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明心学功夫的时代意识与实学精神——以邹元标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陆永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0-155,共6页
中晚明学风日益弊陋,邹元标在晚明"救世"思潮语境中建构起富有实学精神和时代意识的心学功夫体系。它以心为体,以知行合一为致思维度,以修悟合一为实践向度,直指清谈务虚、不事践履的晚明学风,具有对治时弊的时代内涵和实践... 中晚明学风日益弊陋,邹元标在晚明"救世"思潮语境中建构起富有实学精神和时代意识的心学功夫体系。它以心为体,以知行合一为致思维度,以修悟合一为实践向度,直指清谈务虚、不事践履的晚明学风,具有对治时弊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邹氏功夫论是对王学末流的拨乱反正和阳明学精神的回归,对于理解晚明心学衍化及后世对其不当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元标 功夫论 实学精神 时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绾美学的三重向度及其时代意识与价值
2
作者 陆永胜 刘小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73,共7页
作为阳明弟子的黄绾众所周知,然其心学美学思想研究甚少。黄绾的美学思想建基于"艮止执中"的心体论,具体呈现三重向度:人格美学、实学美学和"大和"之美,并表现出情理圆融、求实致用和美善合一的思想特色,在中国美... 作为阳明弟子的黄绾众所周知,然其心学美学思想研究甚少。黄绾的美学思想建基于"艮止执中"的心体论,具体呈现三重向度:人格美学、实学美学和"大和"之美,并表现出情理圆融、求实致用和美善合一的思想特色,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晚明心学美学中具有代表性。黄绾的美学思想是在对理学末流以理抑情和阳明后学重情轻理的批判与纠偏中建构起来的,并和当时的政治、学术思想密切相连,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识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绾 艮止执中 人格美 实学美学 大和美 情理圆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渭心学仁体论建构及其时代价值
3
作者 陆永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9,共8页
李渭心学仁体论建构于对治理学僵化和王学末流玄虚的时代语境中,是在心学视阈内对理学有限度的回归和对传统仁学与阳明学的融合发展。李渭心学仁体论的内涵包含仁的内在主体性确立、生生之仁、一体之仁、为仁由己等,这种心学化的仁体论... 李渭心学仁体论建构于对治理学僵化和王学末流玄虚的时代语境中,是在心学视阈内对理学有限度的回归和对传统仁学与阳明学的融合发展。李渭心学仁体论的内涵包含仁的内在主体性确立、生生之仁、一体之仁、为仁由己等,这种心学化的仁体论建构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理论面向,超越"理"与"良知"的时弊,在心学视阈内有限度回归仁的普遍规范;二、诠释进路,在功夫与事为的心学化诠释中阐发"仁"的丰富内涵,凸显仁体发用的实学特色;三、实践取向,在日用行常中阐发"仁"的实践价值。作为黔中王学代表人物之一,李渭心学仁体论是时代学术思想的映像,也体现了黔中王学的时代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渭 仁体 黔中王学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龙冈书院讲学考论
4
作者 陆永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61,共12页
王阳明龙冈书院讲学是其居黔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是其思想形成、传播与践行的重要途径。因为文献误载或漏载,龙冈书院讲学的重要性和思想史意义一直隐而不显,鲜有学者发明之,并在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对象、形式、性质、影响等方面亟待... 王阳明龙冈书院讲学是其居黔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是其思想形成、传播与践行的重要途径。因为文献误载或漏载,龙冈书院讲学的重要性和思想史意义一直隐而不显,鲜有学者发明之,并在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对象、形式、性质、影响等方面亟待考论。龙冈书院讲学是黔中王学五大重镇之首的龙场王学得以建构的重要活动,在思想创见、学术承续、弟子师承等方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独特性和完整性,承担了阳明悟道后的证道、传道、践道三重使命,对黔中王门学派、贵州区域文化和贵州儒学思想世界的建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开创与引领作用,并内在地规定了其思想的心学内核、学术特质和实践品格,对阳明学的发展与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龙冈书院 讲学 黔中王学 儒学思想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释经与明心立学——王阳明的经学观
5
作者 陆永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19,共8页
