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白血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
作者 夏文 孙琮杰 +4 位作者 黄美玲 詹曌熙 王彩丽 梁筱灵 张景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5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急性白血病患儿就医行为的特征,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就医决策的关键原因,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健康干预措施制订和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血液科... 目的:分析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急性白血病患儿就医行为的特征,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就医决策的关键原因,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健康干预措施制订和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血液科就诊的19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191例患儿及监护人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患儿疾病特征、患儿的医疗行为等数据,然后对纳入的191份患儿的就医行为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未发现患儿性别、年龄、疾病情况对其就医行为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面色苍白和浮肿等为主;在地域方面,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患儿就医行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疗机构选择方面,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和市级医疗机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具有突发性强、表现多样等特点,常常被误诊、漏诊。加强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症状等相关知识普及,提高监护人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症状的辨别能力,应积极引导不同地域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作出正确的就医决策。此外,通过加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的建设、提高基层医院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综合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可以改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就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就医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范可尼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2
作者 龙思琪 夏文 +2 位作者 王彩丽 张景荣 梁筱灵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81-383,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男,5岁9月,因"反复呕吐3个月余,加重3天"于2018年4月收治于我院。入院3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性性,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及咖啡色样物,1~4次/天,量多少不等,无腹痛、腹胀及腹泻,曾于当地医院治疗,... 1病例资料患儿,男,5岁9月,因"反复呕吐3个月余,加重3天"于2018年4月收治于我院。入院3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性性,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及咖啡色样物,1~4次/天,量多少不等,无腹痛、腹胀及腹泻,曾于当地医院治疗,治疗经过不详,仍有反复呕吐。尿量稍减少。患儿为G2P1,母孕第一胎自然流产(具体不详)。生长发育无明显异常。父母否认近亲结婚。既往史、家族史无异常。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132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88/48mmHg,身高105cm,体重16.5kg,发育正常,外观正常,精神反应可,全身皮肤未见咖啡牛奶斑。中度脱水征,皮肤弹性差,哭时泪少,眼眶稍凹陷。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口唇苍白,口腔黏膜光滑,咽充血。腹软,肝肋下3cm、剑下3.5cm扪及,质软;脾未扪及。心、肺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脱水 口唇苍白 神经系统查体 范可尼综合征 喷射性 咖啡牛奶斑 皮肤弹性 胃内容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性血细胞减少10例
3
作者 王彩丽 张景荣 +6 位作者 梁筱灵 黄美玲 夏文 孟令恒 龙思琪 詹曌熙 郑仲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1-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性血细胞减少病因及发病机制,为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2018年7月—2022年2月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恶性血液病继发性血细胞减少症共10...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性血细胞减少病因及发病机制,为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2018年7月—2022年2月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恶性血液病继发性血细胞减少症共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提出诊断治疗思路。结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恶性血液病时继发性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41.7%,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55(+43~+152)d。表现为单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依据检查及治疗效果,分析病因包括继发性移植物排斥、继发性植入功能不良、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经治疗后10例的血细胞均恢复正常。结论继发性血细胞减少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常见原因有移植物排斥、植入功能不良、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等,进行嵌合率、骨髓细胞学、外周血病毒DNA、抗人球蛋白实验等检查,及时鉴别病因并给予个性化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细胞减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胃肠镜在小儿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龙梅 朱莉 +3 位作者 王潇 罗娜 林小敏 包林林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0期31-3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内镜检查的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年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进一步研究不同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对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消化科因消化道出... 