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贵阳市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1
作者
王晓琴
《中国林副特产》
2023年第6期77-79,共3页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及砍伐已经逐步超过森林的承载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贵州贵阳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探讨了推进对相关地区森林...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及砍伐已经逐步超过森林的承载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贵州贵阳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探讨了推进对相关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森林资源
可持续发展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及根系代谢物的调控
2
作者
张时馨
耿阳阳
+3 位作者
周汀
王纪辉
胡伯凯
刘亚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8,共9页
【目的】探究接种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代谢物的影响,为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及共生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分析接种和未接种橙黄乳菇的2种...
【目的】探究接种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代谢物的影响,为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及共生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分析接种和未接种橙黄乳菇的2种松树幼苗菌根侵染情况、地上和地下生长指标、根系构型性状(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形态性状(比根长、组织密度、比表面积)及根系代谢物差异。【结果】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幼苗均形成明显的菌根形态,并有较高的菌根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接种橙黄乳菇对2种松树幼苗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存在差异,接种后马尾松幼苗株高和地上部分干质量显著增加,华山松幼苗株高和地下部分干质量显著增加,2种松树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分叉数均明显提高,根系活力和阳离子交换量降低。接种橙黄乳菇明显影响2种松树幼苗根系代谢物含量,接种后马尾松幼苗根系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降低,总三萜、总生物碱和总甾醇质量分数升高,华山松幼苗根系代谢物变化趋势与马尾松相反。【结论】接种橙黄乳菇可改善2种松树幼苗根系形态、提高生物量、影响根系主要代谢物含量,在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即外生菌根真菌共生栽培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黄乳菇
外生菌根真菌
代谢物
生长调控
马尾松
华山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面及土面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娜
吴鹏
+5 位作者
周汀
叶雨艳
崔迎春
赵文君
侯贻菊
周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目的】探究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喀斯特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茂兰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石面和土面两种典型小生境类型,进...
【目的】探究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喀斯特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茂兰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石面和土面两种典型小生境类型,进行了为期1年的凋落物原位分解实验,并以2个月为周期监测其质量损失率(D)、分解速率(k)、养分含量及元素迁移等特征。【结果】1)小生境类型显著影响凋落叶质量损失率(P <0.05),年质量损失率和分解速率均表现为石面(D=70.04%,k=1.13)高于土面(D=61.41%,k=0.81)。2)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两种生境下的C、K、Ca、Mg和δ^(15)N元素含量具有相同的动态变化,而N、P和δ13C的则不相同,综合来看,小生境对凋落叶分解前期(0~187 d)各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更易影响分解中后期(187~368 d)的养分含量。3)两种小生境下凋落叶的C、P、K和Mg元素迁移为直接释放模式,而N和Ca元素则为富集-释放模式;石面小生境下凋落叶C、N和P释放强度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土面下则存在一定波动;K、Ca和Mg在两种生境下均具有相同的释放动态,且K和Mg在石面的释放强度显著高于土面(P <0.05),而Ca则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该区域两种小生境对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石面较土面更能促进凋落叶的分解和养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迁移模式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率
茂兰喀斯特原生林
凋落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茂兰喀斯特区68种不同功能(类)群植物比叶面积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赵文君
崔迎春
+3 位作者
周汀
侯贻菊
周华
吴鹏
《贵州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7,43,共8页
以喀斯特区68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及比叶面积的测定和计算,分析了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比叶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区68种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面积变化范...
