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0
1
作者 陈松 黄健 +2 位作者 杨静 于黔 吴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2-474,共3页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过生活方式干预、碱化尿液和别嘌醇(0.1~0.2g/d)降低尿酸治疗等治疗4周,血尿酸水平仍≥420μmol/L的43例慢性肾脏病(G3期和G4期)伴无症状高尿酸血...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过生活方式干预、碱化尿液和别嘌醇(0.1~0.2g/d)降低尿酸治疗等治疗4周,血尿酸水平仍≥420μmol/L的43例慢性肾脏病(G3期和G4期)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其中17例患者接受非布司他治疗,其余26例患者仍接受别嘌醇治疗,每4周复查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随访时间24周。结果:非布司他组从12周开始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24周时血尿酸水平进一步下降,17例患者中有11例(68.75%)血尿酸水平〈360μmol/L,别嘌醇纽从20周起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24周时别嘌醇组26例患者中有7例(26.92%)血尿酸水平〈360μmol/L。24周时非布司他组与别嘌醇组相比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24周时两组患者eGFR水平较基线相比都下降(P〈0.05)别嘌醇组较非布司他组下降更明显(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4周时eGFR相关的因素为基线eGFR(相关系数0.4347,P〈0.05)、转为使用非布司他(相关系数0.2142,P〈0.05)。结论: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能更有效的降低慢性肾脏病(G3期和G4期)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延缓eGFR的下降速度。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别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吴欣 于黔 +1 位作者 赵素云 蒋文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98-3900,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为肾性骨病患者选择最佳透析方式从而提高透析效果,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维持...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为肾性骨病患者选择最佳透析方式从而提高透析效果,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肾性骨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即普通血液透析组(HD组)、普通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组)、普通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及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每组15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Ca、P、PTH及β2-MG的变化,并计算钙磷乘积。结果:HD组治疗前后血P、PTH、β2-MG水平和钙磷乘积无显著下降(P>0.05)。HD+HP组、HD+HDF组和HFHD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P、PTH、β2-MG水平和钙磷乘积明显下降(P<0.05)。HFHD组治疗后PTH[(307.52±214.21)pg/L]较HD+HDF组[(364.57±205.16)pg/L]和HD+HP组[(376.55±259.67)pg/L]低(P<0.05),HD+HDF组治疗后β2-MG水平[(9.95±4.27)mg/L]较HD+HP组[(15.28±5.85)mg/L]低(P<0.05),但与HFHD组[(10.12±5.52)m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Ca、P、PTH及β2-MG的清除效果不同,单纯的HD治疗难以达到有效清除PTH及β2-MG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的目的,而HFHD、HDF和HP治疗能有效清除PTH及β2-MG,达到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的目的,与HDF和HP相比,HFHD不需要置换液,不需血液灌流器,因而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肾性骨病 甲状旁腺激素 Β2-微球蛋白 高通量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液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评估干体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黄健 刘畅 +5 位作者 闵亚丽 杨静 邓超 黄匀 于黔 吴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人体成分分析评估体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根据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的结果调整超滤量达到干体重,B组患者由肾内科专科医生根据... 目的:探讨通过人体成分分析评估体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根据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的结果调整超滤量达到干体重,B组患者由肾内科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来评估患者的干体重,并逐渐下调至医生设定的干体重。记录患者干预前后24h动态血压、干体重下降值的变化以及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干预后干体重下降值明显减低(3.87±1.49 vs.2.16±0.85,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下降(139±19 vs.147±17;74±10 vs.85±11;94±13 vs.112±8,P<0.05;干预后A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B组(46.1%vs.23.1%,P<0.05),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师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干体重存在过高估计干体重的情况,而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评估干体重更准确,有助于改善透析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并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成分分析 生物电阻抗 干体重 血液透析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吴欣 黄健 +5 位作者 刘畅 杨静 黄匀 李晓颖 闵亚丽 于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201-2204,共4页
目的探讨1,25-(OH)_2维生素D_3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血管生成素样蛋4(Angptl4)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C组),每组各30例。将60例DN患者按性别、年龄配... 目的探讨1,25-(OH)_2维生素D_3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血管生成素样蛋4(Angptl4)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C组),每组各30例。将60例DN患者按性别、年龄配对再随机分为接受1,25-(OH)_2D_3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检测所有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尿Angptl4,血1,25-(OH)_2D_3、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钙(C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血Angptl4,治疗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12周,并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和C组患者ACR、尿Angptl4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1,25-(OH)_2D_3、血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ACR、尿Angptl4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1,25-(OH)_2D_3、血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CR和尿Angptl4水平下降(P<0.05),血1,25-(OH)_2D_3、血Angptl4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Angptl4水平与血1,25(OH)_2D_3的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5),与尿Angptl4水平呈负相关(r=-0.656,P<0.05),与尿ACR水平呈负相关(r=-0.621,P<0.05)。结论 DN患者血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尿Angptl4水平明显上升,而补充活性维生素D_3后,DN患者的血Angptl4水平有所提升,且蛋白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1 25-二羟维生素D3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欣 蒋文勇 +1 位作者 刘倩 于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59-2161,共3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mmol/LD-葡萄糖)、高糖组(含25mmol/LD-葡萄糖)和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细胞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mmol/LD-葡萄糖)、高糖组(含25mmol/LD-葡萄糖)和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HK-2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E-cad)的蛋白表达,RT-PCR半定量方法测定各组HK-2细胞的α-SMA和E-cad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cad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6.576±1.044vs.4.715±0.776;0.752±0.086vs.0.491±0.023,P<0.05),而E-cad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2.085±0.553vs.4.970±0.845;0.163±0.036vs.0.478±0.062,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其可能通过下调α-SMA的表达,上调E-cad的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 1 25-二羟维生素D3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E-钙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