢漂移即慢相,随后出现中枢纠正这种缓慢漂移的快速眼动即快相;虽然眼震的方向常以中枢纠正的快相来描述,但反应眼震本质的却是缓慢漂移的慢相,慢相的机制主要是两侧前庭张力失衡、凝视维持障碍、视觉障碍等。急跳型是最常见的眼震,前庭、视动和末位性眼震均为急跳型眼震。摆动性眼震为眼球来回运动的速度与幅度相等,不分快慢相,先天性眼震及视觉障碍产生的眼震常为摆动性眼震。眼球震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根据眼震的特点,可区分前庭中枢性与外周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 快速眼动 眼球震颤 病史采集 视动 眼球运动 视觉障碍 节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与抑郁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田亚莉 庞成 于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385,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抑郁现象 治疗 发病机理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自由基的影响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杜立 赵萍 +2 位作者 廖昆灵 王路 乐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6-548,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期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观察抗自由基药物依达拉奉治疗后SF、MDA及SOD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期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观察抗自由基药物依达拉奉治疗后SF、MDA及SOD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测定SF、MDA及SOD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并测定48 h头颅CT和(或)MRI的影像学容积。结果脑梗死组SF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SF水平与MDA呈正相关关系;SF水平与SOD呈负相关关系;SOD水平与MDA呈负相关关系;依达拉奉治疗组SF水平上升趋势较常规治疗组低,CSS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SF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缺血后自由基损害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其表达增高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铁蛋白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认知下降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庆 孙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5-281,共7页
主观认知下降是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主诉但无客观临床证据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阶段,被认为是早于轻度认知损害的更早阶段,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对主观认知下降的认知有限,本文从主观认知下降概念、流行病学、研... 主观认知下降是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主诉但无客观临床证据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阶段,被认为是早于轻度认知损害的更早阶段,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对主观认知下降的认知有限,本文从主观认知下降概念、流行病学、研究框架、相关影响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以及神经心理学测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蓉 李德炯 +1 位作者 赵晶 李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055-2056,共2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也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DA神经元丢失。应用常规MR扫描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进行PD的脑代谢研究,可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也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DA神经元丢失。应用常规MR扫描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进行PD的脑代谢研究,可反映组织的生理功能。本研究对30例临床确诊为帕金森患者行1H-MRS检查,结合头颅MRI常规,旨在探讨1H-MRS检查在临床帕金森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H-M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后部皮质萎缩综合征为首发的克-雅病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李洁颖 叶青青 +5 位作者 贺电 肖康 杨思奇 陈宁 雷法珍 葛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7-457,共1页
后部皮质萎缩(PCA)是一种以进行性视空间和视知觉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虽然病理研究显示大部分PCA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视觉变异型,但也有部分PCA与路易体病(LDB)、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皮质下胶质增生症及克-雅病(CJD)有关。我们首次... 后部皮质萎缩(PCA)是一种以进行性视空间和视知觉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虽然病理研究显示大部分PCA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视觉变异型,但也有部分PCA与路易体病(LDB)、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皮质下胶质增生症及克-雅病(CJD)有关。我们首次报道一例以视物变形、复视、颜色辨认困难和视空间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结合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构影像学和脑脊液检测,提示患者症状符合PCA。发病后2月,患者出现快速进展性认知障碍,伴共济失调、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以及典型头颅DWI序列皮层、尾状核、壳核、丘脑高信号,脑电图大脑皮质周期性发放尖锐复合波,诊断符合很可能Heidenhain变异型CJD。通过脑脊液1-433蛋白和Pr P相关基因的检测未发现异常和致病基因突变,但脑脊液实时振荡诱导转化试验(RT-Qu IC)阳性。Heidenhain变异型CJD早期仅有视觉障碍,无认知障碍和锥体外系症状,需要与后部皮质萎缩综合征鉴别。由于不易被临床医生识别,早期诊断困难,建议行头颅MRI(DWI)、脑脊液RT-Qu IC检查,以及定期随访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氏病 后部皮质萎缩 Heidenhain变异型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基底节综合征2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杨克萍 李洁颖 +3 位作者 余娟 杜立 罗颖 葛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7-457,共1页
目的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锥体外系症状如肌强直、肌张力障碍、震颤和皮质功能障碍如失用、异己肢现象、皮质感觉缺失、肌阵挛、失语为特征。此病较少见,不易被神经内科医生所认识。现将我院... 目的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锥体外系症状如肌强直、肌张力障碍、震颤和皮质功能障碍如失用、异己肢现象、皮质感觉缺失、肌阵挛、失语为特征。此病较少见,不易被神经内科医生所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进行报道,探讨皮质基底节变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影像学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临床诊断为CBS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文献检索以总结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识别及诊治。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右利手,起病隐匿,均有肢体不对称性肌张力增高、肢体失用、记忆力和视空间损害。病例1合并有进行性少词性失语,病例2伴有意向性震颤。神心理量表提示2例患者均有视空间和记忆力下降。头颅磁共振均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脑皮质萎缩,以额、顶、枕叶显著。2例患者脑脊液总tau蛋白增高,β-淀粉样蛋白42降低,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结论不对称性肌张力增高、肢体失用以及视空间障碍是CBS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详细的神经心理学量表、影像学及脑脊液病理检测可提高疾病的诊断以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基底节综合征 临床表现 神经心理学 影像学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及—氧化氮水平变化
14
作者 孙萍 李德炯 +1 位作者 龚玲 付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2-553,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尿酸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