以喀斯特区68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及比叶面积的测定和计算,分析了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比叶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区68种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面积变化范围分别为4.28~223.63 cm^(2)、0.015~1.381 g和67.66~783.76 cm^(2)/g,变异系数均属强变异。比叶面积与叶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面积则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比叶面积在各生长阶段均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落叶植物>常绿植物;不同生活型植物,草本、灌木及乔木的比叶面积分别在乔林样地、灌木灌丛样地、顶级群落样地中最高。不同系统发育在各生长阶段均表现为: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不同科植物则均以卷柏科最高。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的比叶面积均表现为:生长盛期>生长末期。由此也体现了该区域不同功能(类)群植物对高度异质的喀斯特生境存在不同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植物叶片
比叶面积
生活型
茂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茂兰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特征
被引量:
1
5
作者
赵文君
崔迎春
+3 位作者
刘娜
吴鹏
周华
周汀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8-44,共7页
地形是导致植物构型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了解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在不同地形部位的适应特征,对揭示喀斯特植物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喀斯特区不同地形部位5种典型灌木的枝系构型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
地形是导致植物构型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了解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在不同地形部位的适应特征,对揭示喀斯特植物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喀斯特区不同地形部位5种典型灌木的枝系构型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地形,槽谷灌木种分枝数、分枝长度显著大于坡面,逐步分枝率、分枝角度小于坡面,分枝间距大于坡面,槽谷较坡面灌木生长旺盛。同一地形不同灌木种间,分枝数、分枝角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灌木种各级分枝长度有明显变化,随分枝级数的增加枝条伸展能力呈现出相对减弱的趋势。逐步分枝率趋势为SBR_(1∶2)<SBR_(2∶3)<SBR_(3∶4),通过低分枝率来增加有效光合作用面积。灌木种枝径比随着分枝级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高级枝之间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状况对灌木的生长发育影响大。喀斯特灌木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高,在不同地形部位不同灌木树种枝系构型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反映了喀斯特灌木种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
灌木
枝系构型
分枝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阳市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1
作者
王晓琴
机构
贵阳市林长制工作服务中心
出处
《中国林副特产》
2023年第6期77-79,共3页
文摘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及砍伐已经逐步超过森林的承载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贵州贵阳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探讨了推进对相关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贵州
森林资源
可持续发展
保护
分类号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及根系代谢物的调控
2
作者
张时馨
耿阳阳
周汀
王纪辉
胡伯凯
刘亚娜
机构
贵州省核桃研究所
贵州省
林
业科学研究院、西南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
林
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贵阳市林长制工作服务中心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8,共9页
基金
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黔林科合J字[2022]06号)
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9]3006)。
文摘
【目的】探究接种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代谢物的影响,为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及共生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分析接种和未接种橙黄乳菇的2种松树幼苗菌根侵染情况、地上和地下生长指标、根系构型性状(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形态性状(比根长、组织密度、比表面积)及根系代谢物差异。【结果】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幼苗均形成明显的菌根形态,并有较高的菌根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接种橙黄乳菇对2种松树幼苗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存在差异,接种后马尾松幼苗株高和地上部分干质量显著增加,华山松幼苗株高和地下部分干质量显著增加,2种松树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分叉数均明显提高,根系活力和阳离子交换量降低。接种橙黄乳菇明显影响2种松树幼苗根系代谢物含量,接种后马尾松幼苗根系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降低,总三萜、总生物碱和总甾醇质量分数升高,华山松幼苗根系代谢物变化趋势与马尾松相反。【结论】接种橙黄乳菇可改善2种松树幼苗根系形态、提高生物量、影响根系主要代谢物含量,在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即外生菌根真菌共生栽培方面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橙黄乳菇
外生菌根真菌
代谢物
生长调控
马尾松
华山松
Keywords
Lactarius akahatsu
ectomycorrhizal fungi
metabolites
growth regulation
Pinus massoniana
Pinus armandii
分类号
S718.81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面及土面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娜
吴鹏
周汀
叶雨艳
崔迎春
赵文君
侯贻菊
周华
机构
贵州省
林
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荔波喀斯特森
林
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贵阳市林长制工作服务中心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427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2060244)
+1 种基金
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黔林科合[2019]13)
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专项。
文摘
【目的】探究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喀斯特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茂兰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石面和土面两种典型小生境类型,进行了为期1年的凋落物原位分解实验,并以2个月为周期监测其质量损失率(D)、分解速率(k)、养分含量及元素迁移等特征。【结果】1)小生境类型显著影响凋落叶质量损失率(P <0.05),年质量损失率和分解速率均表现为石面(D=70.04%,k=1.13)高于土面(D=61.41%,k=0.81)。2)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两种生境下的C、K、Ca、Mg和δ^(15)N元素含量具有相同的动态变化,而N、P和δ13C的则不相同,综合来看,小生境对凋落叶分解前期(0~187 d)各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更易影响分解中后期(187~368 d)的养分含量。3)两种小生境下凋落叶的C、P、K和Mg元素迁移为直接释放模式,而N和Ca元素则为富集-释放模式;石面小生境下凋落叶C、N和P释放强度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土面下则存在一定波动;K、Ca和Mg在两种生境下均具有相同的释放动态,且K和Mg在石面的释放强度显著高于土面(P <0.05),而Ca则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该区域两种小生境对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石面较土面更能促进凋落叶的分解和养分释放。
关键词
养分迁移模式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率
茂兰喀斯特原生林
凋落叶
Keywords
nutrient release pattern
litter decomposition
mass loss rate
Maolan karst forests
leaf litters.