目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内镜检查的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年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进一步研究不同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对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消化科因消化道出血住院的123例患儿,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出血病因、出血部位以及RBC、Hb和HCT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儿童消化道出血多见于学龄前期儿童,平均发病年龄(4.55±3.90)岁,临床以呕血73例、便血50例、腹痛17例为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105例,下消化道出血18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为胃溃疡28例、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27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等,出血部位于胃体43处、胃窦39处和十二指肠球部16处等。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为Meckel憩室7例、直肠结肠炎5例、肠息肉4例,出血部位于小肠处7例、直肠处7例和乙状结肠处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Meckel憩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其RBC、Hb和HCT影响较大(P<0.05)。结论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胃溃疡、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常见,出血部位以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最常见。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以Meckel憩室、直肠结肠炎、结肠息肉最为常见,出血部位以小肠、直肠、乙状结肠最常见,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Meckel憩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消化道出血对患儿临床危害较大,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消化道出血 病因 内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冯浩 郭帅 +3 位作者 欧阳维芸 蒋平 李艳 徐馨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36-73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经RetCamIII确诊的ROP患儿64例(128眼)。将患儿分为2组,康柏西普组26例(52眼)患儿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 目的对比分析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经RetCamIII确诊的ROP患儿64例(128眼)。将患儿分为2组,康柏西普组26例(52眼)患儿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阿柏西普组38例(76眼)患儿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患者治疗药物按医师偏好并征得患儿家长同意进行玻璃体内注射,每眼注射0.025 mL阿柏西普或康柏西普。在治疗后第1天检查前房是否积脓,是否有眼内炎症反应,治疗后第1周和以后每两周进行1次RetCamIII眼底拍照随访检查,直到周边视网膜的血管化达到III区,随后在术后1年内每月检查1次,并持续3个月。统计疾病表现及复发情况。结果在术后随访中,阿柏西普组4例患者出现ROP复发,康柏西普组8例,所有复发患儿经历2次治疗后均完全血管化。阿柏西普组患儿的首针治愈率为89.47%,康柏西普组为69.23%(P<0.05)。玻璃体内注射后6个月,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全身过敏、眼内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阿柏西普组有3例患儿出现眼底出血,康柏西普组有2例患儿出现眼底出血(P>0.05),两组眼底出血患儿在2周后出血消退。结论抗VEGF对ROP患儿均有一定疗效,阿柏西普对ROP首针治愈率高,且两种药物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阿柏西普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唐雪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6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效果。方法100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分为实验组及参考组,各50例。参考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分析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效果。方法100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分为实验组及参考组,各50例。参考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18.76±4.32)min、切口长度(0.76±0.21)cm及切口愈合时间(3.76±1.32)d均短于参考组的(32.32±4.45)min、(4.38±1.49)cm、(6.78±2.16)d,术中出血量(17.65±5.42)ml少于参考组的(27.65±4.4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疼痛评分(1.23±0.45)分低于参考组的(2.67±1.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参考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87.65±4.43)、(83.65±2.33)、(83.65±2.57)、(82.65±2.58)、(88.98±3.76)分,均高于参考组的(78.65±3.65)、(72.65±2.57)、(75.43±3.65)、(72.65±3.65)、(74.87±3.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具有切口小、术后切口愈合快等优势,同时可降低患者疼痛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传统手术 乳腺多发性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漆扶正散结汤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唯曦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5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泽漆扶正散结汤联合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分为实验组及参考组,每组50例。参考组患者行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考组基础上实行泽漆扶正散结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 目的分析泽漆扶正散结汤联合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分为实验组及参考组,每组50例。参考组患者行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考组基础上实行泽漆扶正散结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参考组的72.00%(3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D4^(+)(47.65±6.54)%、CD4^(+)/CD8^(+)(1.85±0.32)均高于参考组的(39.45±5.43)%、(1.52±0.21),CD8^(+)(24.67±2.35)%低于参考组的(25.65±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EA、CA15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EA(4.56±0.34)ng/ml、CA153(17.65±4.32)IU/ml均低于参考组的(11.23±1.43)ng/ml、(25.63±4.67)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漆扶正散结汤联合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可起到显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漆扶正散结汤 化疗方案 乳腺癌 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乳腺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雪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5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保留乳腺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乳腺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使用保留乳腺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心理状态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分析保留乳腺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乳腺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使用保留乳腺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心理状态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29.25±5.24)ml少于对照组的(76.72±9.96)ml,手术时间(51.42±9.85)min、住院时间(7.04±1.52)d短于对照组的(88.23±11.62)min、(14.56±1.64)d,美观度评分(7.64±2.12)分高于对照组的(5.24±2.