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困惑与突围:生态批评的空间--博士生导师鲁枢元教授访谈 被引量:4
1
作者 鲁枢元 李金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共5页
后现代也是生态学时代,但生态批评的空间并不阔绰。诗意栖居与现实语境的错位和反差,给已经获得实绩的生态批评也带来困惑。鲁枢元教授坚信性情先于知识、观念重于方法,学术姿态应该是生命本色的展露,认为文学与人类的精神一道蒙难并将... 后现代也是生态学时代,但生态批评的空间并不阔绰。诗意栖居与现实语境的错位和反差,给已经获得实绩的生态批评也带来困惑。鲁枢元教授坚信性情先于知识、观念重于方法,学术姿态应该是生命本色的展露,认为文学与人类的精神一道蒙难并将一起复苏。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专注于生活,深情于学术,是生态批评突出重围的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精神困境 诗意栖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惑与突围: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金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86,共5页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的新命题,对于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文化蕴藉的深耕复兴具有时代价值。基于文化传统和时代语境的概念认知是文化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和“导航仪”。乡村振兴、校企结盟、媒介赋能和生态精神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的新命题,对于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文化蕴藉的深耕复兴具有时代价值。基于文化传统和时代语境的概念认知是文化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和“导航仪”。乡村振兴、校企结盟、媒介赋能和生态精神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意性赋能、创生性建构和创新性发展是文旅融合持续健康发展的内源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 创意赋能 生态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在物感:宋代瓷器设计美学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金来 吴军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3,94,共5页
现代汉语词汇“设计”源出东汉《政论》。物感设计是宋代瓷器审美表征具有标出性的物质前提。宋代瓷器基于材料质性和烧制工艺的设计理念,具有道法自然的生态哲学维度。瓷器造型设计受到色彩性格和文化习俗的制约,套系组合设计尊重原初... 现代汉语词汇“设计”源出东汉《政论》。物感设计是宋代瓷器审美表征具有标出性的物质前提。宋代瓷器基于材料质性和烧制工艺的设计理念,具有道法自然的生态哲学维度。瓷器造型设计受到色彩性格和文化习俗的制约,套系组合设计尊重原初生活语境和人居空间韵致,设计管控系统保障工艺秩序和多元协同的融合相辅。设计美学促发宋代瓷器物感直观无蔽的生发表现,在型制范式的基础上,对瓷器艺术的美感蕴藉具有统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感 设计美学 宋代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网络新闻内容付费模式的创新研究——以财新网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肖万宁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70-72,共3页
互联网时代,受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信息爆炸造成信息超载,内容付费成为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变现的创新形式,中国乃至全球媒体从未停止过对优质新闻内容付费模式的探索。文章分析了我国网络新闻内容付费的发展基础,并以... 互联网时代,受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信息爆炸造成信息超载,内容付费成为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变现的创新形式,中国乃至全球媒体从未停止过对优质新闻内容付费模式的探索。文章分析了我国网络新闻内容付费的发展基础,并以财新网推出的“财新通”为具体案例,对融媒体环境下我国网络新闻内容付费的创新模式进行探索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闻 内容付费模式 财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瓷为媒: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审美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勰 李金来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以瓷为媒是粉彩青绿山水瓷画传承中国山水画艺术精神的审美表征,也是创新粉彩山水瓷画表现路径的艺术方式。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关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审问,在承继传统水墨山水画审美范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以... 以瓷为媒是粉彩青绿山水瓷画传承中国山水画艺术精神的审美表征,也是创新粉彩山水瓷画表现路径的艺术方式。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关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审问,在承继传统水墨山水画审美范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以瓷作为粉彩山水画创作的材料媒介,开拓粉彩青绿山水画的创作空间。天人合一、瓷画载道、空间经营和诗意栖居作为粉彩青绿山水瓷画的审美特征,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意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瓷为媒 天人合一 山水瓷画 画以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孩子”题材电影的风景话语及认同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鲁睿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6,共4页
从“三千孤儿”到“国家孩子”,这段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因其蕴含的民族团结与人道主义精神,从1991年的故事片《义重情深》开始到2022年上映的《海的尽头是草原》,三十年间,再现这段历史往事的影视剧... 从“三千孤儿”到“国家孩子”,这段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因其蕴含的民族团结与人道主义精神,从1991年的故事片《义重情深》开始到2022年上映的《海的尽头是草原》,三十年间,再现这段历史往事的影视剧已多达十余部,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稳定生产传播机制的多层次文本,在不同时代的表述中被写入集体记忆,成为形塑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典范。“国家孩子”故事的特殊性使得以往的研究往往聚焦于人物形象及叙事层面,探讨背后的民族与国家话语,从而忽视了“风景”在电影文本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年自然灾害 人道主义精神 认同建构 叙事层面 传播机制 集体记忆 电影文本 影视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共享的少数民族方志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
7
作者 王蕾 《中国出版》 2025年第13期66-70,共5页
加快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形成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新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构建基于知识共享的少数民族方志全媒体传播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能有效实... 加快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形成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新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构建基于知识共享的少数民族方志全媒体传播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能有效实现少数民族方志信息和少数民族文化权威信息的共享、传播及利用。应以共有共享少数民族文化为目标,依托主流媒体、专业方志网络平台,利用知识图谱信息检索技术,构建少数民族方志全媒体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共享 少数民族方志 全媒体传播 传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