分类号
S715.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茂兰喀斯特区68种不同功能(类)群植物比叶面积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赵文君
崔迎春
周汀
侯贻菊
周华
吴鹏
机构
贵州省
林
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荔波喀斯特森
林
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贵阳市林长制工作服务中心
出处
《贵州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7,4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2060244)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427号)
+1 种基金
贵州省林业科研课题(黔林科合[2019]13号)
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专项。
文摘
以喀斯特区68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及比叶面积的测定和计算,分析了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比叶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区68种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面积变化范围分别为4.28~223.63 cm^(2)、0.015~1.381 g和67.66~783.76 cm^(2)/g,变异系数均属强变异。比叶面积与叶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面积则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比叶面积在各生长阶段均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落叶植物>常绿植物;不同生活型植物,草本、灌木及乔木的比叶面积分别在乔林样地、灌木灌丛样地、顶级群落样地中最高。不同系统发育在各生长阶段均表现为: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不同科植物则均以卷柏科最高。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的比叶面积均表现为:生长盛期>生长末期。由此也体现了该区域不同功能(类)群植物对高度异质的喀斯特生境存在不同的适应策略。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植物叶片
比叶面积
生活型
茂兰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Karst forest
Plant leaves
Specific leaf area
Life form
Maol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茂兰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特征
被引量:
1
5
作者
赵文君
崔迎春
刘娜
吴鹏
周华
周汀
机构
贵州省
林
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荔波喀斯特森
林
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贵阳市林长制工作服务中心
出处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8-4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2060244)
贵州省林业科研课题(黔林科合[2019]13号)
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专项。
文摘
地形是导致植物构型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了解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在不同地形部位的适应特征,对揭示喀斯特植物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喀斯特区不同地形部位5种典型灌木的枝系构型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地形,槽谷灌木种分枝数、分枝长度显著大于坡面,逐步分枝率、分枝角度小于坡面,分枝间距大于坡面,槽谷较坡面灌木生长旺盛。同一地形不同灌木种间,分枝数、分枝角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灌木种各级分枝长度有明显变化,随分枝级数的增加枝条伸展能力呈现出相对减弱的趋势。逐步分枝率趋势为SBR_(1∶2)<SBR_(2∶3)<SBR_(3∶4),通过低分枝率来增加有效光合作用面积。灌木种枝径比随着分枝级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高级枝之间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状况对灌木的生长发育影响大。喀斯特灌木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高,在不同地形部位不同灌木树种枝系构型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反映了喀斯特灌木种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
关键词
喀斯特区
灌木
枝系构型
分枝格局
Keywords
Karst area
shrub
branching pattern
branch system configuration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贵阳市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王晓琴
《中国林副特产》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及根系代谢物的调控
张时馨
耿阳阳
周汀
王纪辉
胡伯凯
刘亚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石面及土面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
刘娜
吴鹏
周汀
叶雨艳
崔迎春
赵文君
侯贻菊
周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茂兰喀斯特区68种不同功能(类)群植物比叶面积研究
赵文君
崔迎春
周汀
侯贻菊
周华
吴鹏
《贵州林业科技》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茂兰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特征
赵文君
崔迎春
刘娜
吴鹏
周华
周汀
《贵州林业科技》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