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5.29±2.26)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3.58±2.16)分低于对照组的(51.81±2.41)、(49.16±2.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留乳腺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基本保留乳腺的完整性和美观度,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乳腺改良根治术 保留乳腺手术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21-三体综合征合并Van Wyk-Grumbach综合征及IgA肾病患儿的报道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邓婉玲 刘毓 杨莹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总结1例21-三体综合征合并Van Wyk-Grumbach综合征(VWGS)及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诊疗过程,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21-三体综合征合并VWGS及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 目的:总结1例21-三体综合征合并Van Wyk-Grumbach综合征(VWGS)及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诊疗过程,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21-三体综合征合并VWGS及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9岁2个月,因身高增长缓慢、智力发育落后9年,伴阴道出血15 d就诊。促甲状腺素(TSH)>100.00 mIU/L、游离甲状腺素(FT_(4))4.23 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2.25 pmol/L;甲状腺球蛋白(Tg)2.75 ng/mL;泌乳素(Prol)、雌二醇(E_(2))均明显升高;GnRH激发试验提示性腺轴未启动;骨龄延迟;盆腔MRI:考虑卵巢单纯性囊肿;头颅MRI:考虑垂体增生。临床诊断为VWGS;染色体检查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2020年3月行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1个月后卵巢囊肿较前减小,治疗3个月后卵巢囊肿消失,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同时予贝那普利、保肾康、甲巯咪唑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结论:对21-三体综合征合并VWGS及IgA肾病患儿进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有效,能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三体综合征 Van Wyk-Gr umbach综合征 IgA肾病 左甲状腺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病因的分析
10
作者 谭慧 黄景霞 +1 位作者 李强 王丽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BICE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在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在... 目的:探讨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BICE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在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在这些患儿中,不同发病年龄、不同出现胃肠炎至首次发生惊厥时间、不同首次惊厥持续时间、不同首次惊厥发作过程中抽搐次数患儿的占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显示,这些患儿中有48例患儿的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发病时间均为9月~11月),有32例患儿的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发病时间均为11月~12月)。在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儿中,有1例患儿的大便腺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有2例患儿的大便诺如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在这80例患儿中,有36例患儿出现惊厥症状自行好转的情况(没有使用镇静药物进行治疗),有5例患儿使用苯巴比妥(10 mg/kg)后惊厥未再复发。所有患儿的惊厥症状均在3 d内得到有效控制。经积极控制感染、补液、稳定内环境等对症处理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后,所有患儿均未再次发生惊厥。随访6个月的结果显示,患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均正常。结论:BICE多发生于1~2岁的婴幼儿群体,9月~12月为此病的高发季节。此病患儿一般会出现1~2次惊厥(多集中发作于24 h之中)。此病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治疗后患儿的预后通常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临床特点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谭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2期87-88,共2页
目的:分析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硬膜下积液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并发硬膜下积液)和观察组(并发硬膜... 目的:分析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硬膜下积液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并发硬膜下积液)和观察组(并发硬膜下积液)。其中,对照组有102例患儿,观察组有18例患儿。对比入院时两组患儿外周血中Hb的含量、CRP和PCT的水平、脑脊液中的WBC、蛋白定量和葡萄糖水平,分析导致其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入院时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Hb的含量较低,其外周血中CRP的水平、脑脊液中的蛋白定量均较高,P<0.05。两组患儿外周血中PCT的水平、脑脊液中WBC、葡萄糖的水平相比,P>0.05。对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硬膜下积液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顾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患儿外周血中Hb的含量较低,其外周血中CRP的水平、脑脊液中的蛋白定量较高是导致其并发硬膜下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中Hb的含量下降、其外周血中CPR的水平及脑脊液中的蛋白定量升高是导致其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硬膜下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