王阳明的经学观对其心学思想建构助益甚多,然研究甚少。王阳明的经学观在本质上是一个诠释学论题,在理论形态上呈现为显性和隐性双重结构:显性结构为由心体、以心释经的诠释进路与方法、明心立学的价值指向构成的系统化体系,隐性结构为... 王阳明的经学观对其心学思想建构助益甚多,然研究甚少。王阳明的经学观在本质上是一个诠释学论题,在理论形态上呈现为显性和隐性双重结构:显性结构为由心体、以心释经的诠释进路与方法、明心立学的价值指向构成的系统化体系,隐性结构为阳明对知识、思想与价值关系的重新认识及三者的互动。其中亦包含不同于汉儒与宋儒的关于心与经、道与事、文与质等关系的新认识。阳明的经学观开启了明代经学思想史上的新篇章,对中晚明的学术、思想、文化具有重要影响,对多元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化建设亦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经学观 以心释经 明心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场域中东道主地的传统调适与反思——以西江苗寨“客人夫妻同寝禁忌”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胜杰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112-122,155,156,共13页
“客人夫妻同寝禁忌”,是黔东南苗族社会中禁止夫妻在他人家访客时同室就寝的一种传统行为禁忌,是苗族人借祖先神灵之名行规范客人夫妻在别人家的伦理道德之实,其主要目的是对家庭成员之间或亲属成员之间伦理行为的一种约束和限制。但... “客人夫妻同寝禁忌”,是黔东南苗族社会中禁止夫妻在他人家访客时同室就寝的一种传统行为禁忌,是苗族人借祖先神灵之名行规范客人夫妻在别人家的伦理道德之实,其主要目的是对家庭成员之间或亲属成员之间伦理行为的一种约束和限制。但在当前大力发展“民宿”旅游的语境下,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西江苗寨村民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以“另起新房,堂屋不再安设香火”和“每年做一至两次禳解仪式”的方式,巧妙化解了“农家乐接待”与“客人夫妻同寝禁忌”的矛盾冲突。这种方式显示出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传统主动调适的策略,既能让他们轻松地避开森严禁忌的束缚安心地开农家乐赚钱,又表现出他们对传统的“恪守”,使传统得以延续。同时,反思旅游场域的文化变迁共性和存在问题,可以辨识旅游开发带来的隐患和障碍,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助力加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苗寨 客人夫妻同寝禁忌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叠音词的同源关系及其义通原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叶冬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102,共12页
形容状貌特征的叠音词,突显词义特点,增强声音形式,有助于词源关系研究。《诗经》运用大量叠音词,是集中探讨叠音词的意义和词源关系的理想材料。以叠音词的意义特点和声音形式为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对同一感觉范畴的叠音同源词进行初度系... 形容状貌特征的叠音词,突显词义特点,增强声音形式,有助于词源关系研究。《诗经》运用大量叠音词,是集中探讨叠音词的意义和词源关系的理想材料。以叠音词的意义特点和声音形式为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对同一感觉范畴的叠音同源词进行初度系联;在同一感觉范畴内,可以根据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意义相通关系,对初度系联的结果进行二度系联;不同感觉范畴内的意义,由于"通感"而发生意义联系,可据此进行三度系联。根据系联的结果,归纳叠音词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一,各感觉范畴之间,视、听范畴的词占绝大多数;二,叠音词主要表现在对量度、光度、长度和状态(气势)的形容;三,量度和状态(气势)的词多于光度和长度的词,反映诗人对数量和气势的特别感受和重视;四,听、触和味、嗅范畴的词,与视觉范畴的通感,首先都与数量意义相通,而不是与光度、长度相通。这说明,视、听、触和味、嗅的感知,对其量度的感受。从词源学的感知机制看,义通和通感的发生,当是语言发生之初心理感受的相同,而不是词语发生之后的比喻或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叠音词 同源词 义通 通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之现代诠释的三个向度
8
作者 陆永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作为儒家核心观念的"仁",在20世纪接受了来自西方哲学方法的解释,其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认知范式)和人文主义学说(人文认知范式)为代表。但这两种具有西学身份的方法关于"仁"的理解,程度不同地存在偏差。自我... 作为儒家核心观念的"仁",在20世纪接受了来自西方哲学方法的解释,其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认知范式)和人文主义学说(人文认知范式)为代表。但这两种具有西学身份的方法关于"仁"的理解,程度不同地存在偏差。自我认知范式的出场正是唯物认知范式与人文认知范式应用及其后果所逼。如此便构成了理解或解释"仁"的三个向度。此三种认知范式的应用,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仁"的内涵,而且显示了它们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上合作互补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 唯物认知范式 人文认知范式 自我认知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应鳌的心治观及其价值省察
