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出库猕猴桃最佳1-MCP使用浓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瑞 曹森 +3 位作者 谢国芳 吉宁 马立志 程军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3,共8页
为筛选和验证1-MCP在'贵长'猕猴桃的最佳使用浓度和可用性,首先将采摘后鲜果经货架摆放得到最佳口感样品(S0),并测定其各项指标。'贵长'猕猴桃鲜果于(0.5±0.5)℃、RH 85%~90%条件下贮藏120 d,出库后经不同浓度(0、... 为筛选和验证1-MCP在'贵长'猕猴桃的最佳使用浓度和可用性,首先将采摘后鲜果经货架摆放得到最佳口感样品(S0),并测定其各项指标。'贵长'猕猴桃鲜果于(0.5±0.5)℃、RH 85%~90%条件下贮藏120 d,出库后经不同浓度(0、0.5、0.75、1μL/L)1-MCP处理后进行模拟运输(5 d、22~25℃)和货架(6 d、22~25℃)试验,并定期测定各项指标,将各样品与最佳口感样品(S0)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延缓'贵长'猕猴桃后熟,但过高的浓度(1μL/L)会影响其食用品质;0.75μL/L浓度的1-MCP处理不仅可延长出库后'贵长'猕猴桃鲜果运输和货架寿命,还可保证其后熟软化和品质。模拟运输和货架结束后(11 d),0.75μL/L 1-MCP处理组猕猴桃果实的腐烂率、丙二醛含量分别较CK组低63.20%和11.06%,VC含量、还原糖含量、硬度分别较CK组高17.91%、97.30%和54.84%,并且抑制了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保持果实较高的SOD活性,其硬度等指标与S0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1-MCP 出库 模拟运输 货架期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后模拟运输对水晶葡萄的品质及质地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吉宁 王瑞 +3 位作者 曹森 巴良杰 马超 马立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228,共8页
以水晶葡萄鲜果为实验材料,经不同浓度臭氧处理2 h后,于(1±0.5)℃条件下预冷12 h,装入泡沫箱,加入生物冰袋,以100 km/h的振摇速度模拟运输,分别于24、48、72、96 h后开箱,测定各项生理及质地指标。研究发现,模拟运输24 h,各处理组... 以水晶葡萄鲜果为实验材料,经不同浓度臭氧处理2 h后,于(1±0.5)℃条件下预冷12 h,装入泡沫箱,加入生物冰袋,以100 km/h的振摇速度模拟运输,分别于24、48、72、96 h后开箱,测定各项生理及质地指标。研究发现,模拟运输24 h,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果实的品质及质地特性无明显差异,模拟运输到48 h,1、2 mg/L臭氧处理组腐烂率(8.89%、7.47%)和褐变率(11.89%、10.00%)均低于其余各组,且能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弹性、咀嚼性、恢复性和凝聚性,而此时2 mg/L臭氧处理组的脱粒率(13.50%)为各组中最低,模拟运输到72和96 h后,各处理组腐烂率、褐变率、脱粒率严重,已基本失去了商品价值。综上,水晶葡萄鲜果在电商物流过程中,以24 h内能送到消费者手里为最佳时间,以1~2 mg/L臭氧处理,24~48 h之间送到消费者手里为可接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晶葡萄 臭氧 模拟运输 品质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皮中6种多酚类化合物的HPLC检测法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晓燕 尚霞 +1 位作者 马立志 周笑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2-268,共7页
建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猕猴桃皮中6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检测方法为:色谱柱为InertSustain 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10 mmoL/L KH_2PO_4水溶液(pH2.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1 m L/min,进样量1... 建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猕猴桃皮中6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检测方法为:色谱柱为InertSustain 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10 mmoL/L KH_2PO_4水溶液(pH2.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1 m 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使6种目标组分在50 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且方法重复性好(RSD≤1.40%)、稳定性较强(RSD≤2.86%)、精密度较高(RSD≤1.85%)、回收率在84.90~108.78%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能为猕猴桃皮多酚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皮 多酚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肉火龙果HpERF1/2/3转录因子的特性及对HpCytP450-like1的调控 被引量:3
4
作者 巴良杰 罗冬兰 +1 位作者 戴卫军 王瑞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0,共9页
从红肉火龙果果肉中克隆得到3个ERF转录因子,命名为HpERF1/2/3。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HpERF1/2/3具有典型的AP2/ERF结构域,ORF长度分别为1 020、843、1 269 bp,编码长度分别为339aa、280aa、422aa,分子量为37.4、31.99、45.08... 从红肉火龙果果肉中克隆得到3个ERF转录因子,命名为HpERF1/2/3。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HpERF1/2/3具有典型的AP2/ERF结构域,ORF长度分别为1 020、843、1 269 bp,编码长度分别为339aa、280aa、422aa,分子量为37.4、31.99、45.08 k Da,以及等电点为5.69、6.36、6.93的氨基酸多肽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表明,随着红肉火龙果果实发育,HpERF1/2/3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分析显示HpERF1/2/3都定位于细胞核,是核蛋白,并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双荧光素酶瞬时表达分析显示,HpERF1/2/3可以激活红肉火龙果甜菜红素合成途径上关键基因HpCyt P450-like1的启动子活性。这些结果表明HpERF1/2/3可能通过调控甜菜红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来参与红肉火龙果果实品质形成过程,加深了对红肉火龙果果实品质生物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 果实发育 HpERF1/2/3 甜菜红素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HpNAC1转录因子的特性分析及其对HpCytP450-like1基因的调控
5
作者 巴良杰 罗冬兰 +1 位作者 戴卫军 王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以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果实为材料,克隆得到HpNAC1基因,研究该基因的荧光定量、亚细胞定位、转录活性及其对下游靶基因的调控能力,揭示其在火龙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应用预测软件对HpNAC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 以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果实为材料,克隆得到HpNAC1基因,研究该基因的荧光定量、亚细胞定位、转录活性及其对下游靶基因的调控能力,揭示其在火龙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应用预测软件对HpNAC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 RT-PCR分析HpNAC1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的方法对HpNAC1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以双荧光素酶瞬时表达的方法分析HpNAC1基因的转录活性及其对下游靶基因调控能力。结果表明,HpNAC1的ORF全长为846 bp,具有NAC结构域,q RT-PCR检测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其表达明显增强;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分析显示其是核蛋白,并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双荧光素酶瞬时表达分析显示,HpNAC1转录因子可以激活基因Hp Cyt P450-like1的启动子活性。实验明确了HpNAC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信息及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和瞬时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生长发育 HpNAC1 甜菜红素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