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阳市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1
作者 王晓琴 《中国林副特产》 2023年第6期77-79,共3页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及砍伐已经逐步超过森林的承载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贵州贵阳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探讨了推进对相关地区森林...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及砍伐已经逐步超过森林的承载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贵州贵阳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探讨了推进对相关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森林资源 可持续发展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及根系代谢物的调控
2
作者 张时馨 耿阳阳 +3 位作者 周汀 王纪辉 胡伯凯 刘亚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8,共9页
【目的】探究接种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代谢物的影响,为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及共生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分析接种和未接种橙黄乳菇的2种... 【目的】探究接种橙黄乳菇对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代谢物的影响,为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及共生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尾松和华山松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分析接种和未接种橙黄乳菇的2种松树幼苗菌根侵染情况、地上和地下生长指标、根系构型性状(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形态性状(比根长、组织密度、比表面积)及根系代谢物差异。【结果】橙黄乳菇与2种松树幼苗均形成明显的菌根形态,并有较高的菌根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接种橙黄乳菇对2种松树幼苗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存在差异,接种后马尾松幼苗株高和地上部分干质量显著增加,华山松幼苗株高和地下部分干质量显著增加,2种松树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分叉数均明显提高,根系活力和阳离子交换量降低。接种橙黄乳菇明显影响2种松树幼苗根系代谢物含量,接种后马尾松幼苗根系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降低,总三萜、总生物碱和总甾醇质量分数升高,华山松幼苗根系代谢物变化趋势与马尾松相反。【结论】接种橙黄乳菇可改善2种松树幼苗根系形态、提高生物量、影响根系主要代谢物含量,在松树菌根化苗木培育即外生菌根真菌共生栽培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黄乳菇 外生菌根真菌 代谢物 生长调控 马尾松 华山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面及土面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娜 吴鹏 +5 位作者 周汀 叶雨艳 崔迎春 赵文君 侯贻菊 周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目的】探究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喀斯特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茂兰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石面和土面两种典型小生境类型,进... 【目的】探究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喀斯特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茂兰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石面和土面两种典型小生境类型,进行了为期1年的凋落物原位分解实验,并以2个月为周期监测其质量损失率(D)、分解速率(k)、养分含量及元素迁移等特征。【结果】1)小生境类型显著影响凋落叶质量损失率(P <0.05),年质量损失率和分解速率均表现为石面(D=70.04%,k=1.13)高于土面(D=61.41%,k=0.81)。2)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两种生境下的C、K、Ca、Mg和δ^(15)N元素含量具有相同的动态变化,而N、P和δ13C的则不相同,综合来看,小生境对凋落叶分解前期(0~187 d)各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更易影响分解中后期(187~368 d)的养分含量。3)两种小生境下凋落叶的C、P、K和Mg元素迁移为直接释放模式,而N和Ca元素则为富集-释放模式;石面小生境下凋落叶C、N和P释放强度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土面下则存在一定波动;K、Ca和Mg在两种生境下均具有相同的释放动态,且K和Mg在石面的释放强度显著高于土面(P <0.05),而Ca则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该区域两种小生境对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石面较土面更能促进凋落叶的分解和养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迁移模式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率 茂兰喀斯特原生林 凋落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区68种不同功能(类)群植物比叶面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文君 崔迎春 +3 位作者 周汀 侯贻菊 周华 吴鹏 《贵州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7,43,共8页
以喀斯特区68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及比叶面积的测定和计算,分析了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比叶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区68种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面积变化范... 以喀斯特区68种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及比叶面积的测定和计算,分析了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比叶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区68种植物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面积变化范围分别为4.28~223.63 cm^(2)、0.015~1.381 g和67.66~783.76 cm^(2)/g,变异系数均属强变异。比叶面积与叶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面积则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比叶面积在各生长阶段均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落叶植物>常绿植物;不同生活型植物,草本、灌木及乔木的比叶面积分别在乔林样地、灌木灌丛样地、顶级群落样地中最高。不同系统发育在各生长阶段均表现为: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不同科植物则均以卷柏科最高。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不同生活型、不同系统发育以及不同科植物的比叶面积均表现为:生长盛期>生长末期。由此也体现了该区域不同功能(类)群植物对高度异质的喀斯特生境存在不同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植物叶片 比叶面积 生活型 茂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文君 崔迎春 +3 位作者 刘娜 吴鹏 周华 周汀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8-44,共7页
地形是导致植物构型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了解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在不同地形部位的适应特征,对揭示喀斯特植物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喀斯特区不同地形部位5种典型灌木的枝系构型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 地形是导致植物构型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了解喀斯特区典型灌木枝系构型在不同地形部位的适应特征,对揭示喀斯特植物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喀斯特区不同地形部位5种典型灌木的枝系构型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地形,槽谷灌木种分枝数、分枝长度显著大于坡面,逐步分枝率、分枝角度小于坡面,分枝间距大于坡面,槽谷较坡面灌木生长旺盛。同一地形不同灌木种间,分枝数、分枝角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灌木种各级分枝长度有明显变化,随分枝级数的增加枝条伸展能力呈现出相对减弱的趋势。逐步分枝率趋势为SBR_(1∶2)<SBR_(2∶3)<SBR_(3∶4),通过低分枝率来增加有效光合作用面积。灌木种枝径比随着分枝级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高级枝之间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状况对灌木的生长发育影响大。喀斯特灌木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高,在不同地形部位不同灌木树种枝系构型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反映了喀斯特灌木种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 灌木 枝系构型 分枝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