9
作者 陆永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32,共8页
孙应鳌的心治思想展开于心、学、政三个论域中,"心"是为学、为政的本体依据,"学"与"政"是其心治思想的两个主要面向。"身"与"世"则构成了孙氏心治思想的具体价值指向。孙氏之治理思... 孙应鳌的心治思想展开于心、学、政三个论域中,"心"是为学、为政的本体依据,"学"与"政"是其心治思想的两个主要面向。"身"与"世"则构成了孙氏心治思想的具体价值指向。孙氏之治理思想强调治心修身和治心为政,前者形成以"心"和"学"为内核、以修身为内容和价值目标的个人治理思想,后者构成以"心"和"政"为内核、以治世为内容和价值目标的社会治理思想。孙应鳌的心学治理思想产生于中晚明的政治文化、学术思想语境中,同时也是对此时代背景的回应,因此,其具有时代的思想创新性、现实针对性,也不可避免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以史为鉴,孙应鳌的心治思想对当下的个人治理、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应鳌 心治观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传媒视角下的阳明文化传播及其价值展望
10
作者 任健 罗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98,共5页
阳明文化研究已成为时下显学,其传播方式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主要呈现以下方式:一是从学术研究层面疏通、解释、比较、分析和挖掘阳明文化的思想义理和现实价值,此类传播常见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机构等,其传播群体集中于相... 阳明文化研究已成为时下显学,其传播方式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主要呈现以下方式:一是从学术研究层面疏通、解释、比较、分析和挖掘阳明文化的思想义理和现实价值,此类传播常见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机构等,其传播群体集中于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和从业人员;二是以简易通俗的语言或生动诙谐的文字讲述王阳明,如《王阳明大传》《大儒王阳明》《明朝那些事》《明朝一哥王阳明》《神奇圣人王阳明》等;三是以学术讲座方式传播阳明文化,如在央视百家讲坛、科教频道、文化频道、地方电视台、高等院校、市民讲堂、文化培训机构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讲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文化 学术机构 百家讲坛 王阳明 科教频道 高等院校 影视传媒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寂护行事考评
11
作者 顾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68-74,共7页
寂护的思想地位目前已得到学界认可,但寂护的历史价值仍在确认中。事实上,寂护的历史活动使其历史价值也具有重要地位。8世纪中期,寂护接受吐蕃第37代赞普赤松德赞邀请进藏,之后在藏活动近20年,配合赤松德赞的宗教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寂护的思想地位目前已得到学界认可,但寂护的历史价值仍在确认中。事实上,寂护的历史活动使其历史价值也具有重要地位。8世纪中期,寂护接受吐蕃第37代赞普赤松德赞邀请进藏,之后在藏活动近20年,配合赤松德赞的宗教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如佛苯之争、参与设计修建桑耶寺、出任桑耶寺首任堪布、建立吐蕃首只僧伽、组织翻译佛典等,使得佛教在西藏扎根,并最终与藏文化结合成为藏人文化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护 赤松德赞 吐蕃宗教改革 行事考述 历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治家思想及其价值分析
12
作者 任健 徐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35,共7页
王阳明的治家思想包括正心诚意的修身之道、忠孝敬信的立德之方、勤俭积善的齐家之道、立志勤学的为学之道、谦虚恭敬的为人之道、责善改过的交友之道、清静知止的处世之道、经世济民的治世之道等八大方面;蕴含修身立德的修己方法、待... 王阳明的治家思想包括正心诚意的修身之道、忠孝敬信的立德之方、勤俭积善的齐家之道、立志勤学的为学之道、谦虚恭敬的为人之道、责善改过的交友之道、清静知止的处世之道、经世济民的治世之道等八大方面;蕴含修身立德的修己方法、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谦逊礼让的交往态度、清静知止的处世智慧、经世济民的参与意识、转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等;呈现以良知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知行合一为主要途径、以治平天下为最终旨归的总体特征。王阳明治家思想对当今道德教育、家风重塑、青少年德育和价值观引领皆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治家思想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